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我相信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打篮球,所以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部以篮球为主题的电影;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都需要团队的支持、鼓励,需要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感动。

这是一个教练,通过篮球改变一群高中生的命运的故事。

《卡特教练》又名《铁血教练 》、《放牛班的严冬》,根据高中篮球队教练肯·卡特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剧情还原了当时美国黑社会活动、享乐主义盛行,黑人生活贫穷、出路无望的社会生活。体育加励志,这样的内容永远都有市场。但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这部电影从导演到主演,几乎全部都是黑人。豆瓣评分8.5,可见大家对这部剧的喜爱。

该片讲述了一位高中篮球教练卡特执教一支曾经给他留下光辉战绩但如今却屡战屡败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通过他特有的训练方式和教育理念,使球队赢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最终让球队这些性格反叛、举止粗鲁、没有理想的大男孩们在篮球中超越自我,蜕变成无论是在球技、人品还是学业上都很出色的大男人,指引着队员寻找到人生的方向。

《卡特教练》突破了传统好莱坞体育励志电影强调个人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采用多元的叙事主题,更好地诠释了体育的真实与人性,创造出了一个更复杂,更有节奏感,更有层次、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作品。本文我将从影片的背景、叙事、主题和人文精神的诠释四个方面来深层解读这部篮球励志电影。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01、真实背景:以真实人物的生平为创作起点,相比以虚构题材创作的电影,显得与众不同,别有风格

《卡特教练》它来源于肯·卡特的真实故事,他1959年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的芬伍德,生长在一个关系密切的大家庭和社区中。1973~1977 年在里士满中学篮球队打球,创下得分、助攻和抢断最高记录。而这些记录直到 20 年后他出任里士满中学篮球教练时仍无人打破。

影片《卡特教练》就是以其 1999年执教过程发生的停训事件为核心,表现卡特教练对体育教育的坚持和艰难践行。停训事件使卡特教练名声大震,引起全国媒体关注,并广泛报道。2002年以后,他声名鹊起,成为影响美国10个著名的黑人之一。

影片根据真人真事,以人物的生平业绩为依据,来编写故事,设置情节,结构剧本。艺术家在创作传记片时要掌握大批的文献资料,尽量获取第一手材料,而不能凭空去设想和杜撰。《卡特教练》以肯·卡特的生平为创作起点,相比以虚构题材创作的电影,显得与众不同,别有风格。

①真实与虚构糅合:在情节的塑造上,突出故事的真实性

著名导演罗姆在拍摄《列宁在巴黎》时曾说,

“没有虚构,就没有艺术”。

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必然会有创作者审美意识的融入以及他对历史的独特看法,在细节的呈现和心理的刻画上,想象性虚构不可避免。这种虚构不是无厘头的延伸和偏离事实的编造,而是基于史而臻于影的创作,是在史料基础上的合理润饰和加工,表达出创作者以影像重现人物真实时的哲学和文化思考,以及把人物放在现实语境中实现的史诗般超越。

真实的卡特毕业后在里士满开了一家体育用品商店、一家理发店和一家发廊。在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之后他开始追逐梦想——通过篮球训练帮助孩子们努力成才。1997年卡特受聘为里士满中学男篮教练时提出的唯一条件是全权管理球队。这些在影片都完全呈现出来。

《卡特教练》讲述的是真人真事,但却不必背负完全遵循历史的要求。大多数传记电影来源于传记小说的改编,或由职业编剧对叙事文本进行符合观众审美的润饰,观众也能以较为宽容的态度看待传记电影的真实性,因此,《卡特教练》是真实与虚构的糅合。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②伟大与平凡辉映:采用人性化视角,把卡特教练塑造的有血有肉

美国人物传记电影愈来愈成熟,渐渐地远离了对伟人的虔诚处理,不搞“高大全”,而是将其还原为集平凡、伟大于一身的真实之人,一个和普通人一样也会受传统束缚、受信仰引导、受家庭牵制的人。

导演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以仰拍、环拍的技法赋予主角光环,而是采用人性化视角,把卡特教练塑造的有血有肉。他的教育理念、人文精神在流畅的叙事中铺展在观众面前,他有圣人所独有的“教体结合”的高远,为校长和家长的种种愚妄与自私行径哀痛、愤怒,为学生的成绩和社会高失业率深深忧虑。

然而,伟人并不是完人,影片也直面描绘他和儿子之间的分歧,与妻子爽约的情节,将他的激进的性格和暴躁的脾气完全显露,并没有回避他在停训事件的一意孤行和执拗的性格。

在我来看,导演以拉近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寻求观众的理解和接纳,让伟人独特的个人经历产生与观众对话的能力,以细雨润物的方式发挥其现代启示性,在个人对自我的反思和审视中潜移默化地传承出某种价值观。

③大事记与碎片化交融:影片采用精简的编剧模式和微观化的视野将浓缩的精华呈现给观众

传记电影的时长限制意味着要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将一个人的一生讲述的清晰明了,势必会选择那些相对重要的事情突出描写,而不能完全按照“从摇篮到坟墓”的范式展开叙事。

一部只有2小时的电影,没有可能展现出卡特的一生,影片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忠实的表现其精神的精髓。影片以小见大,作为历史人物众多肖像画中的一幅,影片只筛选最能展现传主个性魅力和性格特征的事件来刻画,采用精简的编剧模式和微观化的视野将浓缩的精华呈现给观众。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02、叙事方式:导演托马斯·卡特以颠覆性的叙事模式、叙事主题、叙事风格完美地演绎了与众不同的好莱坞运动题材电影

影片中没有沿用传统好莱坞励志电影中固定的叙事模式,没有刻意安排在影片情节最艰难或最关键时刻出现英雄式的人物来力挽狂澜,也没有让卡特教练带领团队在受挫后重新异军突起。导演托马斯·卡特以颠覆性的叙事风格完美地演绎了与众不同的好莱坞运动题材电影,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历史人物。

①反英雄式的叙事模式:影片摆脱了传统好莱坞过度依赖个体的情节模式,让卡特具有更加多面性的性格,为观众展示了更加真实的人生

在影片的最后,卡特教练所执教的里士满高中篮球队在重要的比赛中没有像传统好莱坞电影那样逆转取胜,而是以一分之差惜败,观众没有等到卡特教练化腐朽为神奇,取得比赛的最终胜利。

过去的影片在英雄叙事中,塑造的英雄形象呈现出高尚、伟岸、纯粹、勇敢、无私、不畏牺牲等典型的英雄特质。而《卡特教练》在叙述篮球队成长的情景中,没有像传统好莱坞励志影片那样将卡特教练设定为类似队员心灵引路者的温暖或温情的角色,而是刻画了他性格的多面性——训练中一丝不苟,教导中智幽默,生活中友善宽容,被质疑时彷徨苦恼。

他会因为学生的成绩不合格,固执地取消了比赛,让主力球员坐冷板凳,关闭球馆停训后来以辞职相逼等等。在对卡特的叙述刻画中,电影摒弃了英雄式的赞美或者赞扬,时刻让他充满着争议。这些都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人物性格。影片没有以教式去灌输,而是从矛盾与冲突的视角来展现体育背后的教育深意。

在我看来,该片在形式和主题上对传统的英雄叙事进行了反叛,它关注的不再是崇高、伟大的英雄人物与英雄事迹,而是向人的内部挖掘,剖析人性之恶。更好地为观众展示了真实的人性或人生,也让观众在观影中感受到故事带来的五味杂陈,就像影片中的比赛一样,有胜利也必然有失败,同样让人回味无穷。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②多元深层叙事主题:多重层面深刻地解读体育丰富性和复杂性,延展体育电影社会性与人文性

电影《卡特教练》没有完全限制在体育、对抗、励志等常见的好莱坞叙事主题范围内,而是在这一主线的基础上,辅以教育、文化、种族主义等副线主题,让这一励志影片隐约中显现着更多的文化内涵。

《卡特教练》将多元化的叙事主题凝聚在一起,但是其中最明显的叙事主题之一当属黑人自我身份的追寻。影片中对美国黑人身份的追寻与认同,使得电影展现了运动背后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社会深度,也让电影更加耐人寻味。

影片中,同样身为黑人的教练卡特总是向黑人队员克鲁斯问道: “你心里的恐惧是什么?”卡特作为电影中篮球队员的引路人,通过不断的提问引导着黑人球员思考和看待黑人内心的恐惧。最终在卡特一次次真诚地呼唤与行动,让这些黑人队员们逐渐开始找寻迷失、模糊的自我身份。队员克鲁斯在这种黑人身份的追寻中经历过离队、归队,最终都实现了凤凰涅槃,认识到黑人们一直以来难以认识到的弱点和模糊的身份定义。最后有4名黑人队员拿到奖学金上了大学。

电影在励志的大主题下,以更深刻的主题含义让美国人认识到: 黑人并不是所谓的天生劣等民族,黑人之所以不自信是缘于其狭隘偏执的自我认同及对竞争的恐惧。只要黑人能够战胜内心的恐惧,拥有强烈的主体性及自我存在感,必能发现他们的价值,找回自己应有的身份。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03、主题呈现:好的教育者,能透过制度常理的迷雾,跳出时代和世俗的观念,给孩子的生命以光

卡特教练以一人之力,改变了美国高中篮球队中学生的矛盾处境。在那之前,高中时代篮球比赛的胜利可能会是这些孩子一生中最灿烂辉煌的时期,一毕业便不知未来在哪,也许是黑暗的牢房,也许是被枪杀。除了卡特教练外,没有人考虑过这群孩子的未来,没有人相信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前途。

卡特教练用魔鬼般的训练方式,严格的要求让一群散漫满嘴脏话,球技超烂屡战屡败,不思进取只知互相推卸责任的少年,变成了一队13场战无不胜的“黑马”。卡特教练一再强调打篮球只是一项运动特长,目标应该是上大学。夺冠不是全部,育人成材才是最终目标。

当球队已 13 连胜,并夺得 22 届湾丘锦标赛冠军之后,在得知大部分队员都违背了合约规定,没有出席全部课程学习,学业成绩未达绩点之后,他毅然决定禁练,继而禁赛,把学生赶进了图书馆,向学生解释禁赛的理由,让他们明白,只有通过在图书馆的潜心学习,提高学业成绩升入大学,才能真正战胜自己、战胜社会,赢得未来。

当所有孩子为了文化成绩达标,在已经允许篮球训练的时候搬课桌在体育馆自习,当莱尔说“先生,谢谢你,拯救了我”,卡特眼里也闪出了晶莹。卡特的眼里,除了眼前的胜利和失败,暂时的荣誉和指摘外,还有孩子们的一生。

卡特教孩子们赢得比赛,更教孩子们尊重自己,尊重队友,尊重热爱篮球运动。

卡特赢了这场战役,通过言传身教,将一群桀骜不驯的贫民窟男孩,变成战胜自我的男人,通过认真学习、打球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卡特的光也许只能照亮孩子的高中最后时光,但那光从少年们内心生起后,无论荣辱,终生不灭。教育之力,能救人于泥潭之中,教育之光,能赎人于黑暗之中。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04、人文精神的诠释:影片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励志精神,鼓舞着各个阶层的观众,去直面困难,超越自我

电影《卡特教练》的主题是围绕着一位黑人教练带领学生走向成功的故事内容,但是在运动电影的表象下,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励志精神,鼓舞着各个阶层的观众,去直面困难,超越自我。

①去面对你最大的恐惧:我们不该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不该害怕别人的否定,冠军也许会输,但是从不低头

教练经常问一句话:

“你们害怕什么?”

影片中学生的回答:

“我们害怕什么?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我们最大的恐惧是超乎自己想像的能力;我们害怕的其实是自己的光明,而不是黑暗的一面;畏缩的态度不能改变世界,隐藏自己内在的潜能并不会让你身边的人觉得更有安全感。”

在我看来,我们最大的敌人不应该是外界环境带来的阻碍,而是内心深处对于自己的怀疑否定。拿出自信,战胜自己,去追逐自己的梦想。畏缩的态度只会让人陷入死循环。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有着自身潜在的力量,这个力量或许还在积蓄,但总有一天它会爆发出来。梦想不怕疯狂,只要勇于前行。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②像赢家一样生活:赢得比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尊重赛场、尊重对手

在见面的第一天,卡特教练就明确告诉各位队员,希望他们用赢家的态度打球、去学习、去生活,这种积极的态度会将他们带向成功。所以当发现初尝胜利滋味的队员们竟然在球场上侮辱对手、说脏话的时候,卡特教练很严肃地训斥并惩罚了他们。

在比赛日,队员还必须穿西装和打领带。这些看似与篮球无关的细节,却是教育中特别重要的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部分。必须做一个有尊严的人,高自尊的人。而高自尊的人是会注重自己在重要场合的仪容仪表,也不随意说脏话和攻击别人。

最后在全州大赛中落败后,队员们虽然输了比赛,却还能礼貌地和对手握手,即使在场上有过纠纷,还是得到了对手的尊重。对方的无理不是放纵自己的理由,赢得比赛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尊重赛场、尊重对手。

《卡特教练》:美国篮球励志电影的背后是人文精神的诠释

③人生不只是输赢:体育终究不是神话,体育就是人生

在卡特教练的教育下,队员们开始领悟到团队与合作精神对于篮球的重要性。特别是当他们在图书馆和体育馆认真补课、互相鼓励、用行动支持教练的做法时,他们懂得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关爱、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互助、什么是信任、什么是友情,这恰恰是在比赛的输赢之外所带给他们的成长和蜕变,这也正是卡特想要传达的体育精神和力量。

进入季后赛,遇到最强大的对手,拼尽全力,然后输掉比赛,痛失冠军。但输赢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冠军亦不那么重要了。在卡特教练心目中孩子们已经是赢家了,不仅是球场上的,更是人生的。

就像卡特所说:

“我是训练篮球队员的,你们却最终成为学生,我是训练男孩子的,你们却最终成为男人。”

这正是电影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一种信仰:体育终究不是神话,体育就是人生。我们在体育中可能会成功,也可能会失败。这种在体育中经历的五味杂陈,才是真实的体育。当大家都能享受体育的过程、坦然面对体育输赢的时候,这才是对体育本质和精神的正确理解。

写在最后:

在我看来,影片告诉我们人生不只是输赢,在体育中我们能够学会尊重、信任、团结、关爱、合作与担当;在体育中我们还能够实现自我与社会身份的认同。同时体育终究不是神话,需要我们重新审视社会现有的体育道德观。

电影以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朴素地表达了对人生的独特理解,让观众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经受了精神的洗礼,同时电影本身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超越了好莱坞传统励志电影,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欢迎关注@阿若情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