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朱元璋判官員死刑, 行刑前問犯人: “你祖宗是誰?” 聽完又說:“ 免五次死罪”,這人是誰,你怎麼看?

老和尚888


這人是誰?咱慢慢研究。且說因為祖宗名號,就能免五次死罪,這不純粹胡說嗎?明明是免50次死罪,你竟敢大打折扣。

其實這事兒一聽都不靠譜。明朝那麼多開國功臣,擁有免死金牌的也不在少數。不都讓“謀逆不囿”給害死了嗎?這都是皇帝玩兒的手段,收買人心罷了。要想治你死罪,何患無辭。

皇帝畢竟是金口玉言,一個死刑犯,就因祖上名號響,隨便能說出免五次死罪的話嗎?真要如此,那免死二字不是爛大街了嗎?只有少用慎用才能起作用,否則以後給有功之臣發免死金牌哪還有含金量?


這事毋庸置疑出自野史雜說,在《明史》和《明實錄》裡均無記載。他出自一本叫做《寄園寄所寄》的書,光聽這拗口的名字,就知道是標準的野史。

書中說在明朝洪武年間,有個叫範文從的官員,他本身就是監察御史,是個言官,再加上性格剛正不阿,所以往死裡直言進諫。

都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可老朱是皇帝,面子總得給吧。你老這麼直言不諱,刺得老朱面子上掛不住,扎得心裡直淌血。那還能有好?

終有一天老朱忍無可忍,以欺君之罪把他打入了死牢,等候處斬。老朱只是一時氣頭上,過後把這事兒給忘了。

直到監斬官送來死亡名單,老朱又看到了範文從的名字和籍貫,便隨口問了句他是范仲淹的後人麼?


真是無巧不成書。經範文從的證實,他正是范仲淹的第12代孫。你說這從哪兒講理去?老朱也真是神,單從一個姓上面就能聯想到范仲淹。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少有的清廉正直之人。他的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後世影響深遠。

老朱對范仲淹非常景仰。他沉默了片刻,心想范仲淹的後人不能死在我手上,所以下令免死,而且免五次死罪。

老朱不是不明事理的人。就算范仲淹再清廉,名氣再大,如果他的後人為非作歹,僅憑范仲淹的名號就能免五次死罪,這也太扯了。


回頭再說一下《寄園寄所寄》的作者,他是明末清初人,也是一個官場中人。他有著和範文從類似的經歷,估計只是借朱元璋和范仲淹之名,一是抬高自己,二是拐彎抹角地拍皇帝的馬屁。


說史聽濤


朱元璋的殺伐果斷是出了名的,殺人無數,但唯有一次,在他判了一個官員死刑以後,在行刑前朱元璋問犯人: “你祖宗是誰?” 聽完又說:“免五次死罪”,這人是誰,這又是怎麼回事?下面聽聽有書君的介紹。

有書君先簡單的還原事件的原委。該事件中的犯人名叫範文從,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後人。當時朱元璋時期,範文從擔任御史一職,為人性子急,又總在朱元璋面前直言不諱。總所謂忠言逆耳,常常惹得朱元璋很沒面子,故而惹得朱元璋一氣之下,將其打入死牢。

行刑前,朱元璋親臨現場,在審閱其卷宗的時候,看到其籍貫和姓名,便問他: “你祖宗是誰?”範文從說:“我是范仲淹第十二世孫”,朱元璋聽完寫了五副字,送給了範從文,並當場表示範文從憑此可免死五次。

那麼,朱元璋為何不殺此人還重賞?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

1.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元末時期,吏治敗壞,人民就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天下大亂。作為底層人民的朱元璋深受其害,在動亂之中他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平生最恨貪官汙吏,在他的統治期間,只要有官員貪汙超過了八十貫就會受到酷刑。

而范仲淹,作為北宋的名將,他一生都在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作為自己的人生報復,也是這麼做的,因此得到了老百姓的愛戴。朱元璋自然也對其深深地敬佩,出於對名將的敬佩之情,故而赦免了範從文。

2.給自己整頓吏治打下基礎

作為一個統治者,朱元璋經歷過底層社會的疾苦,他意識到社會的穩定需要有一個廉潔的思想覺悟和為百姓做事的決心。於是便大力整頓吏治,但光嚴查貪汙腐敗喊口號還不夠,他還要證明給大家,告訴大家他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這時,範文從的直言不諱,以及其祖上的優良品質,正好具有一定的說服力。可以從側面證明朱元璋是個可以接受意見和建議的明君。

從這件事我們也能看出,朱元璋一生雖殺伐無數,但還是個願意接受意見的明君。同時,這件事也告訴我們,一個人所積累下來的福德,對其後世子孫們也是一種庇佑。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此人叫範文從,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後人。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朱元璋在位時,範文從擔任御史。他這人是個急性子,喜歡直言上諫。有次他忤逆了朱元璋的旨意,朱元璋大怒,將其打入死牢。

  在臨行前,朱元璋特意親臨現場。朱元璋在審閱範文從的卷宗時看到他的籍貫姓名,便好奇地問他:你是範文正(范仲淹)的後人麼?

  範文從說,我正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孫。朱元璋聽後沉默了一陣子,令人拿來五方布帛。

  朱元璋不是給他布帛懸樑自盡,而是親筆在布帛上寫下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寫完後朱元璋當場表示範文從憑此可以免死五次。範文從藉著祖宗的名氣不僅撿回一條命,還拿到了五次免死令,可謂祖墳冒青煙啊!

  為何朱元璋一聽他是范仲淹的後人會有如此舉動呢?

  因為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主張慶曆新政,改革吏治,是少有的清官,和包拯齊名。

  而朱元璋出身貧苦,對范仲淹非常崇敬,自然不會讓他的後人死在自己手裡,還要重點保護起來。

  不過這件事聽起來很美好,但十有八九是虛構的。

  因為這件事在《明史》、《明實錄》等正史中並無記載,而是出現於趙吉士所寫的筆記《寄園寄所寄》中,屬於雜家野史。

  趙吉士是明末清初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距離朱元璋已經過去300多年。

  他歷任清朝交城知縣、山西清吏司主事、國子監學正等職,為官清廉,著作頗豐,《清史稿》有其列傳。

  趙吉士曾因勘驗河槽不利被康熙免官,後補授國子監學正。他的這段經歷和範文從非常類似,而古人喜歡借古喻今,所以範文從的故事很可能就是照著他這段經歷改編而來的。

  他以朱元璋比做康熙,將自己比做範文從,雖然曾犯上遭罪,但最終免於處罰,重新出仕,也算有些“官運”。

  不過他想象的皇上賜予他五道免死令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便真有此物,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皇帝想殺你還需要理由和次數麼?

——本回答為西安鼎昂數字貨幣智能量化全自動炒幣機器人(歷時收益,數據核對,實況直播)公司整理。


鼎昂全自動炒幣機器人


朱元璋的暴戾殘酷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他曾剝了開國功臣藍玉的整張人皮,隨後又殺了許多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然而這樣一個人,卻有手下留情的時候,不僅手下留情,還另給了五個“免死金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得到如此優待的人名叫範文從。是朱元璋的御史,負責諫言上書和監督百官的。然而這範文從雖然是個剛正不阿的清官,但卻是個急性子。有次他上書諫言的時候,忤逆了朱元璋,讓朱元璋很是沒有面子。於是朱元璋當即勃然大怒,將他判了死刑。


後來朱元璋又是如何放過了範文從而且還給了他五次免死的機會的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一)範文從的身世非同一般

朱元璋在審閱其卷宗的時候,看到範文從的籍貫是蘇州吳縣,朱元璋一想,籍貫在吳縣,而且又姓範,該不會範文從是范文正公的後人?於是朱元璋親自提審了範文從。果不其然,範文從說,他就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代孫。

朱元璋當即下令叫人拿來白布和筆,揮墨寫下一行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書罷,朱元璋告訴範文從,今天不僅要免他死罪,而且還要賞他五次今後免死的機會。還鼓勵他要像他的祖先范仲淹一樣,做個清正廉潔,有擔當的好官。


一下子免了死罪又得了五塊“免死金牌”,範文從當即磕頭謝恩。

(二)朱元璋對範文從的赦免另有原因

不過朱元璋赦免範文從的原因就僅僅是因為他是范仲淹的後人嗎?我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試想如果是個十惡不赦的貪官汙吏,就算祖先再厲害再值得尊重也不能免了他的罪名阿!

所以朱元璋免去範文從的死罪,其實是因為範文從本身為官正直清廉,在明朝這樣的大環境下,表面清正但背後一套的人其實大有人在,範文從這樣的清官實在是百年難得了。朱元璋捨不得失去這樣一位好官,就這樣將他斬首也不能給後世做一個好的表率。但是君無戲言,朱元璋已經說了判範文從死罪,不能出爾反爾。所以乾脆就找個藉口,赦免了範文從的死罪。這樣一來自己可以有個臺階下,後來留住了一位清官,三來可以留下美名,起到教化作用,可謂一舉三得。

範文從的免死不僅僅因為他是范仲淹的後人,更重要的是,他的剛正不阿被朱元璋看在了眼裡。 “伴君如伴虎”,的確也是如此。皇帝的心意無人猜的透。但是保持內心的忠誠和廉正,其實才是最好的免死金牌。


山有喬松


此人叫範文從,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後人。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朱元璋在位時,範文從擔任御史。他這人是個急性子,喜歡直言上諫。有次他忤逆了朱元璋的旨意,朱元璋大怒,將其打入死牢。



在臨行前,朱元璋特意親臨現場。朱元璋在審閱範文從的卷宗時看到他的籍貫姓名,便好奇地問他:你是範文正(范仲淹)的後人麼?

範文從說,我正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孫。朱元璋聽後沉默了一陣子,令人拿來五方布帛。

朱元璋不是給他布帛懸樑自盡,而是親筆在布帛上寫下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寫完後朱元璋當場表示範文從憑此可以免死五次。範文從藉著祖宗的名氣不僅撿回一條命,還拿到了五次免死令,可謂祖墳冒青煙啊!



為何朱元璋一聽他是范仲淹的後人會有如此舉動呢?

因為范仲淹是北宋名臣,他主張慶曆新政,改革吏治,是少有的清官,和包拯齊名。

而朱元璋出身貧苦,對范仲淹非常崇敬,自然不會讓他的後人死在自己手裡,還要重點保護起來。

不過這件事聽起來很美好,但十有八九是虛構的。

因為這件事在《明史》、《明實錄》等正史中並無記載,而是出現於趙吉士所寫的筆記《寄園寄所寄》中,屬於雜家野史。

趙吉士是明末清初的人物,他生活的年代距離朱元璋已經過去300多年。

他歷任清朝交城知縣、山西清吏司主事、國子監學正等職,為官清廉,著作頗豐,《清史稿》有其列傳。

趙吉士曾因勘驗河槽不利被康熙免官,後補授國子監學正。他的這段經歷和範文從非常類似,而古人喜歡借古喻今,所以範文從的故事很可能就是照著他這段經歷改編而來的。

他以朱元璋比做康熙,將自己比做範文從,雖然曾犯上遭罪,但最終免於處罰,重新出仕,也算有些“官運”。

不過他想象的皇上賜予他五道免死令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便真有此物,也起不到多大作用,皇帝想殺你還需要理由和次數麼?


石頭說歷史


我是長安視界,我來回答: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一個非常殘暴嗜殺的君主,把各種殘酷的刑罰視同兒戲,而且對待臣子從不心軟,管你是功臣還是故舊,一律殺之後快。

可就是這樣的朱元璋,卻對一個膽敢挑戰自己權威的官員網開一面,不但赦免了他的死罪,還提起御筆寫了字送給他,說:“你憑著這樣東西可免五次死罪。”

這真是讓人瞠目結舌,那麼,我們不禁要問,這位被赦免的官員到底是誰呢?他又是因為什麼緣故才得到了朱元璋的法外施恩?

剛直不阿的御史

此人的名字叫範從文,在朝中擔任御史之職。眾所周知,明代御史要行使監察職責,發現問題就要“辯明冤枉”。

而範從文更是御史中的“戰鬥機”,他性情耿直到從來不拐彎,即便是朱元璋做的有不對的地方,他也敢於斗膽進言,這份膽識真是讓人為他捏了一把汗。

果然,範從文很快就為自己的耿直付出了代價。

當時有一樁貪汙案株連官員達100多名,其中固然有應當被嚴懲的貪官汙吏,卻也有些因瀆職獲罪的倒黴官吏,朱元璋一律判死刑或流放,明顯屬於量刑過重。

範從文本來與此案並無關聯,但他就是看不慣朱元璋這種不分青紅皂白屠戮官吏的作風,因此在監督審判時做了“變通”之舉,使一些人免於死罪。

範從文一片好心,卻被小人當場彈劾,並將他逮捕下獄,罪名是“忤旨”。

最終,範從文被判了死刑,朱元璋簽字複核的時候,看到此人的罪名,覺得有些好奇,想問問他為什麼會有天大的膽子敢跟自己唱對臺戲。

範從文不卑不亢,直言進諫。朱元璋本來已經有點生氣了,但看了看範從文的籍貫(蘇州吳縣)、姓名之後,突發奇想,問道:“你祖上和范文正公有何關係?”

範從文回答:“微臣正是范文正公的第十三世孫。”

朱元璋一聽,頓時對範從文刮目相看,之後命侍從拿來五方錦帛,親筆題寫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賜予範從文,說他可憑此物免死五次。

即命左右取帛五方來,御筆大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二句,賜之。諭:免汝五死。”——《樵書》

值得一提的家世

範從文能僥倖撿回性命,都要得益於自己的老祖宗范文正公。

范文正公就是北宋名臣范仲淹,“文正”是他的諡號。他文武兼備、智謀過人,無論是在朝堂上料理政事,還是帶兵駐守邊防,表現都極為出色,被人們尊稱為“千古第一士大夫”。

不僅如此,他還主持了新政改革,增強了國力;在文學上,他亦頗有作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名句都成為千古絕唱。

在教育上,他主張改革科舉制度,建立地方學堂,開啟了古代基礎教育階段免費教育的新風尚。

這樣一位能臣、全才,怎不讓朱元璋心生嚮往,更何況范仲淹力主反腐倡廉,這與朱元璋的主張也是不謀而合。

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平生最痛恨便是貪官汙吏,他是多麼希望自己的朝堂上也能有范仲淹這樣的忠臣、賢臣啊。

正因為這樣,當他聽說範從文是范仲淹的後人時,才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當場赦免了範從文。

我想他會有此舉,一方面是對範從文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夠發揮優良的血統,成為和祖宗一樣百世流芳的名臣。

另一方面則是以此來告誡文武百官:我朱元璋需要的是范仲淹這樣的臣子,而你們也應當以此為奮鬥目標。

一種不同的說法

有關範從文因祖宗之名得到赦免的事件流傳甚廣,但也有人指出此事恐為虛構。

原因一:此事的走向完全不符合朱元璋的行事作風,睚眥必報的朱元璋怎麼可能會因為遠隔十幾代的祖宗就放過罪臣呢?《明史》、《明實錄》等正史中也並無此事的相關記載。

原因二:此事主要見於《樵書》、《寄園寄所寄》和《朝野紀略》,真實性不可考。

就拿《寄園寄所寄》來說吧,它是清代官吏趙吉士撰寫的筆記,該書內容十分複雜,既有類似範從文被赦的故事,也有很多怪力亂神的傳聞,還有不少官場幽默故事,所以更像是一本作者寫來解悶的文學作品,故事的真實性就不好說了。

趙吉士為什麼要寫這個故事呢?是因為他亦是為官清廉,並對朱元璋十分推崇,或許他恨不能早生若干年,便可為朱元璋效力,做一名名垂青史的清官、好官了。

歡迎關注長安視界。更多紀錄片、知識推送給您


長安視界


朱元璋晚年有點喜怒無常,殺人全憑心情,尤其殺起功臣來更是牽連廣遠,一個胡惟庸案,就牽連萬人。

朱元璋早年喜歡給功臣們發丹書鐵卷,就是免死金牌,然後再把這些手拿免死金牌的大臣一個一個的弄死,這事兒,老朱玩的還真刺激。

有時候,朱元璋殺大臣殺得很莫名其妙,比如有位叫陶凱的大臣,官拜禮部尚書,負責寫朱元璋的起居住。

很受老朱器重,平平安安當官到老。

退休後,陶凱又被返聘,擔任國子監祭酒。

這個官職類似於大學校長,或者教育部長,管理全國的管學。

榮譽很高,陶凱很高興,一高興就給自己起了個號,古人講究有名有字有號。

尤其是文人墨客,更是喜歡沒事給自己起個號,比如蘇軾,字子瞻號叫東坡居士,人們往往喜歡用他的號稱呼他,叫他東坡居士。

這位陶凱晚年也給自己起了個號,叫耐久道人。

這個號不知怎的被朱元璋知道,朱元璋大怒,把陶凱下獄問罪,在明朝人呂毖撰寫的《明朝小史》中,陶凱因為這個號被朱元璋問罪。

翻了翻《明史》,陶凱的履歷最後是這樣的:


八年起為國子祭酒。明年改晉王府左相。

沒有寫陶凱的結局,《明朝小史》中卻記載陶凱的結局是這樣的:

尋老,自稱耐久道人,帝聞之大怒,竟坐罪。


這一則故事就叫“別號坐罪”。

為何耐久道人這個號,讓朱元璋憤怒呢?不知道。

他是討厭耐久這個詞還是討厭道人這個詞,或者討厭陶凱這個人,就不得而知了。

和陶凱因為一個號被問罪不同,範從文因為老祖宗是范仲淹而幸運的逃過一死。

這個故事同樣記載在《明朝小史》洪武紀中,張岱的《快園古道》上也有記述。

不過這兩本書對範從文封記述略有出入,《明朝小史》上寫範從文是范仲淹的第十二世孫,張岱的《快園古道》寫範從文是范仲淹的十一世孫。

範從文是崑山人,在大明王朝中擔任御史一職。

御史一般是要給皇帝提意見的,這個職位有時候會觸怒皇帝,畢竟有時候覺得是為皇帝好,提的意見,皇帝也許解讀為你在和他對著幹。

範從文就是這樣,大約提意見觸怒了朱元璋,被下獄等待問斬。

他犯了什麼罪呢。就倆字:


忤旨。

這天,朱元璋翻閱要秋後問斬的犯人的檔案,翻到範從文的名字,發現他寫的祖籍吳縣,聯繫到他姓範,朱元璋想到了些什麼,讓人提範從文。

把範從文從死囚牢裡提出來,朱元璋親自審問:

你寫你祖籍吳縣,你和宋朝名臣范仲淹啥關係?

範從文說:臣仲淹十一世孫也。

朱元璋很激動,看到偶像的後裔了,這肯定不能殺了,他命人取來五塊錦帕,每塊錦帕上親筆寫上: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行字,賜給範從文,告訴他:

免汝五次死。

有種東西叫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歷經數百年而不朽,他的後代因為他這種精神而逃過一劫。

朱元璋嗜殺功臣是為了皇權的穩定,但是對天下對百姓他還是有拳拳之心的,所以范仲淹的這兩句話才能讓他產生共鳴,甚至對范文正公的後代都高看一眼。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投胎是一門學問

薛白袍


朱元璋後來雖然只用了15年的時間,便開創了享國276年的明朝,也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能力可見一斑。

不過,他的出身卻很卑微,他曾經處在社會的最底層,劉邦也曾被視為一個農民出身的皇帝,可實際上劉邦在造反之前卻是一個鄉鎮官員,朱元璋才是唯一一個徹徹底底地從社會最底層爬上來的皇帝。

所以,朱元璋的嘴邊也經常掛著一句話:我本淮右布衣。

也正因為他是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皇帝,所以他打心底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從而導致了性格上的多疑,為了維護自己花了15年時間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他也確實砍了不少人的腦袋。

朱元璋用了一系列的鐵腕之策,為自己建立了絕對的權威,將皇權推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幾乎再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意志。

可是,偏偏有這麼一個人,忤逆了朱元璋的意志,從而被判了死刑,可是這個人一句話又將自己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還被朱元璋特別批准“免汝五次死”,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個人是範文從,一個蘇州人,洪武年間官拜御史。

明朝的讀書人多數虛偽,滿口道德文章,可是背地裡卻是男盜女娼,又好虛名。當然,有黑便有白,有虛偽的讀書人,自然也少不了正直的讀書人,這範文從便是一個。

明朝御史下有監察百官之權,上有諫上之職,官權不小。

後來,範文從因為直言進諫忤逆了朱元璋的意志,朱元璋一氣之下將範文從扔進了牢獄之中,然後判處了死刑。

過了沒多久,朱元璋審批死刑的時候,翻到了範文從的案卷,一看,心中一愣,此人姓範,又是蘇州吳縣人,難道是范文正公的後人?

於是,朱元璋便親自提審了範文從,直截了當地問到:範文從,你家老祖宗是誰,你是不是范文正公的後人?

範文從一聽,也愣了,皇帝怎麼突然間調查起自己的戶口來了?不過,他對自己能作為范文正公的後人,心裡卻也很自豪,所以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的,我確實是范文正公的後人,是範公的第十二世孫!

朱元璋聽完後沉默了下來,果然呀,範文從這小子還真是范仲淹的後人,殺一個範文從是很容易,可是,將來這事要是被人知道了,恐怕又得罵我老朱了,不如送范仲淹一個順水人情,饒了這小子一命,也給我老朱自己撈一個好名聲。

想到這,朱元璋當即叫道:來人,去拿一塊白色絲帛過來!

只聽一個細尖細尖的聲音答了一聲“是”,很快便有一個婢女捧著白色絲帛在一個老太監的帶領下低著頭走了進來,然後將絲帛放在了案上,便又迅速退了出去。

朱元璋展開絲帛,只見他揮亳在絲帛之上洋洋灑灑地寫了十幾個字——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句話正是范文正公所寫《岳陽樓記》中的千古名句,一腔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情懷被表達得淋漓盡致。

朱元璋放下筆,嘴中輕聲說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想來你應該也很清楚,這是你家老祖宗范文正公所寫的千古名句,他一生憂國憂民,你今天在朝為官,我將這句話送給你,也希望你不要辱沒了先人的好名聲,更希望你能夠像范文正公一樣做一個憂國憂民、愛國愛民的好官。

範文從倒頭跪拜,感激涕零地說:臣謝皇上不殺之恩,臣以後一定好好做官,絕不會辱沒先人。

朱元璋看著範文從,突然沒忍住又說了一個“口諭”:從今日起,朕可免你五次死罪,希望你不要辜負了朕對你的厚望。

範文從又是一跪:謝皇上,臣定當結草銜環以報聖恩!

朱元璋這才滿意地點點頭:嗯,你且退下吧。

古語有“君子之澤,五世而斬”之說,可是,范仲淹的遺澤竟然歷經了12世仍能庇護自己的後代,讓自己的後代能夠受賄,不得不說很讓人出乎意料。

不過話說回來,范仲淹的“遺澤”能不能發揮作用,從而救範文從一命,實際上也要看朱元璋是什麼態度。如果朱元璋不願意給范仲淹這個面子,又或者說,他不想也不能通過範文從一案獲得什麼好處的話,也許範文從仍然逃不過一死。

朱元璋饒恕範文從一事經過範文從的嘴傳開之後,無數人的人忍不住感嘆:皇帝真是太好了,先賢的遺澤也真是太好用了。

這也正是朱元璋所想要達到的效果,饒了一個小小的御史範文從,便讓自己獲得了一個“仁君”、“明君”的好名聲,這筆買賣對一個皇帝來說實際上很划算。

此外,朱元璋也通過這件事立了一個標杆,只要你們當一個忠君愛國的好官,我不介意給你們多給你們一點甜頭,這和“千金市馬骨”是一個道理。

他饒了範文從一命,換來了範文從的忠誠,又用一個範文從打了一個廣告,從而換來了更多的範文從。

朱元璋在這筆“政治買賣”中,雖然籌碼只有一個範文從,可是卻獲得了可觀的政治利益。


寧糊塗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殺伐果斷,尤其是在明朝開國以後,因為殺功臣,落下了千古罵名,其中明初四大案影響深遠,直接把當年跟著他打天下的一幫兄弟,殺的基本滅門。而這樣一個殺人全憑心情的朱元璋,卻在一個死刑犯即將臨刑之時,只因此人祖宗大大的有名,就免了這人的死罪,這還不算完,還賞賜了五道保命符。是什麼人能讓朱元璋如此網開一面呢?

話說有個人叫做範從文,是明初的監察御史,具體工作就是監察百官的言行風紀,並對皇上的言行有一定的監察作用。明初,數大案爆發,朱元璋殺了很大臣,並牽連了許多官員,範從文看到這種現象,心有不忍,加上他本人也是一個剛直的人,於是便上疏給朱元璋,奏疏中說道:很多大臣都是無辜的,朱元璋這樣殺了他們,對後世子孫的福報不好。並勸朱元璋要剛柔並濟,不要把無辜的大臣都殺掉。

這朱元璋的脾氣很多人都知道,多少年的戰爭生涯養成了固執己見的性格,本身明初因為好幾個案子,朱元璋殺的紅了眼,這範從文的奏疏被朱元璋看到後,勃然大怒,好小子,還沒查你有沒有和那些逆臣有沒有關係呢?這下可倒好,你竟然還敢上疏職責朕,多你一個不多,少你一個不少,一併押入大牢,等待秋後問斬。

這一封奏疏,就為範從文帶來了殺身之禍,朱元璋給他定的罪名是“忤逆”,於是範從文同志只得老老實實的去大牢裡,等待殺頭的那天。

到了即將臨刑的時候,朱元璋翻閱處斬的犯人名單,無意間看到了範從文的名字,回想此人也算是一個直臣,殺了他未免有些可惜。於是便命人把範從文提審出來,要親自審問他,看看此人究竟知不知道錯在哪裡?到時候,如果如果還是冥頑不靈,再斬首也不遲。

於是,範從文被帶到朱元璋面前,在審問的過程中,朱元璋問範從文祖籍何處時,範從文回答祖籍是蘇州吳縣。朱元璋一聽,心想這吳縣可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祖籍,莫非這個範從文和他有什麼關係?於是問範從文祖上歷代的情況,最後範從文老老實實的回答說他是范仲淹的第十一代孫。

這下,朱元璋才知道,差一點殺了一個名門之後,再加上範從文其實也沒有犯什麼大罪,只是直言進諫了幾句,這些其實也是忠心的一種表現。於是朱元璋當即免了範從文的死罪,並命人拿出五張錦帕,親自在上面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賜給範從文,並告知他“憑此帕,免汝五次死罪。”

這個故事最早有記錄記載在《明朝小史》洪武紀中,張岱的《快園古道》上也有記述。但真實性還有待考證,因為依照文中所說,相當於朱元璋賜給範從文了五個免死金牌。要知道免死金牌這種玩意兒,可不是VIP貴賓卡,是個人都能弄幾個,這可是皇帝親自授發的,多少人擠破腦袋想弄一個回來。在明處,獲得免死金牌最多的應該是首任宰相,韓國公李善長,曾被朱元璋賜了三道丹書鐵券,而一個小小的範從文,即便是范仲淹的後代,怎麼可能會超過開國功勳呢?還被朱元璋一口氣賞賜了五個?

無論此事是真是假,朱元璋對普通大臣以及忠臣,也算是很好了,雖然他殺了不少開國功勳,但也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穩固,後世子孫平穩發展,才做出掃除一切不穩定因素的手段。


史曉生


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野史最豐富的皇帝之一,一方面朱元璋出生貧苦,當過和尚,最後登上皇位,可以說當時天下一等一的存在,關於他的故事自然十分豐富。朱元璋可能也是歷史上發放“免死金牌”最多的皇帝,開國功臣中34位都被御賜免死 ,有的甚至免死九次,但是隻有其中十四為正常的生老病死,二十多位開國元勳都慘死朱元璋之手,即使善終的幾位元老,他們很多人的後代也沒有好的下場。所以這個免死金牌的最終解釋權,恐怕都要歸到朱元璋自己嘴上,廖永忠被封王后,朱元璋對他禮遇有加,離京是太子朱標親自相送,不過幾年,就被朱元璋以穿龍鳳官服為由賜死。



題主所提到的這個故事十分有名,在很多明朝野史中有記載,關於范仲淹十二世孫,範文從的故事。範文從出生書香門第,家中自然希望他繼承先祖遺志,步入仕途,為民請命。範從文也刻苦讀書,最後成為諫官。

《明史》記載:蘇人範文從,仲淹之嫡派也,洪武中拜御史,忤旨,下獄論死。

當時因為範文從觸犯了朱元璋,被判處死刑。官員被判處死刑之後,其檔案要給皇帝過目,朱元璋一看範文從是范仲淹的後代,並且朱元璋對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言論十分欽佩。朱元璋親自過問範文從,範文從不卑不亢,說

“臣是文正公十二世孫”。

朱元璋十分激動,派人被紙墨,金帛,親自寫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了而樂”賜給了範文從,並且說:

“朕要賜你五次免死”。

范仲淹在作為宋朝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擔政時期,推出“慶曆新政”以整頓吏治為中心意圖改變宋朝積貧積弱,冗官冗費的政治弊端。但是他們的新政侵犯了貴族利益,很難順利推行,後來慢慢廢止,但是也為後來王安石變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更是成為後代經綸事務者,勵志做出一番事業的座右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