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科學坐月子”第1期:科學坐好月子,換後半生健康

“科學坐月子”第1期:科學坐好月子,換後半生健康

  “月子”主要是指產婦生理的恢復階段,也是產婦向正常生活的過渡時期,在民間叫“坐月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是產後必須的一種儀式性行為。

  而在醫學上,“坐月子”則被稱為產褥期,是指胎兒,胎盤娩出產婦身體後,生殖器官和心理方面需要調適復原的一段時間,通常需要6-8周,也就是42-56天。在正常的妊娠過程中,子宮是母體內變化最大的器官,而產後子宮要恢復到原來的大小,通常需要6-8周的時間,因此,一般都把產褥期定為產後的6周。

  從中醫學角度來說,產婦因為經過生產時的用力和出血,體力嚴重損耗,正處於“血不足,氣亦虛”的狀態,因此,需要6-8周的時間才能恢復到懷孕的生理狀態。

  產褥期內,新媽媽的乳房要泌乳,子宮要復原,身體內的各個系統也要逐漸恢復正常,因此,新媽媽能否康復如初,產褥期是一個關鍵階段。

  新媽媽產後身體虛弱,內外空疏,這時候稍有不注意,如勞累過度,風寒侵入,大怒大悲,房事過多等,都可能導致病菌趁機而入,引起月子病。

  月子病是指新媽媽在產後1個月內所受到的外感或內傷而引起的疾患,或是在月子裡沒有治癒而留下的病症,通常表現為怕冷,怕風,出虛汗,關節疼痛等症狀,而且,在遇冷,風,陰雨天氣的時候,疼痛還會加劇。

  另外,由於情緒憂鬱而引起的月子病還可能伴有麻木,抽搐,脹痛等症狀;由於怒氣而引起的月子病還同時伴有大小關節疼痛,頭痛等症狀;而月子裡因為房事而引起的月子病則會出現四肢乏力,腰痠,嗜睡等症狀。

  月子病不僅折磨人,而且一旦留下病根,在以後的治療上也會十分困難。所以,在產褥期這段產後恢復健康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初產新媽媽,還是經產新媽媽,都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按照正確的方法“坐月子”,好好地補充營養,充分休息,用6-8周的時間好好養護,來換得後半生的健康與幸福。

  

溫馨小貼士:

  在產褥期,新媽媽因為剛經歷完分娩而全身骨骼鬆弛,這個時候,如果冷風,冷水侵襲到骨頭,就很可能會落下“月子病”。所以,新媽媽在月子裡千萬不要碰冷水,即使是在夏天,洗東西也最好要使用溫水。

預告一下:

下週二“早”健康之“科學坐月子”專欄——《第2期:產後第一週,正確臥床休息》,歡迎您的收聽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