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當媽媽的這些擰巴,越早正視,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做媽之後,你是否會時常陷入對自己對懷疑中?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總覺得應該做得更好,但又迷茫,要怎麼做?

果仁媽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梳理了媽媽們常見的擰巴,並一一分析,給出對策。希望可以緩解媽媽們的焦慮,同時幫助媽媽們自我充盈,在育兒的道路上更自如。

|

❤️❤️❤️

育兒,是一件對家庭和個人時間精力金錢消耗很大的事情,也是個科學長期的過程。一旦掌握了必要的方法,陪伴著孩子按部就班地去做,雖然投入巨大,反而是輕鬆的。

相比之下,大部分時候你會發現,梳理好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去面對真實的自己,從而知己知彼,這個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努力

這就是教書容易,育人難吶。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2018年新年攝於冰島藍湖

在我接觸過的讀者案例中,我挑選了幾個典型、重複性高的錯誤,來梳理一下當媽媽的這些擰巴。

可能這些道理,你已經懂了,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這一小部分人,正在不斷地突破自己,做到在孩子成長路上最正確的事情。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向內看自己

今天先寫,第一步,向內看到自己,也幫助孩子看到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要尋找什麼,就更沒有辦法做自己了。

也許你會說,我知道自己要什麼啊,要家庭和睦,有功名成就,要財富自由,要孩子上名校找到金飯碗,一輩子開心健康。

可我說的不是這些「外在的自己」

是一些你根本沒有意識到,或者根本沒有思考過「內在的自己」

沒有思考過這些,人會時時刻刻覺得困惑和擰巴,為家庭和孩子做出讓你錯誤的選擇,人生永遠無法掌控在自己的手裡。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2019年聖誕節攝於冰島南部維克鎮

在現實生活中,有別人家的孩子,在社交媒體上,有被隱藏很深但吸人眼球的商業利益,更不用說國情和教育體制而逼迫之下的大環境了,中國追逐奧數刷題考高分,西方國家偏好體育藝術特長出成績......

如果給孩子做出的很多決定不是基於理性思考,缺乏對自己的認知,缺乏育兒目標,就會被信息捆綁情緒,這種情況,最容易產生的負面情緒就是「焦慮」

焦慮是親子關係中的一個大障礙,那病因是什麼呢?不瞭解自己?缺乏目標?

除此之外,在我看來,更大、更關鍵的點在於,恐懼。

恐懼面對現實,恐懼面對自己,恐懼結果,患得患失。這四點我一個一個分析: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恐懼

有的時候,別的孩子學什麼,自己的孩子也去學什麼,沒有充分溝通,一旦出現孩子抵抗,就灰心喪氣;第二次,又是因為溝通不充分,人云亦云地報了個班,錢也花了,時間精力也搭上了,孩子還是不喜歡,於是就給孩子下定義了:“他對什麼都沒興趣。”

有的時候,我們以為買了就是掌握了,入手一大堆分級閱讀書籍,以為光一本一本刷量孩子就能實現自主閱讀,沒有計劃、沒有策略、沒有執行力,怎麼就能期待孩子學進去呢?

接著,又總試圖比較身邊的孩子的英語水平,發現自己孩子落後了,又焦慮又無準備地繼續無效刷量。

還有的時候,遇上孩子被欺負了,周圍的同齡人打人罵人,與其教會孩子非暴力溝通,我們也讓孩子打回去,罵回去,去疏遠那個孩子,白白浪費了孩子可以共情的機會。

這就是

一步錯,步步錯,每一步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察覺到自己的恐懼,本能地躲開了。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2019年聖誕節攝於冰島南部維克鎮

那恐懼都是什麼?

恐懼面對自己:

我們的內心深處,都知道自己的缺點,面對孩子身上的問題,多多少少折射的都是自己的缺點,

沒有計劃,沒有執行力,不持之以恆等等等......這些缺點在孩子身上被無形中放大,提醒我們要育兒育己:

補上缺失的學習,讓自己做媽媽能更有底氣、更紮實,讓榜樣當的更理直氣壯,而不是總害怕有一天,孩子發現自己外強中乾;

養成成長型思維,克服拖延,培養執行力,掌握策略方法地拆解小目標去實現大目標,在困難面前能全力以赴去面對,而不是總害怕有一天,讓孩子看到自己不堪一擊。

......

然而,如果真的無法做到,去承認自己的侷限,接受自己不完美,這需要極大的勇氣。

敢於直面自己,不斷打破對自己的既有印象,接受更真實的自己,能做到的人不多。

就像那些能鼓起勇氣找心理醫生,談論自己問題的人,比起不承認錯誤,逃避自己的人,要有勇氣很多,能改變的餘地也更多。

大多數人在輸給一件事之前,先輸給了這樣的勇氣,導致問題卡在那裡停滯不前。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2019年聖誕節攝於冰島南部黑沙灘

恐懼面對孩子:

面對了自己之後,就是面對孩子了。

有些父母因為自己是學霸人設,或者從小一直被誇獎聰明,所以接受不了無論是對於自己或者孩子的負面評價。

他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必須和自己的人設相符,內心對孩子都有很高期望,但孩子的實際表現與預期有很大差距時,就以情緒高漲地自我矇蔽,來掩蓋對此的失望。

簡單來說,「想孩子成為的那個人」和「他是什麼樣的人」始終都在發生碰撞。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我們可以去鞭策孩子,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但是也需要知己知彼,接受彼此,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調整策略,權衡利弊做出改變。

無可厚非,養育孩子,牽扯到的是另外一個獨立於自己的人,這是生活給我們無法掌控的一部分,也是我們在能力範圍之外不必要去掌控的事情。

育兒最難的事情,就是無條件的愛

當你開始反省,慢慢接受孩子,降低不切實際的預期,就會發現:

孩子身上有那麼多以往不屑一顧的瞬間,全都是驚喜;

原來腳踏實地地陪著他成長,內心得到的喜樂會更多。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患得患失

這一點,很明顯地表現在這些案例上:

  • 程度較輕的:給孩子能力範圍內所有的精力、金錢、時間、資源,但是依然生怕錯過了什麼;

  • 程度中等的:給到孩子最好,降低生活質量、不敢旅遊休閒、不敢換工作,懊惱忽略了自己和家庭的需求

  • 程度較重的:付出的超出家庭能所承載的,超出自己精力時間能負擔的,親子關係惡略,家庭生態壞境遭到破壞,一切都是惡性循環

付出這麼多,心裡多多少少會帶著期待,希望有一些回報。

如果一開始就抱著期待回報的動機去給予,很多時候結果都不會如我們所願的。

產出結果很難預測,你也不知道孩子最後是否能衝破階層,還是維持自己的現有階層,反而身心健康的損耗,親子關係的消耗,家庭生態環境的內耗是自然的後果。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2019年聖誕節攝於冰島南部黑沙灘

我曾經以為,在這些案例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擰巴,都來源於上面說的恐懼,因為恐懼面對現實。

但當讀過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籍,再深層次地想想,這些不真實面對現實的案例,說輕了是「沉重的愛」,說重了就是「偽善」。

因為無法面對自己,缺乏自己的靈魂,因此想要去控制別人的靈魂。

父母控制孩子,夫妻控制另一半,打著「愛」的藉口,想通過控制別人來轉移不敢面對自己的心虛和不安,好比說:

我愛你,你要按照我規劃的方式往前走,卻不允許你獨立思考;


我愛你,給你我覺得你需要的東西,卻不尊重你的選擇;


我愛你,真心付出了那麼多,可你卻不懂回報。

以愛為名的偽善是最可怕的。

任何關係的可貴之處在於知己知彼,給孩子的並不是他想要的,不需要的東西,我硬是要塞給他,這就會給親子關係施加不必的困擾和壓力。

畢竟,培養一個身心健全的孩子,背後需要的是一個懂愛與尊重的爸爸媽媽,一個他們能營造的穩定家庭,和自我充盈、性情豐滿的自己呀。

当妈妈的这些拧巴,越早正视,越能在2020突破自己

這些道理大家應該都在別的地方看過了。

可難就難在,它們被隱藏在了恐懼和偽善之後,跳過了反思和內化,一直得不到重視。

越早正視這些,我們就越早能看到突破自己,我覺得這是比一切新年計劃更重要的事情。

晨寧 於雷克雅未克 2019年12月跨年夜

每日話題

作為媽媽,你在哪些事上會擰巴?

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吧!

- END -

文章來源 | 兒戲國,ID:erxiguo,已獲授權作者丨晨寧,住在紐約的巨蟹商科女,兩個混血男孩的媽媽,顧家感性兼理性。熱愛兒童心理學,設計親子游戲,攝影和讀書。平日堅持健身與跑步。這裡每一篇中的照片和文字都是她的思考和原創,記錄著北歐與中國文化融合的家庭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