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楊振寧老先生是中國的一個傳奇人物,也是世界近100年來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出生於動盪的民國時期(1922年),20歲便從當時號稱最強的西南聯大(北大、清華、南開戰時合立的學校)畢業,23歲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深造,35歲和李政道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共同斬獲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可以說,他的一生都在不斷書寫著奇蹟。

但鮮有人知道,楊振寧真正的實力其實早已超越了諾貝爾獎,因為對於他而言,最厲害的成就並非“宇稱不守恆理論”,而是“楊·米爾斯規範場論”。楊振寧靠前者只不過得到了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而靠後者卻帶出了數十個諾貝爾獎,甚至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諾獎的許多獲得者都是他的徒子徒孫。由此,楊振寧的學術水平,以及在現代物理學界當中的地位便可見一斑。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1994年,楊振寧斬獲美國最大科學獎-鮑爾獎,鮑爾獎給他的獲獎評價是這樣的:

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從描述電磁作用力的麥克斯韋理論和描述萬有引力的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一下子跨越到了描述強作用力和弱作用力,從此自然界總共的四種作用力均得到描述,如此重大的成就使得楊振寧排到了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之列,並必將對未來產生可相提並論的影響。

(注:關於楊米爾斯規範場論,米爾斯生前曾多次表示這個對稱方程是楊振寧的,自己只是有幸跟著署名而已。而米爾斯的真實身份,說起來他應該算是楊振寧的學生或者助手,這一點在楊振寧的傳記中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楊振寧卻幾乎從來沒有在公眾場合提起過這個事情,以至於世人們都認為兩人是合作關係,成就貢獻也是五五開。)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能與牛頓、麥克斯韋和愛因斯坦並列,楊振寧的學術造詣究竟有多高?我想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國內外網友所熱衷的話題。比較常見說法的是拿楊振寧和愛因斯坦作去對比,但是具體誰高誰低,這麼多年來也一直沒有討論出一個客觀的結果。有的人認為,楊振寧是一個比肩愛因斯坦的偉大物理學家,也有人認為楊振寧和愛因斯坦根本不在一條水平線上……眾說紛紜。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認為鮑爾獎對楊振寧的評價是比較中肯的。

但是,在楊振寧看來,這些虛無的對比和排名一點都不重要,他也從未拿自己和愛因斯坦的學術成就作過對比。不僅如此,楊振寧還不止一次地在公開演講中提到過愛因斯坦,稱愛因斯坦是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師,年輕時會經常去聽他的成果發佈會,並且平生還有幸跟愛因斯坦有過幾次接觸和交流,唯一的缺憾是沒有和他拍一張合影照片。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年輕時的楊振寧和李政道

楊振寧剛去美國的時候是1945年,當時他23歲,愛因斯坦66歲,十年之後,愛因斯坦就因病去世了。在這十年當真,愛因斯坦一直在著手研究“統一場論”,當他每一次有新的發現,並公開發表自己的學術演講的時候,楊振寧都會跑去聽。

後來,愛因斯坦偶然看到楊振寧和李政道發表的一篇關於統計力學的文章,非常感興趣,於是就專門找到楊李二人,並和他們交談了大約1.5個小時,但是這次會晤並沒有像想象中進行得那麼順利,楊振寧在後期的回憶中曾遺憾地說:“回想起來,我並沒有得到什麼智慧,從那次演講中。”

為什麼楊振寧會說出這種外人看來近乎狂妄的話呢?

要知道,愛因斯坦和楊、李二人會面的時候已經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當時的楊振寧只不過是剛剛在物理界嶄露頭角的初生牛犢而已,而愛因斯坦卻早已功成名就,在當時屬於“半神”級的人物。和這樣的大咖交流學術,的確不太可能得不到智慧,難道楊振寧也會說假話嗎?絕非如此。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楊振寧在後來的演講中曾專門解釋過這個事情,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個原因是:愛因斯坦在晚年的時候,語言功能曾出現過一些小的問題,說話的時候經常會不經意地飆出幾句德語,有時一句話中間都會夾雜著好幾個德語單詞,這使得根本不懂德語的楊振寧一臉懵逼,完全搞不懂眼前的這位大師在講什麼。

第二個原因是:愛因斯坦是自己非常敬仰的大師,他當時也是第一次接到愛因斯坦的邀請,而且交流地點又是在愛因斯坦辦公室裡,所以自己的內心非常緊張,腦瓜子嗡嗡的,根本記不住愛因斯坦講的話。

將這兩個不可控因素混合在一起之後,我們才明白楊振寧說的其實是大實話,只不過他說得比較直接,讓人聽上去感覺有些不可思議。但是仔細想一下也不難明白,假使你連對方說的是什麼都聽不清楚,又怎麼可能能夠從中獲得智慧呢?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從楊振寧談自己與愛因斯坦交流的這個故事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楊振寧其實是一個特別耿直的人,不會拐彎抹角算心理,遵循自己的內心想法,有話直說,不會去考慮後果。

所以,在1971年,中美關係剛剛破冰之時,楊振寧就毅然帶頭回國訪問,叩響了中美之間緊閉了三十多年的科學大門,讓中國從“不可以隨便去的國家”名單中去除。2017年,95歲高齡的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以年邁之軀遠赴重洋,他圖什麼?還不是想著儘自己的最後能力為新時代的中國做一點貢獻嗎。

但正是這樣的一個德才兼備的科學巨人,在國內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在各大媒體上,我們經常能夠看到許多戲子小丑沐猴而冠,長期霸佔輿論頭條,而楊振寧這樣的天才科學巨匠卻鮮有正面報道,許多媒體人甚至還熱衷於利用先生的私生活來吸引大眾眼球,引導輿論來指責楊振寧的私生活,令人不齒。

我不知道,大家在觀摩這些“負面新聞”的時候,可曾想過楊振寧對中國做出的貢獻?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 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在那個艱難的年代中為華人爭了一口氣,樹立了至今也無法磨滅的華人之光。
  • 1971年,楊振寧在中美關係破冰之際帶頭回國訪問,讓中國從當時的“不可以隨便去的國家”名單中去除。同年,他和陳省身先生在美國各大高校演講,參加並支持保釣運動,在國際政治及科教領域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 1972年,楊振寧在國外看到計算機的發展,認為該產業會在未來大放異彩,於是便迅速向中國建議趕快發展計算機專業,中國現在互聯網產業如此發達,離不開楊先生40多年前的建議。

(由於1972年之後楊振寧為中國做的事情太多,這裡因為篇幅的問題,就不一一列舉了。)

由於國際關係變化的原因,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楊振寧和中國的學術界的交流變得密切,先後在科學領域提供了大量的建議和技術支持,並且頻繁地去各大高校演講和授課,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出了不少力,而且這當中大部分還都是無償的,校方給開工資但是楊先生也從來沒拿過。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在2004年秋天,82歲高齡的楊振寧作為一位物理學界頂尖學者,本該在家中享受天倫之樂,但他卻親自跑到清華物理系去教一群大一學生的物理課,授課時間為一個學期。因為他用慣了英語授課,所以每次上課之前,楊先生都要花費數小時來備課,並在課後主動詢問學生聽懂了多少。

在這一次課程的最後一堂課上,楊振寧先生並沒有教授理論,而是語重心長地和學生們談起了自己求學時的時光,以及自己工作期間接觸到的那些20世紀的科學巨匠們。他用自己的見聞告訴年輕的學子應該如何正確選擇和對待自己的專業,並用無數個世界級大師的親身經歷告誡學子門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學術大師。

而在各種公開場合的演講中,楊振寧也是極盡自己的能力和所見所聞,用各種大家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之人們如何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他說:

父母或者老師如果發現小孩在某一個地方有一些特別的才幹的話,一定要注意幫他培養這方面的興趣。堅持下去,將來就可以讓他發展成為一個有用的職業。如果發現得早的話呢,就可以有大成就。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楊振寧沒有細說,但我們從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二。

楊振寧曾回憶說,有一個叫劉薰宇數學家,他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擅長將許多通俗易懂,而且非常有趣的數學寫成科普文章,我(唸書時)曾經讀過他寫的一個關於智力測試的文章,不經意間就明白了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原來數學還可以這麼理解,從那以後,我便逐漸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由此可見,激起孩子的興趣真的很簡單。一本好書,或者一個好故事就足以讓他的思想態度產生轉變。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劉薰宇趣味數學1948年版

劉薰宇是晚清時期人,生於1896年,年輕時就曾在中學、師範教過書。1928年又前往法國留學深造,回國後在暨南大學、大夏大學、同濟大學任教。盧溝橋事變之後,北京淪陷,劉薰宇等師資力量輾轉雲南,在西南聯大任教。1950年,劉薰宇調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任副總編輯。

西南聯大是當時中國集合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在戰時合併而成的學校,這裡匯聚了全國最優秀的教師和學生,其中不乏蔣夢麟、梅貽琦、張伯苓、朱自清、胡適、陳省身、馮友蘭這樣的民國大師。亦不乏鄧稼先、朱光亞、楊振寧、李政道這樣的優秀學子。

而作為民國時期的大教育家,劉薰宇一直非常熱衷於研究數學,並致力於將數學趣味化,提高數學學科的吸引力,以達到增加國民素質的目的,現存有《劉薰宇數學》三冊,今天趁著頭條雙十一的讀書節,將它推薦給大家。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第一本是《馬先生講數學》
劉燻宇化身馬先生,趣味化講解一百多道實用題目,主要內容是:如何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本書可以啟發孩子對於數學的認知,讓他們認識到數學其實並不是一堆枯燥的數字,而是包含著許多有用的科學知識在裡面。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第二本《數學趣味》


主要內容是用數學解釋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我們講萬物皆數學,通過大自然來學數學是最快的。這一點,愛因斯坦的回憶錄中也說過:數學可以解釋一切基礎的自然現象,我年輕時不懂,多年以後才明白。

楊振寧:我曾和愛因斯坦交談1.5小時,但卻因為太緊張,沒聽清楚

第三本是《數學的園地》

這一冊稍微增加了一些難度,主要講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這是高階內容,孩子們或許會看得有些吃力。

但是隻要順著書本慢慢鑽研,吃透,就一定能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這本書的定位是小學-初中,基本上8-16歲的孩子都適合看這套書,內容生動有趣,將數學與生活充分結合,真正做到把知識融入到了故事當中。目前因為頭條讀書節的緣故,平臺倡導全民讀書,所以出版社給我們我們頭條讀者的價格也比較低,三冊只要69元,包郵到家。


如需購買,點擊下方的橫條即可參團:民國大師出品,楊振寧看了都會有所收穫的趣味數學書。換一種方式教學,相信您的孩子會對數學另眼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