03.05 重慶護士長“張媽”榮獲全國衛健系統疫情防控先進個人,同事一點也不意外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趙映驥/文 受訪者供圖

今(5)日,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公佈了《關於表彰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對疫情防控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全國113個集體、560名個人進行了表彰。

重慶有2個集體(重症護理支援隊、重慶市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獲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稱號,王傑、張晞等10名個人獲得“全國衛生健康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人”稱號。

今天下午,記者採訪了先進個人之一——重慶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市急救中心全科醫學科護士長張晞以及相關知情人。

慢新闻·人物 | 重庆护士长“张妈”荣获全国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同事一点也不意外

張晞進入隔離病區

一場沒有退路的戰鬥

作為一名70後護士長,今年將滿48歲的張晞1991年就開始從事護理工作,2003年的SARS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她都未能到一線支援,對於本次能夠支援湖北,她很感慨:“03年和08年我都遞交過申請書,不過當時都未能成行,只是在我們醫院的ICU(重症監護室)工作。現在我年齡大了一些,心理承受能力更強了,經驗也更豐富了,所以作為一名黨員,我再次遞交了申請書。重慶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當時沒讓我參加,沒想到1月27日下午5點,我接到了醫院領導電話,電話裡領導問我‘準備出征,目的地武漢!你有沒有問題?’我馬上毫不猶豫地回答‘沒有問題,堅決完成任務!’”

張晞被任命為重慶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1月28日一到武漢她就被派往支援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說起支援金銀潭醫院這件事,張晞坦言心裡有過波動,但從未畏懼過:“剛聽到消息時,心裡還是咯噔地跳了一下,畢竟新聞裡有武漢醫務人員感染的消息。不過,我知道這是一場沒有退路的戰鬥。2003年SARS的時候,我就接觸過傳染病防治,我所學的醫學知識是最大的武器,很多人之所以害怕是因為對新冠病毒不瞭解,我們只要專注做好每個防護細節,就能毫不畏懼地在金銀潭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慢新闻·人物 | 重庆护士长“张妈”荣获全国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同事一点也不意外

張晞瞭解隊員情況

重慶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進入金銀潭醫院工作的15名隊員,除隊長張晞是70後外,其餘全是年輕人,整個醫療隊平均年齡不到31歲,其中年齡最小的24歲。“我唯一的擔心就是隊裡的年輕人,金銀潭醫院是武漢最早收治確診病例的定點醫院,收治病人多,工作量肯定很大。我的隊員來自市急救中心、腫瘤醫院和六院,大部分人來之前沒有穿過防護服。金銀潭醫院的護士從12月底已經滿負荷幹到了現在,急需我們馬上頂上去。交接的過程中,如果醫務人員沒有做好保護或者發生意外,出現了醫務人員感染,後果不堪設想!”

為做好年輕醫務人員的防護工作,張晞努力爭取到了寶貴的三天,用於練習防護服穿戴、走動和工作,“防護服的穿戴,不是說看看視頻和說明書就能搞懂的,穿一次脫一次需要半小時,穿上以後手腳都會很笨重,我通過向上級說明情況,和武漢方面積極溝通,爭取到了三天學習時間,1月29日、30日進行練習,1月31日我對每一個隊員逐一考試,必須過關才允許上崗。”

在很多不瞭解內情的人看來,這三天練習張晞所做的就是培訓和當考官,事實上她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一位知情人告訴記者:“去金銀潭醫院之前,張晞的小分隊只有2套從市急救中心帶去的防護服,這麼多人要練習,武漢的防護服又特別緊張,保護一線醫務人員尚且捉襟見肘,哪有防護服來練習?關鍵時刻張晞是通過個人關係四處爭取,最後又弄到了幾套防護服,保障了防護服練習和考試的正常進行。當然,這些教學防護服,最後都變成了作戰服,用到了一線工作當中。”

慢新闻·人物 | 重庆护士长“张妈”荣获全国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同事一点也不意外慢新闻·人物 | 重庆护士长“张妈”荣获全国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同事一点也不意外

張晞和隊員合影

隊員眼裡她是“張媽”

張晞在武漢期間既要完成自己的臨床救治工作,也要負責整個醫療隊的對外聯絡,有著行政管理、後勤保障、對外聯絡、院感管理、技術指導等多重身份。

為做好與國家衛健委、武漢市政府、武漢市衛健委、東西湖區區委、金銀潭醫院、駐紮酒店等各方的對接,她成為了隊員眼裡的“張媽”,“有問題找‘張媽’”成為了隊員的口頭禪。

據張晞回憶:“剛到武漢的時候,我每天一睡醒,看到未讀的微信都是1000+,最多的時候曾經累積到過2000+。現在疫情有所緩解,工作也走上了正軌,每天也有幾百條。我不得不把各種重要的群和人員置頂,每天先處理工作的事情。我私人的信息經常是幾天後才看到。”

即便工作再繁忙,張晞也重視對隊員的關愛,每天工作前會叮囑隊員注意事項,工作後又會抽出時間和隊員們談心。

在一次溝通中,張晞瞭解到一名隊員因為幫忙搬運捐贈物資,出了一身汗,沒注意保暖有點感冒了,體溫超過了37度後,馬上跟金銀潭醫院護士長進行了溝通,為這位隊員臨時調班,及時送上感冒藥。這位醫務人員很快緩過了勁,感冒痊癒後又以飽滿的熱情重新投入了工作中。

說起這件往事,張晞非常謙虛:“這是我應該做的。這次很多年輕隊員都表現出色。很多人沒試過穿防護服工作,白班工作8小時,或者夜班工作7小時後,都出現了體力透支、呼吸困難的情況。一位隊員甚至因為缺氧,每分鐘心跳達到了130多次,可她和我聊天時都沒叫苦叫累,我都是事後通過其他隊員才瞭解到這樣的情況。”

2月25日,張晞帶領的小分隊迎來了開始為期一週的輪休,她也抽空給隊員們安排了一些體育活動:在酒店院子裡騎騎自行車、打下乒乓球……隊員朱莎莎表示:“有‘張媽’在,我們都安心,她會想方設法讓我們愉快的工作和生活。”

慢新闻·人物 | 重庆护士长“张妈”荣获全国卫健系统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同事一点也不意外

張晞在高鐵上也在工作

在金銀潭醫院的工作期間, 張晞憑著多年的臨床實踐和管理經驗,針對工作中發現的問題,與上海等其他醫療隊的護理隊長一起,梳理工作流程,提出合理化建議,進一步規範工作路徑,完善院感防控等工作流程,受到各方好評。

張晞為什麼能在工作中做到面面俱到?和張晞搭檔多年的市急救中心全科醫學科主任蔣宜道出了原因,“我院全科醫學科同時也是老年科,每天會面對很多老年患者,平均年齡在80歲以上,最老的一個患者甚至103歲了,每個人身上都是多種疾病,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慢阻肺……要想護理好這些病人非常不易。可是張晞2009年從ICU調到剛成立的全科醫學科擔任護士長後,手把手地教一群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護士,將護理的重擔挑了起來。她們每天不僅要為病人翻身,防止血栓、肺炎、尿路感染、褥瘡等臥床併發症,還積極宣傳醫學知識,幫助患有阿茲海默症的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贏得了醫生和患者的一致好評。2017年她負責的病房成為了國家通報表揚的優質護理服務表現突出病房,所以這次她支援湖北能夠獲得先進個人,我並不意外。”

張晞坦言這次支援湖北,她覺得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家人很支持我,走的時候我答應每天報平安,結果到了以後工作一忙就忘了,一度讓他們很擔心。現在工作理順了以後,每天我把所有事情忙完,跟家裡連視頻都是凌晨。我最擔心的是兒子,他今年中考。不過我認為經過這次疫情,他應該能夠有所成長。只有經歷了一些事,人才能學會一些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