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從筆法和結字方面分析,歐體和褚遂良書法哪個對書法史影響大?

石間煙霞


歐陽詢和褚遂良兩位都是唐代的書法大家,在楷書上都獨樹一幟,應該對後世的影響都很大,各朝的粉絲也很多。

但由於兩個風格不同,筆法水平不同,受其影響的人發展前途也不同。

歐體結字端正嚴謹,筆法規矩嚴格,如立正的士兵。適合初學者的基礎筆法練習和結構訓練。不過,長期學習歐體,容易型如算子,學成印刷體,如當下的著名田老師,失去書法原本的性格和豐富多彩。

褚體書法結字靈活多變,字形活潑而有妙趣。筆法更是變化多端,表現豐富多彩,表情如市井小民,身姿猶舞蹈中的美女帥哥,儀態萬千給人足夠的豐富體驗。

相比之下,就藝術水平上講,褚遂良書法的藝術欣賞價值比歐陽詢書法高。

但學習褚體書法的難度要大好多。不過,要想學習書法的人,褚體書法應該是需要下功夫的。過了褚體書法(特別是陰符經)這一關,其他書法學習就容易了。

就影響來看,歐陽詢書法在普及層面影響更大。褚遂良書法在專業層面影響更深刻。








遊目意足


歐陽詢與同代的褚遂良並稱為初唐四大家,從這裡就不難看出他們對書法史的貢獻是不相上下,各有千秋的。下面我們分別就兩人的筆法結構加以分析論斷。

歐陽詢最有名的代表作《九成宮》,法度是比較森嚴的,初學者可以先把重點放在結字上,待結構掌握好後再強調筆法。《九成宮》的筆法沒柳體、顏體的提按要求那麼強烈,而是緩慢的提按,強調眼跟手的控制力。歐體的起筆收筆都是講求渾厚方正,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也不可在書寫過程中寫的過於尖利和單薄,讓字失去了歐體的氣韻。

1.點

歐體的點露鋒入筆,按筆下行,邊走邊提,飽滿的肚是用筆鋒帶出來的,這裡注意一定得有三角一肚。

2.橫

歐體的橫無論是短橫長橫都是露鋒入筆,提按,回鋒都要把稜角寫出來。收筆不同於顏體,不要寫出疙瘩,要自然收筆勻稱平滑。這也是歐體的顯著特徵。

3.豎

說到豎,大致分為懸針豎、垂直豎,區別在於結尾,懸針豎是稍稍按筆後再提筆,垂直書筆法跟懸針豎是一樣的,只是收筆速度要快一些。

4.撇

說到撇要注意一些變體,要有份量不能有虛飄之感。短撇筆後要有轉或折這個動作。長撇弧度要自然,圓融。

5.捺

歐體的捺變化不大,但也要注意收筆要放緩,末尾要略微上揚,不可收的過於尖利。

最後歐體結構方面講求上昂下收,要有精神,切忌浮躁,歐體大多用下體收束,使得整體看上去氣息沉穩內斂。


褚遂良代表作《雁塔聖教序》,橫、豎筆畫的用筆力度是一目瞭然的,兩頭重中間輕,並帶有輕微弧度,富有彈力感,起筆、收筆、轉折多帶有連貫,形態上起到承上啟下的筆意。

橫是斜切式入筆,再轉鋒行筆,收筆時右下方頓筆回鋒,筆式是向右上傾斜的。

豎畫起筆右下切,下行之後結尾向左上方收筆,筆法上下筆力重,中間用筆較輕。

撇行筆中略提,末端加重,左下方提收,捺是轉筆出鋒,折筆右行,緩慢末端收筆,跟褚體的橫豎一些轉折出筆如出一轍。

說到褚體的結構,每個字筆畫與結體巧妙結合,尤其是瘦硬輕盈的筆畫使結構看起來非常的靈動,好似一個舞者體態十分優美。

縱觀來看,歐體筆畫以方正為主,一絲不苟,風格端莊、險峻。褚體用筆快而連貫,行筆多牽連,特有的節奏感、韻律感,風格婀娜多姿,起收筆筆觸豐富多變,一般從楷書過渡到行書經常會以褚體為過渡橋樑,這也是歐體、褚體兩體之間重要的差別之一。

此圖為我近期臨寫的褚遂良《倪寬贊》選段

以上是我學習以來的一點淺顯理論觀點,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紅茶書畫美學空間


歐陽詢九成宮書法對歷史的影響最大,

歐陽詢是初唐書法史上具有獨特書風的一代大家,

歐陽詢的書法熔鑄漢隸、繼承魏晉六朝書法神韻溫麗的書風,吸收北朝剛勁朴茂的特點,容鑄王羲之書法的神髓、融會貫通,創出自家獨特的風貌,世稱為“歐體”,體現出骨韻兼融、重法尚意、質樸妍美的美學風格,展示了書家的自我生命意識,

在歷史的縱向和橫向上都作了有益探索,其書風深深影響著中晚唐及後世許多的書家,對唐以後書法藝術不斷走向成熟,達到高峰起到了推動作用。







董澤柱書法


你好,歐體和褚體對後世影響都是很大的,但在我們這邊普通興趣班比較多的還是歐體。但是藝考生來說不適合學習歐體,而很多人學習褚體去藝考。

先說一下歐體的體勢比較險絕,中宮緊縮,用筆粗細變化不是很大。而褚體字勢很開張,筆畫較細,有些的帖筆畫粗細變化也比較大,因為筆畫細,字勢開張、所以褚體所於筆畫的變化和留白要注意,不然容易寫的散。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長林翌安


從筆法和結字方面分析,歐陽詢和褚遂良書法哪個對書法史影響大?

我們先對兩位書法家進行比較研究,最後得結論。

一、歐陽詢

姓名:歐陽詢  

別名:信本  

籍貫:生於衡州,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公元557年  

去世年月:公元641年   

職業:書法大家、書法理論家、官員

官職:隋時官太常博士,唐時封為太子率更令,任弘文館學士,封渤海男

代表作品:《仲尼夢奠帖》、《卜商帖》、《張翰帖》等,碑刻有《化度寺故僧邕禪師舍利塔銘》、《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虞恭公碑》、《宗聖觀記》、《房彥謙碑牌》等等。

筆法和結字:

歐陽詢學於二王,吸收漢隸和魏碑,筆力險勁刻厲,意態精密俊逸,法度森嚴。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備,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歐體”。

貢獻:

歐陽詢所撰《傳授訣》、《用筆論》、《八訣》、《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學書的經驗總結,比較具體地總結了書法用筆、結體、章法等書法形式技巧和美學要求,是我國書法理論的珍貴遺產。主編類書《藝文類聚》,對後世影響很大。

二、褚遂良

姓名:褚遂良

別名:字登善

籍貫:杭州錢塘人,祖籍陽翟

性別: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公元597年(杭州)

去世年月:公元658年(清化省)

職業:唐朝政治家、書法家

官職:歸順唐朝後,任諫議大夫、中書令執掌朝政大權。貞觀二十三年,與長孫無忌同受太宗遺詔輔政,升尚書右僕射,封河南郡公。後出為同州刺史。

代表作品:《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

筆法和結字:

褚遂良研習多種字體並綜合運用,均用方筆,起筆露鋒,鉤等筆畫的收筆直出未回鋒,字畫提按不明顯,保持了歐、虞的書體特色運用,

晚期筆畫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筆兼用,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

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貢獻:

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真正開啟‘唐楷’門戶,堪稱隋唐楷書過度的橋樑”,最終推動了唐代尚法書風的形成。對唐代乃至後世書法的延續和創新提供了借鑑。

綜上所述:歐陽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創新精神,褚遂良最能與時俱進。但歐陽詢書法,保留隋朝書風較多,褚遂良書法則能汲取眾家之長,開啟“唐楷”門戶。所以說褚遂良對書法史影響更大一些。

希望上面所述對大家有所幫助,表述不對的地方提出批評指正,謝謝!





大盛書法


褚遂良本來就是學歐陽詢,然後博採各家自成體系的。

歐體:(楷體)行筆雄健含蓄,勁直有力。筆力險勁,結字嚴謹莊重,間架堅實平衡,於平正中 求變化,在險峻中求穩定,自成一格。橫豎用方筆,起收多呈三角形;撇捺方圓兼用,外形撇彎捺直,靈活生動而極富變化;轉折方中顯圓,厚重有力;點畫用方筆,多為三角形,或藏或露,連帶自然;鉤畫宜短,但厚重含蓄,拋鉤用隸法,外方內圓,形態飽滿。




六易國學講堂


從筆法和結字方面分析,歐體和褚遂良書法哪個對書法史影響大?

歐陽詢初學王羲之、王獻之,吸收漢隸和魏晉以來的楷法,另創新意筆力勁險、瘦硬,意態精密俊逸,世稱“歐體”,與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並駕齊驅,對於後世影響深遠。

“歐體”用筆方圓兼備,勁險峻拔,豎彎鉤等筆畫仍帶隸意;結體精於穿插避就,字勢稍縱長,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字的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而又向背相讓,使每個字看起來四面俱備,八面玲瓏,爽爽有神。歐陽詢並且還總結了楷書結體的方法共三十六條,名為“歐陽詢結字三十六法”。代表作品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卜商貼》等。

褚遂良是歐陽詢的晚輩,曾服膺虞世南,進而上溯王羲之,其書法外柔內剛,筆勢翩翩,方正之氣溢於筆墨之間。筆法清瘦健勁,用筆方圓兼備,起筆輕捷,收筆沉著,並參以隸法,委婉流暢。結體勻整,寬博舒展,起伏頓挫富於變化。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家”。代表作品有《倪寬贊》、《雁塔聖教序》、《大字陰符經》等。

歐陽詢和褚遂良在書法史上都屬於“大佬”級別的人物,特別在楷書上各具特點,各有特色,在書法史上都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







草根愛書法


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 [

褚遂良研習多種字體並綜合運用,史稱他的書法初學歐陽詢、史陵,然後學習舅父虞世南,終法為“二王”(王羲之和王獻之)且融會貫通漢隸,自創一體,所以被稱為“初唐四大楷書家”之一,“歐、虞、褚、薛”,人稱“褚體”。

一、筆法的特點:

1、點畫。用筆靈活多變,方圓兼施,融中鋒、側鋒、露鋒、藏鋒等於一體。

2、鉤畫。此碑鉤法具六朝法度,形狀多變,質樸飽滿,要避免輕佻。

3、折畫。有方折和圓折兩種,提按過渡、轉鋒換筆,須自然連貫。

4、點畫。有斜點、圓點、豎點、垂點、挑點和各種組合點。書寫時,充分表現各種點法的筆勢。斜點如高峰墜石;圓點凝重圓滿;豎點多彎頭取勢,別具姿態;垂點有如水滴,活潑靈動;挑點氣勢連貫,極富行書意趣。

5、橫畫。橫畫分為長、短兩種。長橫,逆入、澀行、緊收,中段上鼓,形成弧狀,有彈性;短橫,切筆入紙,鋪毫運行,輕收,線條凝練。

6、豎畫。豎有長短、曲直、垂懸各式,皆需挺拔勁健,力運末端。

7、提畫。提畫是挑點的延長,要控制力度,不可軟弱。

8、撇畫。長撇,起筆不宜過重,行筆稍按,力送撇尾;短撇,重頓起筆,稜角分明,短促有力。

9、捺畫。古意十足,盡顯漢隸遺韻,由輕至重,一波三折。

二、書法結構特點:

1、褚遂良在書法結構上面的最大特點是扁方,為後世書風的演變埋下了伏筆。變長為扁,寬綽疏朗。

2、結構特點:雖然其楷書筆法和結構也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並不程式僵化,其結構的端正、靈動、寬綽、遒美。

3、在楷書的發展過程中,唐楷的“法度”,是後世無法企及的,但有一個別例,那就是褚遂良。妍媚為主,體態多變。

4、從用筆和結構兩方面都有表現,所謂用筆生結構,用筆的提按、轉折換鋒等方面的靈活多變,導致結構的婀娜多姿。

5、以行入楷,呼應連貫。行書筆法的滲入,加強了點畫間的內在聯繫,通過連帶、遙接、頓挫,使孤立的點畫互有往來,生機盎然。

眾所周知,歐陽詢是初唐時期一位在書法藝術上取得極高成就的書法大家,他所寫的楷書體被後人確為“歐體”,直到今天也沒有幾人能夠超越,他的楷書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歐陽詢的“歐體楷書”到田英章的“歐體田楷”已歷時一千三百六十九年。從“書學”定位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妨對田英章的“歐體楷書”稱為“歐體田楷”。

歐陽詢的“歐體楷書”應從唐貞觀6年(公元632年)所刻石的《九成宮醴泉銘碑》為時間座標點,此年歐陽詢76歲。雖然前面有《化度寺》等碑刻,但世人均認為最能體現歐體“險勁嚴謹、剛勁挺拔、規矩端正、瘦健俊美”顯著特徵的則是後者,以至於被其後歷代書家奉為“楷模”。

田英章的“歐體田楷”以公元2001年為時間座標點,此年田英章51歲,正值人年齡的第三個黃金階段,他的作品才有了明顯的風格和特徵。此前他寫的“歐體楷書”還未臻於完美,不能用“歐體田楷”四個分量很重的字來做以學術性的界定。觀此前他的“毛筆書法”作品,雖然很美,也很令人興奮,但細察之,則是拘束多有,不能超脫“歐體”習慣性的藩籬。進入新世紀後,或許因時代風氣與社會思潮的激盪,藝術市場與藝術價值的革變,他的“楷書”才顯得頗有生機,比原來的作品更“活些”。他的作品,章法氣韻貫通,不拘束於規矩而守規矩,在險勁中不顯得生澀,結體中宮內斂處不顯得氣弱,並且加重了歐體的“婉潤”成分。分析其因,他是受到趙體用筆和“二王”風格的影響過多,致使他的“歐體楷書“有了“歐體田楷”的明顯風格。這也是最能表現“活些”的地方。因此也引起當今不少的書法愛好者聚焦其處,訾言美語不斷。

如果說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田英章對歐陽詢是一位忠實的繼承者和跟隨者,那麼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他卻有推陳出新的意向和趨勢。他將二王氣韻與趙體筆法柔和在不失去“歐體楷書”本有的特徵前提下開創新的歐體書寫筆法,敢於在嚴謹中越雷池而開創新的歐體章法與結構,敢於對“歐體楷書”進行大膽的創新。正如孫過庭言:“古不乖時,今不同弊,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大家可從他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做以對照和比較。

另外,我們見到歐體楷書大部分是“碑刻”拓本及影印本,也就是說見到的並非“歐體”的原貌。用毛筆蘸硃砂書寫在石頭上並用刀刻之和用毛筆蘸墨寫在紙上的“字”,以及翻印、拓印等原因,同樣是歐體字,但在視覺、感官、質感上有多種差異。譬如用毛筆寫在紙上的字,因“力度”未能恰到好處的送至鋒端,或收筆過早,或用墨不當,有時會出現“鋒梢虛筆”,如長撇、反捺、左下提等,即使再好的書法大家也不能避免這一率真特性的現象。但是刻石時因“刀法”和“筆法”的不同就往往不能夠表現出用筆的這一率真特性,並且致使字的筆畫顯得更為乾淨利落,最後的結果,無疑就增加了“歐體”特有的“剛勁”特徵,而少去了“歐體”的靈動性,也就是“率真”及“活些”的問題。當然“刻石書丹”與“毛筆書丹”有很大區別,恕不詳談。

再之,身居皇家宮廷的歐陽詢用的筆是紫毫筆,屬於堅筆系,是上品筆。用這種“上品筆”寫出的字和現代狼羊相兼的筆寫出的“字”是大不相同的,無疑前者多了幾份剛勁,後者則增添了幾份柔弱。還有狼羊相兼筆的“筆性”問題,或者說筆的質量問題,在同等書法功力下都會造成對“字”的書寫影響。再譬如,假如用雞毛、鵝毛製成的“軟筆系”書寫歐體,即使書家的功力再深厚、再有學養,還是寫不出歐體的“樣”,這個“樣”包括歐體字的神韻、氣韻、形狀等。

還有,歐陽詢寫《九成宮》時已經是人書俱老,名動朝野,而田英章在新世紀中始有“歐體田楷”的風格確立,相距人書俱老、名動朝野的境地還很遠。用年齡來算相差歐陽詢25年,也就等於相差25年的書法功力。當然也有其它客觀因素制約,如學識、書寫環境、書寫工具,以及對書法藝術理解與認識、實踐等。因此,我們看“歐體田楷”時總與歐陽詢的“歐體楷書”有很多不大相同的地方。

通過以上簡單描述,我們不難發現還有兩大問題存在。

一是歐體楷書自問世以來就經久不衰,代有人習。但是真正以歐體楷書行世、名世的書家卻是寥寥無幾,且以歐體楷書為終生藝業追求者更是海水一塵!當然晚唐時期柳公權是學“歐體”之後獨闢蹊徑的開創了“瘦硬銳利、險絕遒健”的“柳體楷書”。這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點。此間,雖然宋、元、明、清、民國五個時期出現過很多楷書大家,並且推崇“歐、顏、柳、趙” 為四大“楷模”。但是以顏、趙行世、名世者居多,精於歐體楷書者,以歐體楷書行世、名世者少之又少,是誰呢?確無人答。及至當今,寫歐體楷書者也很多,而寫出成就者是誰呢?唯一人敢應答——就是田英章!此內雖有幾位老先生也寫歐體,但是他們卻以行書行世,以書法教育名世,偶為“歐楷”也有嚴重的魏碑跡象。

二是歐體楷書是不是“唐楷”的準則,是不是“楷模”。這個問題能夠確答,歐體不能為楷模,也不能準則,只不過歐體楷書藝術成就和藝術價值極高而已。由此推導,雖然田英章可堪稱“當今歐體楷書第一人”,但是我們不能蜂擁而上的都去寫“歐體”,或者去寫“歐體田楷”,甚至去追趕時風。當前書壇的“風”颳得很厲害,一會這個風,一會那個風,稍不注意就有“風”的病變。因而筆者多言提醒。我們承認“歐體田楷”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價值,但絕不能一味的去推崇他,更要客觀公允的去對待他,認真分析與學習。

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徐浩、顏真卿、鍾紹京、柳公權“唐楷”八位大家各有千秋,不用多說。此間需要注意的一位書家是虞世南。因“虞體楷書”字內多“陰柔之美”,並且用筆極具“靜功”,書寫時最好能夠做到正襟危坐,焚香撫琴,心胸豁達於白雲,意念結集毫端,寫出“虞體”溫潤含蓄,端莊靜穆,不激不厲的風格。這對於時下急於求名求成的“書法家”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不要輕易錯過。目前書家大都不會撫琴,這怎麼辦?建議在合時、合適的情況下多聽些梁祝、二泉映月之類的經典曲調借入心法。


陳老師愛畫畫


歐陽詢不僅是一代書法大家,而且是一位書法理論家,他在長期的書法實踐中總結出練書習字的八法。晚年的褚遂良,在書法上達到了一個至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把歐陽詢的楷書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們會明顯地看到一種風格上的轉變。歐體結構嚴謹工整險絕,線條與筆法是為塑造字型而服務的而褚遂良則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氣息的大師,他刻意地處理每一筆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與每一個轉折……,而結果則是,這種刻意卻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來好像具有一種脫離了形體的獨立意義,使點線變為一種抽象的美。本人也從事歐體教學,也在學習臨摹褚遂良的碑帖。歐體與褚遂良的風格孑然不同。希望給大家帶來有用的知識


伊人成


對教學來說歐的好,對藝術及研究來說諸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