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跑長途,進了服務區,需不需要把發動機蓋撐起來散散熱?有必要嗎?

笨刨


首先來說汽車的種類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汽車,也就是燃油汽車,還有一種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發展也非常迅速。燃油汽車是一個渦輪當道的時代,當然這並不代表所有車輛都是渦輪增壓發動機,還有一部分車輛是自然吸氣,其中就包括馬自達等車型。渦輪增壓,在動力上表現更加好,這也從側面說明汽車的消費群體正在年輕化,大家對於這種動力十足的車輛更是青睞有加。

渦輪增壓比自然吸氣的車輛動力足一些,維修起來也比較麻煩一點,日常保養也是一樣。渦輪增壓的車輛前面都是T字打頭,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帶T的車輛跑長途,到了服務區以後,為什麼要打開引擎蓋散熱?尤其是一些老司機他們會經常這樣做。

渦輪增壓車輛都有電子風扇,車子熄火以後,渦輪溫度過高,ECU就會下達指令,讓電子風扇對渦輪實施降溫。這個降溫的過程,大概需要一兩分鐘溫度就能達到原廠設定的安全溫度。

跑長途的車輛在跑幾個小時以後,才能到服務區,怠速轉兩分鐘之後再熄火,這樣做對車輛是非常有好處的,就像人在跑步運動過後,到達終點也不能馬上停是一個道理。人和發動機是同樣的道理,在高速行駛後馬上進入服務區,就需要有一個散熱的過程,這個時候就是最好能夠打開引擎蓋,讓它散熱,當然,如果是下了高速直接進入市區,在市區就開始低速,這個時候溫度就降了下來,就不需要這樣做了。看來老司機這麼做還得很有道理的。

其實任何車輛都需要車主朋友的精心呵護,雖說買個車對大部分人來說都不是什麼難事,總歸也不便宜,大家在平時還是要多留心一些,好好養護自已的愛車,延長汽車的使用壽命。


搏羽之夢


肯定需要啊,經過長途行駛,發動機積累大量熱量,不把發動機蓋掀起來,容易自燃!!!而且必須要打開發動機機油加註口,灌兩瓶純淨水,以幫助發動機更好降溫。如果有條件,拆開變速箱殼,以便幫助變速箱也散散熱,大眾的雙離合變速器主要因為散熱不行,容易損壞。


春風沐雨8


很多人跑高速時都擔心發動機溫度太高,殊不知你們太低估了高速行駛中氣流的降溫作用了。


記得那是2009年末,第二天要跑長途,結果頭一天發動機高溫了,當時4S店檢查了說是節溫器打不開,給換了個新的節溫器。沒想到問題還是沒解決,依然高溫。眼看就要出發了,沒辦法我就讓他們把節溫器拆了,然後用紙板擋在散熱器前就出發了。上了高速後沒跑出去一公里發動機水溫就下去了,沒辦法,冷卻液一直大循環,散熱器散熱速度太快了。於是下車稍微調整一下紙板,前後調整了三次終於調到一個比較合適的位置,保證行駛中水溫一直在正常範圍內。

通過這件事我是真見識到散熱器的散熱能力有多大。而且高速行駛中車頭氣流非常快,如果發動機溫度太高的話節溫器打開,然後冷卻液就可以經過車頭散熱器快速散熱。這散熱效率絕對比發動機產熱要快的多。

因此我們平時要按時保養,只要保證不散熱系統正常工作那麼跑高速時根本不必擔心發動機的散熱情況。


愛車大家說


你們呀還是太幼稚了點。

我是這麼操作的,每次跑長途前,都去買幾百斤的冰塊塞滿發動機艙,後備箱也塞慢。

然後每跑100公里得記得補充一次冰塊,這樣確保發動機溫度都是正常的,否則不小心自燃起來太可怕了。

如果跑幾千公里的話,那麼記得找一輛冷鏈車運至少幾頓的冰塊隨時補充。


汽車100秒早知道


我都把車拆了,走的時候再裝上。有時候會有剩下的零件不知道放哪。



鋼鐵男子30894908


我都是跑長途湊夠滿員了再跑,到服務區都下車往發動機上尿尿,這樣降溫快,實在不行就花錢請別人也來尿,女的可以抱著尿,效果很好,你可以試試!


無名草45404241


恰恰相反,跑高速時,散熱器風扇是不容易啟動的,相反,市區堵車時,散熱風扇便會頻頻啟動,這就說明到了服務區,沒必要打開機器蓋子幫助散熱,多此一舉。

如果你願意打開,也沒什麼不好,空氣流動,會使發動機散熱加快一點,尤其是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的那種車輛,可以縮短風扇和電子水泵的耗電時間。所以到了服務區,掀不掀機器蓋子都無所謂。

跑了這麼長的路,進了那麼多次服務區,沒見過掀蓋幫助散熱的司機。


打開車窗看景色


打開發動機蓋基本上還解決不了問題,最好的辦法是在跑長途之前,把發動機蓋拆掉,這樣對散熱最有利。

要是還不放心,可以在後備箱放一桶涼水,隨時隨地在應急車道停下來,澆一澆水等溫度低了再走。

更嚴謹的辦法是在發動機上用鐵絲捆綁一個溫度計,一旦溫度超標,馬上停車澆水,並用扇子努力扇風,增加空氣流動。


老龔說勢


一般進了服務區把車停下後,我是對著中網用嘴吹!我媽說,水燙了拿嘴吹一吹就涼了,我一般夏天吹七個小時,冬天好,吹兩個小時車就涼了!


暖暖的熱力小哥


一般不用,我那個車從高速下來即便是熄火了風扇也還在運轉,後來問了下售後人員,解釋說發動機溫度降到合適溫度就會自動關閉風扇。所以說廠家在給渦輪增壓車型設計時早已考慮這個問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