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8 燃料電池車站上“風口”,達到百萬輛規模還需哪些突破?

燃料電池汽車或將駛入快車道。就在今年的海南省兩會上,海南省政協常委、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自駕一輛掛著“試驗”牌照的海馬7X上會,這也是國內首輛上路行駛的70MPa氫燃料電池MPV。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售2737輛,同比增長79.2%。此外,有相關專家統計,在近期50天內,國內與燃料電池相關的企業新增了110家。

就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王賀武分享的數據顯示,2020年年底,我國氫能燃料電池汽車爭取實現接近萬輛的規模。截至去年底,我國燃料電池車累計數量僅6000輛。這就意味著,在去年實現大幅增長勢頭後,今年將有望實現再跨越。站上“風口”的燃料電池車,是要與鋰電池PK還是互補配合?燃料電池發展可謂迅猛,追逐背後需要冷思考,發展燃料電池還有哪些瓶頸待突破?

2030年我國氫燃料電池車有望達百萬輛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王賀武介紹,2025年我國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有望實現5萬-10萬輛的規模;2030年我國將實現百萬輛級別的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在路上行駛;2050年氫能燃料電池汽車能夠和純電動汽車共同實現汽車的零排放,即移動端的零排放。

燃料電池的規模前景看似喜人。從各國發展燃料電池的情況來看,主要以氫能作為燃料電池的燃料。氫燃料電池汽車通過氫氣轉化動能,由於運行中只排放水,對大氣汙染為“零”,同時也不會帶來純電動汽車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的困擾。氫能資源豐富以及可再生性等特性,也讓氫燃料電池汽車成為各國紛紛欲搶佔的新市場。

不過,從目前我國發展的情況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中汽協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售2737輛,同比增長79.2%。從整體看,近年來累計銷量6178輛。其中,從2015年至2018年的數據來看,我國燃料電池的銷量情況分別為10輛、629輛、1275輛、1527輛,可見,2019年我國在燃料電池的發展中也實現了“大跨步”。

從車型的推廣看,我國目前在燃料電池的推廣中主要集中在公交、商用客車等領域。比如,北京、浙江等省市相繼開展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國外車企中,豐田作為氫燃料汽車領域的較早涉入者,其Mirai氫燃料電池車已經推向市場5年,全球銷量超過了1萬輛。

燃料電池與鋰電池PK還是互補配合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以豐田推出的Mirai車型為例,一次加氫續航里程可以達到700公里,此前豐田發佈的Fine-Comfort Ride概念車,續航里程高達1000公里。此外,有專家分析,燃料電池技術路線已成熟。那麼,是不是氫能燃料電池汽車未來將與以鋰電池為主的純電車輛開展一場淘汰賽?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長聘教授裴普成近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氫能燃料電池與鋰電池未來將是優勢互補的關係。裴普成介紹,燃料電池是發電裝置,把氫氣的化學能變成電能。鋰電池是一個儲能裝置,它是電能的搬運裝置。二者未來的發展可以是相互協作的“電-電混合”模式。

“比如說汽車要加速的時候,光燃料電池可能功率不夠,鋰電池再放出能量來加以補充。在某些情況下,燃料電池可以再給鋰電池充電,這就是配合。”裴普成說,從國內外的應用看,燃料電池車大多都是“電-電混合”,這是經過證明的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案。

燃料電池車會完全取代純電車嗎?在王賀武看來,在純電動車比較適合的區域裡面,氫能燃料電池汽車使用是沒有經濟性的,氫能燃料電池車在純電動不適合的地區經濟性更強。“比如寒冷的區域可能用它會比較好,因為它可以利用燃料電池發電過程中的餘熱對車輛在冬季進行加熱,減少車在電力加熱對整個能耗的影響。”

防範無序競爭和產能過剩的風險

燃料電池發展勢不可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曾公開表示,氫能和燃料電池技術正成為全球能源技術革命的一個重要方向和各國未來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探索中國特色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道路。工信部日前發佈《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將深化以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三縱”,佈局整車技術創新鏈。

據悉,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山東半島、中部西部等一些地區的氫能源示範應用區,涉及各類汽車近4000多輛。目前規劃在建和已建的加氫站130多座,其中有61座已經建成,投入運營的加氫站已經有52座。

新京報記者瞭解到,氫燃料電池儘管集多項優點於一身,且技術路線已成熟,在普及方面,還有部分難題亟待攻克,其中就包括加氫站的建設。去年,在法國巴黎、韓國首爾等城市,燃料電池出租車開始出現在街頭並投入運營。不過總體看數量較少,韓國僅有7輛投入到運用。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目前來看,受加氫站建設難度大影響,燃料電池汽車更集中應用在公共出行領域,比如公交、大巴車等。

崔東樹表示,加氫站建設極為苛刻,佔地使用面積較大,需要很大的空間,同時氫氣在我國仍屬於危化品,要做好防爆等安全措施,對於出租車、乘用車等對於加氫站建設有高密度要求的,較難實現快速推廣建設。

不過,燃料電池汽車看似已經站在了風口之上。隨著鋰電池的產能飽和,越來越多的企業轉向燃料電池相關領域。不過,熱追逐的背後也需要冷靜的思考,應避免電動汽車推廣中出現的各項問題。

專家表示,燃料電池等前沿、新興技術的研發需要政府扶持,但產品應該交給市場,一定要避免企業一窩蜂過度集中。此外,在發展燃料中,應把握髮展節奏,因地制宜、合理佈局、分階段、有序地推進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的商業化,防範無序競爭和產能過剩的風險。

新京報記者 秦勝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