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我眼中的毛澤東--毛澤東的兒媳劉松林訪談錄

解說:

我眼中的毛澤東--毛澤東的兒媳劉松林訪談錄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決定派遣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還親自把他的長子毛岸英送到戰鬥前線,毛岸英在志願軍總部擔任俄語翻譯兼機要秘書。1950年11月25日是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的第一天,志願軍總部遭到敵機轟炸,毛岸英不幸犧牲,年僅二十八歲。毛澤東失去了他的大兒子,而結婚剛 剛一年的劉松林也永遠失去了她的丈夫。毛澤東獨自承受著失去愛子的巨大悲痛,在兩年多時間裡一直沒把毛岸英犧牲的消息告訴劉松林。每次劉松林到中南海來看毛澤東都要問岸英有沒有來信,這對於毛澤東來說無疑是一次次感情的煎熬,在不斷地給劉松林心理準備之後,毛澤東把毛岸英犧牲的實情告訴了劉松林。聽到這個噩耗,劉松林悲痛欲絕。毛澤東安慰她說:"今後你就是我的大女兒。"

採訪:

毛主席告訴我岸英犧牲的信息以後,我要求回到我自己的母親那裡去,毛主席同意了。但是在我臨離開的時候,他給了我就那麼大的那種綠色的安眠藥,給了我三粒安眠藥,讓我拿回家,說睡覺以前你吃一顆,你這一晚上就可以比較安靜地睡一個覺。

但是我拿回去以後,我母親她就有一個,她就有一個印象就是說吃了安眠藥對人腦子是不好的,它的副作用就是會傷害大腦的記憶這些東西,所以到後來我睡覺的時候就找不到我的三顆藥了,我記得我回去以後躺在床上就把三顆藥放在我的枕頭底下,但是後來就沒了這三顆藥,沒了那三顆藥,我怎麼翻天覆地地找都找不到,所以我那一夜根本就沒睡著,就是通宵的,通宵失眠。

所以後來我問我母親,我說那三顆藥是不是你拿了?她說是她拿了。所以我覺得最能體諒到我的感情的還是毛澤東,因為我母親她只是想不要讓我腦子受到損害,不要什麼,但是她沒想到感情的壓力比腦子的損害要大十萬八千。

解說:

劉松林難以承受失去毛岸英的沉重打擊,一度神經衰弱,她提出要到蘇聯去留學,毛澤東同意讓她出去換換環境,這樣可以緩解她的悲痛情緒。

1955年,劉松林前往莫斯科大學留學,俄羅斯的異國風情和學習生活的緊張暫時緩解了她的憂傷,毛澤東還經常給她寫信詢問她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情況。毛澤東一生酷愛學習,他對子女關心最多的也是學習,常常因勢利導給他們一些啟示。

劉松林到蘇聯留學時選擇的數理專業學起來很吃力,而且興趣也不大,她喜歡的是文學。

採訪:

想徵求一下毛澤東的意見,看自己能不能轉到文科上來。當時給主席寫了封信徵求意見,他支持我,他說轉吧。那麼當時我還有顧慮,我想這麼一轉,可能有很多閒言碎語的。你譬如說當時江青什麼,可能她們都得有一些什麼話說。主席當時說:"其它的流言飛語不用管它,自己願意做什麼,只要做得對就下決心做下去。"基本上這樣我就提出來回國去了。

解說:

1957年劉松林從蘇聯回國後繼續在北京大學學習俄羅斯語言文學。不久,她感覺這個專業和自己的興趣還是有距離,她想請毛澤東再給她拿拿主意。

採訪:

因為我轉到俄羅斯語言文學系以後,也上了,就是上課的時候也學中國文學史,我發現我更喜歡中國文學,更喜歡中國的古典文學。那麼有一次跟主席談話的時候,就流露出來了,覺得自己轉專業又轉錯了。時主席說那你也不要什麼,經都讀下來了,不是太迫切的話,來給你當中文老師,教你。後他就,說學中國文學也得懂歷史,懂得中國歷史才行。後他就讓我看,歷史書籍,我開了一個書單子。現在都記不得了,記得第一個是《資治通鑑》,不是《資治通鑑》,第一套是《史記》,讀完第一套《史記》,就讀《資治通鑑》,《資治通鑑》以後,大概叫我讀《三國志》,還有《漢書》,再下來我就記不得了,反正書單子上都有。我一看,當時我就開玩笑了,讀完這個的話,我都老了。他說老了也一樣學嗎,反正你,就是說是你課外的喜好。意思就是說人活一輩子就要看一輩子書。他原話我記不得了,就是說你這一輩子,你就知道你看不完這幾本書嗎?下面還有是,然後他有的時候,就從那以後就經常在談話裡面,就提到很多中國古典文學,像對《紅樓夢》的看法了,他對《水滸(傳)》的看法,《西遊記》的看法,他對《聊齋(誌異)》的看法,他經常就給我真的當老師了。但是他說實在的,他確實比老師講得精彩,而且吸引人,聽的時候根本就不覺得,他講了多長時間,結果一看,一個來小時都過去了。

解說:

一轉眼毛岸英犧牲快十個年頭了,劉松林卻還是孑然一身,毛岸英在她的心中揮之不去。看到二十好幾的劉松林總是孤單一人,毛澤東不斷地給她做思想工作,勸她早日解決自己的個人問題。

採訪:

那大概是1958年吧,我1957年回來的。一年多以後他就提到這個問題了,提到這個問題,我當時確實沒有那個心情,就覺得好像毛岸英一直在我心裡走不出去,他走不出去,就不可能再想別的。這時主席就給我做工作,做了很多工作,反正就是說人總不能這樣一個人過一輩子。他我覺得主席還有一些,他的思想和現在年輕人還不太一樣,現在年輕人,比如說可以一輩子他可以不結婚,現在很多人都想得很開的,我覺得。但是主席還是老一輩的那種,那種人必定要成家立業,得有個家庭、有孩子,這才成為一個人生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他總動員我,做這個工作。一直到1959年,1959年的春節前後吧,後來我就提出來,我說那我就去給岸英掃一次墓,給岸英掃一次墓了以後,因為他生不見人,死不見魂,死不見鬼或者說,我總得看見埋他的地方,我這個心可以踏(實)下來。所以這樣,他就同意我去掃墓去。

那個時候有將近十個年頭了,岸英犧牲已經十個年頭了。

解說:

1948年十七歲的劉松林和二十六歲的毛岸英在西柏坡逐漸產生了感情。劉松林原名叫劉思齊,是革命烈士劉謙初的女兒。不久,毛澤東得知了他們的戀情。在劉松林很小的時候,毛澤東就看過她在延安的演出,對當時的小思齊印象很深。當得知她是烈士劉謙初的孩子時,表態同意了她和毛岸英的婚事,但是在毛岸英提出要和劉松林馬上結婚的時候,毛澤東卻沒有同意。

因為當時的劉松林還不滿十八歲,不到規定的結婚年齡。毛岸英對父親說其實也差不了幾個月。毛澤東嚴厲地說:"差一天也不行。"直到1949年的10月,當劉松林到規定結婚年齡的時候,毛澤東才允許他們結婚。在劉松林的記憶中,毛澤東除了嚴格之外,給他們更多的是一個父親的慈愛。結婚時毛澤東沒有給他們什麼禮物,他把身上穿的大衣脫下來送給了他們。毛澤東說:"這件大衣白天可以穿在身上,晚上可以當床被子擋擋風寒。"

採訪:

你我總覺得好像毛岸英在我和主席之間,他一個手抓著主席,一個手抓著我,所以我們通過岸英這一條(線),通過他的身體,通過他的心,我和主席是連在一起了。

解說:

1959年初春,劉松林帶著對毛岸英十年的哀思前往朝鮮祭奠毛岸英。臨行前毛澤東為她的行程做了精心的安排。

採訪:

主席說你不要(一個人去),你還得有個人陪你才行。這樣他就叫邵華陪著去。他說讓你妹妹陪你去好嗎?我們走的時候主席反正有幾條,就約法三章吧,還真是約法三章。第一個就是說來回的路費和開銷全部由他的稿費裡出,全部由他稿費出。第二個就是說到了朝鮮以後,不要驚動朝鮮官方,我們自己個人去掃墓。第三個就是說這些活動什麼的不要見報,不要見報。我們就照著這三條去的,所以去了以後,首先就是置裝費就是主席出的,那個時候也沒有什麼,就每人買了一套衣服,因為冬天去的,每人買了一件大衣,買了一個圍巾,買了一雙棉皮鞋,這就全部的,就是外面的,裡面的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原來的,沒有置任何其它多餘的東西。那個從平壤到檜倉還是挺遠的,挺遠的,要走好幾個小時,我記得當時來回要什麼一整天,一整天。

後來朝方就是根據我送的花圈,送的那個花圈,他看出來是毛岸英的家屬來了,所以他們打電話問大使館說是不是?因為這好象也沒什麼好不承認的,他們就說是。是這樣朝方就是要招待吧,接待吧,後來都謝絕了。

解說:

劉松林在毛岸英的墓下淚如雨下,十年來堆積的憂傷一下子全部釋放了出來。悲傷過度的劉松林病倒了,毛澤東很快獲悉了劉松林的病情就給她寫信,囑咐她打起精神,早日戰勝病魔。

採訪:

就回來以後,所以根本就沒有回家,就直接從火車上下來就上醫院了,就直接拉到醫院去了。我那時候病得很厲害,那次合併症,主要是合併症,合併病合併到急性胰腺炎的,還有腦膜腦炎,合併症很兇的,來得很兇猛的。對,我想起來我在那個時候,人的情緒特別不好,所以主席給我寫過一封信,就讓李銀橋送到醫院去的。那個裡面抬頭怎麼寫的,好像就寫的思齊兒啊,還是寫的娃,我記不得了,然後其中就是我養病什麼的,但是有八個字,我到現在一直記得!就是說"意志為主,醫藥為輔"。我就覺得他真的說到我心裡去了。

解說:

從朝鮮掃墓歸來,劉松林對毛岸英的感情依舊難以釋懷,對自己的個人問題始終猶豫不決。毛澤東給她寫信,敦促她早日找個愛人成個家。在1961年6月13日的信中,毛澤東寫到"女兒,下決心結婚吧,是時候了。五心不定,輸得乾乾淨淨"。毛澤東的屢次開導使劉松林開始重新面對生活。不久,她與空軍學院強擊機教研室的教員楊茂之相識並相愛。1962年初,劉松林與楊茂之結了婚。

採訪:

結婚之前,他知道有楊茂之這麼一位同志了以後,他曾經去了解過,通過組織系統瞭解過。然後告訴我這個人不錯的,很好的,意思我要交往的話可以放心地交往。然後到我們結婚的時候,我記得我去告訴他,我們是1962年的2月,2月中旬結婚的。1961年的年底,我去告訴主席這個消息,我準備結婚了,準備(明年)2月份結婚。他當時非常高興,非常高興,就當場給我寫了,就是把他剛剛新做的一首詩就寫給我了,就送給我,就是《詠梅》。就給我寫了下來,寫下來以後,那個時候還沒有發表嘛,還沒發表,我就非常高興,我也非常高興。那個詩我看了,下面的落款就是12月31號,那就是我12月31號去,可能要過年了什麼,我可能去給他去給他先拜個早年什麼的,跟他說的這件事,那一天給我寫了兩幅字,一個是《詠梅》,一個是《三打白骨精》。所以這兩幅字我一直留到現在,還有就是他當時我跟他說了以後,他好像叫葉子龍還叫誰?給我送來三百塊錢,送來三百塊錢,他說他也不知道送我什麼好,就給我拿點錢,讓我自己買我需要的東西,然後就作為他送給我的禮品。

解說:

劉松林和楊茂之結婚以後到中南海看毛澤東的機會越來越少,大部分時間,劉松林靠書信和毛澤東保持聯繫。幾十年彈指一揮間,如今劉松林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她心中許多往事都已經塵埃落定,不變的是毛澤東永遠是她的父親,她永遠是毛澤東的思齊兒。

採訪:

我覺得我對毛主席的感情還是很深很深的。因為我從小沒有父親,幾乎是我媽媽把我帶大的,一個人帶大的,父愛對我來說是很珍惜的,而且我也確實切身地感受到,主席對我,他對我的照顧,我覺得已經超出了作為一個公公的,作為我丈夫的父親的關懷、關愛,而是一個親生父親的關愛,而且不僅僅是親生父親的關愛,而且是一個非常慈祥的父親的,非常慈祥的,非常想得非常細,非常周到的這麼一種愛護。那麼對我來說呢我覺得,假使毛主席就只是一個普通的人,哪怕是一個老工人,我也絕對不會忘記他。那麼作為一個國家領袖,他的擔子那麼重,年歲又那麼大了,他對我的,我總覺得他對我的一分愛,對我來說應該就是十分了,因為他不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假如說是一個普通的老工人或者是一個什麼,那他對我一分的愛,我就認為說是一分。十分的就是十分,但是他是國家領袖,而且他擔負著這麼重的擔子,能在這種百忙之中,這一種就是說分秒必爭的時候,對我分出那麼多的心思來照顧我,為我考慮得那麼周到,所以我覺得我這一輩子不可能忘記他。我可以說,我到今天都認為是,我今年活了七十多歲,那麼在這個世界上最關心我的最愛護我的就是毛澤東。

來源:中國網 china.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