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文| 張一弛

一年營收106億,每家門店每天平均有近1500人次造訪、98.2%的人願意再次就餐.......

海底撈終於被中國人吃上市了!

海底撈剽悍到就連外賣業務,一年的收入竟然也能達到了2個億!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從擺攤賣麻辣燙,到把海底撈做成中國第一大火鍋品牌。一個來自四川簡陽從社會底層一步一步爬上來的窮小子,真牛逼!

相信最近很多的文章都會寫海底撈的服務有多變態,多極致,關於這點,創哥想留給你們親自去體驗。

這個週末,創哥想跟大家聊一個細節,海底撈在全320家店鋪,上千名員工,而離職率只有不到10%,是因為張勇性格里最重要的一個能力

要講明白這個能力,我想先跟你們分享一篇張勇自己的文章:對於讓老闆和員工都頭疼的KPI,張勇到底走過多少彎路?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我居然“敗給”了一個吧檯小姑娘?》

——2017年4月22日 海底撈創始人 張勇

當有了管理和被管理,有了KPI之後,人的行為會失常。

在KPI這件事上,我們是走過彎路的。

比如我們曾經嘗試把KPI細化。

有人說你們火鍋店服務真好,我有個眼鏡,他就給我個眼鏡布;我杯子裡的水還沒喝完,他就又給我加滿了。

所以我們就寫了一條:杯子裡的水不能低於多少,客人戴眼鏡一定要給眼鏡布,否則扣0.05分。

1.

這下完蛋了,來一個人都送眼鏡布。

客戶說豆漿我不喝了,不用加了,不行,必須給你加上。

最好笑的是手機套。有的客人說不用,服務員說我給你套上吧,客人說真不用,結果他趁你不注意的時候,把手機抓過去給你套上。

這是幹嘛呢?因為不這麼幹要扣分啊!

後來我就發現,每一個KPI指標背後,都有一個復仇的女神在某個地方等著你。

後來我自作聰明地認為,那我就不考核這些具體的事情了,我考核一些間接指標。

我不考核你賺多少錢,我就考核你的翻檯率是多少因為翻檯率高就證明你的服務滿意度高啊,翻檯率高就意味著賺錢不就多了嘛。

2.

結果有一天,我在北京一家店,電梯間裡,聽到一個四川人跟另外幾個四川人講:“我要讓你們見識一下在北京的四川火鍋有多牛逼,你不訂是絕對沒位置的!你訂了座晚去幾分鐘,也是沒位置的!”

我就納悶了,怎麼晚幾分鐘就沒位置了?這不是侵犯客戶利益了嗎,客戶已經不滿意了。這還怎麼做生意啊?

後來內部一問才知道,原來問題出在考核指標。因為預定客人不一定準點來,但現場還有客人在排隊,空臺等你的話,翻檯率就少了一輪。

這下我就崩潰了,我找不到考核的指標了

但是總得考核啊。

後來我發現,一家餐廳好不好,我們其實非常清楚。

我們都吃過飯,都傳遞過這樣的信息:這家餐廳不錯啊。很多人根據這個“不錯”去吃了,然後說“確實不錯”啊,這個“不錯”就形成了。都沒有什麼指標,但是傳遞得非常準。

我發現,在餐飲行業裡,柔性的指標起決定性的作用。

顧客滿意度可能沒辦法用指標去描述,但是我們可以感知。包括人的努力程度也是,沒有辦法用指標去證明,但是我們的顧客、同事、包括去檢查的人,都可以感知到。

所以我就決定,把所謂的KPI全部去掉,就只考這一個指標。

怎麼考呢?一個副總組織一堆神秘人去考。後來發現非常準。這樣店長也沒話說了,你不能把差的說成好的。

我把我所有的店分成ABC三級, A級是要表彰的,B級你就在這兒待著,C級需要輔導。但是我不會扣你錢,會給你一定的輔導期,超過這個輔導期依然幹不好,這個店長就要被淘汰了。

另外,我大量地號召餐飲企業的老闆,要用計件工資

計件工資就是幹得多掙得多,表現好的你就讓他多幹。這就避免了管理上的很多難點和疑點。

一個組織背後是有非正式的組織力量在推動的。有時候當你覺得一個員工表現好,你把他樹成先進的時候,對他其實是很大的“打擊”。

3.

我就見過這樣的現象。一個員工在那使勁擦玻璃,其他員工在旁邊聊天。擦玻璃的員工說,大家加把勁吧。你猜其他人怎麼說?他們說,“你先進嘛”。那哥們一下就不吭聲了。

他可能拿了一點獎金或者獎狀,但是他要承受這種非正式組織帶來的無形壓力。

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在這裡面大到什麼程度?

4.

我曾經見過一個小夥子,幹得可起勁了,幹完自己的本職工作還跑到別處去幫忙,幹完這個幹那個。

我說這是個好苗子啊,要提拔他。結果我們楊總說,不用提,他已經辭職走了。

為什麼啊?

真相是這樣的:吧檯那邊的小姑娘已經明確告訴他了,“不要在這兒這麼表現了,我已經有男朋友了”。

——他不是為了海底撈在奮鬥,他是為了吧檯的小姑娘在奮鬥。

你看,我想了那麼多激勵措施,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還跟他們講情懷和夢想。他們告訴我說他們也都聽得懂啊,但事實的真相不是這樣的。

所以我覺得有時候正式的東西和非正式的東西都要充分考慮到。計件工資就避免了一些“非正式組織”的負面的東西。每個人幹多少你就掙多少,一下就簡單了。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越是經歷過底層的貧窮,

越是人性的高手

在海底撈上市前夕,創哥再看這段講話,得到了一點啟示:

一個超級企業的崛起必然來自一個超級體系的搭建。張勇能把KPI制定成既讓員工滿意,又能起到激勵作用,就是因為,

他狠狠抓住了人這個字。

張勇並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高中時候,因為貧窮連學都沒上成,是怎麼成為人性大師的呢?但是,上帝給人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打開一扇窗。

可以說,張勇的貧窮經歷反而成就了他。

1. 能讓一個貧窮男孩鶴立雞群的資本,除了拳頭,就是知識。

張勇第一次遭受打擊是在14歲的變聲期。

不知道什麼原因,張勇的變聲期格外長,整整一年,只要一開口,就會被人嘲笑是公鴨嗓。

張勇家本來就貧窮,沒有多少物質可炫耀,能讓一個男孩鶴立雞群的資本,除了拳頭,就是知識。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整整一年,張勇都一個人躲到到縣城的免費圖書館,很快就看完了圖書管理的言情和武俠小說。於是張勇開始把盧梭、尼采、柏拉圖、孟德斯鳩等西方哲學家的書囫圇吞棗看了一遍,甚至把《第三帝國興亡》讀了一遍。每天的閱讀成了他的必修課。

把圖書館的書讀完之後,張勇又開始每天讀報紙,後來張勇回憶自己的少年時代的時,說“不知道為什麼,跟別人在一起的時候,別人總是聽我的!”這種領袖魅力,不能不說沒有讀書的功勞。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2. 被騙3次,失敗3次,他對人性有透徹的理解。

張勇在創立海底撈之前,有三次非常失敗的創業經歷。

第一次是買博彩機。當時,張勇借了5000塊,準備去成都採購一臺博彩機,可就在長途汽車上就被騙子給忽悠了,花5000元買下一塊假金錶。

第二次,張勇決定倒賣汽油。當時汽油憑票供應,倒賣汽油是門生意。不過,張勇舉著“收油”的紙板,在公路口連等三天,不但沒有收到一滴油,反倒被十多個司機啐了一臉吐沫。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第三次,張勇改賣麻辣燙。當時麻辣燙很流行,一毛錢一串,張勇倒是賺了一萬多。不過,那點錢卻被對面髮廊的一個女孩給盯上了,最後戀愛沒談成,1萬多卻花個精光。

這些在底層實打實吃過的苦,讓後來的張勇在管理海底撈上更得心應手,海底撈的員工,外來打工者居多,他非常清楚,什麼是這些人的最主要需求,其實是生存,是有尊嚴的生活。

2008年,一位北京市民在網上發了這樣一個帖子:

怎麼說也是東四環內黃金地段,怎麼說現在二手房也要兩萬,我真想不通,是不是給海底撈送錢的人太多了?還是對員工福利太好了?海底撈居然在我們社區租了兩套三居室給70多名員工做集體宿舍。

這還不夠讓員工死心塌地嗎?

創哥見過很多身價不菲的創始人,他們在對待員工上反而比許多創業初期的年輕人更謙卑,原因就是這些人是真真正正在底層吃過苦的人,更懂得人性,也更尊重人。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把人管好,

自然一切順理成章。

張勇能做到長期把員工離職率控制到10%一下,不僅是在不斷調整KPI上,做人性高手,在管理海底撈的方方面面,海底撈有無數條透漏著人性的小規矩。

比如,海底撈的核心是授權,海底撈的授權到了什麼程度?

海底撈的服務員,有權給任何一桌客人免單。對了,是服務員不是經理,是免單也不是免一兩個菜品。送菜、送東西之類的就更別提了。請查一下網上那些“人類已經不能阻止海底撈了”這個關鍵詞吧,段子太多了。

再比如,在海底撈有個說法,叫“嫁妝”。

一個店長離職,只要任職超過一年以上,給8萬塊的嫁妝,就算是這個人被小肥羊挖走了,也給。

張勇解釋:因為在海底撈工作太累,能幹到店長以上,都對海底撈有貢獻,應該補償。

他說,如果是小區經理(大概管5家分店左右)走,給20萬;大區經理走,送一家火鍋店,大概800萬。

這種承諾,如何不讓員工有忠誠度?

1億人將海底撈吃上市!草根創始人的生存法則,全在兩個字裡

創業20多年,張勇和海底撈一直是大公司的學習對象,華為指定要求公司高管體驗海底撈的服務;小米創始人雷軍,不僅要求高管體驗海底撈,還要在服務上向海底撈學習。

海底撈很難學,因為張勇設置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體系,你學到了績效考核,少了晉升制度,你學到了親情化管理,少了相應的薪酬制度,甚至是品牌本身的影響力和價值觀都是這個體系裡的內容,即便這些你都做到了,你依然不會是海底撈!

海底撈也很好學,做人的生意,服務於人。

把人管好,自然一切順理成章。

Reference:

《海底撈張勇談管理:我做了那麼多親情化舉動,卻“敗給”一個吧檯小姑娘》

《如何做好績效管理?海底撈聯合創始人告訴我們這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