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初中孩子不會問問題怎麼辦?

用戶3634825881756


我感覺首先要看孩子性格是什麼樣的,會不會是性格內向靦腆,不好意思問老師問題?

另外現在孩子基本上課堂學完了,課餘時間還得上補課班,也可能孩子學習很好 是個小學霸。

家長可以跟老師溝通一下,看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平時考試成績怎麼樣。

最好的話我覺得跟孩子談一談,但是不要以父母的身份,最好已朋友聊天的方式,這樣孩子能更加坦露自己的心聲。如果就是不行的話,孩子肯定會有好朋友,跟他好朋友打聽問問,瞭解一下根本原因。

找到原因,幫助孩子解決。



佳良媽媽


有的孩子比較內向,不愛表達自己,還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引導,我就是個例子,從小就害怕老師,性格內向些,不善於表達。從小學開始從來不主動找老師問問題,記得上高中,都高三了,英語老師讓我起來回答問題,我會答對了,就是說不出原因,老師問我為什麼,就是不說話。現在想想那時的自己真是替老師生氣,傻傻的。脫離了學校自然也就好了,現在性格什麼的都還好,在學生年代還是少不了老師的關心。多做下思想工作,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想優秀。


奔跑的朵拉


先分析孩子不會問問題的根源在哪,從關鍵點入手,就可以改善這種情況。

具體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孩子性格。

也許孩子的性格偏內向,比較害羞,明明有很多問題想問老師,卻不敢提問。

對策:1正向鼓勵孩子多提問,就算再簡單的問題問老師,老師都覺得很正常。

2以孩子在班上的好朋友做榜樣,向好朋友請教如何做到,進而讓孩子試試像與好朋 友說話一樣向老師提問。

二、對某學科或老師的情感偏向。

1不喜歡某老師

初中生畢竟還小,還會出現因為不喜歡某個老師,從而對這這個科目提不起興趣的現象,自然上課也好,做作業也好,都是帶著一點牴觸情緒。

對策:讓孩子明白,成績是自己的,老師有好有壞,無論老師多優秀,都只能陪伴人生一段時間。

2對某學科提不起興趣

如果孩子不是因為老師,就是本身不喜歡某個學科,也會出現對該科目提不起興趣的情況。沒有認真參與這門學科,自然也就不會提問了。

對策:比如很多孩子不喜歡英語,那麼可以與孩子一起觀看搞笑的美劇,用朋友的口吻勸說英語的重要性等。

三、學習不透徹

有些孩子成績中等,太簡單的題目會做,用不著問老師;一些太難的題目,覺得又沒有問老師的必要。剩下中等難度的題目,由於平時對題目思考不夠,所以不知道從哪裡下手。

對策:可以對照著考綱,把正在學習的這個單元的知識點梳理一遍,遇到不是很明白的概念及其應用範疇,就可以向老師請教了。

四、自我意識增強

初中生是自我意識迅速增長的階段。他們渴望得到周圍人對自己的認同,特別是同齡人的認同。

在一些班級裡,他們視向老師提問為弱者,只有智商低的或者慢別人一拍的人才願意這麼做。

所以有些學生即使心裡有不會做的題目,寧願回家查百度或者參考書,就是不願意在同學面前丟臉。

對策:讓孩子明白問老師問題,會讓學習少走彎路,這樣對學習很有幫助。

學習成績提高了,自然就是能力的最佳體現,久而久之,笑你的同學也覺得沒有什麼好笑的了。

當從以上四個方面齊用功,相信孩子不會提問的情況會得到改善。


小軒暖暖


初中時期是智力開發的黃金時期。這一時期對於孩子的智力開發尤為重要。因此,老師家長應該注意培養初中孩子的問問題的思維能力。

但是,由於我國傳統學校教育多采用“填鴨式”教育,許多孩子的奇思妙想,異想天開的問題遭到家長老師的“扼殺”,於是就出現了初中孩子不會多方位、全角度地去問問題,更不用說去分析問題和探索答案的現象。

隨著我國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問題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近年來,在許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初中學生問問題教學的能力培養還顯得比較單薄,必須得到重視並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一、反思問題教學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我國古代教育論著《論語》用“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來突出問問題的重要性。問問題是一種重要的思維能力,體現在學習的各個環節之中。我在多年的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不少人卻忽視了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

二、初中教學中培養孩子問問題能力的實施策略

在初中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大多會依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展開問題教學活動,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1.引導初中孩子學會“腦筋急轉彎”

“腦筋急轉彎”就是智力遊戲中的一種形式,是初中孩子們現代生活的“輕鬆劑”,能讓孩子們在玩味之後,捧腹大笑,茅塞頓開。“腦筋急轉彎”採取生動活潑、易識易記的形式,內容貼近日常生活,不僅能喚起初中孩子們強烈的好奇心,還能引導他們以樂觀向上、勇於探索的精神對待生活。

為此,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抓好教學事件,運用“腦筋急轉彎”的方法來使學生學習,營造問題情景,使整個教學活動選擇與組合設計,發揮初中孩子們好動、善於模仿的特點,創設情境,讓孩子獲得身臨其境的體驗,不同層面的學生共同參與,進入情境,進入角色之中,形成由情到理的轉化。

2.引導初中孩子對自身經歷體驗進行思考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明朝教育家朱熹的《觀書》詩中說明學習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初中孩對學習生活中的事件進行深入細緻的觀察並能及時思考,最好能用日記、週記、隨筆或問題的形式進行記錄,這樣久而久之,初中孩子就能逐步從感性走向理性並能獲得深刻感悟,這對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大有益處。

3.引導初中孩子對生命情感進行思考

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有一句話:“我們已經走得很遠,可是偏偏忘了從何出發。”我們教育的本質是答疑解惑。初中孩子正處於情感豐富的活躍時期,只是欠缺對生命、情感的把握和反思,自然也就少了對美好時光的精彩問答。因此,老師有必要對初中孩子的生命情感進行引導,讓他們煥發出光彩。

4.引導初中孩子把要提升的智慧“說”出來

一線教師千萬不要忽視問題設計過程,當然同時也不要以為問題設計環節高不可攀。我們在教學中每一節課都需要言說與表達,每一節課都在召喚理論與思想。這樣我們對初中孩子就起到了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起到一個引領示範作用,初中孩子模仿性極強,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把要提升的智慧“說”出來——不懂就問。

結束語,初中孩子不會問問題是有原因的,只要我們在教學中進行有的放矢的改進,突破瓶頸,就會獲得實質上收穫。


師者風雨


家長要和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溝通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

孩子不問問題大體有三種可能:不需要問、不敢問、不知道如何問。

不需要問:一般是學霸,老師講的他都會了,他沒有問題可問。這種情況不用太在意,告訴孩子跟著老師的節奏,多和老師互動交流就好了。

不敢問:孩子內向,膽小,怕自己的問題太幼稚,讓老師同學們嘲笑。這種情況要多多鼓勵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孔子還不恥下問呢,更何況是學生向老師請教了。老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不會嘲笑任何一個學生的。只有多很老師交流,多提問題才能更快的進步。

不知道如何問:這樣的孩子可能是基礎相對薄弱一些,不明白的地方有點多,不知道從哪問起。這種情況家長要多上心,輔導孩子基礎知識,實在不行請個家教,給孩子補補課。讓孩子從不知道如何問變成勤學好問。初中追趕還來得及,讓孩子打好基礎,才能為後續的功課提供保障,否則差距會越來越大。


黃金土星


首先搞清楚孩子到底是不會問,還是不願意問,或者是不想交流。

  • 不會問指的是孩子有問題,也願意問題,但是不知道該怎麼組織語言,問不到點子上,對於這種情況,家長給他專門準備一本本子,剛開始讓他把具體的問題抄在本子上,慢慢地讓他把問題精簡,一直到最後他能抓住問題的核心。

  • 不願意問有可能是面子問題,也有可能是以前問了別人,別人不願意回答,或者是問了老師,老師給的答案一次聽不懂,然後再問就被罵,很多學生都會碰到這種問題,特別是有些脾氣急的老師,孩子問了簡單的問題,老師就罵他上課不認真聽,然後不願意回答,如此一兩次以後,孩子就再也不願意問問題了。所以要和孩子交流,找到原因,鼓勵孩子多問。

  • 不想交流的孩子是因為性格問題,很難簡單地去改變。這種情況需要家長多問問了,家長辛苦點,把孩子的知識歸納下,慢慢地向孩子發問,讓孩子把已經掌握的知識回答出來,不懂的地方也就知道了,也可以請耐心點的家教,或者網絡上多問問,現在網絡上有很多優秀的老師也會做一些免費的回答。通過網絡,孩子也沒交流障礙。

本人也歡迎各位家長在評論區流言,說出你的問題,以後我會根據家長的問題整理一些實用,帶有具體操作的方法。提供給大家。

嫻意有效教育


不久前我們開始施行先學後教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而在現實的課堂中,不可否認,大多數的學生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願意或者不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更不願意在課堂上展示自己。我們剛開始施行先學後教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老師在成果展示階段進行指導時,千萬不要急於求成,而要根據上課內容的具體情況和學生的表現能力以及在活動中的生成問題進行合理的判斷、之後,選擇出最恰當的展示方式,展示方式可以是板演、談話、動作、表述、、歸納、圖表、媒介等等,而不是隻關注展示的結果,忽略了學生展示的過程,因為在整個學習活動活動中,學習展示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在此以前我們的老師採用的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的學生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課堂,對於於初中的學生,在學生的知識水平上應該不是展示主要的問題,最主要的是學生情感水平、膽量、心理、表達能力等等非常有限,因此在進行展示時,我們不能把學生和老師的水平來要求他們,而應以他們所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表達,不管是何種表達方式,只要是將學生真實的一面展示出來、真實的想法表達出來、真實的感悟告訴大家,那麼這種方式就是適宜的。

那麼,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展示呢?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呢?

一、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指導者。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只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才能真正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可是,由於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每個班級裡總有一部分學生不原意或者不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課堂上教師指導的學習活動往往演繹成優生或部分中等生的“專場演出”,久而久之,導致差生面過大,厭學的學生日益增多,造成惡性循環。這種後果與新課改所倡導的“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相悖,不利於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認真,不難發現,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的基礎偏差,對自己缺乏自信,不敢大膽在課堂上發表自己的意見。對此,我們應該採取以下方式來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首先,幫助學生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在課堂上,我們要特別關注這些問題學生,總是讓他們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先鍛鍊他們的膽量,鼓勵他們大膽發言,幫助他們樹立“參與無錯”的思想。他們每次回答完問題後,我應該積極鼓勵。有時他們回答錯了,我們不能批評,反而,大加讚賞他們積極參與、勇敢發言的精神。這樣,這些問題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會逐漸克服自卑心理,從而樹立自信。其次,在課堂上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組織學生、利用學生、解放學生,使他們能夠大膽說話,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把思維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其三,在課堂上,我們要針對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啟發誘導。啟發誘導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與溝通。如我們提出一個問題後,可講一些激勵性的話:“這個問題比上個問題更有難度,哪個勇敢的人敢於挑戰?”這樣就可以利用學生的爭強好勝的心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學生回答結束時,要儘量結合學生的回答給予客觀的、中肯的評價。比如“你的想法很新穎”、“你的表達很清晰”、“你的見解與眾不同”等等,這些激勵性的語言,能使學生感到自我價值得到肯定,進而形成一種發自內心的精神力量,促使其積極上進。二、營造和諧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展示。情感教學是師生之間真誠的情感交流,它可以創造一種輕鬆自如、氣氛活躍、心情愉悅的教學氛圍。傳統的教學只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藉助情感交流有意識地營造適宜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各抒己見,切實使學生處於主體地位,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允許學生標新立異,使課堂真正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商討的場所。這樣,學生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盡情討論,學生的意見得以展現,學生的思想得以交流,學生的潛力得以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培養,學生真正動起來,課堂真正活起來,課堂效果也就好起來。學生在課堂中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收穫知識,收穫成功,收穫自信,收穫快樂,體現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學理念。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學習發生興趣,就會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學習的興趣是學生持續學習的動力源泉。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採取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興趣,不斷引導學生質疑問難,以此來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1、精心創設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創設一些有價值的問題,激勵學生參與對問題的探究。這些問題的設計要能夠引發學生進行積極的思考,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熱情,他們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應有的發揮。2、點撥疑難問題,鼓勵學生大膽參與。在學生質疑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抓住契機進行點撥,要“點”在學生不懂或者似懂非懂之處,“撥”在學生容易忽視又與教


蓉城老師說語文


這個很正常!不要講初中的孩子,就是大學的教授都不一定會問問題,會問問題是有個前提與核心,他自己要有智慧才能‘會’問問題,如果有學識,他只能問問題,如果他愚鈍,他連問題都沒有。①智慧的表現,智慧是教不出來,沒有一套系統的教育方式,它需要領悟,啟迪。②知識,是可以傳授,在學校裡,在家庭裡面,在單位裡面,因為他是一種方式。③愚鈍,只需要踏實,你也能得到一種不錯的生活方式。


二俵哥


不會問問題,那說明,他不知道該問什麼。如果是英語語文,是語法不理解,還是詞句不理解?如果是數理化,這道題你怎麼想的,想到哪一步,做不下去了?還是公式不會?概念不清?

問問題的前提是,孩子認真思考問題了,然後他思考的過程中哪裡不明白,把意思表達清楚就好。如果題目連想都沒想,當然也就不知道該問什麼。


二姐d生活


1-首先和孩子的代課老師認真去溝通一下孩子的具體情況。

2-找到孩子的薄弱點。

3-摸清孩子問題的所在,明白孩子對於問題的思考方式。

4-對於孩子的問題實施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5-在解決過程中,給孩子適當的鼓勵。加強對於孩子的引導。

6-堅持到底,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做到厚積薄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