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你怎麼看待“西方科學家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

三鹿娛樂


個人認為這是無稽之談。這和輪迴轉生有什麼區別嗎?這位科學家可以進軍科幻電影界了(不過我懷疑是不是媒體曲解了這位科學家的意思?)


舉個例子,如果我將一個人的肉體進行復制,那麼複製後得到的人體和本體有區別嗎?

要判斷是否為本體,重點在於意識。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可以肉體上進行復制,那麼原先完整的意識也會被複制嗎?原先的記憶也會存在嗎?很顯然,去看看克隆動物就知道了。

回到題主的問題中,我們暫先不管這150年的期限是從何而來,先問問這個“轉世”的人是否還留存著前世記憶呢?

如果有,那就真的可以說是重回人間了。但如果你只能告訴我,這位“轉世”的人只能是基因上99%的相似,那就真的不可信,要知道我們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幾乎接近99%。

PS:想到了之前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說將來可以利用量子糾纏實現人體傳輸,就像星際迷航裡的傳輸裝置一樣。質疑點也還是和上面一樣,即便全身的原子都被重新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人樣,那麼原本的記憶,意識還能保存嗎?

期待您點評和關注哦!


賽先生科普


根據哈佛醫學院Dr. Shiteating教授的最新研究 [1],他們發現現代人身上的基因每過大約150年會與前人的基因發生大約99%的重疊,這項研究3年前就被髮表在科學界最著名的《CNS》雜誌上,但是很多人選擇性地忽略掉了這份重要研究,他們認為這項研究破壞了他們的進化論和無神論信仰,固而Dr. Shiteating教授直至今日還被不少科學家孤立。


但是他的研究方法卻是非常嚴謹的,或者說,人死後並不是固定的150年發生基因重合,而是在一個範圍內波動。這與佛教輪迴和基督教的重生理論不謀而合。


Dr. Shiteating教授首先蒐集了大量哈佛附屬醫院的患者基因數據,與考古學家所檢測的不同時期但保存完好的屍體基因進行對比,他採用了一系列大數據雲計算高科技技術,與現今最流行的生物統計技術相結合,得出了這樣一個看似驚人實則非常合乎理性與科學的結論。


Dr. Shiteating教授在他的論文中指出,傳統生物學家一味強調物質對於人精神的影響,但是卻避而不談人自我感知意識以及精神和靈魂的存在,這種想法無疑是非常片面的。很多人都會想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我會覺得我是自己,而不是別人,為什麼我的精神會長在我身上,而不是附加在別人身上。Dr. Shiteating教授指出,他的這項研究表明了,人的自我意識很可能是附加在我們的基因片段之上,而每隔150年所發生的基因重疊,正好解釋了人的意識起源,以及常人所說的輪迴、前世等概念。


Dr. Shiteating教授同時指出,這個150年的特殊年限,很有可能正是人類壽命的上限,正因為基因重疊的出現,人類的壽命不應當超過這個限制,否則很有可能會出現兩個相同的“我”在同一個時代上,這是不符合量子力學的基本假設的。


所以,希望國人們能夠正確理解和看待生命與科學,人生老病死是有其原因的,正如一些西方科學家所認為的,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我們更要多行善事,多結善緣,為自己的前世贖罪,為自己的來世鋪路,才算是善始善終。


[1] Stupid, Shiteating F., et al. "If you believe this, you can just believe anything but truth." CNS 888.6699 (2028): 1418-1311.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不要忘記點贊 + 關注。好東西一定要分享給身邊的人。


韓東燃


如題目所言,西方認為人死後約150年或重回人間,這充分說明西方世界的辦事效率太低,輪迴認證時間太久了,竟然要150年,這也許就是外國人少的原因吧。在我們東方,只需18年以後就又是一條好漢。

這位來自西方的科學家,是不是來自於西天極樂世界的,人死之後150年才重新回到人間,這樣明顯不科學,輪迴操作機構效率太低,這樣下去,會造成人口斷代的。還是東方的地府比較實際和高效,死後喝了孟婆湯,立刻投胎輪迴,18年以後又是成人一個。像湖南的再生人群體,孩子一會說話就能講述前生,這一定是喝了過期的孟婆湯。

正經的說,對於輪迴這樣的事情,科學家是不會相信的,這種地攤小報沒有信源的報道,聳人聽聞博人眼球。人和其他地球上的生命沒有區別,人死如燈滅,最終都是塵歸塵,土歸土,及盡繁華,不過一掬細沙。憑什麼只有人可以輪迴,那恐龍呢,三葉蟲呢,為什麼不會輪迴。

從宇宙的角度來看,連太陽,銀河系都是有生命週期的,人生和這些週期相比,如白駒過隙,還是多留點時間考慮些靠譜的事情,比如房貸還清了嗎?


量子實驗室


好吧,其實這個事的起因,是一個來自哈佛醫學院的教授,這個教授叫Dr. Shiteating,這個人通過研究發現,現代人身上的基因,大約每150年會和前面的人發生重疊,且重疊的概率為99%,這個研究結果幾年前發表在一些科學雜誌上,但當時並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據說這位教授的研究方法很特別,他蒐集了大量患者的基因數據,然後和之前已經死去的人進行對比,結果他發現了人類的基因片段,大概每隔150年會發生重疊,所以基於這個研究理論之下,有一些西方研究者便認為,人會在死去之後的150年重回人間。

另外這位教授還認為,150年這個的特殊時間,可能是人類最大壽命的上限值,原因是從基因重疊的角度來看,不可能會有兩個基因重疊的人,同時生活在同一個時間階段,所以這個理論,也間接的解釋了靈魂從哪來,又回到哪裡去的問題,但這個結論只代表,這位教授本人的觀點。

最後這個教授的研究結果,也沒有得到主流科學界的認同,因為即使人的基因產生重疊,也不代表人就會轉世投胎,而且科學研究是講究實驗和證據的,如果單純的從基因角度就斷定,我想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這位教授的研究或許有可取之處,但我們不應太過於相信。


科學薛定諤的貓


意大利炮差點開炮

差點用龍哥的意大利炮轟樓下的那位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博士後了。看其煞有介事的按照學術論文的套路介紹那所謂的研究並引用了頂級期刊“CNS”!再定睛一看論文作者“ Stupid, Shiteating F”這不就是 Stupid, Shit eating “F”按照前三個詞的套路,估計是“FUCK”了。所以要嚴肅批評這個哈佛博士後了,怎麼能如此“粗俗”的詞語來侮辱那些信“輪迴”的人呢!

且行且珍惜,把握好當今美好人生

所以。不知題主那個問題的出處是哪裡?人死了後就是有機大分子重新被微生物降解成氣體和其他物質還有一部分構成了微生物的組成物質。這個重回人間還是在特定時間裡重回是通過什麼方式重回呢?不會又是老調重彈說啥靈魂投胎轉世神馬的吧?那就更不用多談了!活在當下,把自己有生之年經營的有滋有味才是正道。不要到了晚年回憶往事時,留下的只是無盡的嘆息或者壓根就沒有啥值得懷戀了,那就悲催了。

最後送上馬伊琍的名言——且行且珍惜


柳小慶



【世界科學家感言】記載,地球人在死後的第七個年頭,便可以重新回到人間,所以古往今來,奸臣不斷,惡霸屢見不鮮,他們絕不了種,死灰復燃。



位於北極的世界最大的【人類前世今生實驗基地】,曾經對3678米的高空恆溫磁場帶進行了50年的跟蹤觀察實驗,確定了這個恆溫恆溼的真空帶,具有克隆功能,

人類長期的呼吸吐吶和新陳代謝散發的特定生物氣息,會被量子優衣庫儲存,人死後,經過六年零七個月的優衣庫信息凝聚,一個人所有的生物體徵,形成生命氣態璉,在生命基因相同的狀況下,但凡在大姨媽兩週,有陰陽結合的女人,吸入體內,便會受孕,



很多孩子生下來,相貌與爸媽不同,雖然被科學解釋為變異,現在科學家已經證明,是人類輪迴,通俗解釋為,人類靈魂在一個氣場滋生克隆,讓死者再現。



其實人死後,能輪迴,牛頓與愛因斯坦在晚年,都試圖用科學來證明,當他們真正證明了人類的輪迴軌跡,產生了恐懼,愛因斯坦燒掉自己的手稿,其實牛頓與愛因斯坦都證明出自己再次輪迴的時間地點,他們安然度過晚年,含笑暫時離開人間。



霍金沒死之前,不但與火星男孩對話,還看了【輪迴錄】,秦檜後來輪迴成了秦香蓮。呂不韋輪迴成了呂布。東郭先生輪迴成西門慶。武則天輪迴成武大郎,楊貴妃輪迴成楊白勞,杜十娘輪迴成杜月笙,梁山伯輪迴成祝英臺,西廂記輪迴成紅樓夢…………。



人死後能再回到人間是真實的,不過也發生變異,為什麼很多人自殺?就是前世風光,要風得風,今生痛苦鬱悶,就不想再活了。



所以人是不能怕死的,如果你運氣好,輪迴成一個成功人士,也是一種幸運。塞翁失馬。科學證明了人類的再生,這是人類與其它物種最大的區別。含笑九泉,如果不是輪迴過來的人告訴了大家,誰也看不到九泉之下含不含笑。相信科學吧,相信名言吧,死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白這個顏色


答:信則有,不信則無!這是一個信仰問題,艾伯菌屬於後者!


但是需要糾正的一點,題目說的“西方科學家認為……“,這個肯定是有誤的,真正的科學家不會輕易下這樣的結論,神學家還差不多!

目前科學上,對“意識”的解釋,還不夠完善,唯心論相信意識獨立於物質,唯物論相信意識就是物質在某種層面下的表現,至於誰對誰錯,已經成為信仰問題,反正誰也否定不了誰!



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或許提供了一個思路,當計算機的算法足夠精妙,計算速度足夠快,計算機就有可能通過圖靈測試!


那麼這時候,計算機的思想,可以稱作“意識”嗎?

(1)如果不能,但是計算機已經和人的思考沒有區別,在不知道底細的情況下,你都分不清對方是人還是計算機!

(2)如果說能,可計算機本質上就是一系列的算法而已,我們能說算法就是“意識”嗎?



或許意識就是這樣,當一個系統接收和處理的信息足夠複雜,然後和外界的聯繫,就表現為這個系統的意識,這其實就是一個“生命”。

就像人一樣,剛出生時是空白,後天逐步接收各種信息和處理這些信息,當系統複雜到足以應對各種情況時,就成了一個擁有獨立意識的個體!

倘若基於這個觀點,題目的說法就是無稽之談!





好啦!我的答案就到這裡,喜歡我們答案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不知你所說的西方科學家指的哪些科學家。而從科學的角度講,人死與其他物種死去之後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會被大自然“降解”,成為大自然的一部分,重新開始下一個輪迴,當然這裡的輪迴是指物質的輪迴!

而問題中所說的重回人間應該指的是“靈魂”之類的東西,或者“投胎”。很明顯,無論是靈魂還是投胎的概念都不屬於科學的範疇,特別是“投胎”兩字,更具有“迷信”的色彩!

而人死後150年重回人間這種觀點不就是另一種“投胎”的概念嗎?或者說,即使真的有“投胎”,為何要等150年呢?

確實有很多時候,我們見到一個場景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妙,但這種感覺也會與我們經歷過的一些事情有關聯,只不過我們一時想不起來!

所以,不要提什麼“投胎”“轉世”之類的東西了,過好當下才是正道。對於我們來說,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天,讓每一天都變得更有意義!

人生本來就短暫,如此這樣我們就更沒有必要浪費時間思考下一些“非科學”的東西,更應該讓每一分每一秒都變得有意義!


宇宙探索


這是一篇被公眾號自媒體簡單包裝,加上一些毫無價值的名人名言式的反科學傳播文章。這篇文章沒什麼有價值的內容,它的傳播倒是很有意思。

文章的來源

通過搜索引擎分析,可以發現這篇文章最早於2017年11月20日前後在某網站自媒體平臺上發表,隨後在各個公眾平臺傳播較廣。其實,它的文字內容基本是來源於一些宗教類的傳播平臺。150年重回人間這個梗很具有傳播性,所以才廣泛流行了開來。

在英文網站上找不到所謂的150年重回人間的說法,這個150年梗完全就是中文自媒體原創的。

愛因斯坦:我真沒說過

文章找三位科學家背書,第一位就是愛因斯坦,聲稱他在《相對論》裡說:人類的靈魂也就是腦子裡的記憶組。

▲《論動體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中的一頁

可惜,愛因斯坦真沒這麼說過。愛因斯坦在1905年向《物理年鑑》投稿論文《論動體的電動力學》(On the Electrodynamics of Moving Bodies),這是相對論一系列論文的第一篇,在阿爾伯特·A·邁克爾遜、亨德里克·洛倫茨、亨利波因卡等人的基礎工作和馬克斯·普朗克、赫爾曼·明可夫斯基等人的實證和完成後續工作後,相對論體系才完整構建起來。

相對論是解釋物理世界的強大武器,愛因斯坦本人對玄學沒有什麼愛好,恰恰相反,愛因斯坦並不信教,也沒有對宗教的信仰。

山姆·帕尼爾和稱重靈魂真正醫師——鄧肯·麥克杜格爾

文章第二部分提到了稱重靈魂的山姆·帕尼爾,並說他是第一個給靈魂稱重的醫生。

▲鄧肯·麥克杜格爾(Duncan MacDougall)

實際上,鄧肯·麥克杜格爾(Duncan MacDougall)才是真正的給靈魂稱重的著名醫生。1901年4月10日,麥克杜格爾在養老院選取6名即將過世的老人——4名肺結核患者、1名糖尿病患者還有一人不明。他在他們瀕死時放在一個可以精確測量重量的病床上。經過試驗,麥克杜格爾醫生宣稱人死後減重21克——這就是人的靈魂重21克的由來。

他還測量了狗,結果發現狗死了沒減重,狗沒有靈魂。

事實是,測量時一名患者體重下降, 但隨後又重了起來, 另外兩名患者在死亡時體重下降, 但幾分鐘後體重下降更多。其中一名患者體重下降了 "3.4" (21. 3 克), 與死亡時間重合。麥克杜格爾無視另一名患者的結果, 理由是天平 "沒有微調\

九度十二分


哈哈哈,這個真是要笑噴,不過簡單的部分闢謠不夠好玩,真正好玩的部分在後半部分。

注意,這位Dr. Shiteating教授的大名,仔細看看是不是感覺哪裡好像不對。拆開看看,Shit eating,吃什麼來著。。。也難怪這位教授被科學界孤立了。然後我們再看看這篇“研究論文”的出處

文章標題是:"如果你相信這個,那你就沒什麼不能相信的了"。好吧,文章發表於CNS,先不管這是一個神馬高大上的雜誌,我們來看看發表時間,2028年。所以,如果這玩意是愚人節的玩笑,其實也不太好笑。

真正好笑的部分來了,大家可以看到,這個問題的答主中,有一個比較熟悉的名字,燃哥。哥們掛著V,是醬紫回答這個問題的。如我上面所說,稍微有點學術辨別力的人,也知道這是胡扯。那麼問題來了,哥們的V是假冒的嗎?並不是

哥們在知乎屬於大號了,還寫過一本書,我還沒看過,到是很有興趣,看看哥們正經說話是啥樣的,@韓東燃是不是送一本給我?

所以,問題來了,燃哥你是知乎請來逗比悟空的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