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沒測溫、沒消毒、沒通風、沒隔離!北京1974家“小店”有問題

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瞭解到,在對全市果蔬商店、藥店、便利店等3.9萬家市場主體按“輕重緩急”進行分類、分批檢查後,

共發現有問題的1974家,佔總數5%。

問題主要集中在“場所不通風,門簾未摘除”“公共部位和接觸品、重點區域等場所未消毒”“未對消費者監測體溫”“外埠返京人員未隔離14天”等方面。

沒測溫、沒消毒、沒通風、沒隔離!北京1974家“小店”有問題

資料圖,吳鏑/攝

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對除商務樓宇、商場、餐館、工業企業和建築工程參建單位之外的市場主體疫情防控落實情況開展執法檢查。檢查的市場主體包括果蔬商店、便利店、加油站、美容美髮店、集體餐飲配送單位、中央廚房、藥店等。


“檢查優先覆蓋人流密集、規模較大、人員較多,以及與群眾生活關聯度較高的主體,實現分類清零。”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風險程度,市場主體分類、分批進行檢查。截至目前,共檢查市場主體39485家,累計發現問題194家,佔總數的5%。

沒測溫、沒消毒、沒通風、沒隔離!北京1974家“小店”有問題

資料圖


在檢查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


有的市場主體“無監測記錄制度,無專人負責體溫監測和消毒” ;


有的市場主體“員工未分散就餐,員工就餐距離不夠1米” ;


有的市場主體“場所不通風,門簾未摘除”;


有的市場主體“公共部位和接觸品、重點區域等場所未消毒” ;


有的“未對消費者監測體溫”;


個別市場主體存在“外埠返京人員未隔離14天”的問題等。


屬地市場監管所已經立即責令企業停止營業、貼上封條,並通報返京人員所在居住社區予以管理。


不過,通過檢查,未發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觸者、不明原因發熱人員。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要求,對發現的問題要責令立即整改;如確實不能立即整改的,應責令限期整改。對未落實整改要求的單位,要分類、分級、分層對外公示。情節嚴重的,則將依法查處。記者瞭解到,目前,已立即整改1555家,責令限期整改419家。


按照要求,


市場主體必須瞭解單位職工和從業人員返京狀況,並對返京人員按要求隔離14天,督促發熱人員隔離並就診;


指定專人負責員工體溫監測;


在崗員工應按照規定佩戴口罩等防護用品;


保持室內通風,對公共部位、公共接觸品、重點區域等場所每日清潔消毒;


入口處應明示要求進入人員必須佩戴口罩,否則不能進入;


對於指引有明確要求消費者要進行體溫監測的,要做到“逢進必測”。


相關新聞:

取餐缺少一米線、進餐還在侃大山

針對不少餐館近日陸續開門營業的狀況,在3月5日舉行的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孫鑫貴建議,就餐飯桌應增加距離,每張餐桌只坐一人,就餐中少交流。事實上,這樣的建議正好點出了當前一些開業餐館的問題。

今天中午12點半,在北沙灘橋東北側的麥當勞餐廳,只留下一扇小門供顧客進出。“本餐廳為非接觸餐廳,請您手機掃碼自助點餐。”一進餐廳,工作人員就熱情地招呼。記者注意到,來餐廳的顧客幾乎都是點餐後將食物打包帶走,一張長條桌將餐廳隔成了兩個區域,等待取餐的顧客大多站在長條桌前。

記者發現,除了原有的等候線,長條桌前並沒有為其他等候的顧客施畫新的一米線,如何站位完全取決於個人。由於餐廳內部狹窄,並不能保障顧客之間1米的間距,有些人在掃碼之後,便走出餐廳,站在門外點餐。雖然在餐廳門口貼著體溫檢測的告示,但實際上,並沒有工作人員主動上前測溫。

晚上6點,在大屯路的一家烤鴨店裡,來吃飯的人並不多,只有6名顧客。記者注意到,除了一張四人桌旁坐著3名沒有戴口罩的男子高談闊論,偌大的餐廳裡,只有三張小桌上坐著人,其中兩人戴著口罩等待上菜,另一張餐桌旁,一名男子摘掉了口罩大快朵頤。“我是過來打包的。”一名戴著口罩等菜的顧客說,“還是買回家吃心裡踏實。”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新奧購物中心地下一層的美食街,儘管已經是飯點時間,但美食街的餐館裡冷冷清清。很多餐館門口貼出了“拒絕堂食”或者“拒絕接待集體就餐”的告示。

沒測溫、沒消毒、沒通風、沒隔離!北京1974家“小店”有問題

在呷哺呷哺火鍋店前,一張桌子擋在了門口的地方,除了測量體溫,一名工作人員正在讓就餐的顧客登記個人信息。在餐廳裡,兩名顧客坐在吧檯前吃飯,記者發現,兩人並沒有挨在一起,而是隔了一個小火鍋的位置。

“如果是一家人就餐,其實沒必要非隔這麼遠。像吧檯這樣的設置,你沒辦法一個人一張桌。”一位路人說,他覺得現在這個時候,最好還是避免外出和他人就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楠、李環宇

監製:張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