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兒媳,你孃家有三套房子,拿一套給小叔子結婚用”

對於很多談婚論嫁的男女來說,彩禮是一件頭疼的事情。彩禮習俗,在一些地方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社會陋習,它讓男方背上沉重的負擔,甚至是欠債,引發了很多家庭矛盾,也影響了很多新婚夫妻的幸福指數,透支未來一段時間的生活質量;同時,它又是一種對婆家人,給新婚男女不小考驗。

嫁女兒索要彩禮,不僅僅是為了補償孃家人幸苦把女兒養大成人,更為了抬高女兒在婆家的地位,這是一種底層智慧。有些很聰明的父母,雖然家庭富裕也同樣要求彩禮,但卻會給出豐厚陪嫁,奧妙就在這裡。

真正讓人心寒的是,在某些農村婆婆的心裡,兒媳只要嫁給自家的兒子,那麼兒媳的一切,就是他們家的。

讀者曉麗跟我傾訴,她作為城市女孩,在嫁鳳凰男老公時,堅決沒要彩禮。沒曾想到,婆婆非但不感恩,反而瞧不起她……

曉麗在事業單位上班,父母經營一家超市,家裡有3套房子,是一個標準的白富美。老公很優秀,人品、長相、學歷和工作都沒得挑,家裡還要有一個在讀大學生弟弟,因為考慮到他家裡的實際困難,所以結婚的時候,曉麗和父母商量,既沒要求買房,也沒要禮金。

結婚以後,曉麗父母把他們最大的一套房子送給女兒作為婚房。曉麗原本以為自己的體諒能換來婆婆的尊重,沒想到後來發生的事情實在是讓她大跌眼鏡。


“兒媳,你孃家有三套房子,拿一套給小叔子結婚用”


懷孕生產以後,曉麗婆婆就過來幫忙。家裡請了月嫂,婆婆除了做飯基本都是閒著,於是她開始打電話給各路親戚,邀請他們前來做客,老公忙著接待,客人在家裡吃喝完撒手就走,剩家裡一片狼藉,最主要還影響小孩休息,曉麗對此意見很大。

更讓曉麗氣憤的是,她還發現婆婆瞧不起她。

那天,曉麗清楚地聽婆婆在客廳和幾個親戚議論:“她敢說什麼,沒要彩禮,自己送上門的婆娘,好在是獨生女,家裡還有兩套房,既然嫁過來了將來就是我們家的,我小兒子還沒娶媳婦,剛好用得著…

曉麗聽了半天,才意識到婆婆是在說她,她快要被氣瘋了,強忍著沒出去跟婆婆理論。

當晚,曉麗就把事情一五一十跟老公轉述,老公跟她道歉,並保證以後不會讓他母親再說出這樣的話。老公和稀泥,曉麗氣了幾天,耐不住在他的懇求下答應不和婆婆計較。

曉麗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當初不要禮金,既然會成為婆婆茶餘飯後的笑話,不圖她感恩戴德,起碼基本的尊重都沒有,還打起她家裡的房產的主意。


“兒媳,你孃家有三套房子,拿一套給小叔子結婚用”


曉麗的婚姻家庭給知守姐的感受:

有很多女生,會衝“破門當戶對”的障礙,勇敢追求愛情,當然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你一定要明白,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背景文化,思維方式的事情,如果雙方相差懸殊,必定會摩擦出很多問題。

這就是婚姻的潛規則:結合雙方家庭最好是同一個思維習慣和價值體系。如果不是,需要相互瞭解並理解對方背後的文化差異,達到求同存異的局面,達成良好默契,婚姻這條路才能走下去。

當初曉麗是思量老公家庭環境苦難,才沒有要彩禮,要房子,自己還倒貼。公婆得了好處,還打起了曉麗孃家房子的主意,說到底曉麗家人一開始就太好說話,低估了人性的貪慾。

越是偏遠落後的鄉村,他們的想法很簡單:越是優秀姑娘,越值錢,要求的彩禮就越高;相反,就是姑娘有問題。

沒有要禮金的兒媳,太廉價,曉麗婆家人就有理由懷疑這個兒媳是白撿的廉價貨,打個比方,如果曉麗是公公婆婆花大價錢買來的包包,公婆能不珍惜,不維護嗎,他們會當寶一樣供起來,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兒媳,你孃家有三套房子,拿一套給小叔子結婚用”


農村父母受限於眼界見識,會覺得自己兒子特別特別優秀。兒媳不要彩禮,更加深了他們這種“認知”,即兒媳是在高攀她兒子。所以他們覺得曉麗沒要禮金,是心虛自己高攀他們兒子。

假如一開始曉麗能讓婆婆從心裡認識到,兒媳很優秀,是他們的兒子高攀自己,而且兒媳不好惹,那麼局面就不一樣,可惜,曉麗並沒意識到自己的好說話善解人意,帶來婆家一系列過分舉動。

好在,曉麗和老公的感情基礎好,老公又在努力做和事佬,才沒有把矛盾激化,表面上還是一個和諧的家庭。在處理婆媳關係的路上,丈夫的態度與角色至關重要。

— End —

『知守』關於生活.情感.婚姻,用動人的故事,喚醒內在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