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為何40歲卻突然暴斃?

舞羽流雲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常遇春40歲就死了,原因是所謂卸甲風。

什麼是卸甲風?

傳說古代的將軍都會披著沉重的鎧甲!

當年的重甲不但份量重,密不透風。

在夏天穿著這種鎧甲一天下來,人真的又累又熱,半死了。

所以一般將領回到營地就會立即脫下鎧甲,穿單衣乘涼。

如果這時候過於貪涼,就很容易染病(比如感冒)。古代沒有抗生素,惡性感冒也是可以致命的。

這就是卸甲風。

常遇春當時遠征蒙古回師中原,到達了河北龍關縣。

當時是8月,河北天氣非常炎熱,常遇春是最高將領,穿著最好的重鎧。

一天下來,滿身大汗,當晚紮營以後常遇春就立即卸甲後,穿著單衣躺在椅子上在大帳外乘涼。

當時吹了涼風要下雨,部將勸他回大帳休息。常遇春認為自己身體強壯,這點風算的了什麼,就貪涼沒回去,繼續吹風。

誰知道,當晚常遇春突然發起高燒,得了重病。

當時醫療條件差,隨軍醫生急忙救治,但無效!

前後才不過二三天,常遇春就死在大營中。

一般認為,所謂卸甲風只是病引而已。常遇春一生四處征戰,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

在南征北戰期間,常遇春的身體消耗很大。古代醫療很爛,40歲相當於今天的50多歲。

常遇春當時40歲其實也不年輕了,又有很多舊病。但他自持體壯,不太注重保養。

此次卸甲風只是一個觸發點,可以因為重感冒導致常遇春各種舊病總爆發,器官衰竭,最終猝死。

常遇春死後,朱元璋先是震驚,隨後傷心的寫詩:“忽聞昨日常公薨,淚灑乾坤草木溼”,陪葬孝陵,葬於金陵太平門外。追封開平王,諡號忠武。

搞笑的是,有人認為是朱元璋暗算了常遇春,這是無稽之談。

因為當時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最強悍的大將,是他的一把刀。而當時北元尚未徹底潰敗。

常遇春最後一戰,也不過攻陷了元上都(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境內),元順帝逃奔和林(位於今蒙古國境內前杭愛省西北角)。

但北元實力還算雄厚,是明軍的大敵。此時殺死常遇春毫無道理,就算朱元璋有殺他的意圖也不會選擇這種用人的關鍵時刻。


薩沙


很久沒講民間故事了

據說朱元璋知道常遇春這個愛將還沒有兒子,就賜給了他兩個宮女,可是這兩個宮女始終不敢接觸常遇春,因為他們知道常遇春是個出了名的怕老婆,不過天天待在一塊,總會有機會的,這不有一天清晨,這兩個宮女看見常遇春一個人獨自起床了,於是就端水過去,常遇春一看,來了兩位漂亮的美女,準備洗臉時感嘆了一句“好白的手啊!”結果自己就想著去摸一下,可是想起老婆又把手縮了回來。

傍晚的時候,常遇春的老婆無緣無故送了一個紅盒子給他,常遇春說:“這不過年不過節的送我禮物幹什麼?”結果打開一看,裡面是一雙血淋淋的手,一下子就反應過來了,同時精神上也受到了刺激,結果第二天上朝的時候也是心不在焉,別人像朱元璋行禮時他卻傻站著,別人行完禮了他才開始,朱元璋就開玩笑說:“你心裡不會有鬼吧?難道要謀害我!”常遇春突然驚醒了,於是就和多疑的朱元璋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朱元璋聽了之後哈哈大笑,說道:“沒事,你去喝酒吧,等下我再賜給你兩個宮女。”

到了下午,朱元璋讓人端來一碗湯,說是妒婦湯,讓常遇春喝,確實十分美味,常遇春在回家的路上還心裡唸叨著要多喝點就好了,突然轉身看到旁邊的人手裡都拿著個小包裹,於是問這是什麼?為什麼自己沒有?有個大臣就說這是皇上分給我們的悍婦之肉,常遇春一頭霧水,回到家之後就想和老婆說今天皇帝請自己喝酒還喝湯,結果找了許久也沒見老婆的蹤影,後來有個丫鬟告訴常遇春夫人已經被人抓走處死了。

常遇春這才想起來,原來朱元璋在常遇春喝酒的時候命人把常遇春的老婆殺了,常遇春知道後一下就嚇傻了,竟然嚇成了癲癇病,最後年僅39歲就去世了。

這當然只是坊間傳聞,那麼歷史上常遇春軍中暴斃是什麼情況呢?

常遇春是明朝開國名將,濠州懷遠人,相貌齊偉,勇力絕人,猿臂善射。元朝末年落草為寇,後來跟隨朱元璋打天下,雖然不認識字,但是作戰勇猛,如果說軍事才能可能徐達第一,但是第一猛將絕對是常遇春,他自己也經常說自己只需要十萬兵馬就可橫行天下,所以他的外號也叫“常十萬”。

公元1369年7月7日,這位戰無不勝的猛將突然軍中暴斃。很多人都認為是朱元璋乾的,可是此時全國的政治、軍事形勢來看,王保保擁兵塞外,雲南、四川等邊疆地區均未平定,這個時候殺了常遇春絕對是不可能的,再加上朱元璋痛失愛將的心情以及後期對其後人的關照,都表達了朱元璋不應該是人們懷疑的對象。

其實常遇春征戰幾十年,早已經積勞成疾,身體一直都是處在亞健康狀態,常年的征戰讓他居無定所,食無定時,從大軍5月份開始北征,一直到7月,天氣炎熱,常遇春親力親為,不但要制定作戰計劃還要穿上鎧甲衝鋒陷陣,體內早已有多處外傷沒有及時處理,大軍走到柳河川,也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內,這個地方晝夜溫差比較大,常遇春白天一直穿著鎧甲,到了晚上不顧身上的汗水,一下把鎧甲脫掉,引發了中風疾病,霎時間全身遍體劇疼,而且越來越烈,連從前痊癒已久的箭創舊傷也無端潰裂!最後知道自己不行了,於是把李文忠入帳,向自己的副將囑託軍事,沒多久就去世了。

按照現在的說法應該是患了嚴重的傷風感冒外加發高燒,還有體內多處舊傷復發,造成病亡,古人的傷風感冒大多治療不及時都會面臨死亡的。


貓眼觀史


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也只有39週歲,因此明朝第一猛將常遇春死於39週歲(虛歲40)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而且常遇春死的早未必不是一件幸運的事,至少逃脫了朱元璋晚年大肆屠殺功臣的時期,比如常遇春的妻弟名將藍玉就慘遭朱元璋剝皮實草的酷刑。

公元1369年七月,常遇春率領剛取得開平大捷的明軍南歸京師。當明軍行至柳河川時,常遇春因為天氣炎熱,便下馬卸下身上鎧甲,想涼快一下再繼續趕路。

這一歇不要緊,常遇春竟然全身疼痛難忍。隨軍郎中在一番診斷後,曰:卸甲風。

卸甲風,意思就是在卸甲時害了中風之症。 常遇春的“卸甲風”來勢兇猛,隨著病情急速惡化,他身上痊癒已久的箭瘡舊傷也無端潰崩,血流不止。

常遇春自知大限將至,急召副將李文忠交代軍中後事,之後便轟然而亡,年僅四十歲。

常遇春暴亡的消息傳至南京,朱元璋悲痛不已,召來李善長、劉伯溫、宋濂等人商量安排常遇春後事。

朱元璋追認常遇春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並追封開平王,諡曰忠武,配享太廟。

即便如此,朱元璋亦難掩悲痛,為他輟朝三日。

當常遇春遺體運回南京時,朱元璋親自出城趕赴龍江迎接。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將此時正置身南北兩條戰線上的徐達和湯和召回京師參加常遇春葬禮,可見他的重視程度。

常遇春靈柩運抵應天當天,朱元璋親率文武百官前往祭奠,扶棺時,朱元璋泣詠輓詩一首——

“朕前千行鐵液汁,平生不為兒女泣。昨日忽聞常君薨,一灑乾坤草木溼。”

常遇春在南京鐘山北麓的墓地是朱元璋親自選的,此外,朱元璋還破例令宮廷畫師為常遇春繪製了身穿龍袍的全身像。


朱元璋還曾對人言道:

“朕東撫高麗,西抵吐蕃,北際沙漠,南來交址、占城,莫不稽首奉命,計其開拓之功以十分,而言王(常遇春)葢居其七八”

常遇春的死因,自明朝以來民間流傳各種說法,有過勞死之說,有因驚嚇犯有癲癇一說。

過勞死一說,應為最合理的說法。 常遇春為朱元璋打天下的那十五年,行軍打仗的強度很大,常遇春的常勝也是拿命換來的,體力、腦力嚴重透支,精神始終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尤其是北伐期間,生於淮河流域的常遇春到漠北極寒極燥之所,飲食水土皆有不服。

北方七月,一場惡戰下來,大汗之後必會有脫水的情況,加之早晚溫差大,很容易“邪氣入侵,中風致病。”

常遇春暴斃與癲癇有干係,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朱元璋曾為常遇春導演過一出血性殘暴事。

據明代《龍興慈記》記載,朱元璋曾賞賜常遇春兩名宮女作為侍妾。一日,一侍妾伺候常遇春洗漱,常遇春見侍妾膚白,便誇了一句:“好白的手。”

等到晚上,常遇春回家,他那妒悍成性的妻子藍夫人便派人奉上一個錦盒,打開一看,竟是常遇春早上誇過的侍妾白手。

第二天朝會上,朱元璋見常遇春精神萎靡,便問緣由,常遇春道出實情後,朱元璋沉默不語。

到了下午,朱元璋讓人端來一鍋湯,說是妒婦湯,讓常遇春與群臣們喝,確實十分美味,常遇春在回家的路上還心裡唸叨著要多喝點就好了。

朝會將散時,常遇春與在場諸臣都收到了一個御賜的匣子,上面貼著一張字條,寫著四個字:“悍婦之肉”。

常遇春一頭霧水,回到家以後找了許久也沒見老婆的蹤影,後來有個丫鬟告訴常遇春夫人已經被人抓走處死了。

常遇春這才想起來,原來朱元璋在常遇春喝酒的時候命人把常遇春的老婆殺了而且大卸八塊做成肉湯,常遇春知道後一下就傷心欲絕,竟然嚇成了癲癇病,最後在回軍途中病重去世。

朱元璋因為常遇春老婆砍掉御賜美女的手而被殺是完全可能的,朱元璋嫉惡如仇,殘暴好殺。

有一次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徐達的妻子謝翠娥進宮拜見馬皇后,看到皇宮的富麗堂皇,此時她竟然心直口快的對馬皇后說,你家真氣派,比我家好多了。

馬皇后隨後便向朱元璋打小報告,對朱元璋說謝翠娥對臣妾不用敬稱,直接稱呼“你”。在看到皇宮的富麗堂皇時,也感嘆說自己的家不如皇宮,臉上露出不平之色。臣妾恐怕她心生貪念,希望陛下早做防備。

隨後朱元璋召見徐達邀他喝酒,之後藉口離開,吩咐手下在徐達家中將謝翠娥亂棍打死,並且還對徐達說:”愛卿此後再無滅族之憂,即可滿飲此杯以表慶祝。”可見朱元璋此人心狠手辣至極。

朱元璋既然能夠因為一句閒話殺害明朝開國第一名將徐達的妻子,因此朱元璋殺害明朝開國第一猛將常遇春的妻子也是完全可能的。


厚德載物49847


40歲擱在古代也不是什麼年輕的歲數了。

常遇春作為武將,多年來南征北戰,也許已經落下一身的傷痛,所以身體抵抗力很差,最後因為“中風”之疾離世。

常遇春死於北伐元朝的途中。

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常遇春被朱元璋授為徵虜副將軍,跟隨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

這一站,成為了常遇春的最後一戰,他在大軍勝利回程的途中,因病去世,享年40歲。

大明洪武二年(1369),常遇春率軍攻佔元上都,迫使元順帝逃奔和林。

然而,取得勝利後,行至柳河川時,常遇春突然得了“卸甲風”,隨即迅速離世。

根據《明史》記載:“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 明朝損失了一位良將,著實可惜。

什麼是“卸甲風”呢?

這其實是古代武將經常發作的急性病。

古人認為“避風如避箭”,將軍打完仗後回營地,會因為劇烈運動而出汗,所以就立刻卸去盔甲,進而貪風受涼。

寒風的刺激,使得肌肉突發炎症。最後,嚴重者就如常遇春這樣,暴病身亡。

總而言之,死在了40歲的關口,在古代雖然不是高壽,但也不是什麼短命之悲。只是比較可惜而已。

這大概就是常遇春暴病而亡的原因,沒有太特殊的背景。


HuiNanHistory


1.功高震主被朱元璋所害。 這種猜測可以說完全不靠譜,首先結合當時朱元璋所面臨的形勢我們便能輕易的推翻這個結論。元末農民起義大軍中,群雄並起逐鹿中原,除了朱元璋的割據勢力東有張士誠,西有李思齊、明玉珍,東南有方...
2.戾氣太重,殺降過多,天理報應。 據史料記載,常遇春殺戮過重,到了無以復加的變態地步了,究竟變態到什麼程度,我們可以舉例說明一二...

常遇春確實功勞很大而且人也十分高調,我們知道歷史上的朱元璋特別不喜歡高調的武官,為此還剝了藍玉的皮。況且將一個大將殺得神不知鬼不覺,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能做到了。但實際上朱元璋不大可能朝常遇春下手,因為正逢開國之初,殺了悍將會自亂陣腳。而且朱元璋殺官專挑三種:不記得自己是誰的武將,不曉得清廉的文官和貪念權力用力過度的文官。而後期殺功臣主要還是因為怕朱允炆震不住他們,必須不留下後患。

第二種說法雖然是朱元璋的老三下的毒,當然也是自己父皇的旨意,所以質疑理由如上。說到這個晉王,總是想到電視劇裡面蠢蠢的烤鴨漢的形象,實際上朱棡是真的不靠譜,囂張跋扈得很。要不是朱標護著他,他早就因為造反罪被朱元璋咔嚓掉了。

所以如果我是朱元璋,我寧願自己找人在路上攔殺常遇春也不找這樣做事嘚瑟的兒子。只不過這段野史的蒐集者張合在《宙載》之中言之鑿鑿,說常遇春被害的地方至今的地名還叫五王廟,就因為當年晉王毒死的不僅僅是常遇春還有其他四個侯伯,所以其他四個侯伯是誰呢?

第三種也是相當別緻,也是張合收集來的民間說法。常遇春和藍玉犯了同一個毛病就是對元朝的皇族女子起了色心,雖然從史料上來看元朝的妃子姿色普遍不行,貼兩張皇后給大家看看吧,但也許將軍們的審美就是不一樣把。

常遇春看中了元朝的公主,想要強行取回來,被元朝的俘虜深惡痛絕,他們找了個法子將常遇春抓了起來,用篾戳穿了他的腳掌,然後拖著他行走,最後還將他給分屍了。這種說法確實奇葩,且不問元朝的俘虜能不能有這種能力將常遇春抓住。畢竟都成了俘虜了,想要報復不趕緊殺了趕緊逃,還想著慢慢折磨慢慢肢解,給敵人足夠的時間發現他們還留下了更多的證據……這也太蠢了吧。

基於以上幾種說法都不靠譜,我們還是暫且相信他是急病而死的把。


尉霖


話說,公元1369年,一生為將未曾敗北的“常十萬”常遇春,成功奪取元上都開平(內蒙古多倫縣),不僅全殲了開平的元軍,還繳獲車萬輛、馬三萬匹、牛五萬頭。 全軍得勝會朝,7月7日,當回朝部隊得意洋洋的走到了柳河川(今河北龍關縣西),常遇春卻不幸暴病而故。


這個暴病,據傳為“卸甲風”。卸甲風,就是因穿上盔甲太熱了,脫下了後結果吹風,而引起的中風,現代醫學叫腦卒中,輕則癱瘓,重則斃命。


卸甲風其實和當時的盔甲有直接關係,因為明初將帥戰時一般採用兩層甲穿戴,外面穿鐵甲,裡面穿棉甲:

1、鐵甲:有全鐵甲、布面鐵甲等等,光一副全鐵甲重量就在30明斤(一明斤590克),重量大約在34.4斤左右,要消耗優質的福建鐵一百斤,北方煤炭四五擔、南方煤炭十幾擔,代價極高,只有常遇春這類高級將領才能配發,當然它也是很熱的,鐵甲被陽光直曬,很快就會熱得跟鐵板燒似的。


2、棉甲:用布縫如夾襖,兩臂過肩五寸,下長掩膝,粗線逐行橫直。縫緊入水,浸透取起,鋪地,用腳踹實,以不胖脹為度。曬乾收用,見雨不重,黴鬒不盡,鳥銃不能大傷。這些紡織物進行層層壓制之後,就會失去紡織品的透氣性,穿在身上就是“壓縮的棉衣”。

如此兩層棉甲和鐵甲組合帶來了巨大防禦效果,穿著雙層鎧甲作戰基本是無敵的。但是兩層盔甲、密不透風,在夏天就太熱了。但大家都知道生命和熱相比,畢竟生命更重要。

所以,常遇春在夏天還是穿這麼厚,等到休息時,因過熱他脫掉盔甲就直接生病了,加上常遇春每次都是親自帶兵征戰,連續奮戰追奔千里,舊傷加上新疾,身體抵抗力跟不上,故暴病而亡,年僅40歲!


其實“卸甲風”引起的死亡並不少,戰國時魏國的魏王豹也是死於“卸甲風”,五代時猛將“王不過項,將不過李”的李存孝也中過“卸甲風”,好在被治癒了。

《明史》贊曰:“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再中山(徐達)下,而公忠謙遜,善持其功名,永為元勳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錫土若王者,可謂極盛矣!”

常遇春死後,被追封為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開平王,賜葬鐘山,諡曰忠武。配享太廟。


從小愛歷史


常遇春蹊蹺死亡。

1、常遇春其人。

常遇春,字伯仁,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人,輔佐朱元璋奪得明朝天下,是明朝開國名將,朱元璋奪取天下的左膀右臂。常遇春從小就是窮苦家的孩子,祖上三代都是窮苦老百姓,從小也沒上過學不識字,後來長大成人,書上說他相貌偉岸,善騎射,元朝末年天下大亂,常遇春順勢率鄉里揭竿而起,加入了劉聚的部隊,後來發現這劉聚根本胸無大志,聽說朱元璋起兵反元,常遇春便立刻帶領親信投靠了朱元璋的部隊,剛開始,朱元璋根本沒把他放在眼裡,但是常遇春通過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逐漸成為朱元璋部隊的佼佼者,很可惜,革命馬上成功時,暴疾卒,年僅四十。正是人生最好的年華,英雄瞬間凋零。常遇春從25歲起追隨朱元璋,征戰15載,戰功赫赫,只可惜,40歲暴逝塞北。


2、常遇春死因。

說起大明開國名將,首推徐達、常遇春二人。從朱元璋義軍初起之時,兩人就鐵了心追隨他,窮其一生跟隨朱元璋一路轉戰南北,在不斷的戰鬥中,常遇春顯示出了大將風範,逐漸地獨當一面,成為明軍的元帥,先後統帥大軍鄱陽湖攻破陳友諒,為朱元璋除去了最大的競爭對手,緊接著連續平定張士誠,北伐元順帝,擊潰王保保,為朱元璋掃清了稱帝的障礙,兩人為大明王朝的創建立下赫赫戰功。歷經十幾年的腥風血雨,眼看著大功就要告成,40歲的常遇春暴死柳河川,一代名將離奇謝世。柳河川位於現在的河北省承德市境內,7月間雖然氣溫炎熱,但晝夜溫差極大,古代的將軍又是穿披後鎧甲,在激烈的戰鬥中會大汗淋漓,而常遇春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患上了“卸甲風”而暴死的,所謂卸甲風,無非就是寒氣瞬間通過敞開的毛孔進入人體內臟,熾熱的內臟在遇到涼氣後,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可以想象,柳河川地區白天天氣炎熱,常遇春又重甲在身;到了晚上氣溫涼爽,他不顧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盔甲,造成涼氣中風,又加上他多年南征北戰,身上積累了很多的傷病,身體達到了極限,在戰時,大軍遠征,軍中根本沒有良醫,遂不治身亡。這就是一代名將常遇春的死亡原因,後人可能會說,常遇春就是不暴斃身亡,也有可能會在火燒慶功樓中遭遇不測,那是後話,40歲名將突然死亡,著實可惜。



智者說歷史


常遇春是明朝的開國大將,一生中都在為朱明王朝四處征戰殺伐,建立無數功勳,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戰無不勝的大將軍,竟然在征戰途中突然暴斃身亡,年僅40歲,不能不令人惋惜,而自古以來對於常遇春的死,正史中對此並無過多的記載,所以在民間跟歷史學界都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來說幾個比較常見的,僅供娛樂,如有偏差,權當茶餘飯後的談資了:

朱元璋所害

常遇春一生作戰英勇,常常自稱可以率領十萬鐵甲軍攻無不克,橫掃天下,所以軍中又常稱為常十萬。因此見常遇春在軍中威望很高,並且形象及其高達,有人說朱元璋看不過眼,覺得自己的風頭被常遇春搶光了,而且常遇春太過高調,功高蓋主,所以朱元璋將他秘密殺掉。

但是我們回到歷史去看那時全國的情形,元朝名將王保保此時傭兵關外,準備找個時機給明軍致命一擊反攻會京,而且此時雲南,四川等險要地區仍未平定,放眼全國,仍有許多惡仗需要打,此時殺掉常遇春,朱元璋沒有這麼傻。

感染瘟疫

有人說常遇春是感染瘟疫而死,這種說法應該也不可信,因為當時常遇春死亡時間是7月份,正值大暑炎熱之際,而我們知道瘟疫中的病毒不耐高溫,所以瘟疫流行的時節應該是春秋兩季,而7月份顯然不可能有瘟疫流行,而且常遇春死於軍中,有什麼樣的瘟疫能只殺死一個人,而千萬人的軍隊卻毫髮無損呢?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符合實際。

殺伐太重,冤鬼索命

常遇春是一位狠人,他狠到什麼程度?每征戰一座城池,都要屠城,雞犬不留,一生中平民,敵方將士,以及亂軍殺過不計其數,有人說是殺的人太多,身上煞氣太重,常遇春抗不過冤魂對他的索命,所以死去,這種迷信說法,現在來看顯然是不可能的。

我的看法

常遇春一生,可謂是全部為朱元璋的千古帝業奉獻了,據記載,常遇春行軍打仗中,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這是他常打勝仗的的原因,但是這也為他的身體留下了不少的病傷,因為他的身體不是鐵打的,衝鋒陷陣,受傷就在所難免,而且常年征戰在外,東征西討,自南到北,逢山開路 ,遇水填橋,居無定所,食不定時,身體的健康早就已經被透支,一身疲累,加上常年舊傷在身,新傷也在不斷添加,才會突然暴死,不能不為這樣的大將可惜。


丫丫說史


常遇春是朱元璋麾下僅次於徐達的名將,人稱常十萬,即帶兵十萬,就可橫行天下。只可惜,這樣一個絕世猛將,在朱元璋當皇帝后的第二年,就莫名其妙的去世,年僅四十歲。雖然談不上是英年早逝,但與他同時期的徐達、湯和等人相比,也實在是短命。

也正因為此,常遇春暴斃的原因也成為歷史上的疑案,引來各種猜測和流言蜚語。但總的來說,關於常遇春的暴斃原因,大致有這樣三種說法:一是受詛咒而死。

據說,常遇春每次作戰都要身先士卒,而常年受戰場血腥廝殺的刺激,他的性格也變得有些殘暴和極端,由此養成屠城和活埋的愛好。 當年,常遇春在攻克九華山時,陳友諒軍隊近4000人被他生擒,結果他直接私自將這些降兵全部活埋。

後來,在常遇春北伐的最後一戰中,他奉命率軍攻取元上都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在破城之後,他為徹底解除元軍勢力對北平的威脅,便下令屠城,將留守元軍及百姓(多是蒙古人)全部殺死,同時放火將這座城給燒燬掉,可謂是血流成河,滿城屍橫遍野。而據說,開平軍民在被殺之前,集體用蒙古人的詛咒習俗給常遇春下詛咒,讓他很快也不得好死。而隨後,常遇春率大軍從開平班師回朝途中,就突然暴斃。



第二種說法,是被朱元璋給嚇死。據說,常遇春的老婆藍氏,是大將軍藍玉的姐姐,藍氏性格比較專橫無理,又生性嫉妒,常遇春平日裡非常怕她,結果導致同僚和士兵嘲笑常遇春怕老婆。在朱元璋聽說這件事後,認為這會影響常遇春在軍中的威信,便從宮中特意挑選了兩名宮女賜給常遇春,好給常遇春增加面子。

由於是皇帝御賜的宮女,常遇春自然不敢怠慢,每天好生伺候和招待。有一天,常遇春從朝中回家,兩位宮女親手給他端上飯來,常遇春看著兩位宮女皓白似雪的雙手,忍不住摸了一下,結果被藍氏看見。於是第二天,常遇春下班回家時,莫氏給他端上個食盒,他打開一看,原來是兩位宮女的四隻雪白玉手。

常遇春頓時嚇的魂飛天外,趕緊去跟朱元璋請罪,朱元璋卻好生安慰,總而言之,不就兩個女人麼,沒什麼大不了的。結果第二天中午,朱元璋留文武大臣吃飯,酒過三巡上了一盆湯,湯名妒婦。常遇春吃完回家一看,原來是老婆藍氏被朱元璋給烹殺。常遇春因此嚇得大病一場,很快一命嗚呼。



第三種說法,也是我比較認同的說法,說常遇春是得“卸甲風”而死,也就是卸了盔甲之後中風而死。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死法呢?這個還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給大家做分析。

大家知道,從公元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達為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為徵虜副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正式出師北伐,一直到公元1369年的七月常遇春攻破元上都開平,整整兩年時間,常遇春先後平定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內蒙,攻破城池五十餘座,與元軍交戰三十餘次。

毫不誇張的說,在這近兩年時間裡,常遇春幾乎每天都是在行軍打仗中度過,並且又是來回轉戰北方多個省份,其身體和精神都是高強度、高負荷和高壓力。而與徐達坐鎮指揮不同,常遇春打仗又特別喜歡親自上陣殺敵,尤其是單騎突入敵陣來回衝殺,這在他與元軍的塔兒灣一戰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也因此,常遇春既要每天高速動腦思考各種戰略戰術,又要親自騎馬衝鋒陷陣,還一直持續整整兩年時間不停歇,這對人體的損害是非常大的。不僅如此,常遇春又特別喜歡喝酒,這讓常遇春的身體更是處於崩潰的邊緣。

等到北伐大獲全勝之時,常遇春一直高度緊繃和運作的神經和身體各項機能肯定會一下子放鬆下來,這對身體的傷害也是非常巨大的。而正是在這這種內外因素的刺激下,常遇春的身體其實已達到崩潰的極限,只差一個導火線。

而恰好,當時正值七月七日,正是一年中伏天最悶熱的時候,常遇春軍隊酷熱難擋,於是迎著風將鎧甲卸下來,而等到晚上,據說又下了一場大雨,這種冷熱交替讓常遇春直接感染上風寒,並由此引發他身體長期積累下的各種毛病,導致他全身疼痛不已,急忙召喚軍醫進行診治,但軍醫也無從下手,常遇春自知命不久矣,便把軍事囑咐於副將,當夜便暴斃身亡。


我是趙帥鍋


說先常遇春排第二是因為,徐達是戰略家而常遇春是戰術家,常遇春衝鋒陷陣徐達運籌帷幄,兩個人在一起,經常是徐達是元帥,常遇春是先鋒。於是朱元璋就認為徐達應排在常遇春前面。如果按照功勞和故事來講,常遇春要比徐達豐富的多。就連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裡說張無忌給常遇春治病,由於醫術不精給治壞了,最後活不過40歲等......

常遇春,明代著名將領,字伯仁,回族,安徽懷遠人。常遇春世代務農,家境貧寒,自幼習武,20歲左右勇猛過人,善於騎射。1355年常遇春25歲參加農民起義追隨朱元璋征戰14年,歷任總管府先鋒,都督,統軍大元帥,忠義大元帥。

常遇春剛到朱元璋手下,就說:我不想當別的,我就想當先鋒官。朱元璋嚇一跳,心想這小子太狂了,剛來就想坐這麼大的官。沒想到採石戰役中常遇春一人坐船登岸勇猛無敵,隨後元軍潰退。此後在兩軍陣前屢屢出奇制勝,勇冠三軍。他的箭法特別準,曾經一箭射死陳友諒的大將張定邊。地地道道的狂人,看來天底下凡是狂人,必定有點能耐。要不然就是神經病。

常遇春到底為什麼只活了39歲?真的如《倚天屠龍記》裡說的,張無忌給常遇春治傷,由於用藥重了一倍,最後胡青牛得出結論,本來能活八十歲,現在只能活40歲了。《倚天屠龍記》是這樣解釋常遇春為何39歲暴斃的,真是這樣嗎?

有野史記載比較可信的是常遇春得了一種病,常年穿盔甲衝鋒陷陣渾身出汗,然後脫掉盔甲吹涼風被風吹病了,叫做卸甲風。公元1369年常遇春死在會軍途中,年僅40歲。常遇春死後被賜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但常遇春到底是怎麼死的,還沒有一個定論。或許真是被張無忌給治死的也說不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