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一生不怎麼笑的亞修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的漫畫創作家似乎總帶有那麼一點人文哲學情懷。無論是大到像宮崎駿這樣的現象級大師,還是像高橋留美子這樣的少年漫畫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無不透露著人文的關懷和時代的烙印。許多作品引人深思,讓人在觀看激昂絢麗的動漫作品的時候,沒有忘記思考人類所處的時代。

吉田秋生也是這個時代偉大的漫畫作家之一,她的經典代表作《banana fish》在2018年被搬上大熒幕,作為12集的系列動漫播出,儘管這部動漫在中國的熱度不高,但是不妨礙我給它獻上最高的讚譽。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如果宮崎駿的《千與千尋》是讓全世界人民看到了日本文化中的神秘的一面,那麼《banana fish》則是站在現代人的角度看待時代的變化和人類文明的進程。動漫中體現出來的思潮和故事背景跟當時世界悄然發生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係。

1、創作背景

《banana fish》的創作時間是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故事描寫的是發生在美國的地下黑幫勢力之間的明爭暗鬥,故事中的主人公亞修是紐約街頭暴力團體的頭目,外號山貓(寓意兇猛,不可馴服和追求精神和肉體的自由)。

亞修在八歲的那年,父母親離世,而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參了軍,他自己被寄養在姑父家裡。亞修在家裡跟哥哥的關係最好,哥哥的參軍,無疑對他來說是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動漫後面所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包括亞修追查犯罪毒品“banana fish”的下落都跟他的哥哥有關。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天才的藝術創作者,正是那些可以巧妙地利用時代背景而構建故事邏輯的人。

動漫中,亞修的哥哥參軍,甚至到後面的“參戰”都可以在現實中找到來源。

其中的“參戰”就是指當時的“越戰”

而動漫中的黑手黨,毒品貿易,街頭暴力......這些東西在當時是相當普遍的。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整部《banana fish》的故事發生的地點就是在美國的紐約,其中不乏包括曼哈頓區、華人區的唐人街、還有黑人聚居地,其中不乏地下的黑色買賣、毒品貿易和兒童販賣等。動漫中的許多場景,可以說藝術性地還原了當時紐約景象。

漫畫作者吉田秋生是一個及其注重考據的作家,她創作漫畫的時候沒有去過紐約市,可是創作作品的時候又不能過於浮誇和虛假,於是她便閱讀了大量關於美國街頭暴力的文獻資料和書籍,為了瞭解美國文化,她經常選讀的書目是海明威的作品,所以,海明威的思想對作者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作品的精髓滲透到《banana fish》的人物塑造和場景塑造上面。

我們細心觀看不難發現,動漫中亞修的形象,跟海明威作品中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有著很大的共同點。

亞修:堅韌、嚮往自由、追逐、追逐愛情

海明威:樸實、直觀、堅韌、精神自由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動漫中象徵自由的一幕

故事背景是越戰之後,冷戰大背景。

新一代青年通過嬉皮士文化表達對政府的不滿,戰爭對家庭尤其對幼兒的影響,冷戰大背景的壓抑感......

作者對當時美國社會的還原令人喟嘆。而正是這樣一個時代背景造就了亞修個人的命運悲劇。

2、動漫情節

“banana fish”

動漫圍繞著新型的殺傷性毒品“banana fish”而展開,“banana fish”是作者杜撰出來的一種藥物,而亞修的哥哥在戰場上就是受了這種毒品的危害,導致神經失常,受人擺佈,多殺了自己的隊友。

亞修為了拯救自己的哥哥,他帶領著自己紐約的街頭小混混團體起底“banana fish”締造者。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亞修與日本夥伴英二

令亞修想不到的是,“banana fish”的締造者是他的“主人”帝諾。

帝諾掌控者美國最大的黑手黨組織,跟政界商界許多“大佬”保持著密切的聯繫,而帝諾本人,也是亞修童年虐待他的對象之一。

亞修八歲的時候,從姑父家逃了出來,流落到帝諾控制的海產店,就這樣,亞修被當成無家可歸的兒童販賣到帝諾手下。

在被販賣期間,亞修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無論是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遭受肉體和精神虐待的亞修

在亞修成長的16年之中,帝諾將他培養成一級殺手。

並且,故事的最後亞修親自打敗了帝諾。

傳說中的毒品,“banana fish”也隨著帝諾的死亡而消失殆盡。

跟傳統的反抗黑勢力作品相比,吉田秋生毫不吝嗇地向觀眾展示暴力、血腥和殘酷的場面,將人性的的底線一次又一次得刷新,直至衝破我們的三觀。

亞修在結局的時候,被人一刀子痛死了,倒塌在一片血泊之中。

唯美、淒涼。

與日本主流的悽美主義相當貼切。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亞修被罪犯捅死的場景

很多人觀眾很難想象,一個身經百戰的街頭混混,就連機槍掃射都殺不死,居然會被一把刀子給捅死。

其實,這正是作品的獨到之處。

沒有人是常勝將軍,在混亂的年代,任何強大而完美的人物終將有一天會走向死亡。

亞修的死,正好符合這部作品的主題——

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亞修的存在,是為了“banana fish”的消滅而存在的。

既然“banana fish”已經消滅,那麼作為主角的亞修,也不復存在。

作者 | 南風戀(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banana fish》——絢爛到極致的生命,只有走向毀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