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態保護“亮”出“新色彩”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態保護“亮”出“新色彩”

  八步沙、紅水村,郭萬剛、王銀吉,不僅是地名、人名,更是我市生態文明建設成效的真實寫照。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態保護“亮”出“新色彩”

5月22日,記者在民勤縣青土湖採訪。

  5月21日至23日,來自人民日報社甘肅分社、新華社甘肅分社等13家中央駐甘主要新聞單位,中國國土資源報和中國經濟時報等12家中央行業類媒體,人民網甘肅頻道、新華網甘肅頻道等5家中央重點新聞網站,甘肅日報、省廣電集團等9家省屬主要新聞媒體的記者,用手中的筆和鏡頭,聚焦我市生態文明建設,將這裡的新亮點推向全國。

  感動、震撼,是此次採訪團記者最直接的感受。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態保護“亮”出“新色彩”

  新華社甘肅分社記者周嘯天說:“在生態保護和建設方面,武威有很多亮點和好故事,像八步沙六老漢祖孫三代的治沙故事、涼州區王銀吉一家堅持近20年義務治沙的故事、乾涸50多年的青土湖再現生機等等。我相信,在武威還有很多默默無聞堅守在治沙防沙一線的無名英雄。作為一名媒體人,我希望能夠沉下心來,更多地發掘環境治理方面的好故事,讓每一個人都能知道好環境來之不易。”工人日報甘肅記者站站長康勁說:“八步沙林場的治沙精神,體現的是咱們武威人民、甘肅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精神。在這樣一種艱苦的環境中,通過三代人幾十年不懈努力,建起了一道防風固沙的綠色屏障。相信每一位走進八步沙的人,心裡面都懷著虔誠和感動,這種精神確實應該發揚光大。”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態保護“亮”出“新色彩”

  中國國土資源報甘肅記者站站長王鋒是第一次來八步沙採訪。“三代人為了一個綠色的夢,把戈壁變成了綠洲,非常了不起,值得向全國推廣。以後我還會再來八步沙,住下來蹲點蹲守,挖深挖透這個典型。”

  在涼州區長城鎮紅水河西岸的王銀吉一家治沙區,今年77歲的王天昌老人,正用三絃彈唱著自編的治沙曲。大家拿出隨身的影像設備,把這一幕感人的畫面記錄下來。“王銀吉一家的事蹟,讓我們很感動,特別是王天昌老人讓我印象更深刻。他們這一家人,為生態治理付出太多太多,應該向他們致敬。這種精神應該弘揚,也值得深入思考,希望通過我們的宣傳,讓更多的人關注生態治理。”光明日報甘肅記者站記者姚昆說。

央媒省媒看武威之一 生態保護“亮”出“新色彩”

  2007年,民勤青土湖地區地下水位低於地表4.02米;2017年,這個數據變成了2.94米。十年之間,青土湖的地下水位上升了1.08米,青土湖水面從零擴大到26.6平方公里。“之前乾涸的青土湖,現在有水有草有鳥,形成了一大片溼地,這些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各級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奮鬥的結果。”

  一次次鏡頭的閃動,定格美麗嬗變的畫面;一條條鮮活的新聞,講述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央和省級媒體人眼中,砥礪奮進的武威大地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步伐越發堅定鏗鏘。

本報記者 馬開良 楊鵬元

文章配圖均為資料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