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有沒有玩雙功放的經驗可以分享一下?

過路閒人路過


其實個人提出這問題,是因為剛添置了一對雙線分音的新音箱,看到音箱到來後,一直喜歡折騰的小心臟又開始萬馬奔騰起來,直接聯想到的就是幾年沒有嘗試的雙功放,也就是(Bi-amp)。

首先充許本人先簡單說一下雙功放的概念,其實有些朋友對雙功放存在一些誤解,最多出現的就是認為雙功放是一臺功放獨立推左聲道音箱,另一臺獨立推右聲道音箱。其實雙功放真正的意義是一臺功放推左右聲道高音,而另外一臺功放推左右聲道低音。

雙功放的優點

雙功放最大的優點首先一定是輸出功率的增加,就像一個人推一輛車有點吃力的話,那兩個人推就相對輕鬆了。但雙功放最主要的優點還是可以用不同品牌風格的功放去推高頻和低頻,這樣的話就可以按不同功放聲音的長處來配搭出讓自己更滿意的效果。

雙功放基本硬件要求

要玩雙功放,首先一定要有2臺純後級或可充當純後級的合併功放,另外要有一臺可以兩組同時輸出的音源或前級。有些前級如果同一時間只能有一組輸出,那就需要動一下手用跳線形式把兩組輸出直接相連,個人經驗這樣的效果一定會比用線材或轉換頭,就是一個RCA或平衡插頭一分為二要好,現在市場上這類形一出二的線材和轉換頭基本上水平都不會太高。最後就是一對二路分音,就是背面有四個接線柱的音箱,假二路就不說了,另外如果用雙功放推動就無需音箱的跳線了。

雙功放的缺點其實說到最後就是一個字“錢”。信號線,電源線,喇叭線都要從基本一副變成兩副。大部份玩雙功放的朋友都會把以上的線材用上兩副同一品牌型號的,這樣可能比較好操作一點,但個人認為既然功放都可以用兩種不同風格的,線材也不一定需要兩副一樣的。雙功放要玩的好,達到自己滿意的聲音其實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有些品牌的功放高頻很合自己口味,有些品牌中低頻自己很喜歡,但兩者搭配出來的效果就完全不是那回事。這東西真沒有什麼邏輯推論或公式計算,沒人能說的準,唯一辦法就是不停的嘗試,音響本身就是很個人喜好的東西,自己喜歡的聲音才是好聲音。個人有些朋友那怕只是想在兩聲道音箱基礎上配上一個低音炮,看起來好像很間單,但搭配出來效果滿意的寥寥可數,大部分還是折騰一會選擇放棄。其實對燒友來說,折騰也是一種樂趣吧。

個人想先嚐試一下用真空管功放推高頻,晶體管推低頻,聽起來好像不錯,不過最後出來的效果有可能是個笑話,不嘗試過誰也說不準。反正個人認為一個音響燒友的基本條件就是有興趣,有空間,有時間,愛折騰,錢反而不是重點,不同經濟能力有不同的玩法一樣的樂趣,最重要還是最後一點,就是能忍受身邊沒這愛好的人不停的取笑和挖苦。

個人對音響的性趣還是蠻大的,希望可以認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交流和分享。最近有比較多的朋友問我如何分辯一些線材是正品還是高仿,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個人可以再發文把所知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過路閒人路過


如果你說的雙功放,不是指前級和後級的話,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是前級和後級,這個問題就太初級了😄)

我現在用的就是雙功放。我安裝的是家庭影院系統7.1.4聲道,按杜比全景聲目前最高配置進行。所用的主功放是天龍的4400H,由於這臺功放只提供9個後級放大聲道,另外兩2個聲道是以解碼後的前級輸出,所以我就將這兩個聲道用之前一臺天龍3802進行放大輸出,作為後天空兩聲道發聲,音量按奧德賽系統測試後再自己微調一下,與其他聲道完美結合,表現非常棒!

兩個功放用於多聲道家庭影院的不同聲道的輸出,滿足包圍式3D音效的電影效果。這是我用雙功放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