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5G商用標準將出,我國主導信道編碼

近日,3GPP在韓國釜山召開5G第一階段標準制定的會議。按照計劃,6月,5G第一階段標準就將出爐。不過,這只是5G商用邁出的第一步。受限於5G網絡建設難題等因素,備受期待的5G,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美。

5G第一版標準下月出爐

近日,3GPP在韓國釜山召開3GPP工作組完成5G第一階段標準制定的最後一場會議,本次會議將確定3GPP R15標準的全部內容,也標誌著5G第一個商業化標準完成,該標準公佈在即。

本次會議作為5G第一版商業化標準成型會議,基本上所有與該標準有關的廠商和組織都會到場參與。

會議主要以RAN工作組內容為重點,對RAN 1-5工作小組內容進行彙總,以確定5G商業化的最終技術。其中包括提供超高速數據和超低延遲的5G無線接入技術以及用於5G終端的一致性測試方法。

此次會議還將確定5G終端的一致性測試方式。同時,3GPP RAN4工作組還將確定3.5GHz與28GHz頻段5G基站、5G終端的射頻性能需求。

本次會議參與者空前盛大,日本無線工業及商貿聯合會(ARIB)、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美國電信行業解決方案聯盟(ATIS)、日本電信技術委員會(TTC)、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印度電信標準開發協會(TSDSI)、韓國電信技術協會(TTA)、華為、OPPO、vivo、三星、高通等協會企業在內約1500名電信標準制定專家參加會議。

華為5G產品線總裁楊超斌表示:“按計劃,這次會議將完成有關5G獨立組網(SA)的標準技術,審視通過後將在下月美國RAN全會上正式宣佈,華為也準備了提案。此次標準確定後,設備企業有基於標準的設備就可以商用。”

確立5G獨立組網標準

根據3GPP此前公佈的5G網絡標準制定過程,5G整個網絡標準分幾個階段完成。R15階段:預計到今年6月,完成獨立組網的5G標準(SA),支持增強移動寬帶和低時延高可靠物聯網,完成網絡接口協議;R16階段:預計在明年12月,完成滿足ITU(國際電信聯盟)全部要求的完整的5G標準。

有人不免疑惑,去年年底時,3GPP不是已經確定了一個5G標準,現在又確立一次?對此,通信產業分析師項立剛解釋,上一次確定的是非獨立組網標準,這一次將確定的是5G獨立組網標準。

據悉,非獨立組網是指要和其它東西融合,比如與4G甚至3G共同組網;而5G獨立組網,則意味著是完全沒有4G,完整建立的5G網絡。

項立剛表示,在非獨立組網模式中,大的網絡是4G,但是奧運會賽場、CBD等一些熱點地區,通過5G增加熱點來提升網絡速度和用戶感知、體驗,但整個大範圍的網絡仍不是用5G。相比之下,5G獨立組網,是指整個網絡完全用5G形成覆蓋。

對5G商用尚不宜期望過高

據悉,5G標準由諸多技術組成,編碼是非常基礎的技術。2016年,獲得多家美國運營商及企業支持的LDPC成為數據信道編碼,中國通信企業力推的Polar成為控制信道編碼。

業內人士指出,在3G、4G時代,中國在編碼上還是沒有多少發言權,這是中國在信道編碼領域首次突破,為中國在5G標準中爭取更多的話語權奠定了基礎。不過,中國在5G中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但不能等同於各國都會採用中國主導的技術。5G標準是國際標準,世界各國都有發言權。

根據研究機構IHS Markit的《5G經濟》調查報告,到2035年,5G將支持各行各業創造價值高達12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普華永道則預測,至2030年,AI將為世界經濟貢獻15.7萬億美元。

5G熱正在持續,不過,有通信行業從業者就對記者表示,在移動通訊如手機的體驗上,5G可能不會帶來特別振奮的感知。“4G其實已挺快了,或者說夠用了,5G這種迭代在普通用戶感覺上並不會很明顯。”

去年,已經有專家提示5G商用不宜期望過高。首先,5G網絡建設並非易事。和其他網絡建設一樣,5G網絡建設進度也將以合理的方式推進,比如建網初期可以考慮重點區域的連續淺層覆蓋,後續隨著終端的普及和業務的發展再逐步擴大規模,同時逐步引入各類型的小基站進行覆蓋和容量的擴充,並引入新的頻率,逐步打造高中低頻高效協同的5G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5G頻率較高,對網絡建設將帶來不小的挑戰。5G的首發頻段為中頻3.5GHz,頻段較高導致信號傳播損耗和穿透損耗顯著高於現有4G網絡。為了增強網絡覆蓋能力並提升網絡容量和性能,5G基站要支持大規模天線和大帶寬,設備成本、尺寸和重量均有一定增加,這些問題都需要去克服。

其次,標準成熟度決定商用進度,5G商用場景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3GPP定義了5G三大場景:eMBB、mMTC和URLLC,目前業界在5G第一版本完成的主要是eMBB和URLLC的場景,而大連接、車聯網的場景需求還在不斷磨合之中,有可能出現在明年9月提交的5G第二階段標準中。所以,在5G商用之初,主要應用的場景也將是eMBB,以及部分URLLC,而非mMTC。

鏈接:

關於3GPP

1998年,多個電信標準組織夥伴簽署了《第三代夥伴計劃協議》,並制定了3G時代全球適用技術規範和技術報告。此後,3GPP一直延續到4G時代,再到5G時代。

3GPP由16個工作組組成,負責制定終端、基站和系統端到端技術的標準規範,有超過550家公司作為會員公司參與。幾大會員公司包括高通、Intel、華為、中興、諾基亞、愛立信等。

中國無線通信標準研究組於1999年加入3GPP,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有幾十家企業或機構成為了3GPP的夥伴,包括設備商華為、中興、大唐、普天、信威,芯片製造商海思、展訊等,手機廠商VIVO、OPPO、努比亞、酷派、小米,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以及中國信通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