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被絞滅的墨家之三:不要滿口聖人,一做事就自比豬狗

血熱心熱的孟子曾挖苦說,墨氏兼愛,就是把陌生人當成父親一樣來愛待,這就否定了父親之所以為父親,這跟禽獸沒什麼差別。把墨家稱為“禽獸”,可見作為儒家學派代表的孟子,對墨子的兼愛思想非議那是相當強烈的。

被激怒的墨家回應說,未必像儒家一樣,把愛分為三六九等,一切以自已為中心,一旦發生衝突,放棄愛是很容易的,因為有等級的愛最終只會著眼於等級,而非愛。在墨家眼裡,儒家都是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仰人鼻息的“偽君子”。

墨子強調的“兼愛”,就是無差別的愛,愛所有人都和愛自己一樣。這與西方的所謂博愛差不多。這無疑擊中了儒家的要害。儒家的“仁愛”,是越親近的,愛越深;越疏遠的,愛越淺,這就叫愛的有差等。

被絞滅的墨家之三:不要滿口聖人,一做事就自比豬狗

在儒家看來,如果社會沒有等級,世界就成平的了,何來尊嚴,何來敬畏,何來秩序?但在墨家看來,世界本來就應該是平的,只有公平才有所有人的尊嚴。在平的世界中,根本不需要上層貴族。

表面看起來,墨家的兼愛自然要比儒家的仁愛要好。人人平等,四海一家,世界大同,沒有戰爭,大家相親相愛同唱一首歌。但這麼好的事,可能嗎?相較於儒家從實際出發的愛,墨家的愛似乎有些過於理想化。雖然這種理想猶如冬日的一抹陽光,和煦溫暖令人嚮往。

儒家也認為不可能。孟子與墨家子弟夷之有過一次辯論,夷之說,你們儒家不是說,古代聖人愛護民眾像愛護嬰兒一樣嗎?可見,愛無差等。孟子說,嬰兒眼看就要掉進井裡,任何人都會去救。與他是誰家的孩子無關,只要是人,就不會見死不救。救嬰兒,不是因為兼愛,而是出於天性,惻隱之心。比如,嫂子掉進水裡了,是人都會去救,與性別無關,與親疏也無關,更不是什麼兼愛。難道你因為救了嫂子,就說愛嫂子和愛老婆一樣?

被絞滅的墨家之三:不要滿口聖人,一做事就自比豬狗

除了“兼愛”問題上的分歧,墨家在很多地方也都和儒家針鋒相對,互相攻擊。對於一生都在追求被任用的孔子,墨子更是持一種嗤之以鼻的態度。儒家講究的繁瑣禮儀,比如居喪三年子女必須天天哭泣的禮儀,在墨家看來,更像一場表演。

墨家告訴儒家,君子不應該鬥來鬥去。儒家說,豬狗還鬥來鬥去呢,何況人?墨家笑了,說,你們儒家講起道理來滿口聖人,做起事情來卻自比豬狗?

這場儒墨斗法,最終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成為正統思想後,為墨家消亡失敗而畫上句點。

另外,禍不單行的墨學還遭遇了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攻擊。韓非子認為,以俠義為己任的墨家,不僅是國家的蛀蟲,還是亂的根源。法學講究的是君主專制,而墨家追求的是平民化,兩個學派從政治思想來看截然j不同。在秦商鞅變法後,韓非、李斯等法家代表得到重用。法家的崛起,加速了墨家的消亡。

被絞滅的墨家之三:不要滿口聖人,一做事就自比豬狗

無論如何,春秋戰國是一個自由開放的時代。孔子可以在民間自由講學,墨子能聚眾結社,成為帶劍而行的武裝學術集團。人們可以擁有不同的思想,人與人之間可以自由地討論任何問題。

而隨著墨家學派的消失,力量的天平逐漸傾斜,國人干政和庶人參政的局面開始讓位於王權專制,中國的歷史滑向了另一條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