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在美國重拳下,特朗普要求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將如何選擇?

-Travel-


特朗普要求德國放棄對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作為避免貿易戰的代價,這一要求是在4月份提出的。近期歐洲已經做出了選擇,不放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而是聯合日本、印度等國在WTO起訴美國對鋼鋁產品徵收高額關稅,與美國硬抗到底。

特朗普為美國的天然氣份額而戰

現在歐洲和俄羅斯之間已經有北溪1號管道供氣,但是供氣量不足,還需要通過過境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補充,由於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緊張,這條管道的穩定性不佳,烏克蘭又一直收取較高的管道過境費,讓俄羅斯下決心修建北溪2號直通歐洲的天然氣管道。

而美國在頁岩氣革命後,已經一躍成為全球天然氣的重要出口國,美國當然不能放過歐洲這一全球清潔能源的重要市場。由於美國距離歐洲相對較遠,美國供歐天然氣的價格比俄羅斯天然氣高25%以上。在目前俄羅斯向歐洲供氣不足的情況下,美國天然氣在歐洲還有一定的市場,如果年供氣量達550億立方的北溪2號建成,美國天然氣可能就要被擠出歐洲了。

特朗普為了反對北溪2號找出了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危害烏克蘭的經濟、削弱歐洲的能源安全、讓俄羅斯有機會安裝監聽與監視設備等等。但是說到底,特朗普只是在為美國天然氣找銷路,同時也害怕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的歐洲,將來在美俄博弈中更加偏向歐洲。

歐洲並不懼怕特朗普的威脅

特朗普政府已經威脅準備依據《以制裁反擊美國敵人法案》,對北溪管道2號線項目的參與者進行懲罰,這與美國準備在伊朗採取的手法如出一轍。但是在北溪2號項目上,歐洲國家卻完全不懼怕特朗普的威脅。

因為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是北溪2號項目的唯一股東。雖然荷蘭皇家殼牌、奧地利石油天然氣公司也提供了資金支持,但是考慮到北溪2號項目總造價只有95億歐元、而且項目收益率很高,即便這些歐洲公司攝於美國威脅不再提供資金支持,俄羅斯天然氣公司也完全有能力獨立完成這一項目。

俄羅斯天然氣公司早已在美國政府的制裁名單之中,情況已經不可能更壞了。除非德國政府終止北溪2號的施工許可,不然縱使特朗普氣急敗壞,也難以阻止項目的正常施工和正常運營。此外,如果特朗普真的惹惱了荷蘭皇家殼牌這樣大牌的歐洲的石油企業,將來減少從美國的石油進口,美國受到的損失會更大。


衝擊時評


歐盟:“你說放棄就放棄?兄弟你算老幾!”

(5月19號,德國總理默克爾訪俄,與俄總統普京就能源供給事宜進行磋商)

歐洲是世界上對環保要求最嚴苛的地區之一,特別是對於化石燃料,歐洲的使用限制是非常多的。

像是煤炭、石油這些對環境並不友好的燃料在歐盟的能源消費中佔比越來越低。相對而言,天然氣作為一種十分環保的能源產品則受到了歐盟各國強烈的青睞。

今天,除了日常的供家庭廚房使用以外,天然氣還是歐洲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

不過雖然歐盟非常喜歡天然氣,但是歐洲內部自產的天然氣遠遠不能滿足使用需求,歐盟大量天然氣需要從外部進口。其中俄羅斯是歐盟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佔到歐洲天然氣進口量的40%。

與其他渠道相比,歐盟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十分的便利,可直接架設輸氣管道,運輸成本低,運輸效率高,日常供給穩定。

所以歐洲極為重視與俄羅斯的能源合作,特別是德國,國內天燃氣的近半數來自俄羅斯,對俄的能源依賴非常大。

(俄羅斯正在修建一條經波羅的海海底,通往德國的北溪2號線天然氣管道)

而對於俄羅斯而言,歐盟也是其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市場,這是其外匯來源的主要項目。並且在現在西方對俄經濟制裁的大環境下,這筆收入對莫斯科就顯得更加重要,克林姆林宮也力求積極保住歐盟這個大金主。

不過這筆雙贏的買賣卻引起了美國的不滿。

俗話說同行是冤家,俄羅斯在賣天然氣的同時,如今美國也開始賣了。在美國國會放開了對能源的出口限制後,美國正在從一個能源進口大國轉變成能源出口大國。

因此,俄羅斯一下子就成了美國的商業對頭。

特別是在特朗普上臺後與歐盟大打貿易戰,試圖扭轉美國對歐貿易逆差的情況。而天然氣則是美國少數能做到我有你沒有的產品。反正天然氣用誰的都一樣,幹嘛不用我的。

但美國要想將天然氣運到歐洲必須得走海路,這樣天然氣需要液化裝船,歐洲的港口還需建液化天然氣儲存罐。麻不麻煩先不說,這價格肯定是上來了。並且海運供應畢竟不如管道穩定,運送量也是遠遠不及管道直接輸送,所以歐盟對於美國特產天然氣不怎麼感冒。

(美國液化天然氣船)

對此華府自然是很生氣!

華盛頓:“歐盟你小子竟敢不給我面子,放著我這貴的不買,非得去買便宜的,你什麼意思?想打架是吧?貿易戰我跟你打定了!”。

布魯塞爾:“我買你的就信了你的邪,打貿易戰是吧?不打你孫子”。

如今,美歐就此事已經掐上了。美國要霸王硬上弓,歐盟則是誓死捍衛貞潔,雙方各不相讓。

但從現在兩邊的態度來看,美國想讓歐盟服軟是不太現實了。


千佛山車神




歐洲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妥協,但不會放棄。在目前美國及其盟友已經控制並擾亂歐洲中東、中亞方向的能源輸送管道的情況下,再放棄俄羅斯方向的能源只能受制於人,這明顯不符合歐洲利益。

能源問題是歐洲各國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石油天然氣佔到了整個歐洲能源需求的60%左右,而能源對外依賴比例高達53%。在此當中,來自俄羅斯的能源佔整個歐洲能源進口量的30%-40%,由此可見俄羅斯能源對於歐洲的重要性。



特朗普要求歐洲放棄對俄進口天然氣,從表面上看是限制歐洲、打擊俄羅斯能源收入來源,但本質上其實是特朗普為了中期選舉拉攏美國能源大亨們,通過政治手段間接擴大這些能源公司在歐洲天然氣市場份額罷了。

在目前烏克蘭問題尚未解決的情況下,歐洲對俄仍有一定程度戒心。而在中東問題大搞單邊主義的美國,歐洲同樣也是愛恨交加。所以未來歐洲的法、德兩個大國在美俄能源問題上保持中立,東歐仍然依靠俄羅斯能源,至於其他歐洲國家則會增加來自美國能源的市場份額。



不過由於來自美國液化天然氣價格運輸成本問題,價格要高於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由於物價引發的民意波動也是歐洲各國要考慮的,要知道在目前民粹主義甚囂塵上的歐洲,稍有不慎就會喪失民意基礎。

所以由此來看,美國此舉儘管會獲得一定利益,但間接起到了凝聚歐洲的作用。


馬克觀察


特朗普這是要強買強賣啊,這種行為跟搶劫沒有什麼區別。

美國先是解除國內能源出口的限制,然後推動歐洲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再用伊朗核協議問題,讓波斯灣動盪,這個套路太深了。

目前世界上幾個能源出口的地方都處於動盪狀態,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得不到保證,尤其是美國退出伊朗核協議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隨時可能讓波斯灣的能源供應中斷或者出現問題。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為了預防萬一,恢復了和俄羅斯能源供應的談判,為歐洲的能源安全做保障。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要求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假如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那麼為了能獲得穩定的能源供應,歐洲只有選擇從美國進口天然氣了。

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美國的天然氣比俄羅斯的天然氣貴20%左右,特朗普這樣做可以用很多詞語來形容“搶劫、敲詐、強買強賣……”等等都不過分,美國現在已經無恥到無所不能的地步。

歐洲面對特朗普的重壓,最後是否是放棄俄羅斯天然氣?這個目前還真的很難說。歐洲內部問題重重,在很多問題上意見並不統一,美國很有可能利用歐洲內部的矛盾瓦解歐洲。

歐洲只有在內部意見統一的基礎上才有實力和美國抗衡,拒絕美國的要求,在使用俄羅斯天然氣問題上不妥協。

如果歐洲內部意見不統一,只要有一個國家倒想美國,那麼歐洲將會頂不住美國的壓力,放棄使用俄羅斯天然氣。

目前歐洲就是德國在這個問題上比較強勢,俄羅斯向歐洲供應天然氣的大國是德國,其次是荷蘭和法國。


一號風手


這純粹就是經濟帳。

天然氣是公認的清潔能源,開採、提煉和運輸過程產生的汙染較低,使用汙染更低,不產生粉塵和固體顆粒、燃燒充分、碳排放低,等等。相對風能、太陽能,天然氣儲量巨大、生產和使用成熟,價格穩定。德國還有一個特殊情況,因為理念的原因,正在走向徹底放棄核能。這裡再補充一句,所謂歐盟和美國的天然氣爭論,主要是德國和美國的爭執。

德國從俄羅斯大量進口天然氣,價格低廉,運輸便捷。正在進行的北溪-2俄德管道項目,將讓俄羅斯更穩定、便宜的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從俄羅斯的角度,恐怕比歐盟更致命,歐盟就是多花錢少花錢的事,俄羅斯本身經濟發展就不好,再飽受美國封鎖,如果天然氣出口再受阻,就不是雪上加霜這麼簡單了。

美國封鎖俄羅斯經濟本身是戰略性的,美國自己也要賺錢。蛋糕就這麼大,雙方不可能不撕。美國賣出的天然氣要海運,再經專業碼頭設備來裝卸、儲存和運輸,價格比俄羅斯天然氣貴得多。德國不僅要考慮價格,還有一個能源安全的問題,把自己綁在美國戰車上,沒什麼好果子吃。


但特朗普手中的武器確實太多了。威脅要對德國發起貿易戰,先從汽車業入手。宣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俄德管道建設。要求歐盟分攤更多的北約軍費。中止美俄中導條約,很大程度上也是在打擊歐盟。

無論如何,默克爾最後還是妥協了。3月9日消息,自2018年7月25日歐盟和美國戰略貿易聯合聲明發表以來,歐盟自美國進口的天然氣同比增量達181%,實現了79億立方米。據估算,到2020年,美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總量將佔全球供應量的30%,至少在這一塊,特朗普贏了。


李牧


這太搞笑了,歐洲怎麼可能會放棄俄羅斯天然氣,這事關歐洲國家的戰略安全,絕不可能是特朗普隨便嗶嗶幾聲就可以輕易取消的。

自從2017年特朗普上臺之後,美國的對外政策發生了180度的改變,從過去的開放型政策突然轉向保守,而且在特朗普商人屬性的影響下,奉行美國優先、利益至上的政策。

為了緩解美國國內的債務危機,以及滿足支持其上臺的幕後大財團的利益,特蘭普從上臺之後就開啟了“全球薅羊毛”之旅,讓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包括美國的盟友都吃夠了苦頭。

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是歐洲能源戰略的重要部分,怎麼可能會輕易停止。

歐洲是一個能源輸入地區,本地自產的能源並不多,只有英國的北海地區有一些石油和天然氣的產出,而且遠不能滿足歐洲國家的需要。因此能源戰略特別是天然氣的供應,便成為歐洲各國經濟發展的頭號問題。

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歐洲就開始與盛產天然氣的俄羅斯展開合作,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當時的天然氣管線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途徑烏克蘭進入歐洲中部,供應法、奧地利等國。另一部分是從俄羅斯出發,從波羅的海直接穿過,然後抵達德國,主要供應德國及以北地區的天然氣使用。

後來在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成立反俄政府,導致從烏克蘭經過的天然氣經常會因為政治問題而停止供應,這就極大的影響了歐洲特別是德國天然氣的供應的穩定,對德國的能源安全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影響。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會開始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的建設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繞開現在的烏克蘭火藥桶,避免因為戰爭因素導致本國經濟發展受挫。

德國與俄羅斯關於天然氣項目的合作,肯定會引起美國的不滿,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

1、歐洲需要與俄羅斯保持和平穩定的關係

因為俄羅斯與德國的合作,會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俄羅斯與歐洲之間的關係,這就意味著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在能源領域,會漸漸的脫離美國掌控,起碼不會想過去那樣關係緊密。

2、歐洲需要走獨立自主的道路

於德國與俄羅斯經濟合作的加深,勢必會緩和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緊張的國際關係,那麼歐洲與俄羅斯的關係緩和之後,最受影響的肯定就是美國了,因為既然大家“都在和平的環境下快樂的玩耍,誰還會需要美國的軍事保護呢”?

3、特朗普上臺之後推行的政策引起了歐洲盟國的恐慌

美國近兩年不斷的“欺負”自己的小弟,也讓歐洲各國對美國喪失了信心,德國總理甚至為此公開表態說:“歐洲不能再指望美國保衛自己,必須依靠自己”。她還說:“我們應該做些事情了。”

4、特朗普阻止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美國的能源能賣上高價。

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美國從石油、天然氣輸入國開始轉變成為石油、天然氣輸出國,美國石油、天然氣輸出的主要方向也是歐洲。如果歐洲的天然氣市場被俄羅斯市場佔領的話,那麼必然就會對美國企業造成影響。

而與此同時的是,由於美國與歐洲中間隔著一個大西洋,其出口到歐洲的石油產品成本肯定要高於俄羅斯,為了打擊俄羅斯的天然氣出口,美國不惜在烏克蘭發動顏色革命,來破壞俄羅斯天然氣的銷售。那麼要求德國停止與俄羅斯達成的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項目的建設,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特朗普要求德國停止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項目的建設,並以此作為避免貿易糾紛的條件,其主要原因還是為了保護美國的石油出口業務,歸根結底還是在位美國的利益著想。

當然了作為德國來說,停止自己的能源大動脈的建設,無疑是自斷生路,所以想要停止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的項目建設,可能性並不大。


落下m


美國芯片戰的後遺症凸顯後果。。

全球化是美國主導的,可以說全世界大家都相信了,都按照富國論裡面效率優先原則,各國搞了行業分工,然後靠自由貿易,說實話大家也都得到了全球化的好處。。

美國自己搞赤字財政,再通過國際貿易中的美元管道,搞成了貿易赤字,特朗普上臺之後用芯片卡脖戰,對付中興,全世界都一激靈。。

尤其是美國的盟友們,都在擔心美國手握一些合作項目,會不會成為美國製裁自己的武器,大家都在對美做一些防範,尤其注意廣交朋友。。

土耳其友好俄羅斯同時也沒有退出北約,就是要在武器採購領域擺脫全面依賴美國的格局,土耳其成功之後,德法宣佈聯合研製新一代戰鬥機,沙特和印度也積極購買俄製武器,都是這一思路。。

德國積極推動北溪二線,也友好伊朗,儘可能讓能源渠道多樣化,對美國的石油天然氣也給面子也採購。。

日本緊跟美國,最近也去積極友好中國,很不容易也積極去和俄羅斯談判,都是多國均衡外交的新思路。。

一超格局美國有政治誠信,大家敢於信任美國,包括蘇聯就敢自己解體也是相信美國會信守諾言,結果北約東擴,俄羅斯被迫反擊。。

現在美國有了多次背信的黑歷史,各國也就自然而然的不再堅定的單邊押注美國,全球多極化格局並不是誰要挑戰美國,是美國自己把貿易分工武器化,自己走下神壇。。



砍大山車大圈


在美國重拳下,特朗普要求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將如何選擇?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德國、美國和歐盟官員的消息稱,特朗普已經告知德國總理默克爾,要求德國放棄對北溪管道2號線(Nord Stream 2)的支持,以此作為避免貿易糾紛、並開始與歐盟就新的貿易協議進行談判的代價。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非常廣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中涉及到了美國同歐洲的貿易糾紛,美國同俄羅斯之間的能源出口之爭,以及俄羅斯同歐洲的能源出口關係。這是其中單列出的幾個重要部分,而當把這幾個部分串聯起來,就會發現在這幾個因素中,美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能源之爭時主要的方向,而歐盟將如何選擇則是美國和俄羅斯共同爭取的對象。

特朗普要求歐洲放棄俄羅斯天然氣,這個說法有些誇大,事實上特朗普是要求歐洲多買美國的天然氣,而對於俄羅斯方面與德國正在商談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予以放棄。

在回答歐洲將會如何來看選擇的問題,先來了解一下歐洲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

  • 俄羅斯在歐洲天然氣市場的份額!

1.俄羅斯向歐洲輸出天然氣的主要管線

從上圖可以看到,俄羅斯向歐洲方向出口天然氣主要有四條管線,而其中三條要經過烏克蘭,只有北部的北溪管線不經過烏克蘭,而計劃中的北溪2號同樣是不經過烏克蘭。

2.俄羅斯出口歐洲國家天然氣佔歐洲國家的市場份額(單列幾個)

美國出口天然氣到歐洲帶來的影響

從數據中也可以看到,美國要求德國不支持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計劃輸送能力為550億立方米,而對於俄羅斯整個對歐輸送天然氣總量來說,這也不是一個能夠撼動俄羅斯在歐洲市場份額的地位。但是美國的這一行為,預示著歐洲方面的天然氣多元化將更加的穩固,歐洲在未來將不會因為地緣因素而被俄羅斯在能源出口上掐脖子。比如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掐斷了供往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使得許多國家在寒冬中沒有可以供暖的燃料,這就迫使歐洲國家在地緣政治中不得不向俄羅斯妥協。


美國的到來不僅使得歐洲這一個天然氣消費市場多了一個賣家,同樣多了一個攪局者。這樣的好處是,美國的天然氣價格要遠遠低於俄羅斯,這帶來的後果將使得俄羅斯供應歐洲的天然氣價格必然要大幅下降。同時俄羅斯在應對歐洲的時候,少了一張能源牌。這也是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問俄羅斯的時候,在同俄羅斯會談中沒有就北溪2號做出明確的答覆,促使俄羅斯總統公開批評美國,而且是史無前例的。

俄羅斯目前的經濟已經處於衰退之中,對於其外貿出口的能源行業來說,其重要市場遭遇變化,對其影響巨大,這種影響可是長期性影響。不僅影響俄羅斯的經濟,同樣影響俄羅斯的外交影響力,


美國和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相差如此之大

美國不可能一下就侵吞了俄羅斯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但是隻要有缺口被打開,誰不想用便宜的天然氣,而且沒有外交威脅,不會因為烏克蘭問題而隨時斷氣。

歐洲將如何應對特朗普提出的放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

歐洲方面會對俄羅斯進行安撫,一來是回顧長期的天然氣合作,然後展望未來,還是要繼續同俄羅斯進行天然氣合作。但是呢?德國總理默克爾也將會表示,目前德國面臨的壓力也很大,目前特朗普在對歐盟特定產品關稅問題上施壓,以重新開啟和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為誘餌,要求德國放棄北溪2號關係計劃。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溪2號只能暫時擱淺,等到時機成熟了再進行商談。


面對這樣的情況,俄羅斯總統能夠做的事情是什麼呢?罕見的公開批評特朗普,發揚一貫能夠說豪言壯語的特色,畢竟這種事不花一分錢。然後呢?回顧俄羅斯同歐洲國家的天然氣合作,並且保證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將會持續而且不會中斷。當然降價這種事情是要下面的技術層面的官員來商談,畢竟美國的天然氣可是非常的便宜。只要歐洲吃到了美國便宜的天然氣,那是會上癮的,要保住俄羅斯在歐洲的天然氣市場,俄羅斯就得針對性的降低天然氣價格。

長期以來都認為俄羅斯總統比較強勢,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強勢的起來。如果一時意氣之爭,你們歐洲如果不支持北溪2號管線,那麼俄羅斯將會切斷供應歐洲的天然氣,但是俄羅斯總統敢這樣說嗎?敢這樣做嗎?不敢,經濟是命根子,能源出口就是俄羅斯的命根子。

也就是說在特朗普以重新開啟美國同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有誘餌,促使德國放棄北溪2號管線這件事情,事實上特朗普做成了。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態度將會是,對俄羅斯進行安撫,這個北溪2號項目展示擱淺,以後如果有機會再說。那麼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北溪2號計劃就走入了歷史的舞臺。而俄羅斯方面不得不應對美國低價天然氣對歐洲市場的侵吞,由此帶來的結果將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價格也的跟隨美國降價,這會使得俄羅斯收入減少;同時由於歐洲市場在天然氣多元化方面有了一個強有力的供應方,俄羅斯在應對歐洲少了一張能源牌。


c


飛狐一刀


俄羅斯的天然氣佔歐洲進口的30%,歐洲是不可能會放棄俄羅斯這個天然氣倉庫的。俄羅斯的天然氣在很多方面都佔有優勢:歐洲和俄羅斯的距離近,運輸方便;俄周邊局勢良好,天然氣供應穩定。



歐洲在伊朗的經濟利益還遠不去俄羅斯,即使這樣它們在伊核問題都和美國產生了衝突,俄羅斯就更不用說。俄羅斯能源涉及到歐洲國家的能源安全問題(儘管它們不肯承認這點),只要俄羅斯沒有侵犯到其的核心利益,它們是不會輕易放棄掉俄羅斯能源的,畢竟俄羅斯的能源短時間內是難以替代的。



歐洲國家也是有野心的,如果它們想一味的依靠美國的話,就根本不需要成立歐盟,這和組織本就和美國的同盟關係相悖。歐盟是歐洲國家走向世界中心的一個願景,它們和美國的同盟說白了就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如果真的是涉及到自身利益,它們不可能會為了美國讓步的。這樣的合作中競爭的關係一直都存在的,只是隨著特朗普的上臺把遮羞布給揭開了而已。國與國從沒有朋友!


局貓財經


圖片不適合展示被摺疊


美國一門心思的要在美國優先的引領下大做能源生意,目前不斷緊張的中東局勢促進了能源價格的高漲。美國目前已經是全世界第一產油大國,還在不斷的提高油氣產量,為的就是獲得目前以及以後一段時間高油氣價格的紅利。

問題是油氣價格上升所有油氣生產國都會獲利,那麼特朗普現在的政策就是要打擊自己不願意看到的獲利者。這些國家當中俄羅斯、伊朗、委瑞內拉等首當其衝,對俄羅斯的策略就是強力說服歐洲盟友少消費俄羅斯的油氣資源。不斷的要求停止俄羅斯往德國的油氣管道建設就是最好的例證,同時要求歐洲加大對美國油氣資源的進口。

對付伊朗一方面退出伊核協議加緊對伊朗的制裁,限制其油氣產能,一方面同樣要求歐洲減少對伊朗油氣的進口。委內瑞拉在封鎖制裁下早就亂成了一鍋粥,原來的高福利國家現在一塌糊塗讓人唏噓。

這些是美國的整體戰略歐洲應當配合,不過對於歐洲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進口俄羅斯的油氣資源都是最划算最方便的。再加上現在的特殊局勢俄羅斯必定會給予一些優惠條件,在巨大的誘惑下歐洲很難抉擇。最終的結果就要看特朗普的壓力與手段了,如果特朗普來狠的歐洲也很難不就範。

歐洲在對外關係上一向受美國很大的制約,在此關鍵時刻要說徹底脫離美國所規定的框框還是很難的。事態的發展就要看美歐如何博弈了,重點還要看特朗普的施壓手段如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