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一個原子完全轉換成能量能讓一輛電瓶車跑多遠?

Wzhisper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可以嘗試著回答一下。

原子的質量要怎麼衡量?答案是“原子質量單位”,這個質量大致相當於一顆質子的質量,定義為靜止、未鍵結並且處於基態的碳12原子質量的1/12,單位是1u。【碳12原子如下圖所示】

1u的質量換算成標準質量大概是1.66*10^(-27)kg。而把這點兒質量完全轉化成能量就要利用到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了,其中m是質量,c是光速。光速的大小約為3*10^8m/s,所以乘起來之後,1u質量產生的能量大概是1.5*10^(-10)J。

但是,這個是基本的能量單位,我們還要轉換成電能單位,一度電就是1kWh,大概是3600000J。

所以最終我們可以得到,1u的質量產生的電大概是4*10^(-17)度電。

當然了,一個原子的質量,根據不同的原子,可能質量從1u到幾百u不等,但是就算是幾百u那麼大的一顆原子,產生的電能恐怕都沒有0.000000001度電。但是既然要算能夠讓電動車移動多遠,我們不妨算算看。

首先,我們拿小米電動滑板車作為研究對象【如下圖所示】,這個電動滑板車的電池容量為474Wh,可以走45公里那麼遠。

我們假設把一顆鈾235原子全部轉化成能量,大概可以充滿這個電動車電池的1/(5*10^13),實在是少的可憐,然後算成距離,那麼大概可以使電動車前進9*10^(-10)m,如果再粗略一點兒,是大概1納米。

所以,如果我們把一顆鈾235原子轉換成能量,可以驅動一臺電動車前進1納米。這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 原子完全轉化為能量。 想想愛因斯坦的質量能方程E = mc ^ 2,其中c是光速,值是3 * 10 ^8。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有理由認為,只有一點點物質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但問題是現在只有一個原子質量。 以鐵原子為例。 它的質量是9.3 * 10 ^ -26 kg(原子的質量可以認為是其內部的質子和中子的數量。(確定),請注意,它對第26次冪為負,表示鐵原子 只能轉化為能量8.37 * 10 ^ -9焦耳

  這個概念是什麼?首先讓我們看一千瓦小時中有多少焦耳,一千瓦時就是一千瓦時。 1瓦等於1焦耳/秒,1千瓦時= 1000 * 3600 = 3600000焦耳

  這時,讓我們看一下由鐵原子轉換的能量,僅為0.00000000000023%

  顯然,鐵原子提供的能量太小,因此,一次充電大約需要一個千瓦時。

  以48V20AH電池為例。

  如果它是一摩爾鐵原子,則其質量幾乎為56克,將其轉化為能量是相當可觀的 gy。

  應該如何測量原子的質量? 答案是“原子質量單位”。 該質量大致等於質子的質量,質子的質量定義為靜止,未鍵合且處於基態的12個碳原子質量的1/12。 [下圖顯示了碳12原子]

  1u的質量轉換為標準質量,約為1.66 * 10 ^(-27)kg。 為了將這種質量完全轉換為能量,愛因斯坦的質量能量方程式:E = mc ^ 2,其中m是質量,c是光速。 光速約為3 * 10 ^ 8m / s,因此乘以後,1u質量產生的能量約為1.5 * 10 ^(-10)J.(h)

  這個概念是什麼? 首先讓我們看一千瓦小時內有多少焦耳。 1千瓦時是1千瓦時。 因為一瓦等於一焦耳/秒,所以一千瓦時= 1000 * 3600 = 3600000焦耳。

  這時,讓我們看一下由鐵原子轉換的能量,它僅佔電度的0.00000000000023%。 之後,我們以48V20AH電池為例。 一次充電大約需要1千瓦時。

  顯然,鐵原子提供的能量太小,電動輪基本上不能轉動。

  如果它是一摩爾鐵原子,其質量將近56克,將其轉化為能量是相當可觀的。


西域小夥講科學


答:一個碳12原子,如果按照質能方程100%地轉化為能量,大約是1.8*10^-9焦耳,可以推動電瓶車行徑幾納米;如果是1克質量的原子100%轉化為能量,可以讓一輛電瓶車跑上400億公里。


題目所問,一個微觀,一個宏觀,對比的意義不大,我們可以來簡單計算一下,碳-12是相對原子質量的定義標準(12u),一個碳-12原子是1.9927×10-26kg。

如果使用一個碳-12原子與它的反原子相碰,就會發生湮滅,並按照質能方程100%地釋放能量,能量載體一般為光子和中微子等等,其中每個碳原子釋放能量為:

△E=mc^2=1.9927*10^-26*(3*10^8)^2≈1.8*10^-9焦耳;

這是一個非常小的能量值,但是對於一個碳原子來說,能量還是不可小覷的;如果這些能量全部轉化為波長500nm的可見光,那麼光子數目為450億個。


質量為一克的碳原子,擁有n=1/12mol=5*10^22個碳原子,如果這一克碳原子100%轉化為能量將是:

E=n*△E=9*10^13焦耳;

比廣島原子彈(約8*10^23焦耳)釋放的能量還高,可見在普通物質當中,都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只是要把這部分能量釋放出來是非常困難的。


原子彈中的質量虧損率不到0.1%,氫彈中的質量虧損率大約為0.7%,即便如此,一座核電站每年只需要幾噸的鈾材料,就足夠全年的發電需求。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這很簡單,不考慮怎麼完全轉換成能量,只要知道一個原子的質量,就能用質能方程兌換出它完全轉化成能量的多少了。

現在我們考慮最輕的原子,氫原子的質量——1.674x10^(-27)千克,小吧,這種質量對應的能量,實際上並不大,用質能方程計算一下,其中c為光速,取值為299792458。

這樣算出來的能量,只有2×10^(-10)J。

這麼點能量能幹什麼?這麼跟你定性的說,成年人每走一步需要耗費0.2J的能量,這點能量大多用在克服地面摩擦力,推動人向前走,這是一個簡單的相互作用,要是地面沒有摩擦力,你有多大的力也走不動使不上的。

而推動一輛電瓶車,首先克服的也是摩擦力,這個的摩擦力需要的能量也是差不多這個量級,總之比一個氫原子完全轉化成能量大了10億倍到多,這意味著需要10億的氫原子完全轉化成能量才能讓你的電動車運動起來,需要繼續行駛還得繼續增加,才能提供持續的能量克服摩擦力做功讓你的電動車繼續前進。

換大的原子也如此,畢竟原子的質量都基本在一個量級,而10億顆氫原子聽起來很多,實際上一滴水裡含有至少1萬億億的氫原子,所以如果把一滴水完全轉化成能量,別說一輛電瓶車,1000輛電動車也能驅動跑上幾個世紀。


科學新視野


提這個問題的同學,我認為是一個深受電池困擾的外賣小哥,深厚的物理知識背景下,電瓶車轉瞬即逝的電量,深深的傷害了小哥的自尊,於是,從最高級的能量釋放形式中,尋求一勞永逸的解決辦法。

所以,這是一個解決快遞/外賣小哥終極怨念的好題目!

我這就來解惑一把。

核能電池的可行性

目前地球人使用的電池,除非是超級電容,其他的從原理上來看,都是化學能電池。


但人類早已掌握了更高級的能量轉化形式——核能,那麼把核能應用到電池上,有沒有希望呢?

核能有三種釋放的方式——聚變、裂變、衰變。

聚變號稱永遠還差50年,直到2020年的今天,依然看上去很美好,但實現仍舊遙遙無期,我們只能自覺的放一邊。

裂變基本已經純熟的應用在核電站的發電事業中了,但要做到小型化,甚至用到電瓶車上,那基本是扯淡。

那沒辦法了,只剩下華山一條路——衰變,別說,這東西已經有不少的應用了,外賣小哥的電瓶車,獲得永恆的能量,理論上是有希望的!

核能電池的應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的應用

這個事實一點都不超前,說真的,還是一個50多年前的老技術而已。

同位素電池有屬於它的曾經輝煌的舞臺,那就是廣袤的太空——美國人登月的時候,早就盯上它了。

阿波羅11號飛船安裝了兩個放射性同位素裝置,其熱功率為15瓦,用的燃料為鈈-238。放射性同位素裝置並不是直接提供電能的,而是供飛船在月面上過夜時取暖使用。

這個發明創造投入使用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在後來發射阿波羅宇宙飛船上,都安裝了SNAP-27A裝置。SNAP-27A設計的電輸出功率為63.5瓦,重量為31千克,它不僅可以提供電力,還能發熱保暖。實乃太空旅行的必備良品。

總的來說,在深海探測、水下監聽、海底電纜中繼站等場合,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的應用,非常廣泛。

電瓶車的希望

外賣小哥的希望在熊熊燃燒之際,我來潑個涼水吧。


雖然地球人目前已經發現了超過一千五百多種放射性核素,但真正能用於同位素電池的核素至少得滿足應條件後,真正能夠用作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的核素只剩鈈238、鍶90、鈷60、銫137等十多種。在實際生產生活中,廣泛使用的則只有鈈238、鍶90。

同時,同位素電池燃料的放射性,也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當衰變放出的粒子動能大於200-250千電子伏特時,就會對電池中的硅晶體結構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簡單的說,連電池都頂不住輻射了,你作為使用者,有膽量試試嗎?

最後,能量密度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大問題。因為放射性輻射的影響,目前同位素電池的能量密度令人失望。阿波羅計劃中使用的同位素電池31kg但輸出功率僅70W,這點功率,點亮一盞節能燈是足夠了,但要讓電瓶車跑起來,你想過電池的總重量超過車重的情況嗎?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啊!

結語

講了半天,還是最後回應一下題主的直接提問,一個原子的轉變,以碳12為例,大約是是1.8*10^-9焦耳,可以推動電瓶車行駛1納米左右。

但一個原子是十足的微觀尺度,和宏觀直接聯繫,是沒有意義的。現實中,我們根本不可能分離出單獨一個原子進行控制的,所以沒必要計較太多。

真傢伙要使用,還得看我剛剛講到的電池啊。不過,目前來看,外賣小哥還是老實充電比較實際了。


貓先生內涵科普


先將錯就錯,滿足一下好奇心

本命題有兩個錯誤:第一是原則性錯誤,因為勢能不可利用;二是匹配性錯誤,1個原子勢能太小,改為1克原子吧。以下就按1克原子將錯就錯,滿足一下好奇心吧。

1個氕原子勢能Ep=mc²,1個氕原子質量m=1.6735×10⁻²⁷kg,Ep=1.5×10⁻¹⁰J。1克氕原子勢能:E=6.02×10²²Ep=9×10¹²J

按40V/60V電池,可用800W電機,最高時速40-45km/h,取v=43.2km/h=12m/s,軸功率P=800W,牽引力:F=P/v=67N。

行駛路程為d,牽引力作功:W=Fd,由1克氕勢能作為能源,有E=W,行駛距離:

d=W/F=E/F

=9×10¹²÷67=1.34×10¹¹米

=1.34億千米

如果是環地球赤道旅行,地球赤道4萬千米,那麼,只要攜帶1克氕原子,就可繞地球1.34×10¹¹÷(4×10⁷)=3.35萬圈

以下是擴展閱讀部分。

1. 違背同一律是自然科學的第一大忌

題中“原子轉換為能量”是物理教學過程中最典型的錯誤說法。

請學者學子與理工科人士引以為戒。本文從邏輯常識與動力學原理解釋如下。

原子是一種物質,能量是物質的

屬性。物質與屬性是不同概念,怎能偷換概念,混為一談。“能量是一種物質”之類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

1.1 物質的概念

物質,是各種介質的存在形式的統稱。物質可分為兩大類:有形物質(或實介質)、無形物質(或虛介質)。

實介質,是有特定界面的物質。如:物體、天體、固體、液體、氣體,實體單元或實粒子(或費米子,如核子、電子)。

虛介質,是無特定界面的物質。如:空間、真空場、磁場、電場、引力場、電磁波、空間單元或虛粒子(也叫玻色子,如光子)。

1.2 屬性的概念

屬性,是測量介質物理特性的統計學指標,也叫參量,包括:基本屬性、複合屬性。

基本屬性,是基本的結構屬性與運動屬性,如:空間位移(m)、時間或週期(s)、質量(kg)、電量(C)、震盪頻率(1/s)、輻射波長(m)。

複合屬性,是基本屬性的複合或疊加,如:運動速度(ms⁻¹)、比表面積(m⁻²)、比體積(m⁻³),能量(N·m)、動量(kgms⁻¹)、電流強度(Cs⁻¹)、磁感應強度(T=kgC⁻¹s⁻¹)、力量(N=mkg/s²)。

2. 氕原子至少有七個屬性

這裡列出氕原子的常用屬性

①質量:m(¹₁H)=e+p=1837m₀(常量)

②勢能:Ep=mc²=938.7MeV/c²(常量)

③動能:Ek=½mv²(變量)

④動量:p=mv(變量)

⑤半徑:r=5.29×10⁻¹¹m(經典)

⑥體積:V=(4π/3)r³(經典)

⑦氕原子密度:ρ=m/(4π/3)r³(經典)

氕原子至少有上述七種屬性,能量只是其中的一個屬性。說“氕原子可轉化為能量、質量、動量、體積...”是荒謬的。

3 正確理解【守恆與轉換】

總則:兩個相同性質的物理參量,存在守恆與轉換關係;兩個不同性質的物理參量,不存在守恆與轉換關係。

通俗的講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3.1 兩個相同參量,存在轉換關係

守恆與轉換定律:封閉單系統內部的參量必須守恆,封閉多系統之間的參量可以轉換。

換言之,封閉參量不外漏。在一個系統封閉的叫守恆,在幾個系統封閉的叫轉換。

通常,我們有能量·質量·動量·電量·信息量

的五恆定律與五轉定律,簡稱“五恆”。

①能量恆:位能差↹動能(水力發電)

②質量恆:實介質↹虛介質(音爆湮滅)

③動量恆:角動恆,線動恆(槓桿原理)

④電量恆:實電恆,虛電恆(位移電流)

⑤信息恆:實激恆,虛激恆(光電效應)

有幾個比較難的問題,解釋如下:

能量可以轉換為另一種能量。輻射能轉換為化學能(化學位能差),熱能轉換為機械動能,熱能轉換為輻射能,核外電子繞核的震盪動能轉化為原子光譜的輻射能。

質量可以轉換為另一種質量。大分子質量消化為小分子質量。小分子質量消化為原子質量。原子質量消化為亞原子質量。尤其有二:①電子湮滅是亞原子質量消化為虛粒子質量,是電子急劇膨脹為光子,不存在所謂的“質量虧損”;②

電子音爆是光速亞原子附近急遽吸納外圍場質量,是場密度急遽增大,不存在所謂的“希格斯子機制”。

電荷可以轉換為另一種電荷。電荷承載量簡稱。分子荷是原子荷的疊加效應,原子荷是亞原子荷的疊加效應。中子荷是核內荷的疊加效應。虛粒子荷是電子荷的音爆效應,湮滅時的伽瑪光子荷是電子荷的湮滅效應。

信息可以轉換為另一種信息。根據蘭道爾原理,信息刪除功=電子動能增量:kBln2=△½mv²,根據光電效應,電子動能增量=輻射能增量:△½m₀v²=△hc/λ,粒子質量寫成m=nm₀,有三種信息能轉換:

位移信息能 波動信息能 信息刪除功

即:△½mv²=△(m/m₀)hc/λ=kBln2...(1)

3.2 兩個不同參量,不存在轉換關係

顯然:質量,只能轉換為另一種質量,不可轉換為能量,不可以轉換為動量,也不可以轉換為電量或信息量。

3.3 兩個不同參量,有對應的當量關係

就同一狀態的系統而言,質量、能量、動量、電量、信息量之間,有等效描述的當量關係當量比,例如:質能比(1/c²)、荷質比、能溫比、能頻比。

4 正確理解質能方程

4.1 質能方程其實是介質的固有勢能

把“Ep=mc²...(2) ”作為物系的固有勢能,簡稱勢能,因為質量m與光速c都是常量。

物系的質量,是所有當量電子質量總和,包括核外電子、核內電子、電子音爆質量。

物系的能量,是所含介質的勢能(Ep)與動能(Ek)與位能(U)的總和。其中,動能與位能是變量,取決於參照系的選擇。

即:E=Ep+Ek+U...(3)

或:E=mc²+½mv²+GMm/R...(4)

或:E=(c²+½v²+GM/R)m...(5)

勢能,與質量互為表異曲同工,是維持介質存在形式的基底能量,是不可利用的能量。

4.2 兩個重要附註

附註1:勢能的本質,是電子以光速自旋的角動能,電子自旋向心力F₀=m₀c²/r...(6),自旋角動能:Ep₀=F₀·r =m₀c²...(7)。

附註2:按狹義相對論,如果用動能定理與洛倫茲變換因子是不能得到Ep=mc²的。

因為:Ek=ʃc²dm=mc²-m₀c²...(a)

則有:mc²=m₀c²+½mv²...(b)

其中:如果E=mc²是總能,Ep=m₀c²固有勢能,那麼少了位能U=GMm/R,這是瑕疵。

況且:m=m₀γ=m₀/√(1-v²/c²)...(c)

(c)代入(a):γm₀c²=m₀c²+½γm₀v²...(d)

化簡(d)的奇葩後果,留給讀者完成吧。

4.3 勢能與質量的當量比

在粒子物理學裡,常用eV/c²表質量單位千克[kg],其中的“1/c²”即

c⁻² =1.11×10⁻¹⁷ kg/J...(8)

質能當量,也叫質能比。以電子為例驗算:電子質量m₀=9.11×10⁻³¹kg,電子勢能Ep₀=8.2×10⁻¹⁴J,m₀/Ep₀=1.11×10⁻¹⁷kg/J

式(8)質能比的意思是:物系的1焦耳勢能相當於1.11×10⁻¹⁷千克的質量。

當然也可有能質當量,或能質比,即

c²=(3×10⁸)²=9×10¹⁶J/kg...(9)

能質比的意思是:物系的1千克質量,相當於9×10¹⁶焦耳的固有勢能。

4.4 其它兩個不同參量的當量關係

此類情況,在動力學方程中司空見慣。

【玻爾茲曼常數】

k=1.38×10⁻²³J/K,可以來自熱力學第一定律:½mv²=1.5kT。k也叫熱溫當量,或叫熱溫比,表明一個熱平衡系統的熱量與溫度之間等當關系。意思是:每1開的絕對溫標,相當於1.38×10⁻²³焦耳的平均動能。

【普朗克常數】

h=6.63×10⁻³⁴J/Hz,可以來自光電效應:eU=△½m₀v²=△hν。h也叫能頻當量,或能頻比,表明電子動能增量與輻射頻率增量之間超對稱關係。意思是:每1赫茲的頻率增量,就相當於增加6.63×10⁻³⁴焦耳的動能增量。

讀者也可嘗試一下【萬有引力常數】所蘊含的當量關係,可能有點難,這涉及動力學語言表達力,可誰不是多年媳婦熬成婆呢?


物理新視野


很有意思的一道問題,一個原子完全轉化為能量,聯想到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其中c是光速,數值為3*10^8,這是一個很大的數了,按理說只需一點點物質就能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但問題是現在只有一個原子的質量,就以鐵原子為例,它的質量為9.3*10^-26千克(原子的質量可以認為是由其內部的質子和中子數決定的),請注意是負的26次方,也就是說一個鐵原子完成轉化為能量,僅僅只有8.37*10^-9次方焦耳。

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度電有多少焦耳,一度電也就是一千瓦時,因為一瓦等於一焦耳/一秒,因此一千瓦時=1000*3600=3600000焦耳。

這時我們再來看看一個鐵原子轉化成的能量,只有一度電的0.00000000000023%。之後我們再以48V20AH的電池為例子,它充電一次大概就需要一度電。

很顯然,一個鐵原子能提供的能量實在是太少了,電動車輪子基本上是轉不起來的。

如果是一摩爾鐵原子,那麼它的質量差不多就有56克,完全轉化為能量就比較可觀了。

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這個問題厲害了一顆原子質能完全轉換能為電動車行駛多少公里!如果能將這顆原子先加速到等光速將會成為一顆擁有整個宇宙能量的原子!但還沒有出現負能量不好意思!或許再加速超過光速那才有意思!負能量會隨之出現!一旦出現這玩意對於電動車而言可以說是永恆的能量來源!假如不加速一顆原子裡面所含有的能量也是不容小覷的,我認為只要人類可以將質量完全整成能量基本粒子的疊加態會讓這顆原子擁有無窮大的能量!至於這些個能量會如何出現很大機會是向高維或者暗能量“借”!


j菸嘴


本篇堅持閱讀到最後的都是真粉絲。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著名的質能方程,即E=MC^2,將能量和質量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聯繫在了一起,從此,人們知道一定質量的物體可以具備能量,而且這個能量是巨大的,但是並不知道如何將質量轉為能量。

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一個原子完全轉化為能量的大小是可以準確計算的,計算過程如下:

不同原子的質量相差很大,氫原子的相對原子量是1,實際質量是1.674×10⁻²⁷千克,鈾235的相對原子量為235,實際質量約是3.934×10⁻²5千克。

以氫原子為例:

放出的能量E(H)=1.674×10⁻²⁷千克*(3 * 10 ^8)^2=1.51*10^(-10)J.

以鈾原子為例:

放出的能量E(U)=3.934×10⁻²5千克*(3 * 10 ^8)^2=3.54*10^(-8)J.

圖釋:顯微鏡下的原子

顯然這個能量是非常小的。

正常情況來講,充滿一臺48V的電動車大約需要1至1.5度電,1度(kW·h)=3600000焦耳(J),即充滿電動車需要3600000至5400000焦耳(J)。

以3600000焦耳計算,大約需要鈾原子1.02*10^14個,需要氫原子2.38*10^16個。

因此一個原子是無法讓電瓶車跑的很遠的,基本上就是原地不動。

這個原子數量大嗎?

不大,非常小,1摩爾任何物質包含的原子數大約為6.02×10²³個原子。

1.02*10^14個鈾原子質量大約為:

1.02*10^14÷(6.02×10²³)*235=3.98*10^(-8)g。

2.38*10^16個氫原子質量大約為:

2.38*10^16÷(6.02×10²³)*1=3.95*10^(-8)g。

實際上,無論是鈾原子還是氫原子都無法將質量完全轉化為能量,僅有一小部分可以參與裂變或者聚變,一個鈾235原子裂變反應後,質量虧損僅為3.57*10^-25g,不到質量的千分之一,但積少成多1g鈾235裂變釋放出的結合能就可以相當於2300kg燃煤所發出的熱能。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更過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一個原子完全轉換成能量能讓一輛電瓶車跑多遠?

質量完全轉換成能量方式只有正反物質湮滅,當然我們並不關心是如何實現,只是來計算下如此高效率的轉換下,一個原子的質量徹底轉換成能量會有多大?我們就以一個鈾原子的質量為例來簡單計算能量:

我們從上文中可以瞭解到U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38.02891,那麼它的絕對原子質量是多少呢?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一下題外話:

絕對原子質量:即可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比如氧原子的質量是2.657×10^-26kg,鐵原子的質量是9.288×10^-26kg!

相對原子質量:看到這種原子實際質量科學計數的數字頭都有點大了!因此引入了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來輔助記憶:碳原子12C的質量是1.9927×10^-26kg,它的1/12為1.6606×10^-27kg為比例,計算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即可:

相對原子質量=原子質量/(C12的質量*1/12)

因此一個鈾原子質量:238.02891×1.6606×10^-27kg=3.95270807946e-25kg

有了質量之後,計算能量就很簡單了,因為不是湮滅,也不是裂變,只是假設的單個鈾原子徹底轉換成能量!

是時候祭出愛因斯坦的質能轉換公式了:

E=3.95270807946e-25kg*C^2=3.553×10^-8J

那麼電動車需要多大的能量來推進呢?一般普通小型電動車的電機功率為300W,高的是500-800W,甚至有1000-1200W的!那麼300W是個多大的概念呢?

1W/H=1W×3600s=3600J

那麼300W的功率在1S之內輸出至少也要300J/S,即使平路上需要有個幾十個焦耳/S才能推進電動車!因此這個能量實在小得有些超出意料之外,不過這也沒什麼,原子已經是能支持元素的最小單位了,再往下到了質子中子就無法區分元素了,因為所有的物質都是由不同的質子數和中子數還有核外電子數構成的!理論上一克鈾有:

N=1克/3.95270807946e-25kg=2.54×10^21個鈾原子!

如果一克鈾徹底轉換成能量的話(注意是徹底質能轉換):89887740975938.55J

一噸TNT的能量約為:4184000000J

那麼約合:21483.7噸TNT

不要看一個原子的能量不大,甚至連電動車的摩擦力都克服不了!但天文數字般的原子加在一起,其能量非常龐大的!再提一句題外話,廣島原子彈的爆炸當量即2萬噸左右,它大約有1KG的鈾裝藥發生了裂變,產生了1g的質量虧損!其結果大家都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