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趙州扇鼓是流傳在河北石家莊趙縣一帶獨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也是河北省十大舞種之一,因鼓形似團扇而得名。舞蹈具有明快、活潑、詼諧、風趣的藝術風格。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趙州扇鼓鼓面直徑24釐米,狗皮蒙面,邊緣繪有圖案;鼓柄長13釐米,下端彎成雲鉤狀,鉤有9個鐵環;鼓槌長35釐米,竹篾製成,末端墜紅色吊穗兒。“扇鼓扇鼓生得圓,上面綴著九連環,雖然不是值錢寶,我靠扇鼓討吃穿。”這段扇鼓唱詞透露了它的些許起源。據考證,扇鼓起源於漢代,由乞討者所用工具和演唱行為演變而來,俗稱“唱門飱兒”。起初,乞討者手執扇鼓並即興編些唱詞,在別人家門口演唱求取施捨。後來,民間藝人將其進行加工改編作為賣藝謀生的手段,這才逐漸傳播發展起來。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趙州扇鼓於明末清初流傳至趙縣一帶,經過幾百年的傳承,逐步發展成為一種民間舞蹈藝術形式。據悉,早先受物質條件的侷限,扇鼓藝人表演時只著便裝而不穿戲服,以紅辣椒充當耳墜子進行裝扮。扇鼓表演也多出現在農閒時節、豐收之後以及各種祭祀和慶典活動上。傳統扇鼓表演不同於一般的舞蹈,它集擊鼓、唱詞、舞蹈於一身,手中的扇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點綴道具,而是控制表演節奏的樂器和工具。其演唱也有多種形式,在傳統曲目中既有獨唱和對歌形式的《十二月》、《丟戒指》,也有角色、人物、情節兼具的《二姑娘騎驢王小趕腳》,還有以說唱形式呈現的《呂蒙趕齋》,以及載歌載舞、舞蹈性突出的《撲蝴蝶》、《四輩上工》等。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過去趙縣城鄉的廟宇眾多,信眾如雲。每每廟會時節,大大小小的廟會上總少不了善男信女們自娛或娛神酬神敬神的民間藝術表演,扇鼓更是不可或缺的節目之一。扇鼓源於乞討者的工具和演唱,俗稱“唱門飱兒”。乞丐們在富家門前敲打演唱求取施捨:“扇鼓扇鼓圓又圓,上打下墜九連環。雖然不是值錢寶,我靠扇鼓討吃穿。扇鼓扇鼓圓又圓,上打下墜九連環。敲打扇鼓心裡樂,盼的是不愁吃來不愁穿。打了幾年沒有來,你的門樓蓋起來。你的門樓蓋得高,不缺吃來不缺燒。”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此時,如果主人給端出飯來,乞丐們會立即唱到:“牛成對,馬成雙,院裡雞鴨鬧嚷嚷,雞鴨鵝,鬧起來,裡添人口外添財。”如果碰到不給飯的,還對乞丐們斥罵的話,他們會立即反抗,唱到:“你這門樓蓋得寬,哪年不出幾口棺”。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已故老藝人楊小黑在總結趙州扇鼓表演要領時說:“扇鼓舞的表演關鍵是三看,即看肩膀、看屁股、看眼神。”就是說,表演中肩膀要上下聳動、臀部懸空扭擺,斜眼用眼神與女角戲逗。

信不信,河北石家莊趙縣民間舞蹈扇鼓舞來源於乞討者的唱門飱兒?

有人說趙州扇鼓打起來土氣,其實,扇鼓珍貴的就是它的“土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