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二戰期間,日本是如何利用幾千個玻璃瓶子毀掉蘇聯上百輛坦克的?

馮煜林


首先這個事情根本不可能發生。

按照提問者的問題,二戰期間蘇聯和日本較量了3次,張鼓峰,諾門坎和遠東戰役。我們先來分別看看這3次交戰雙方交戰情況。

張鼓峰事件1938年7月29日-8月10日,蘇軍在戰鬥行動地域集結了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另有250架飛機支援蘇軍部隊行動。蘇軍主要出動的是T-26坦克,不過只是損失幾輛

諾門坎戰役1939年5月11日-9月16日。雙方經過4個多月較量,蘇軍最終投入總兵力達到7萬餘人。蘇軍在戰役中由於各種原因損失了500餘輛坦克,不過有相當部分是機械原因。

蘇軍作戰損失的幾百輛坦克主要是被對方反坦克火炮、地雷等造成。日軍使用幾千個玻璃瓶的燃燒瓶,怎麼可能造成蘇軍幾百輛坦克損失?!因為蘇軍坦克是編隊集群衝擊。朱可夫作為圖哈切夫斯基大縱深戰役理論的積極響應者,諾門坎戰役是初次亮相。日軍這種所謂的自殺行動,不可能擋得住蘇軍的進攻。

而在日後的遠東戰役中,面對蘇軍出動的5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再加上日軍此時的關東軍已經今不如昔。在蘇軍強大攻勢下,日軍不堪一擊。日軍在此次戰役中根本沒有對蘇軍坦克集群造成什麼損失,只是有個別自殺攻擊而已。


榮華之武器堂


這一戰就是1939年諾門坎戰役當中,很有名的一戰,也被稱為燃燒瓶之夜,一夜導致蘇軍第11坦克旅遭到重創。

在1939年7月2日,日軍第23師團第71聯隊渡過了哈拉哈河,剛剛渡河,就立刻遭到攻擊。外蒙第6騎兵師裝甲營等部隊襲擊了日軍。但是,很快日軍擊退外蒙軍隊,佔領了巴音查山陣地。

7月3日,朱可夫調動了主力打擊渡河的日軍第71步兵聯隊。蘇軍第11坦克旅,外蒙第6師,外蒙第8師裝甲營,還有蘇軍第24摩托化步兵團聯手發動反攻。蘇軍以數輛坦克或者30多輛坦克不同的規模,連續向日軍發動衝擊。

日軍使用1200個汽水瓶製作了1200個燃燒瓶分發給步兵,用於反坦克。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4日,日軍就只剩下了48個燃燒瓶,再也無力抵抗,第71步兵聯隊又撤退回到河東岸。

在7月3日的戰鬥當中,蘇軍第11坦克旅的135輛坦克,一共損失77輛。大部分都是BT-5快速坦克。但是在7月23日以後,蘇軍第11坦克旅,再次得到了155輛裝備柴油發動機的BT-7型坦克。

日軍的燃燒瓶就沒有作用了,但是從8月20日-30日,蘇軍第11坦克旅還是累計損失了124輛坦克,但是主要都是日軍炸藥包,反坦克雷,速射炮和野戰炮的戰果。


深度軍事


有人不相信這件事是真的,說區區幾個破瓶子就能摧毀蘇聯上百輛坦克?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是爆破工程師西德尼.阿爾福德展示所謂的玻璃瓶子的威力。

這是莫洛托夫汽油瓶,這種汽油瓶能夠迅速引爆汽車、坦克等,主要依靠的就是化學反應,瓶子內添加了一些橡膠用來增加粘稠度,同時倒入硫酸,外面貼上薄薄的一層物質。

實驗的過程中,他站在高處,將瓶子扔向準備好的汽車引擎蓋,聽見玻璃瓶碎的聲音後,還不到3秒的時間汽車就開始燃燒,接著就是車身,據阿爾福德所說,倘若這是一輛坦克,那早已經爆炸了,因為坦克內有更多的燃料以及爆炸物品。

日軍在諾門坎戰役中毀掉蘇軍上百輛坦克,被稱之為“燃燒瓶之夜”。

1939年,諾門坎戰役爆發,面對蘇軍壓制性的武器裝備,日軍步兵一籌莫展,絞盡腦汁,使用了人綁炸彈引爆,汽車裝炸彈撞擊,神射手狙殺外露坦克人員等方法,。

和蘇軍相比,日軍的坦克又小又少,7月3日一次戰鬥中,日軍第64聯隊在突破733高地後,面對的就是蘇軍第11裝甲旅100多輛坦克裝甲車,這些坦克和裝甲車疾馳而至。

在商量對策後,日本軍隊收集了近1200個玻璃瓶子,全部製成燃燒瓶,日軍士兵就這樣拿著燃燒瓶,沿著進攻路線躲在散兵坑裡,直到蘇聯坦克靠近並把它們扔出去。

蘇軍第11坦克旅裝甲車輛較多,但步兵太少,輕敵的蘇軍坦克缺乏相應的警衛;就在這天晚上,蘇軍149摩步團團長蘇米偌夫被殺,第11裝甲旅旅長雅克夫列夫上校也被殺,77輛坦克和裝甲車被毀。

但是雙方實力實在太過於懸殊,蘇軍坦克被毀後,不多久又調來坦克,日軍傷亡慘重,破壞坦克的玻璃瓶子有限,最後還是慘敗。

之所以有人對這種玻璃瓶裡毀掉坦克產生懷疑,那是因為他們覺得不可思議

其實這種玻璃瓶子對早期的坦克,尤其是輕型坦克是極為有效的,這種燃燒瓶的主要作用就是通過燃燒坦克尾部發動機和油路,從而造成坦克劇烈燃燒,最後爆炸;同時也可以通過坦克孔洞內縫隙處,以及用濃煙或者火焰造成對坦克的遮蔽和窒息,迫使敵人從坦克內逃出來。

這種燃燒瓶並不是諾門坎戰役中的日軍發明的,而是西班牙人發明的,他們用汽油和黃磷組成。

在沒有這個燃燒瓶之前,士兵通過人力爬到坦克,往縫隙內開槍,再或者是撬開蓋子扔手雷,但是這些操作對坦克損毀並不大,況且成功率很低。

後來突然有士兵想到將汽油潑在坦克上,從而引燃,只要用玻璃瓶砸中坦克的尾部,引燃發動機就算大功告成了。

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被運用到各個戰場,但是到了現代,這種做法效果就不理想了,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用處,那主要是因為現代坦克可以防火防爆,外面厚實嚴密,甚至杜絕了毒煙的進入,發動機也被隱藏到緊閉的內部,這樣的燃燒瓶再也無法對它產生威脅。


貓眼觀史


如何三步之內把大象裝入冰箱?一,開冰箱門,二,把大象塞進去,三,關門。

逗逗樂子當然行,可大象塞得進冰箱嗎?

同理,簡易的玻璃燃燒瓶對付坦克好使不?逗逗悶子行,操作起來,難!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61個國家和地區捲入,日本這個國家雖小,但是也參戰了,不僅參戰了,還是始作俑者和堅持到最後那一個。而作為敵對勢力,蘇聯也和日本交過戰。雖然蘇聯的主要戰場都在歐洲那邊,但是在遠東地區的諾門坎和張鼓峰,日本也跟蘇聯真刀實槍硬碰硬過。

所謂的日本利用了幾千個玻璃瓶就幹掉了蘇聯上百輛坦克,這件事就發生在遠東戰場上。

1939年5月開始的諾門坎戰役,一共持續了四個多月,這場戰役表面目的是為了爭奪諾門罕的歸屬問題,其實深層次目的是日本為了實現北進政策的一場試探,而要實現北進政策的第一站就是這裡,必須要打開一個北上的缺口,獲得勝利,才能說服日本國內,取得源源不斷的後備支撐。

當時蘇聯內部剛剛進行過大清洗,國家動盪,軍心十分不穩,戰鬥力被削弱地厲害。按理說這是日軍最好的時機,此時不打更待何時?況且他們還有兩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和駐紮半島的軍隊作為後援支持,一旦有什麼問題,後備支撐也有保障。

雖然日軍策劃良久,但是裝備上還是比不過蘇聯,即使蘇聯內部政局不穩,但是蘇軍還是在遠東佈置了大量的飛機坦克,日軍注重海軍裝備,陸軍方面和蘇俄相比劣勢盡顯。

據統計,當時日軍只有180架飛機,而蘇軍有500多架飛機,300多輛裝甲車,400多輛坦克。從裝備力量對比上就可以看出,日軍的戰備力量還是差蘇聯很多的,最終日軍還是被趕出了邊界。不過這場戰役雖然蘇軍獲勝也是慘勝,事後統計戰損,甚至還比日本人更大。

“痛失了100多輛坦克”,究竟是怎麼回事?

原來日軍打起來之後,發現一切都和想象中的不一樣,在敵方坦克裝甲洪流面前,陸軍太脆弱了。

在進攻部隊受挫之時,日軍便組織了一支敢死隊,他們先收集了1000多個玻璃瓶子,在瓶中裝入汽油,變成一個個土法制造的燃燒瓶,雖然一個燃燒瓶爆炸的威力不足以撼動一輛坦克,但是把一堆燃燒瓶投放在坦克發動機散熱器的部位附近,一旦燃燒時間長就會引燃整輛坦克。

可是誰去投放呢?當然是那些敢死隊了,一是在晚上偷襲,由敢死隊成員爬到坦克底部,放入燃燒瓶,另外是在戰場上的散兵坑裡隱蔽好,等待敵方坦克經過,近距離準確投擲。

據說日本人在整個戰役,號稱用了1000多個玻璃瓶子毀掉了蘇軍一百多輛坦克。乍一聽,這是一項性價比不錯的好買賣,但日本人因此也損失了成百上千的勇敢士兵,人命核算進去,是否合算,就一言難盡了不是!


說到底,這點成績是犧牲大量士兵換來的,而且真實的戰場遠比統計數字殘酷的多,大部分士兵還沒有揚起手臂就被擊斃或碾成肉泥,燃燒瓶又不是精確制導武器,絕大多數只能在人家坦克上燒出一塊黑印而已。

總之一句話,燃燒瓶硬懟坦克,那與波蘭馬刀砍坦克形式近似,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無法大力推廣,只是用來振奮士氣,宣傳一下提振國內民眾信心,從真實戰鬥效果看,不過如此。

儘管毀掉了蘇軍100多輛坦克,可是蘇軍火力之威猛,遠非日軍可匹敵。

最終這場戰役,雖然戰損方面可能蘇俄更大,但日本人沒有實現戰略目的,還是算以日本的失敗而告終。

日本從此不得不放棄北進政策,開始打起了偷襲珍珠港的主意,一步步把自己推到戰爭深淵。


其實日本的這個燃燒瓶戰術後來也被我國抗戰軍隊使用過,即便是面對日本人的薄皮大餡兒袖珍坦克,使用效果也殊為不佳,都什麼時代了,靠赤壁大戰那種火攻戰術,當然不符合現實條件。


歷來現實


1939年,蘇聯與日本爆發了著名的諾門坎戰役。在這場戰鬥中,蘇聯以慘勝告終,雖然蘇聯在名義上取得了勝利。但是與20世紀同時期的其他戰役一樣,蘇聯投入了遠比敵方多得多的兵力、武器等,但傷亡卻總比對方大。同理在這場戰役中,蘇聯在火炮、兵力以及坦克飛機等方向佔據著絕對優勢,雖然最終迫使日軍撤退,但是其自身傷亡也是巨大的。己方僅僅擊斃日軍8000人,卻陣亡將近1萬人,因此被稱之為是慘勝。蘇聯之所以在全方面佔據著壓倒性優勢的情況下,沒有取得任何的便宜,除了蘇聯的戰術呆板之外,還有與日軍的武士道精神有關。

在諾門坎戰役初期,蘇聯與日軍雖然都有坦克,但是蘇聯一是在坦克數量多,數量多達500輛,而日軍僅有70輛,因此在數量上蘇聯佔據著壓倒性優勢。在性能上,日軍以輕型坦克為主,而蘇聯以重型坦克為主,日本與蘇聯的坦克相比較而言根本不在同一個重量級的。因此在交戰沒有多久,日軍的坦克幾乎是全軍覆沒了,而蘇聯坦克損失甚微,而在二戰之中,得坦克陣地者,則得勝,因此蘇聯很快在戰場上取得上風。而日本不甘心失敗,於是通過大量實踐後找到了蘇聯坦克的弱點,決定用燃氣瓶來摧毀蘇聯坦克。

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日軍利用1200個油氣瓶子,毀掉了蘇聯上百輛坦克。有人說坦克這麼龐大,僅僅用燃氣瓶就能夠毀掉嗎?坦克雖然非常的堅固,非常的耐用,但是也有自己的致命的弱點,即在二戰時期,坦克的油箱在坦克的底部,雖然具有防火的性能,但是如果燃氣瓶在其底部長時間燃燒,就會使得周圍的溫度過於高而爆炸。

日本利用燃氣瓶打坦克的戰術:1.首先利用蘇聯坦克旅麻痺大意的思維,進行突然的襲擊。2.利用狙擊手,將蘇聯的守衛擊斃,而日軍每一個士兵悄悄的攜帶數個燃氣瓶,然後悄然躺在坦克底下,其並不是投放炸彈,因為日軍也明白,蘇聯的坦克是非常堅固,以普通的炸彈,很難毀掉。日軍躺在地上是在蘇聯的坦克上安放燃氣瓶,安放完畢之後,日軍假裝向蘇聯軍營進攻,然後撤退,而蘇聯也僅僅將哨兵被日軍擊斃得情況,視為一次非常普通的偷襲,因此沒有想到自己的坦克已經被“解決”。

雙方再一次交鋒時,失去了坦克的日軍,也沒有了戰場的主動權,但是日本是一個非常能夠吃苦的民族。一夜間,他們使得自己的陣地千溝萬壑,這對於蘇聯進攻產生了一定的障礙,並且還有助於日軍埋伏。當蘇聯的坦克進入日軍的陣地之後,日軍狙擊手射擊蘇聯坦克底下的燃氣瓶,或者用燃氣瓶投放。甚至有的日本士兵,利用效忠天皇的思想,直接躺在坦克底下,點燃燃氣瓶,燃氣瓶本身雖然對於蘇聯的坦克破壞力非常的小,關鍵是熱量在蘇聯的坦克油箱不斷的積累,使得油箱突然爆炸。日本戰術獲得了成功,在一天的戰鬥中,蘇聯被擊毀的坦克達到77輛,而此戰後日軍仍然採用這種戰術,使得蘇聯在整個戰役中被燃氣瓶擊毀達到數百輛。

日軍之所以能夠利用燃氣瓶獲得成功,其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利用蘇聯自身的麻痺大意思維,原因是蘇聯在戰場上本身已經取得比較大的優勢,因此對於日軍非常的輕視,沒有想到日軍會採用燃氣瓶的戰術,給予自己的坦克帶來巨大的損失。二是日軍的武士道精神,使得日軍紛紛覺得戰死沙場是一種無上的榮耀,他們始終相信自己是在為了“正義”而戰。



日慕鄉關


這個東西,莫洛托夫雞尾酒是吧。

事實上,在這之前,當時西班牙內戰的時候,前蘇聯就把自己的很多坦克扔給了西班牙的革命軍,這一場戰爭的時候,雙方的武器裝備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相比較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來說,這場戰爭並沒有催化武器裝備的發展思路。當然,在最重要的陸軍裝備坦克上面更加有所體現。這個時候,唯一一個讓人感到眼前一亮的東西就是這個燃燒瓶對抗敵方坦克的這個作戰思路。

當然,在接下來蘇德戰爭裡面,這個東西獲得了很好的表現,舞臺前蘇聯耶把它稱為莫洛托夫雞尾酒,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得知道,前蘇聯在誰身上吃了這麼大一個虧,就是在日本人手上。

日本和前蘇聯可以說是少數幾個最早意識到柴油機應用在坦克這個作戰領域的國家,我們都是柴油相比較於汽油來講,比較穩定,最重要的一條普通的明火,他是點不著柴油的,只能點著汽油。

但是這個東西必須要通過血的教訓才能夠讓他們意識到重要性!日本人的八九式坦克。前蘇聯的t34坦克,都是柴油機都是在諾門坎戰役結束之後才意識到這個東西的重要性。

由於當時材料和技術水平的限制,所以當時的發動機都是露天佈置的,雖然在發動機上面蓋了一層炸了,但事實上與外面是不隔熱的,因為發動機需要不斷的排出自己的熱量。此時此刻,如果說在敵方坦克的後方放一個燃燒瓶上去,讓後方的坦克上方產生熊熊大火的話,會直接把發動機給燒壞,這樣的話,坦克就直接失去了動力。

如果說這個時候照準敵人的觀測孔,直接把坦克燃燒瓶或者是守著,但直接塞進去那整個坦克就直接炸鍋。

當然需要執行這個命令的就是一些悍不畏死的敢死隊,日本人,這個東西不確比洗腦,誰能比得過日本軍隊,當然,日本人之所以用這一招也是被逼無奈,在這之前,他遇到軍隊哪有裝備這麼多機動的裝甲部隊呢?所以只能夠使用這種自殺式的進攻方法,增加單兵手裡的反坦克武器,讓敵方坦克喪失威力。但是前蘇聯的條件,或者說前蘇聯的做站宗旨就是你毀我一輛坦克,我再給你加兩輛坦克上去。

雖然前蘇聯贏的時候傷亡很大,(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損失很大,但是日本人那邊的部隊也不是說隨便拉過來的兵油子,那是日本人的精銳力量,結果被人打成了一個五五開!日本人能不頭疼嗎?所以在接下來面對前蘇聯人進貢東北的時候,日本人會體現出來,毫無還手之力。精銳部隊對方人家的偏遠之師都被打成這幅慫樣,更何況是敵方的精銳力量打你的偏遠之師呢?

當然吃虧的還不只是前蘇聯,還有當時的納粹德國和美國。虎式,豹式坦克以及謝爾曼,很多坦克在自身裝甲沒有被擊穿的情況之下,發動機著火,最後只能報廢。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打完,打下就忙著把自己手頭的汽油發動機直接改成柴油發動機。

之所以在這之後,燃燒瓶沒有出現在反坦克武器序列,一,柴油發動機的配備,二,火箭彈等大規模反坦克武器的武裝,三,坦克防三化的理念推行。


漩渦鳴人yy


這應該說的是張鼓峰戰役和諾門罕戰役。

這兩次蘇日兩軍衝突中,蘇聯紅軍動用了大量坦克和裝甲汽車,蘇聯重工業的發展,促使紅軍的機械化發展很快。當時,蘇聯紅軍裝備的主要是BT系列快速坦克和BA系列裝甲汽車,裝甲薄弱,但面對關東軍,依然佔據強大優勢,參戰的日軍配備的反坦克武器太少,面對蘇聯坦克群,必須要臨時想辦法了。

在一本當時參戰的日本軍醫回憶錄中,記載了諾門罕戰役中,日軍用大量酒瓶和汽油製作燃燒瓶,面對蘇聯坦克進攻,日本步兵不顧性命的發起衝鋒,試圖將這些燃燒瓶扔到蘇聯坦克上,尤其是發動機部位。這一戰術是很有效的,當時蘇聯坦克依然使用的是汽油發動機,一旦燃燒的汽油流到動力艙附近,很容易起火爆炸,裡面的蘇聯坦克乘員被活活燒死。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能夠將燃燒瓶扔到蘇聯坦克上,蘇聯坦克和裝甲汽車數量眾多,火力兇猛,很少有日軍士兵能完成這種高難度活兒,即便成功扔出,這名日軍士兵自己若不被蘇軍坦克火力擊斃,也會被履帶碾成肉泥。這一戰見識到汽油發動機的脆弱後,蘇軍和日軍都不約而同的選擇用柴油發動機作為坦克動力,相比之下,其他國家一直用汽油發動機,因為汽油發動機起火而整輛坦克被燒燬的事,太多了,二戰不少德國虎豹就是加油的時候不慎起火燒燬。

當時,日軍還沒遇到過重大失敗,內部對戰爭保持樂觀態度,但就在諾門罕,見識到蘇聯紅軍的厲害後,尤其是大量的死傷,日軍底層官兵受到巨大沖擊,雖然沒有明說,但試問誰不怕死?武士道和皇道教育這種思想洗腦,在順利的時候有用,遇到逆境就有問題了,瀕死的日軍更多思念的是自己的母親或者情人,至於所謂什麼天皇什麼七生報國,見鬼去吧!看一些回憶錄,不管是納粹、日軍、蘇軍還是其他什麼軍隊,面臨極度困境絕望的時候,以前受到的洗腦思想根本沒用,反而是那些滑頭有更大幾率活下來。


深遠防務觀察


光看題目,你是不是會腦洞大開,想到近些年國內的一些“手撕鬼子”抗日神劇?光光單純的幾千個玻璃瓶子就能毀掉蘇聯的上百輛重型坦克,不可能的。可要是利用當時在戰場上興起的“燃燒瓶”來說的話,毀掉當時並不算先進的坦克還是有極其大的可能性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日本軍隊當時面對蘇聯的坦克大炮,在兵力懸殊、武器裝備懸殊的情況下,用玻璃瓶子打敗蘇聯坦克的。

這場蘇日之間的戰爭,這場亞洲地區的現代化局部戰爭持續了三個月之久,在這場戰爭中,日本面對著北方強大的蘇聯,從戰爭爆發到結束幾乎是節節敗退,沒有一次大的勝利,但是雖然最終結果是蘇聯完勝,日本完敗,但是蘇聯在獲得勝利的同時也是付出了相當慘重的代價,戰爭耗資、耗力、耗兵無數。

故事發生在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中,日本在面對蘇聯機械化部隊尤其是坦克攜同作戰時,絲毫沒有任何招數來反攻或者是簡單的有效防禦。日本人曾多次派狙擊手射擊坦克駕駛員、派敢死隊身綁炸彈冒死炸坦克、用重炮炮轟蘇聯坦克但是這些方法大都行之無效。面對著高科技的蘇聯坦克,日本人屢屢束手無策。但是在戰爭後期(8月份)的時候,日本人巧妙的借鑑了西班牙戰爭中曾使用的燃燒瓶(將汽油和易燃的白磷放入玻璃瓶中進行密閉),隨後日本當即在戰場臨近的區域徵集到了1000多玻璃瓶,將其全部製作為燃燒瓶之後,便分批輸送到了戰場上。



隨即日本的燃燒瓶在引燃坦克使其自爆的方面大顯神威,“談笑間,百來輛坦克灰飛煙滅”,這大概就是日本燃燒瓶的功效吧。但是好戲並未持續太久,蘇聯在朱可夫的指導下,完善了坦克部隊的兼具攻防,在之後的對日作戰中,日本同樣佔不到一點兒便宜。

至於燃燒瓶毀掉坦克的原理想必大家都清楚,其一,因為當時全世界的科技水平還相對比較落後,即便蘇聯在經過了“兩個五年計劃”後,很明顯的從落後的農業國轉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但是在當時的製造業來說,質量還不是完全可靠的。所以當時蘇聯的坦克雖然個體龐大,外邊堅固,但是儲油箱卻裸露在坦克底盤,如果燃燒彈一旦爆炸觸及這裡,其高溫可以直接催爆油箱,炸燬坦克。其二,被日本毀壞的那一百多輛坦克,都是在沒有步兵與之協同作戰、攻防兼備的條件下被輕鬆毀掉的。



其實我們回頭再看日本和蘇聯的這一次戰爭,日本輸不是必然的。因為當時的日本大部分軍隊有生力量早已陷在了中國戰場不能自拔。另外,日本把握住了當時蘇聯剛剛“政治大清洗”之後的良將盡失的絕好時機。


小鎮月明


這說的是諾門罕戰役吧?就是步兵使用燃燒瓶攻擊坦克嘛。要說這個戰術,可是蘇軍是日本的老師,歐洲戰場上用這個的多了去了,蘇聯人做的燃燒瓶有個外號,叫莫洛托夫雞尾酒,具體用法都夠給日本編一本教科書了。

輕步兵用燃燒瓶對付坦克是比較有效的,在反坦克火箭筒大量裝備前,這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坦克有這麼幾個地方最怕高溫:一個是發動機的散熱口,一個是排氣口,一個是坦克的行走機構。燃燒瓶砸到這些地方爆燃後,燃料是可以維持很長時間的燃燒的。那麼很容使坦克的動力系統癱瘓或是行走機構因為受熱變形而無法工作。由於二戰時期的坦克密閉性並不好,嚴重的情況燃料會順著縫隙進入炮塔,造成成員艙內火災,甚至引發殉爆。

燃燒瓶攻擊坦克弱點的示意圖

布達佩斯街頭燒燬的T-34,死於燃燒瓶攻擊引發的殉爆

雖然燃燒瓶對付坦克確實有一定功效,但是幾千個燃燒瓶就能達到這個戰果,這個我是不信的。為什麼呢?因為按照日本人自己的說法,1000個燃燒瓶摧毀100輛坦克,也就是10個燃燒瓶就有一個戰果,這個就扯了。步兵要想對付坦克,首先要能湊的上去。而衝到一半叫同軸機槍和航向機槍就給突突了的,讓坦克伴隨步兵給斃了的,怕是不計其數,那這些死了的士兵手上拿的就不是燃燒瓶了?沒炸就不叫燃燒瓶嗎?不帶這麼騙自己的。諾門罕戰役是實實在在的野戰,雙方都是在較為開闊的草原展開的戰鬥,步兵哪有城市戰那樣的遮蔽條件,鬼子拿燃燒瓶取得燒燬100輛坦克的戰果,要麼是吹的,要麼是付出了極為慘重的傷亡代價。我傾向於是吹出來的,因為諾門罕戰役關東軍唯一參戰的戰車旅團被打的娘都不認識了,實在是沒什麼面子,為了挽回點面子,給自己壯壯膽,就說步兵仍燃燒瓶也能抵擋蘇聯裝甲集群唄。


宣仔


反正我是從來沒在任何正規媒體以及資料上看到有任何關於燃燒瓶之夜的鬼說法。諾門罕戰役中蘇聯坦克確實損失數百臺

但毀傷原因也有戰後的調查分析

其中75-80%是被反坦克火炮擊毀

5-10%是被燃燒瓶擊毀

15-20%被野戰炮擊毀

2-3%被飛機擊毀

2-3%被地雷以及手雷擊毀

這253臺裡邊,按照蘇聯方面統計,撐死了也就13-26臺毀於燃燒瓶,哪來的日軍用幾千個瓶子摧毀上百輛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