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强光下是微微肉红,很红的话就存疑了。

成化青花与斗彩的较量

在明三代[即永乐、宣德与成化]陶瓷中,成化朝瓷无论是彩瓷或是青花都备受青睐,它那小巧精致、轻灵典雅和色泽艳而不俗的艺术风格一举突破了过去粗犷笨重的现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清程哲《蓉槎蠡说》论有明一代的传世瓷器时谓:“其品之高下,首成窑,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万间亦有佳者。”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鸡缸杯(左为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修复)

在成化朝瓷器中,大家可能更多的目光都放在斗彩瓷上,一方面可能是斗彩属于创新品种,深受皇帝重视,数量上会相对多些,另一方面可能就是市场的炒作了,尤其是刘益谦买了个斗彩鸡缸杯回去“喝茶”以后,一时间目光都聚焦在斗彩瓷上了。殊不知还有句行话叫“ 成化青花少,半件都是宝”!半件当然不是指瓷片或者残器,过去这类东西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而是特指缺了盖子的盖罐或者只有少许磕碰的碗盘花瓶。成化青花少,是相对其斗彩而言的,这个不难理解。但是青花作为传统品种,其地位肯定也是很难动摇得了的。虽然数量上可能会少于斗彩,但工艺和品质肯定是不会逊于斗彩的。正是因为其烧造量较斗彩少些,而品质又不低于斗彩,所以才有了上述的那个说法吧!这个说法今天看来,仍然是对的!无论是国内外的馆藏还是私人收藏,成化青花的藏有量远远少于斗彩。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成化青花人物纹碗[苏州市博物馆藏]

此碗形制规整,胎体轻薄,釉层肥厚滋润。碗外壁用青花绘就庭院人物纹为主题装饰;碗内绘出岁寒三友纹作衬饰。整个画面构图严谨,纹饰布局疏朗,人物形态表现生动,场景中的山石树木在流动的流云映衬下显示出明显的动感效果。其绘画采取的是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尤其是大块的流云装饰几乎据了画面的三分之一,很显然这与明代瓷器空白期瓷画的风格特点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对于这种绘画技法在御用瓷中是很少见诸的!

成化青花时代特征

成化青花与彩瓷一样,其总体风格体现在它的秀气、灵动与雅致上,成化陶瓷多小件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尽管器小而薄,但在瓷画的创作上却是精益求精,从成化瓷画的每件作品上看,几乎找不出任何暇疵,精工细作是它能以"明看成化"冠名于天下的主要原因。成化青花瓷的呈色由最初的浓艳,转而向注重清新淡雅、明晰亮丽方向发展,精心提练提练的平等青料,在用于绘画上能夠较好地突出它的层次感,色料青中闪灰是这一时期青花瓷的主要特色之一。与民窑瓷不同,御用瓷在选料、制坯等工艺环节有极严格的要求,稍有暇疵就会被砸毁深埋,以防止技术外泄。所以大凡成化御用瓷,几乎件件是精品,几十年成化瓷屡次破拍卖记录,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成化陶瓷是明初最具艺术成就的典范。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成化时期的小型器皿以盘、碗、杯、碟、高足杯为最,胎薄体轻,造型秀丽,纹饰多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极为工细利落。所绘花鸟、并蒂莲、秋葵、九秋、莲池鸳鸯、水藻、螭龙、摩羯、云气楼阁、高人逸士等,生动飘逸,佛教的十字宝杵、梵文经语书体流畅。其修胎薄如卵壳的三秋花蝶杯,器里可映见外壁纹饰,实为一代之奇。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至于成化朝的青花器物的典型时代特征,觉得有如下几个方面值得与藏友们分享:1、胎质和釉色 成化的青花一如其斗彩,胎质也不是单一的。首先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说法——肉红色的胎质(这里暂不论其形成的原因)。这种肉红色不是随意就能看到的,由于这类器物的胎都比较薄,所以在迎光的情况下是能看到肉红色的,也只有在迎光的条件下才显出胎色来。如果一件器物摆在眼前就能看出肉红色,就一定很可疑了!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是在强光照射下所拍摄的高清图片,如果是在普通光线下,肉红色会更为浅淡和柔和。所以,对那些强光下颜色很红的器物,也要报有足够多的警惕性,才能避免打眼!成化的灰白釉在百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密密麻麻的小气泡,很难看到较大的气泡。这可以说是肉红胎器物釉水上的重要要时代特征,无论青花还是斗彩都是如此!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第二种胎色当然就是真正的白色,其釉色就是充分显露洁白胎质的比上述粘稠釉药稍许透明些的玻璃釉了。不过,釉质仍然具有粘稠感,只是不如肉红胎的釉水那么强烈罢了。所以表现在釉面上也是与灰白釉质一样,都极少看到明显的“砂眼”或者“棕眼”、“针眼”现象,如果呈现出清三代那样高透明的话,肯定会有较多大气泡,右面也就会有所谓“针眼”现象。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上述两类,不管是哪种胎质和釉质的成化青花精品器物,整个釉面都显得极为油亮莹润光洁,凝脂感较强,观感和手感极佳!这种观感的釉质即使是在清雍正时代也是极为少见的,根据对家藏品的研究,只在雍正数量极为稀少的高白釉薄胎珐琅彩极品中才会出现没有或者极少大气泡的釉面!因此可以说,单凭这一点,明成化的瓷器称老大排第一,真是一丁点也不过分的!2、纹饰绘画 总的说来,成化朝的青花和斗彩,其纹饰绘画都是毕尽功力,至精至细的!但是,这种精细却与清三代的那种近乎剪纸般的绘画风格完全不同,更与现代的审美观不同。用一句做人的话说,就是既有规矩,但同时还留有方圆!即在精致细腻这个规矩或者说是原则的大前提下,仍然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这就是成化青花和斗彩绘画的时代风格和特征!这个时代特征与中华文明关于做人的要求是一致的。正是这个一致性,造就了一代具浓厚的儒雅高贵之人文气息和古典柔美之艺术气质的超一流名品的出现!其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是如此之高,以至于后世即便是艺术品位极高的雍正皇帝,也难以逾越!如果没有真正品鉴过成化御窑精品者,是很难想象并理解这种高度的!不过,即便是“精细”之作,也有风格上的区分。有的是精细大大多余自由发挥,或者准确地说是,根本就只能看到精细而看不到别的,自由发挥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精细的绘画功底之中了!有的却能在画片中明显看到自由发挥之处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成化青花玉壶春瓶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雍正青花玉壶春瓶

看图就能看出区别了,当然只能说是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风格,并不是说雍正朝所有的瓷器都比不过成化。如前所述,雍正朝的极品珐琅彩和刻意仿成窑灰白釉色的斗彩,艺术风格上也是可以媲美成化并确实有所超越的!而且雍正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绘画风格在清三代还算是比较柔和雅致的,但与成化一比,就显得强硬有余了。这一点无论是从观感还是手感上看,都非常明显。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3、款识及写法 成化朝的青花款识目前来看,有三类——“大明成化年制”楷书、“天”字款,以及极为少见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成化 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明代看成化瓷器,是因为成化瓷器官天下,有独孤求败之感觉

必须指出的是,白釉器物还有斗彩器物上,也不止一种写法,因为篇幅所限,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由此写法可见,成化青花器物六字款识的写法除了肉红胎灰白釉这一类精细之作的款识非常一致外,白胎器物的款识就比较多样化了!经过初步研究,我目前所得出的结论是,款识的精细与否与纹饰的精细度成正比!

回头说重点:与民窑瓷不同,御用瓷在选料、制坯等工艺环节有极严格的要求,稍有暇疵就会被砸毁深埋,以防止技术外泄。成化瓷器微观图显示气泡均匀,不见大气泡的存在,窑工的温控技术一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