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日本的芯片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知行合一184282437


日本這個國家,對於我們來講,感覺是極其複雜的,但是在製造業創新技術這塊,日本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別的不說,日本的化工,電子,汽車,實力雄厚,並且佔據市場主導地位。就拿化工中的重點催化劑來說,日本觸媒技術大型企業諸如三井、三菱等,它們在光催化,環境催化以及石化催化領域都有技術優勢,同時還包括成套化工機械裝備,具體就不說了,其實化工的發展真的很重要,這是許多原材料的重要來源。好了扯遠了,回到芯片上來。



芯片發展要看半導體產業。全球半導體產業 1950s 起源於美國,於 1970s-1980s 完成了第一次由美國到日本的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期間日本由政府牽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協力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果。日本最厲害的產業就是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憑藉高性價比,迅速佔領市場。1989 年日本芯片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達 53%,次年日本已佔據全球存儲芯片超過 5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佔據了六個席位,這其中的大廠我們都聽說或者使用過,比如NEC、東芝、富士通、三菱、日立等等。到了2000左右,日本半導體產業正式走向衰落,許多半導體企業合併或者破產重組。總的來講日本的半導體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發展階段(1970s)、全盛階段(1980s)、凋落階段(1990s)、轉型階段(2000s)四個階段,此後陣地開始轉向韓國和臺灣等地,也就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半導體企業主力三星、LG大廠以及現在的聯發科。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這駱駝還沒骨瘦如柴。這些年,日本一直在深耕整個芯片產業。在細分市場上,IC元器件領域,索尼以其多年在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位於全球第一(30%以上),索尼的堆棧式結構誰人不知,看看大家的手機攝像頭,瑞薩在汽車半導體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東芝的NAND閃存芯業務居於世界第二(目前被西數收購);在半導體相關精密製造設備領域東京電子是全球第二大芯片設備製造商,此外還有多家有技術實力的大型半導體設備提供商。再來說說芯片上游產業,生產芯片需要19種必須材料,而日本在其中14種材料中佔據50%以上的份額,在半導體裝備領域東京電子、尼康、佳能市場佔有率不俗。軟銀在 2016 年以 240 億英鎊 (約 309 億美元) 金額,併購英國半導體設計大廠ARM。所以,雖然日本在手機芯片領域一般,但是在專用細分領域,還是十分強大的,並且掌握了上游的核心科技。當然這些技術實力表現到了諸如任天堂遊戲機,尼康、佳能相機,以及高端電子顯微鏡等等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用品上,而我們的體驗是它們確實不錯。

最後,還是想說無論現在怎樣,未來一定要把握住,要共同努力將我們的製造業做大做強,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關注!


懂點Tech


日本能做製造芯片焊接的設備,就是那種小芯片,指甲蓋那麼大的那種,而且質量很好,精度很高,以前我在江蘇一家電子廠上過班,裡面設備有美國,新加坡,日本的,日本的是最好的,越精密的它做的越好,對了那家電子廠還是一個國企,華潤集團下面的,那個設備有的用的都舊的很了,但是就是不壞!這個是真的,那個設備好像是東芝做的,我是零幾年在哪裡上班,設備老得都有十多年了,但是還是好得很,新加坡的設備也不錯,比美國的好,美國的最貴,做的快,就是老壞,就是做芯片幾年的線路連接的,那個線還是用金絲做的,純金絲,也是進口的,有很多國產品牌芯片,在哪加工做,用的是銀和銅,我是2013年離開的,在哪裡幹了三年,剛好就是在芯片焊接那個工序,當時我就知道為啥國產東西便宜了,現在那個廠都還在,


不曉得該取啥才好喃


說到日本芯片,可能老一代的科技工作者都會肅然起敬,曾佔據世界芯片半壁江山的日本,是90年代唯一一個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國家。

東芝、松下、日立等品牌相信不少人現在還記得。在90年代的全球前十名的半導體廠商中,有六家是日本的;前二十名中,有一半廠商是來自日本;前兩位分別是來自日本的NEC半導體和東芝半導體,與排名第三的摩托羅拉半導體相比,優勢明顯。


但是好景不長,九十年代後,PC成為了代表的新型通信設備的興起,半導體市場逐漸被人們忽視,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研發CPU,但是當時的日本並沒去研發CPU。到了智能手機時代,日本也無動於衷。知道最近幾年大紅大紫的DRAM和NAND Flash,日本終於準備大幹一場,但顯然力不從心,被韓國搶了風頭。

所以日本的芯片行業早已經沒落了,大家也沒聽說過日本的手機和芯片了吧?前段時間有人造謠華為是日本人研發的,仔細想想,可能嗎?



不知道各位看官們是如何看待日本芯片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讓更多人看到您的觀點。如果覺得小編說的在理,請點贊轉發關注我哦!


科飛貓科技公社


這些年,日本一直在深耕整個芯片產業,雖然在芯片成品市場上日本沒法和美國韓國相比,也沒有出現過一家世界級的芯片公司。但是在專用細分領域,日本始終牢牢掌握了上游的核心技術,很多方面都是遙遙領先。在芯片生產的上游產業鏈必須的19種材料當中,日本企業在14種材料中佔據的市場份額都超過了50%,芯片細分領域的技術實力強悍,並且索尼在IC元件領域絕對領先,東京電子也是全球第二大芯片設備製造商,其他大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實力也不俗。

芯片技術的發展依賴於半導體產業,而半導體產業的發源地就是美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曾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出現了像東芝、富士通、三菱、日立等世界級巨頭企業,在1989年的時候,日本芯片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53%,日本的芯片產業發展到了頂峰,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佔據了六席,半導體裝備領域東京電子、尼康、佳能市場佔有率很高。再後來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轉移到韓國和中國臺灣,現在最著名的芯片企業是三星、臺積電以及聯發科,這三家企業在芯片領域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

作為一個技術製造強國,日本在芯片領域沒法跟美國相比,但在細分市場上,依然領先全球,有著自己的核心製造技術,所以即便現在的日本有些許衰敗,也只是因為處於一個轉型期罷了。


天方燕談


最近,日本電信運營商先後恢復華為手機銷售,而在此之前,以東芝,松下為首的日本企業也不約而同地站出來闢謠,聲稱從未和華為中止過合作,甚至還補充道:今後也將繼續以科技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一時間,此前不被看好的日本企業居然集體站華為,這樣的情況想必也是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了,但如果仔細想一想的話,日本企業之所以這麼做,其實也不難理解,怎麼說呢?這還得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說起。

在美國的扶持之下,什麼索尼,東芝,松下,夏普之類的日本本土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先後誕生,他們的晶體管產品:電視,收音機憑藉著低廉價格很快佔領了日本市場,起初,美國人對於日本企業的成就並不在意,因為他們知道晶體管只是一種過渡技術,未來屬於集成電路,二者的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

可日本企業又怎會滿足於此?到了1980年代,IBM公司推出了容量達到1兆的存儲芯片,而此時的日本生產的芯片容量卻只有1KB,兩者相差了1024倍,這件事情在極大程度上刺激到了日本產業,從那以後,日本發起了聯合研發計劃,東芝,三菱,日立,富士通,日本電氣等科技巨頭被牽線在一起,集中力量攻關技術。

不得不說,他們的效率很高,僅四年後,日本企業便修成正果,達到了可以媲美西方的技術水平,在此之前,日本產品就是低質廉價的代名詞,直到惠普公司的一次招標,狀況才出現反轉,美日各派出三家企業前去競標,結果一出,所有人大吃一驚,大概連日本人自己都不敢相信,在技術方面,兩方平分秋色,而在不合格率方面,美國企業竟是日本企業的6倍之多,當然最讓美國企業受不了的是,在這個前提下,日本產品的報價卻還便宜10%。

隨後一段時間,日本產品迅速席捲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如夢初醒的美國人這才發現,自己已經習慣的企業單打獨鬥根本無力和集中力量的方式去抗衡,當時,包括英特爾在內的美國巨頭企業,都面臨著倒閉的情況。

日本企業可算是揚眉吐氣了幾年,可沒多久,美國便成立了半導體行業協會,使出了三個多年後仍屢試不爽的大招:狀告日本企業偷竊美國技術,威脅國家安全,以及渲染日本科技威脅論,是不是有些眼熟?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企業在經歷這麼一番折騰之後,再也沒站起來。

現在我們似乎能理解日本企業如今的一些作為了,不過日本企業當年沒有的一些支持以及核心科技,華為卻都有,我們有理由相信,34年前的歷史,絕對不會重演,讓我們一起加油,點贊!


迷彩虎軍事


感謝您的閱讀!

華為的手機都是日本人研究的,所以,麒麟處理器等於也是日本的芯片。按照麒麟處理器在國際排名前三來看,那麼日本芯片也是前幾的水平了。


當然,這是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的話,我們是不敢苟同的!比較,我們不是精日的人。那麼,我們從實際出發,到底日本芯片表現如何呢?

我們以為華為發展迅速,但是在半導體市場。日本是處在絕對上游的位置,而且在全球半導體原材料市場上有52%的份額。而且在15類芯片的關鍵設備上,平均份額達到了40%。

當然,現在的日本芯片已經不如它在八九十年代那麼厲害了,但是日本芯片的發展已經慢慢的走下坡路,可是如果我們講到數碼芯片,那麼最厲害的還屬日本,比如尼康,佳能等等。

這裡尤其提到索尼芯片,它是大部分cmos的廠商,所以日本芯片並不是發展不行,而是人家將高端抓在了手裡,這才是重點。


LeoGo科技


日本的芯片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半導體這個事物由美國開端,逐漸擴散轉移,日本也是重要的受益者,曾經在芯片技術上及市場上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雖然隨著半導體產業從美國轉移到日本,日本後來又轉移到韓國臺灣地區,慢慢地日本芯片業有所下降。但並不能就此認為日本的芯片業就衰落,日本是個格外細緻的國家,能夠向別人所想不到的事情,不可忽視。比如:製造芯片的材料,日本可是大贏家。

在上世界70年代開始,由日本通產省牽頭由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器等五大公司為骨幹開始進行半導體產業核心共性技術的突破。主要以DRAM為突破點,逐步發展到頂峰,以各種競爭戰略滲透美國市場,並且在全球快速取代了美國成為DRAM主要供應國。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日本的芯片業在全球達到了鼎盛時期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53%,美國佔37%,歐洲站12%,韓國1%,其它地區1%,全球半導體企業前十大中,日本獨佔六席,可見日本芯片業之強大。


隨著芯片產業向韓國、臺灣地區的轉移,再加上新型通信設備的快速發展,再加上日本產業成本高昂以及國內經濟的滯步不前,芯片業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逐漸被韓國臺灣等所追趕或取代。到2000年,日本DRAM所佔份額已經跌至不足10%。

但是日本人卻又開闢了另一個市場,那就是製造芯片的材料。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的芯片材料可以和日本媲美。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國,全球最主要的半導體材料輸出國。很多以前傳說的日本到中國來像收垃圾一樣收我們的原材料,轉手就高價賣給我們賺得盆滿缽滿。


生產芯片所需要的材料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在主要的19中必須材料中,日本在其中14種原材料中均佔有絕對的優勢,高達50%以上的份額。包括: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藥、靶材料、引線架、陶瓷板、塑料板、TAB、COF、焊線、封裝材料等。

日本人做事具有極強的計劃性、而且非常細緻、專注、善於延伸。做芯片,除了技術還需要具有匠人精神、專注,所以產品品質相當高。當芯片市場跌落時,卻又在材料領域佔據了全球優勢。說不定當我們還沒有想到時,日本在另外的點上又開始了攻關,當我們醒悟時別人又具有領先地位。這個民族,還是需要仔細研究的。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東風高揚


我個人認為,近幾年日本芯片的技術水平,在國際地位上已經大不如以前了!我們來學習下基本的知識。

芯片,又稱微電路、微芯片、集成電路,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硅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

其實,日本的集成電路發展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二戰後的日本受到了美國極大的積極援助,而美國是世界半導體工業的發源地,半導體產業以科技為先導,這給了日本強有力的“支援”。但是,在近幾年時間,日本的優勢地位也越來越不明顯了。或許也和我國的芯片生產製造逐漸崛起的因素有關。


其實,日本芯片的技術在國際地位上下降早有苗頭,在2000年時,日本芯片製造公司就僅有NEC、東芝及日立進入全球10大半導體排行榜,三星電子僅落在東芝及NEC之後排名第四,直至2015年,名列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的日本公司僅剩東芝一家。


並且,東芝當前的市場主要依靠NAND閃存來維持,但是隨著三星電子、美光、海力士等企業的閃存崛起,東芝也逐漸表現出力不從心。


我個人認為,日本這顆半導體的巨星已經要隕落了,在我國自主研發芯片崛起的情況下,日本芯片所具有的優勢越來越少,曾經佔據全球一半市場的日本芯片產業,早就度過了全盛時期,未來面臨的很有可能是更加衰敗!在當前局勢下,芯片製造的未來還是要看我們國家!


歐界科技


從用途看,芯片可以分為兩類:功能芯片和存儲芯片。功能芯片主要是用來運算,CPU、GPU就是功能芯片。存儲芯片主要是用於信息記憶、存儲,ROM、RAM、DRAM就是存儲芯片一類。日本芯片產業的強項是後者,即存儲芯片這一塊。CPU、GPU這一塊主要掌握在歐美國家手裡。

日本雖然還是處在世界第一梯隊,技術先進,但實力已經嚴重衰退了。它的鼎盛時期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近二三十年來,日本半導體產業受到了英國、美國、韓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強烈衝擊。

曾經的日本半導體產業,是何等輝煌,從以下幾組數據可見一斑:

  • 1986年, 日本的半導體產品佔世界 45%,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國;
  • 1989年, 日本公司佔據了世界存儲芯片市場53% 的份額,而美國僅佔37%;
  • 1990年,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中,日本佔6家,NEC、東芝及日立高居前3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僅居全球第4,三星尚未能進入前10。

目前,日本最著名的半導體企業是東芝,它是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東芝生產的存儲器在國際電子行業有很大市場。尤其是它的內存卡佔有很大市場。

近些年,日本很多高科技企業,包括半導體企業在內,技術很先進,工人很勤奮,但經營情況卻差強人意,企業經常出現鉅虧。東芝就是這樣的企業,它的很大產品技術很好,賣的也不錯,但就是虧損。

東芝在2016財年淨虧損額高達88億美元,為此賣掉了白色家電業務。2017年半導體業務也被迫賣掉。東芝半導體被收購,標誌著日本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就此凋零。

電腦、手機、家電、半導體……,一批批日本引以為傲的產業逐步衰退,或被收購,或退出市場。在過去的20年,由於國內經濟不景氣,大量產業在凋零,下一個倒下產業會是哪個,是光學產業還是汽車產業?


財經知識局


芯片領域是美國開端,目前也是美國的近乎壟斷了芯片市場,日本芯片領域曾經也和美國一樣在全球市場非常厲害,但後面沒落了,現在轉而提供製造芯片的原材料,芯片原材料做的非常好。

1、日本芯片的光榮年代

在20世紀的70年代開始,日本的芯片發展非常的快,而且在全球領域和美國並駕齊驅。

這個階段日本以DRAM為核心,在全球快速取代了美國地位,到了90年代末,日本的芯片的市場份額高達53%,美國佔37%,這一階段日本芯片的光輝時刻。

這時候日本芯片的龍頭是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器這五大公司。

但是,日本的芯片慢慢停滯了,被臺灣韓國趕超,到2000年,日本DRAM份額不到10%。

2、日本芯片轉而到芯片材料領域

日本的芯片最後轉而到芯片材料領域,日本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國,全球最主要的半導體材料輸出國。

千萬別以為芯片材料領域就是沒有任何技術門檻,芯片材料的技術門檻非常高,目前在芯片需要的高科技材料中,19種最主要的高科技材料中,日本有14種材料佔據了絕對優勢,佔據了高達50%以上的市場份額。

比如材料包括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靶材料等等。


你認為中國芯片領域華為能發展起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