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今天是“學雷鋒紀念日”。雷鋒去世時22歲,卻把有限的人生變成了永恆。

永恆的是什麼?即使去世已半個多世紀,雷鋒精神仍然深入人心。

什麼是雷鋒精神?習近平言簡意賅:

雷鋒精神是中國的,是中華民族的,是五千多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社會主義文化的結合。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


有人說雷鋒傻,那是因為他們不能理解崇高。大道至簡,最崇高的精神往往孕育在最平凡的事業當中。


在當下的抗疫一線,我們仍能從那些平凡人身上看到這種精神的力量。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徐和璋和志願者“戰友”

徐和璋是一名公職人員

除夕開始

每天早上9點出門

將100餘箱、超過1噸的物資

日行400公里以上

要加400多塊錢的油

經常累到

連方向盤都打不動

晚上回家就噴藥緩解痠痛

凌晨1點左右回家後

徐和璋睡前想定個鬧鐘

經常還沒定好

就已經睡著了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護士黎燕

有位患者頸椎痛、頭暈

廣西支援湖北醫療隊

護士黎燕

在午休時間客串按摩師

一套功法下來近20分鐘

讓她汗流不止

黎燕說

按摩既能緩解患者的不適

還能減少焦慮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張登漢

張登漢退伍後

已從事環衛工作11年

得知武漢江岸方艙

需要突擊隊時

他第一時間報名

和同事們奮戰5天5夜

將1000張床位鋪設到位

清潔隊中共有8名退伍軍人

有的人還穿著曾經的軍裝

張登漢說

集合時感覺

像是準備要上戰場了

會一直在這裡做

直到方艙關門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胡俊在工作中

胡俊是武漢一建築公司的班長

還把老婆和妹妹也叫來幫忙

手下有一批工人說不要工資

胡俊堅持讓他們收下了

後來他又參與援建

按規定隔離後

他說不後悔接這活兒

畢竟自己是武漢人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王立田想女兒們時就看看照片

王立田是安徽的一名退伍軍醫

2月9日

他帶著泡麵和水

還有放在手機殼後面的

兩個女兒的照片

王立田說

自己不是一個人

這裡有一個集體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送菜英雄”蒼禹威

武漢“90後”快遞小哥

蒼禹威的快遞站

變成了附近居民的菜站和糧倉

他拖著一車車新鮮果蔬

送到附近小區

一車300多斤

每天至少70單

要花15個小時

妻子和母親幫助登記

一個月以來

蒼禹威和家人

就這樣幫助著小區居民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張成奧運送生活物資

湖北武穴市

一名高三學生張成奧

主動加入志願者行列

每天穿梭於社區

幫助居民訂購生活物資

他說自己已滿18歲

還是共青團員

這個時候應該站出來

雖然馬上就要參加高考

但是每天在幹完社區的活兒後

他才會花5小時上網課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李蘇敏

李蘇敏是西安的一名“的姐”

2月3日開始

義務給一線醫護人員送餐

為方便工作

也為減少傳染風險

半個多月沒回家

李蘇敏說

想給女兒樹立榜樣

讓她做個有責任心的人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黎春(左)為調度室送防疫物資

黎春是重慶的一名公交機務員

他主動幫助同事

領發防疫物資

看到同事們頭髮長了

他又當起“理髮師”

為員工理髮40餘人次

他還申請加入

公交車的保障服務

為車輛消毒

引導乘客分散就坐

為乘客宣傳防疫知識

半個多世紀後,“雷鋒”還在

曼蘇爾接受記者採訪

巴基斯坦小夥曼蘇爾

來上海四年了

中文“特別溜”

這個春節

他選擇留在中國

成為一名抗疫志願者

給居民分發

防疫告知書、取快遞

為社區解決了

和外籍人士溝通的難題

雷鋒說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

這些志願者們

用自己的奉獻

同樣把有限的生命

投入到了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