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傳統企業可以獨立做新零售嗎,有必要聯合電商企業嗎?

吳昆華


傳統零售企業能不能依靠自主力量轉型升級到新零售,是否有必要聯合互聯網電商企業?我的觀點是自主不能,要想成功搭上新零售的快車,聯合電商是多快好省的必經之路。

傳統企業要做新零售,首先要明白新零售的概念和幾個特徵。

新零售的概念

新零售,“新”在於順勢下的“變化”,其背後是整個零售市場在新技術和新思維的衝擊下,發生的新變化、新形式、新趨勢。即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新零售的特徵

1、新零售的基礎是新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在零售業中得到了很多應用,促使零售的很多環節發生了變化。新技術使消費者體驗得到增強,衍生出新業態,改進了零售企業的運營和物流系統,為新零售奠定了重要基礎。

2、新零售的核心特點是數據化。數據化是新零售最核心的特點,數據化的實質,是將信息轉化為數據,從而實現對於實體元素的合理、高效的統籌安排、管理和分配。於是便形成了數據化、全渠道以及更靈活的供應鏈這三個維度的交互融合。

3、新零售另一大特點就是線上線下渠道的打通。其關鍵在於使線上的互聯網力量和線下的實體店終端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合力,從而完成電商平臺和實體零售店面在商業維度上的優化升級。同時,促成價格消費時代向價值消費時代的全面轉型。渠道的打通重點並不在線下開店,線上開發APP,其背後更考驗的是,是企業的數字化程度、對於數據的挖掘能力、雲端的統籌能力以及線下店鋪和物流體系的協同反應能力。全渠道的核心,在於為消費者提供無縫的購物體驗,作用是實現線上線下流量的無縫轉化。

傳統零售企業的侷限性決定了無法自主轉型實現新零售

筆者在傳統百貨和現代購物中心等零售業態從業10餘年,對傳統企業的侷限性稍有些認知:

1、觀念侷限性:傳統零售企業掌舵人多為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從業並經企業改制成長起來起來的老一代企業家,所經營的企業也大多是由原先的供銷社、商業大廈、百貨公司等轉制形成。面對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智能化等新模式的衝擊,也經歷了由牴觸、認識到深感壓力的過程,等到發現天貓、京東、唯品會等對實體的衝擊越來越大、實體門店客流量日漸衰減時,才有了認真研究學習新零售的想法。但由於其根深蒂固的觀念侷限性,對新零售的概念和特徵始終認識不足,有些企業家以為上線個網站、把商品掛上去再開發個微信小程序或客戶端就是線上線下打通了,把企業的員工累個半死不說,搞出來個不倫不類的東東,因為沒有流量轉化、根本實現不了線上線下打通,最後還是不了了之。

2、技術能力侷限性:新零售的基礎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有些企業以為從公司的信息部、企劃部抽調幾個人,天天拍照摳圖上載商品,再將系統應用模塊外包個軟件開發公司,就能弄出個線上平臺了,這就好比是點一堆篝火想讓火箭飛上太空一樣不可能。且不說這些人本身的技術能力對新零售就是了解點皮毛,更何況新零售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企業信息數據化就是傳統企業所無法實現的。以至於雲端存儲、移動支付、物流協同、大數據分析等等,這些都是傳統企業的既有技術力量所無法實現的。

3、資金投入侷限性:新零售所依託的新技術、大數據和線上線下融合,都需要強大的技術開發團隊、基礎設施建設、數億計的資金投入支撐並耗費較長時間才能實現。傳統企業大多都是借改革開放和小平同志的二次開放的兩次東風實現的企業財富積累,時至今日,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企業發展瓶頸日漸趨緊,數以億計的資金投入,首先在掌舵人的觀念上就不可能,當然他也拿不出來。

傳統零售企業聯合互聯網電商實現成功轉型新零售

傳統零售企業聯合互聯網電商實現成功轉型新零售,比如蘇寧易購、大潤發、銀泰等傳統零售業態。蘇寧有自家平臺蘇寧易購但接受阿里投資併入駐天貓平臺,大潤發有飛牛網後與阿里、盒馬合作線上改名大潤發優鮮,銀泰接受阿里54億入股後,銀泰與手機淘寶、天貓、支付寶、口碑等全網會員和數據的打通,在17年雙十一成為銀泰19年以來生意最好的一天。這些都是實體零售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實現的充分融合,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生機。

但細看其成功轉型之路會發現,轉型成功的無外乎走的是與成功電商聯合之路,最終實現了線上線下的融合和有效流量轉化。那麼依靠自主力量自建平臺的萬達系呢,其旗下平臺飛凡也曾雄心勃勃火爆一時,但後續隨著萬達網科集團的解散也最終以失敗告終。



傳統零售企業要成功實現新零售,自主自建不可取,與成功互聯網電商企業強強聯合才是必由之路。


注:以上觀點,結合個人從業經驗,不夠成熟之處,歡迎各位不同意見者關注轉評贊並提出建議參與討論。


風起堂主人


當然可以獨立做新零售 ,但是做出來的效果應該會大打折扣。

首先是技術難關,新零售出現的意義在於迎合當下消費者對於互聯網購物和移動支付的依賴。傳統企業如果獨立做新零售,就需要從零起點來搭建平臺和框架。既然是一個傳統企業,那麼我相信對於互聯網平臺並沒有太多的涉獵和積澱。技術上本身就無法達到要求。

第二是財力要求,如果新搭建一個互聯網平臺需要的人力成本、資源成本、宣傳成本等等。最重要的是在這方面的投資不是明確可以收到回報的,畢竟一個成熟的電商平臺是需要時間來累計粉絲和用戶的。時間線拉長對於投資回報的損耗就會加大。

以上兩點是傳統琪琪開啟獨立新零售的最大兩個問題,在筆者看來只要這兩點無法解決,傳統企業還是應該藉助電商企業的成熟平臺,合作共贏!


家族企業雜誌


傳統企業主要負責研發、生產銷售環節。實際上在傳統的方式上,營銷在把產品送到客戶手中的時候,由於渠道、廣告等原因,產品所產生的利潤會小很多,且效率低下。

在互聯網上,能夠與客戶直接建立聯繫,獲得數據,提升效率並進行分析。


華翰物流


當然可以做,而且有可能做得比大品牌電商還要好。

大數據和雲計算在新零售裡是個偽命題。

新零售關鍵三步是:內容化,社群化,場景化。三步其實根本都和大數據無關。



其中社群化。根本和鍵盤俠構想的社群價值完全不一樣。所以目前的新零售未來必然都會失敗。

也許很深,但願你能看得懂。目前的新零售在未來簡直不堪一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