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為什麼哈爾濱的小超市叫倉買?

王立60


為什麼哈爾濱小超市叫倉買,弄的外地客人一臉迷芒,“這是經營什麼的"偶遇此問,筆者直言。

哈爾濱倉買=小賣部(店)/便利店/小鋪/小型超市/食雜店。

哈爾濱超市=商店門市部(例如十三門曾位於安國街與安和街口)/食雜商店/百貨商店/綜合商店/日雜店/蔬菜水果店/供銷部。

哈爾濱大型商場=百貨公司/百貨商店/百貨大樓/副食品商店/五交化商店/供銷社/供銷大廈。

附哈爾濱曾紅火的大中型商店

秋林公司(果戈裡大街與大直街曾東方紅商店)

道里秋林(中央大街曾太陽昇商店)

同記商場(靖宇街)

竹林商場(靖宇街)

哈一副食品商店(地段街)

奮鬥副食品商店(果戈裡大街)

道里市場(尚志大街)

哈爾濱婦女兒童用品商店(中央大街)

東風百貨商店(後擴為中央紅商場)

哈爾濱第一百貨商店(地段街)

哈爾濱第二百貨商店(中央大街)

(道里秋林/太陽昇商店)

哈爾濱第三百貨商店(地段街與哈一百相聯,營業短暫)

哈爾濱第四百貨商店(靖宇街)

哈爾濱第五百貨商店(保國街與集智街)

哈爾濱第七百貨商店(果戈裡大街後改哈爾濱百貨大樓)。

哈爾濱第八百貨商店(道外十六道街)

哈爾濱第九百貨商店(果戈裡大街)

和興百貨商店(東大直街與和興路)

和興副食品商店(同上)

和平百貨商店(和平路與和興路)

安樂街副食品商店(同上)

通鄉百貨商店(紅旗大街)

安埠百貨商店(安埠街)

太平二商店(東直路)

新彊大街百貨商店(新彊大街)

哈爾濱批發(市)場=各類二,三級批發採購供應站(蔬菜,果品,百貨,糖酒,食品,石油,醫藥,五交化,土產,水產,紡織品)等。

“倉買”,是哈爾濱人對小賣部/食雜店/便利店/小型超市的專稱,主要出售糖果,食品,冷飲,菸酒,日用品等,倉買廣泛分部在城鄉各處學校,小區,村屯附近和內部居多,倉買名稱從何而來,說法不一,為何如此盛行,值得考究。

印象中應該2000年後“倉買"開始稱呼,據說改革開放,進貨渠道增多,商品價格下降,有一些商家把倉庫(倉儲部)商品放在超市的營業廳內,顧客進入選購,相當於直接在倉庫內購買,“倉買”一詞由此叫開。起初,有些商家為了強調自己商品多,大氣,後來商品不是很多的食雜超市,也相繼效仿,就呈現瞭如今遍地是倉買的局面了。

哈爾濱小超市叫倉買,也是全國議論題,更是哈爾濱小商業的特色。











暢哲746


這個事兒我得說說!因為倉買這兩個字就發生在我身邊,我記得那時候我還上小學,大概在1993年左右!我家的旁邊開了一家比當時小賣店大一點的,倉儲式批發零售小商店!起初的名字倉儲式小賣店。記得當時新晚報和生活報還報道過,就這樣,這個商業模式的小創被哈爾濱人非常的認可,倉賣這個詞也就出現了。慢慢的大家就覺得去這樣的倉儲式商店買東西就是去倉庫裡買東西,慢慢的就成了“倉買”。

絕對不是做廣告哦,大家有興趣的化可以去圖書館查一查,當時的報紙,特別有意思!所以我真的見證了這個哈爾濱特色的出現!

回答問題我是認真的!我是粗淺主義哲學。


粗淺主義哲學


80年代的時候叫小鋪,90年代叫食雜店,90年代末2000年初才開始叫倉買的,倉買這個詞的由來個人認為是從哈爾濱第一家自選超市而來的,我記得當時是哈爾濱第一家自選超市是倉儲式的自選超市,當時宣傳也是倉儲式自選都是當時宣傳的賣點,開在經濟開發區,大約是97年左右開業的,什麼名字已經不記得了,但記憶最清楚的是當時的物價,滿滿兩推車的東西才花了不到400元。再一個就是當時食雜店全部都是櫃檯形式的,你買什麼要店主從櫃檯裡面給你拿,90年代末開始有自選式的小賣店出現,就開始叫倉買。


胖胖豬184787225


不是光哈爾濱,全世界部這樣,這是八十年代中期,西方傳進來的營銷理念,沃爾瑪的營銷概念,超市去服務員自主選商品,82年中國從書店開始試驗,當時叫跳蚤市場,又叫超級市場簡稱超市,就象出租車叫招手。

倉買也是營銷概念,前店後廠,廠店結合,或前店後庫,炒概念,還是多級批發的傳統,就是一改計劃經濟時代形形種種的採購員,生產者變被動了,商家省去了許多成本。

小店兒,小鋪,開板兒,關板兒,街叫該,上該要花錢,就象該他的一樣,是欠的意思。


金犁解讀


沒有邀請,不請自來!

看了一下的有的朋友給出的回答,嗯,沒有回答到關鍵點。於是呼,我決定補完。

東北地區所有的家庭小店(門臉賣東西或是營業,後面生活)都被稱為“鋪子”,哈爾濱自開埠以來,就沿用這個規矩。建國初期,公司合營都叫百貨公司,國有都叫店,小鋪則絕技,投機倒把是很要命的事,不明白的自行去查吧,這裡不解釋。

直到80年代,家庭經營式的小賣店開始萌生,這時哈爾濱把以家庭為經營場所(臨街住房)以賣副食、百貨的小賣店依舊稱為“小鋪”或“小賣鋪(也稱為小賣部)”。哈爾濱的70、80後門都被家裡人叫著“去,到衚衕口的小賣鋪(小賣部)打點醬酒回來!”,這種跑腿經歷你敢說沒有?呵呵呵呵。

那麼,轉折來了。“倉買”一詞應該屬於“進口轉內銷”的舶來品!在90年代,南方有一對兄弟(抱歉具體姓名已經不據可查了),做貿易生意,但因乙方資金鍊出現問題撕毀合同,大量貨品積壓在倉庫。兩兄弟短時間無法找到下家,並且貨品還有部份貨款未結,兩人沒有辦法就直接把貨品開箱直接在倉庫裡開始銷售。雖然倉儲式銷售早在70年代在美國、日本就已經有了,但這種銷售模式在中國還屬於首例,因為沒有中間商貨品價格低於市場價,兩兄弟因此扭轉頹勢並且以此模式迅速展開,並因此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專題節目,在節目中兩兄弟給自己的這種銷售模式冠以“倉買”,這是中國首次出現“倉買”這個名詞,藉以“倉儲式銷售”冠以一個很符合中國國情的商業名次。

哈爾濱深度接觸“倉買”是什麼時候呢?老哈的國民記憶應該清晰的記得“隆瑪特”吧,它是哈爾濱1998年10月26日開業的倉儲式賣場,當然報紙與新聞中沒有采用“超級市場”這個名詞,而是用了“倉買”這個名詞。那個年代,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什麼的還沒有進入中國,近幾千平方米的營業空間,產品貨架上面就是成箱成箱的貨品,這種震撼哈爾濱人還是頭一次感受。

也就從1998年開始,哈爾濱所有的小賣店(小賣部)一夜間全都改名叫倉買,並且貨品陳列清一色的採用自選貨架款臺付款,記住這一年吧,它是哈爾濱“倉買”的元年,這也是哈爾濱商業集體(自覺)升級的一次。

2002年隆瑪特因過度擴張、經營管理問題倒閉,但它留下的“震撼”影響至今。

好的,我的回答畢,哈爾濱的事阿杜來說。


冰城阿杜


1995年哈爾濱市紅旗大街(會展對面,現在藝匯家位置)一個臺灣大騙子開設了哈爾濱第一家倉儲式開放式貨架的超大型賣場(後來老闆跑路了)叫隆瑪特,爆火,一塌糊塗,這個時候哈爾濱的中小型食雜店就為了迎合消費者的流行稱謂,倉賣一詞應運而生,之後又有人或是口誤讀成倉買,接下來倉賣倉買就迅速成了哈爾濱中小型商業的標牌。這裡說明一下,哈爾濱的這個倉賣倉買來源並沒有某些說的那麼有深刻含義和來源,就是那個紅旗大街的第一家大倉賣帶動的。至於哈爾濱真正意義的第一家大賣場進駐則是2000年家樂福進駐太平橋,2002年沃爾瑪進駐中山路毛線市場,可惜由於經營不善持續虧損2018年7月沃爾瑪全部撤出哈爾濱。以上是專業標準答案,不接受所有臆斷反駁。


和光歲月


倉買一詞,謹限於哈爾濱地域,它處無有,此詞大概興盛於二千年以後,以前是沒有這一說的,它有三種概況:一是東北日僑居多,過去說話不膽大,開放一後,語言也有放鬆,倉買在日本即小賣部之意。所以他們無意或有意之中說出了家鄉語,人們開始沿用而形成。二是東北某些人明知是日語,而為假裝酷炫而故意賣弄而叫開,隨產生了人們你雲我也雲的概念而叫起。三是東北人的思維想象力較豐富,自岀一詞倉買代替小超市而隨之興起。本人也認為,倉買一說,來自字面之意:倉者:庫房也,此即庫室儲藏之物齊全之意也。比如說:我這裡貨物齊全,百雜什麼都有,快來我這裡買東西呀。我想無非此意也。

謝謝。


福自福地來wjf


身為哈爾濱人感覺還真是這樣,因為本地人覺得叫超市還有些過大,叫小賣鋪,食雜店三個字太囉嗦,後來一般的小超市都叫倉買了,簡單明瞭,自面意思就是來倉庫直接買就行。



凌亂的神韻


“倉買”幾乎可以算作哈爾濱人對“小賣部”、“食雜店”、“便利店”、“小型超市”的專稱。至於這個名詞從何而來,又為什麼如此盛行,的確值得考究一番。那麼商店為什麼叫倉買?下面就來了解哈爾濱地區的商店叫倉買的原因。

商店為什麼叫倉買

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倉買”一詞是本土地產詞彙,並不是從日本引進的外來語。大概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小區裡的店鋪仍被稱為“食雜店”。印象中,大概是在2000年以後才見到“倉買”這個稱呼的。據說,是由於進貨渠道增加,商品價格下降,有一些商家乾脆把儲藏室放在了超市裡面——有些類似於哈爾濱開埠早期“前店後廠”的經營模式。顧客進入超市選購,實際上相當於直接在倉庫內購買,“倉買”一詞也就這麼叫開了。 起初,或許有些商家為了強調自己的商品多、大氣,就用“倉買”代替“超市”,更多商品不是很多的超市,也相繼效仿,於是也就呈現瞭如今遍地是倉買的局面了。

商店取名

商店的取名與人名相似,部分商店則是直接使用老闆的名稱,也有以其他事物如地方、名勝等以吸引顧客注意。另外也有些商店冠以國家、地方等名號,如中國XX、上海XX。

店鋪,即商店,是坐商進行貿易活動的場所。唐朝封演《封氏聞見記》寫道:“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可見陝西省早在1000年前,就已習用“店鋪”一詞。如今,民間習慣稱大者為“店”,小者為“鋪”。另外,旅舍也叫“店”,舊時稱住旅舍為“住店”。店鋪的營業場所,叫“店面”、“鋪面”。


點燃回憶


當年家姐在財專畢業在隆瑪特當出納員,總讓家人去轉轉看看,報紙電視都有廣告,倉買還真是從那時候開始有的,以前食雜店,小賣部,食品商店都紛紛效仿這種倉儲售賣方式,屋子裡面積在怎麼小,也要買點簡易小貨架,把商品整齊的擺在上面。隆瑪特沒維持幾年就黃了,好像口碑不好的黃了,一直也沒去,畢竟當時在上高中,家住道里,去那邊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