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施公案》中的“施公”是個什麼樣的人?歷史上有原型嗎?

騎蝸牛走高速


施公案中的施公是一位為官清廉執法公正的清官,他的原型是清初一代名將靖海候施琅第二子代忠臣施世綸,官居漕運總督他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勤於政務、鐵面無私、不畏權貴、公正廉明。


小龍女5505


施公就是施世綸,靖海候施琅的公子。是位二級盲加中度肢體殘疾的人,所以外號施不全。

據說這個名字是康熙爺賜的,因為施琅在收復臺灣時立下戰功,被康熙帝封為靖海候,所以君臣二人無話不談。康熙很關心施琅的家庭情況,有一天就問,你孩子們都有工作嗎?施琅說我們家老二沒有,就是長的難了點,但是很聰明。康熙說你改天帶過來我瞧瞧,我好給安排個活兒。

次日施琅帶施世綸面君,康熙一看好傢伙的,太難了點吧這位,歲數不大謝頂了,就是禿子,滿臉麻子坑,一隻眼有毛病,而且還是個鐵柺李。前番施琅誇兒子聰明,於是就想試試,說能以你自己形象做首詩嗎?施世綸暗罵康熙老小子憋壞,但是不能丟靖海候家的臉,當場就作了一首詩:

禿禿如明月,

麻子似天星。

獨眼觀仙陣,

單腿跳龍門。

康熙爺一瞧,施世綸年紀不大竟能出口成章,並非俗人,立刻改變了看法,於是賜名施不全,並且重用了他。





東瓜西瓜馬來瓜


我只記得黃天霸在《施公案》屢建奇功。

《施公案》裡的施工他聰明機智,辦案有謀略,為官清正但是也能看出施公膽小委瑣、勾心鬥角往上爬的性格。身上幾乎集中了封建時代典型清官的所有特點,而成為與宋代包公、明代海瑞等並傳後世的著名清官典型。

歷史上的施公:施世綸,字文賢, 號潯江,施世綸出生於福建晉江縣衙口鄉,他是“海霹靂”施琅的次子,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時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琅受命武力平臺。他的兒子施世綸和施世驃都參與了武力攻臺。施琅率領水師兩萬餘人、戰艦百餘艘,從銅山出發,直抵澎湖,經過數天鏖戰,大敗守軍。

施世綸因父蔭於康熙二十四年出任江蘇泰州知州。康熙五十四年就被任命為漕運總督。
《清史稿》:世綸當官聰強果決,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號曰“青天”;“陳鵬年、施世綸明愛人,不畏強禦。”

施世綸是公案小說《施公案》的主角。在民間流傳很廣的俠義公案小說。“施公”、“黃天霸”等姓名在百姓口中錚錚傳誦數百年,真是“百姓口中有豐碑”。


一憶一


《施公案》中的施公,歷史上有此人物存在,他就是清朝第一清官施世倫。

施世倫,晉江人,清名將施琅次子,清著名清官。他因父蔭在康熙二十四午授泰州知州,後歷官揚州、江寧、蘇州三府知府、江南淮徐道副使、安徽布政使、太僕寺正卿、順天府尹、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戶部左侍郎、漕運總督等職。施世倫為官期間司法清明,長於斷案,從無冤假錯案。改革弊政,減輕百性負擔。治理漕運,一掃舊時漕運弊端。施仕倫為官清正廉潔,秉公執法,不畏權貴,勤於民事,被百姓稱譽為⺀施青天″。

小說《施公案》中的施公,為官清廉公正,斷案極有才智,打擊豪強土匪,為人稱道。《施公案》故事說的是康熙年間,施公辦案剿匪,為民伸冤除害的事蹟。施公在黃天霸等好漢俠客的幫助下,破獲很多大案要案,如黃河捕水寇,關家堡除土豪,惡虎莊救施公,桃花寺擒惡僧,剿滅竇爾敦集團等。

《施公案》中,全書大部描述施公在黃天霸的幫助下剿滅山盜土匪,這裡面大半土匪強人殘忍狠毒,應該消滅的,但竇爾敦集團就有點象農民起義了,不應該消滅剷除了。應該招安竇爾敦集團,為朝庭效力為好。從《施公案》來看,殺人過多,殺戮過重,有違仁義。


我是伍洋


施公的由來:

施公,即施世綸。清朝晉江人,為官清廉,小有政績。受到百姓的愛戴,小說《施公案》即是以他為原型創作而成的。

江蘇泰州知府,政績顯著,斷案很有智謀,被康熙贊為“江南第一清官”,被百姓尊稱為“施公”。為人知人善人,平易近人且不畏權勢,帶領手下及在江湖結交的有識之士一同為民除害。

清靖海侯施琅之子,是清朝著名的清官。施琅收復臺灣相信大家都聽過了。



醉城蠻瘋


清官。原型施仕倫。


凌霄Hua


觀眾叫他“十不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