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送給互聯網從業者的4個建議

送給互聯網從業者的4個建議

16年的時候跟一個同行聊起互聯網就業形勢的嚴峻,他當時跟我說17年肯定會好的。我問他原因,他說16年已經差到極點了,17年再怎麼著也不可能比16年差,現在看來好像我們都過於樂觀了。

最近打聽了一下身邊幾個朋友的年終獎情況,發現好幾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折損,有的年終獎沒了,有的是大幅縮水,還有的要延遲發放。讓我意外的是,大家對這個結果並沒有什麼抱怨,也不會想著去換工作,因為之前已經瞭解到公司的情況,所以對這個結果早有心理準備。

基於對行業的觀察和對身邊朋友的瞭解,我們想給互聯網從業者們一些建議。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給建議呢,因為形勢好的時候,你說這些大家也不會聽啊。

1、不要隨便換工作

在公司裡你肯定會經常聽到身邊同事對公司的抱怨,包括你自己可能也會說一些公司的不足。有的人說著說著就辭職了,不僅自己辭職,還影響了身邊小夥伴們的情緒。不過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從原公司辭職又後悔的人,辭職後,到了別的公司才感覺到原來公司的好。

我一個朋友之前在一公司,總是抱怨高層的決策錯誤,吐槽公司福利差,過節的時候都沒有發東西。時間久,積怨深,辭職了。等到去了另一個公司,高層之間互鬥厲害,他們會受到牽連,天天為這事煩心。老闆不懂互聯網,對他們的工作成果常常會有一些誤解。加上公司總是給他們灌雞湯,他跟公司的價值觀有比較大的衝突,幹了幾個月又辭職了。

後來跟我說之前的公司雖然福利差些,但是文化氛圍不錯,跟同事合作起來很愉快,但是現在的公司就沒那麼好的環境了。

大環境不好,很多公司也抬高了招人的門檻,對於求職者的工作經歷也有一定要求。例如有的公司對於應聘者的跳槽次數也有所限制,如果不符合條件連面試機會都沒有。

從公司的角度講,一個人跳槽的次數多了,會懷疑其對公司的忠誠性。

在現實情況中我們很容易因為個人觀點去判斷一件事情,但其實很多事情要依靠結果來判定是否正確。誰都不是神人,老闆也有可能是失誤的情況,而你當初的決定正確,可能也並沒有什麼確切的依據,只是走運而已。

在任何一家公司都會有讓自己不開心的地方,這是很正常的現象,有時候想想這就跟找對象一樣,人無完人。關鍵是看公司的優點是不是你看重的,公司的缺點是不是你可以接受的。

2、互聯網的發展軌跡趨於正常

以前提到互聯網,大家總認為是新興行業,總是帶著四個標籤:第一是技術含量高;第二是從業者以年輕人居多;第三是比較自由,不像傳統企業的規矩那麼多;第四是高薪,流行著很多財富故事。

不僅是創業者,即便是從業者也能獲得比同齡人更高的收入。

之所以會給大家這樣的印象,也是因為互聯網發展速度太快,誕生了很多創業型公司。而很多創業者本來就沒有管理經驗,缺乏足夠的資歷,只是有了資金就開始了創業之路。這樣的公司多了,好像就給大家留下了互聯網公司不講規矩的印象。說實話當公司不大,只是十幾個人的時候,管理成本確實很低,即便是規矩鬆散些,也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對於互聯網行業一些有規模的公司,還是比較講究規矩的,有明確的規章制度。

相比較其它行業而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也給了從業者很多機會,靠著跳槽獲得了更多的物質利益,更快的晉升到了目標職位。可當大批創業公司倒下了,潮水褪去,也把互聯網公司的正規化暴露在大家眼前。

也許你會覺得互聯網公司跟很多傳統公司越來越像了,但或許這樣才是一個公司的正常發展軌跡,互聯網公司正在變得越來越“正常”。

3、不要跟隨概念

一個朋友說,之前自己做PC產品,後來聽說移動互聯網火,又轉戰到了移動互聯網,後來聽說人工智能是未來趨勢,又換做智能硬件產品。智能硬件沒做多長時間,還沒有完全琢磨透,區塊鏈和虛擬貨幣突然間又火了。

真的快趕不上節奏了,也許你剛熟悉了某種概念,學習了某個新知識,沒想到大家口中的風口又換了。互聯網從業者確實需要很強的學習能力,不僅是技術概念,商業模式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如果你總是跟隨概念,心態很容易變得浮躁。有的人平時喜歡看行業資訊,生怕落伍,思想被淘汰了。但其實如果你在工作中很忙碌,壓根就沒精力去了解其它東西。一個概念,要研究清楚,再到實踐熟悉,也並不是短時間內能達到的。

再者,很多概念只是一時間的效應,並不是所有人衝進去都會淘到黃金。不要因為跟隨概念,耽誤了已有的工作,能力沒有提升,也不利於日後找工作。

4、關心自己的社保

有很多人因為是在異地工作,想著將來肯定要回老家,所以找工作的時候特別不在乎自己的社保繳納比例。即使公司按照工資的全額比例繳納,為了少扣工資,自己也會讓公司按最低比例繳納。這種做法不可取。

我們國家雖然有戶籍制度,但是對社保這塊還沒有限制。每個省份的福利制度是不一樣的,如果你所在的城市福利制度更好,建議社保繳納基數還是高點更好。拿北京來說,如果你在北京按照全額工資比例繳納社保,退休後拿到的退休金要比你在老家更多。

還有些人想著自己老了後不會靠退休金過日子,以後肯定是要創業的,等創業成功了,就不需要在乎這點退休金了。且不說創業的失敗率很高,很多當初懷著創業夢想的人年齡漸大,也已經放棄這個想法了。

創業是很多人的想法,卻不是多數人的人生路徑,我們大多數人還是要每天上班,退休後靠著國家的退休金養活自己的。不要等到自己想通這個事情的時候已經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