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割了蜜為什麼蜜蜂會越來越少?

手機用戶62857948257


取蜜的量

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不會給蜜蜂留下口糧,而是一次取光,在這種情況下,必然造成蜜蜂短時間大量缺蜜。蜂群中蜂王產卵受到蜂群中儲蜜和外界蜜源的影響,如果我們在取蜜後外界天氣不好,加上蜂群中沒有蜂蜜,工蜂就會限制對蜂王的餵養,造成蜂王停止產卵,如果長期缺蜜,在大量成年工蜂死亡的情況下蜂蜜得不到補充,最後就會出現取蜜後蜜蜂越來越少的現象。

從這點來說,如果我們不會飼餵,最好的辦法就是取蜜的時候給蜜蜂多留點口糧,保證就算出現短暫的缺蜜期或者惡劣天氣蜜蜂也可以安穩的度過,這樣蜂群自然可以很快恢復。

取蜜時間

一般來說,取蜜的時間都是在流蜜期以後,有的地方在流蜜期以後就沒有了蜜源,如果是這樣的地方,我們取蜜後就要注意飼餵,避免蜜蜂無法採蜜,影響蜂王產卵,最後還是會出現蜜蜂數量減少的情況。

取蜜後不飼餵

蜂部落認為這是最多的現象,其實取蜜自身對蜂群的影響並不大,一般影響的時間在幾個小時內,幾個小時以後蜜蜂開始整理我們取蜜後的蜂脾,很快蜂群就會恢復正常,但是由於取蜜後蜂群中儲蜜減少,在沒有得到合理的餵養的情況下,必然造成工蜂懈怠,蜂王停產。

正確的取蜜方法是在取蜜後一兩天進行獎勵飼餵,不管外面有沒有蜜源,適當獎勵一下,以兩百克稀糖漿為好,這樣不至於蜜蜂把糖漿混入蜂蜜中,又能起到提起工蜂興趣的作用,蜂王並不會停產。在進行獎勵餵養的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外部蜜源條件,如果蜜源大量減少,蜜蜂無法採蜜,或者溫度過高,我們還應該注意給蜜蜂補助餵養,採用濃糖漿喂出三斤以上的封蓋子脾,讓蜜蜂度過惡劣的氣候。

總結:總體來說,如果僅僅是取蜜影響了蜂群的發展,蜂部落認為以上三種情況是最常見的,而重點蜂部落認為在取蜜後的獎勵飼餵上,一般只要經過獎勵飼餵,蜂群都是可以很快發展的,如果是缺蜜期,還要輔助飼餵,這樣蜂群採不至於嚴重衰落,比如夏季取蜜,當地溫度高,又沒有蜜源,就算不取蜜蜂王也有可能會停產,因為蜂王產卵需要一定的溫度,外界溫度高於35攝氏度蜂王就會停產,所以我們要注意區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蜂王停產。


蜂部落


關於割了蜜為什麼蜜蜂會越來越少,這個問題以我們的經驗認為,你應該是用木桶養殖蜜蜂,在割蜜時過多的損害子脾,使後繼蜂變少,你可能經驗也不豐富,才會出現蜜蜂衰退的情況,下面把我們取蜜經驗告訴你,希望能幫到你。



1,木桶養殖取蜜

木桶養殖方法取蜜次數不能多,一年最多兩到三次,春季的時候都不取蜜,到秋冬季節才開始割蜜。在割蜜脾儘量不損害子脾,如果是大面積子脾的蜜脾,建議不去割取,一來不損害幼蟲,二來蜂群不會缺蜜。每一個蜂群都要留點蜜,不能全部都割完,以免造成飛逃現象。



2,活框取蜜

活框取蜜比較方便,對子脾損害很小,但每次搖蜜都要觀察周圍蜜源情況,來決定留多少蜜給蜂群,在花期末時要多留點。取完蜜後要留意蜂群出勤情況,缺少時要用糖水代替,不能讓蜂群飢餓,蜂群飢餓會誘發很多情況,飛逃,盜蜂,衰退等等。



結後語;取完蜜後養蜂者喜悅,蜜蜂卻難過,不能全部取完,要留點給它們生存,這是相須關係,不能殺雞取卵,要想著長久,歡迎大家下方留言交流,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農夫之趣”!


蜂天下


割了蜜,為什麼會蜜蜂越來越少?聽我慢慢道來!

拿中蜂來說,中蜂就是我們所說的土蜂,中蜂養殖有傳統養殖和活框養殖,不同的養殖,有不同的取蜜方法方式。

傳統養殖,顧名思義就是從山上捉回來或者是引誘回來的蜜蜂,中國千百年來的養殖方法,放在屋頭角落,或者大樹石頭下,能遮風擋雨,陰涼乾燥的地方,大流蜜的時候就取蜜,流蜜期過後就任由其發展的方式。這種養殖,取蜜的時候,一般是把子脾,蜜脾,粉脾通通取完,造成短時間內出現斷子,又因為在大流蜜期間,工蜂的工作量大,壽命比較短,取了蜜以後,新的工蜂無法補上,老的又大量死去,故而出現了取蜜之後出現蜜蜂越來越少的原因。而中蜂最大的忌諱就是斷子。俗話說有子戀巢,無子飛逃!蜂群變弱後,還有可能出現飛逃,所以建議傳統養殖中蜂要用格子箱,一格一格的,只取蜜,不傷子。

另外一種是活框養殖,如圖3圖4,大流蜜取蜜基本上不會出現太大的損失,但是這種養殖複雜,在大流蜜期間,一般是要經常檢查,+脾,取蜜,如果一個人養殖一百箱活框的話,估計有得忙。目前我是養殖200群傳統箱,50群活框,布點在各個地方,一有大流蜜,馬上取蜜,實現工作和養蜂雙不誤。






花葵蜜


割取蜂蜜在流蜜期最佳,還能提高蜂群的採集能力

養蜂人在流蜜期的時候,外界蜜源豐富,蜜蜂積極的進行採集工作,工蜂的造脾能力強,當蜂巢內的蜜脾封蓋成熟,可以將蜂巢內封蓋蜜脾割取,工蜂會造新脾儲存蜂蜜,這樣相當於擴大了蜂巢內的儲蜜空間。同時,蜂群內新巢脾數量增加,有利於蜂群的發展。

在流蜜期結束的時候,割取蜂蜜需要注意,需要給蜜蜂留足儲蜜

在流蜜期結束後,外界蜜源短缺,或者出現極端天氣,導致蜜蜂無蜜可採,蜜蜂為了維持蜂群的繁殖發展,需要消耗蜂巢內的儲蜜,而且,在下一個流蜜期到來之前,蜂群為了培育出適齡採集蜂,工蜂消耗儲蜜的速度較快,如果,蜂巢內沒有儲蜜,只能依靠養蜂人飼餵管理,否則蜂群在流蜜期到來的時候,蜂群群勢起不來,弱群採集能力較差。

我們在割蜜的時候需要注意,這些問題就是導致蜜蜂越來越少的原因。

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歡迎評論區留言!


蜂友會


1.養蜂人在割蜂蜜之後,把蜜蜂採集的蜂蜜全部割完了,一點蜂蜜也不留給蜜蜂,蜂群內沒有存蜜了,蜜蜂沒有得吃了,也會造成蜜蜂逃跑。

2.土養的蜜蜂是不管理,任由蜜蜂自由發展築巢的,土養的蜜蜂造的蜂巢很亂。因為儲存蜂蜜的部分在巢脾的頂端,土養的蜜蜂在割蜂蜜時就需要連同子脾一起割下來,然後再把蜂蜜部分割出來,在割蜂蜜時候,觸摸到了子脾,傷到了子脾,或者在割蜜蜂好了綁子脾回去的時候傷到子脾,也會造成蜜蜂逃跑。

一群自己飛來的蜜蜂,割蜜一星期後逃跑

有的養蜂人割蜂蜜的時候會使用一些對蜜蜂傷害極大的煙燻蜜蜂,比如艾葉,用這種煙燻蜜蜂之後再進行割蜜,因為使用的煙對蜜蜂傷害太大,也會造成蜜蜂逃跑。

在外界蜜源流蜜的尾期割蜜,養蜂人這時候把蜂群內的蜂蜜全部割完,這樣外界沒有蜜源接上給蜜蜂採,也會造成蜜蜂飛逃。或者在流蜜期的尾期,割蜂蜜的時候清理不乾淨,亂丟巢脾,蜂蜜灑落,也會造成蜜蜂相互盜蜂,從而引發蜜蜂飛逃。

蜂王斷子的時候割蜂蜜也會造成蜜蜂逃跑,各種原因造成蜂王停止產卵後,蜂群內已經沒有幼蟲封蓋子了,養蜂人這時候割蜂蜜也會造成蜜蜂逃跑。

如果說的不對的,請留言指正。


小阿航子


正常啊,蜜蜂喜靜,不喜歡被打擾,不掌握瞭解蜜蜂的習性,就談不上會養蜜蜂!這也是為什業餘養蜂人蜂群沒有職業養蜂人的強壯、沒有職業養蜂人的蜜蜂取蜜多的原因所在![摳鼻]

總體來說木桶養殖是很落後的方法,因為這種養殖方法不便於管理,蜂卵和蜂蜜都沒法分開,所以這種取蜜很傷蜜蜂!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養蜂人隨著技術的提高都改用方箱活框的原因!活框可以引導蜂王產卵和要取蜜的蜂脾分開、蜂框可以通過搖蜜也不用損毀蜜蜂的窩,

能最大程度的減少取蜜對蜂群的傷害。[耶]

蜂群跟我們人一樣,每次取蜜把控不好、對蜜蜂來說都幾乎是遭受滅頂之災,比如存糧所剩無幾、蜂寶寶損失慘重、用蜜蜂最怕的濃煙燻它、或者暴力驅趕蜜蜂,換作是你,你會怎麼做?改變不了這種狀況你會不會跑?










大別山挑時蜂蜜


蜜蜂與蜂蜜的關係

蜜蜂離不開蜂蜜,蜂蜜同樣離不開蜜蜂。因為只有蜜蜂才會釀造大量的蜂蜜,而蜜蜂是靠吸食蜂蜜為生的,他們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關係。雖然蜜蜂幼蟲吃的是吃蜂糧,但是蜂糧也離不開蜂蜜,因為蜂糧是用花粉和花蜜製作而成的。即使是蜂王只吃蜂王漿,那同樣也離不開蜂蜜,因為只有蜜蜂食用了蜂蜜,才有足夠多的營養來分泌出蜂王漿。

割蜜後給蜜蜂帶來的傷害

蜜蜂的日常壽命僅有短暫的42天左右。在外界蜜源植物大流蜜期,高強度勞動的蜜蜂,壽命甚至只有30天左右。而越冬期未參加採集勞動的越冬蜂,壽命竟然可以長達幾個月的時間。這說明蜜蜂的壽命以勞動量有關。

當割蜜後,蜜蜂就會拼命的外出採集花蜜來釀造蜂蜜,這其實就是增加了蜜蜂的勞動量,蜜蜂的壽命自然就縮短了。在新蜂還來不及交替老去的蜜蜂,就會出現割蜜後蜜蜂越來越少的現象。

其實割蜜後一段時間蜜蜂越來越少,也算是一種正常現象。只要子脾健康發展,蜜蜂正常生活,等大量新蜂出房後,蜂量自然就會增加,蜂群自然也就發展起來了。


閩南蜂哥


割了蜜後蜂子為什麼會少?實際上這是蜜蜂或者說是蜂王的自我調整平衡,一般我們割蜜都在大流蜜期的中後段也就是蜂蜜達到80%封蓋了才割的,割蜜後大流蜜期基本上結束了,外界沒有了大量的蜜源,蜂群就沒有了維持大群的依靠,加上大流蜜期大量的勞作,大量的工蜂壽命終結,所以蜂群自然回落,蜂王產卵量下降生甚至停產。至於說在割蜜過程損傷卵、子肯定會有,但相對於幾千幾萬的蜂來說一箱蜂損傷幾十個卵、子可以忽略,抖脾時把蜂王擠死這種事機率太低,如果有也屬自然損耗,並非蜂子變少的因素。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因素是現在大多數的養蜂人過量的追求產量,特別是意蜂在大流蜜期一日一搖,工蜂極度辛勞導致壽命極據減短,儘管意蜂王產卵能力強但是還有個孵化時差。所以現在流行說的換王,半年一換,甚至三個月一換,為什麼哪麼頻繁?為了換起多的產卵量壓榨蜂王的生產潛能,壓榨工蜂的壽命換來產量的提高,割完蜜後大量的飼餵導致蜂群整體體質下降,對病害的抵抗力下降,又不斷的給藥。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導致了蜂蜜中什麼抗生素、重金屬等被檢出。


山野養蜂人1878814739


一,選擇割蜜時間和取蜜量

我認為每個流蜜期最後一次取蜜,應選擇在流蜜期還未結束以前,取蜜後蜜蜂一直採到流蜜期完全結束,所存的蜜量能夠保證蜂群食用到下一個流蜜期的到來。如果預計到下個流蜜期蜜源較少,那我們現在就應該少取。

二,割取蜂蜜的操作一定要小心謹慎

對於活框養殖的蜜蜂最好要找到蜂王,有王的脾和兩邊的子脾都不要取出來,儘量不要驚擾到蜂王,子脾上的蜜不要取,給幼蜂留作飼料。因為天熱或其它原因弓起斷子的蜂群取蜜更須慎重,取蜜後很容易引起蜂群飛逃,特別是中蜂。

三,獎詞補飼

取蜜後及時獎勵飼餵,以安撫蜂群的情緒。如果天氣不好或者外界無多少蜜源可採,那我們就要對蜂群進行補充飼餵,補多少需根據巢內存蜜的多少,以及外界還能採到多少蜜來考量。總之不能讓蜂群缺飼料,以免引起蜂王停產。

以上對問題的回答希望能對提問者有所幫助,不妥之處請留言指正。


太極峽蜂情


割了蜜為什麼蜜蜂越來越少?你說的割蜜是不是圓巢的那種,割了蜜蜜蜂越來越少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一是取蜜時不注意傷到了蜂群的蜂王,造成斷仔,蜂群訊速由強轉弱;第二,圓巢取蜜無法保留仔脾,因為蜜在巢脾的上部而產仔圈在蜜脾下方,所以,所有仔脾被損壞,蜂群得不到補充,就是有蜂王也沒有地方產仔,蜂群也會大量減員。我們知道,流蜜期蜜蜂的平均壽命也就短短三十幾天,一旦出現斷仔蜂群衰退是非常快的。

百花土蜂建議無論圓巢養蜂還是箱式養蜂在取蜜時一定要留心。圓巢取蜜時最好移入蜂箱,割了蜂蜜把仔脾固定在巢框上,把蜜蜂倒進去放在原來位置,這樣既取了蜜又保留了蜂群繼續為你創造經濟效益。箱式養蜂在取蜜時同樣注意蜂群的安全,尤其是蜂王,避免抖在箱外,抖蜂時先輕後重,以免摔傷蜂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