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中國好人”回延安|讓心靈更純淨 讓精神再昇華

“中國好人”回延安|讓心靈更純淨 讓精神再昇華

孫東林:心靈得到洗禮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從小就知道延安是革命聖地,能來延安參加這次活動,讓我心靈得到洗禮!”孫東林對記者說。

2010年2月9日(農曆臘月廿六),在京、津做建築工程的孫水林,駕車帶著妻子、三個兒女和26萬元現金從天津出發,準備趕回老家過年,同時給先期回武漢的農民工們發放工錢。次日凌晨行至南蘭高速開封縣隴海鐵路橋路段時,由於路面結冰,發生重大車禍,20多輛車連環追尾,孫水林一家五口遇難。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顧不上安慰年邁的父母,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將工錢送到60多名農民工手中。由於哥哥的賬單多已找不到,孫東林讓農民工們憑著良心報領工錢,還貼上了自己的6.6萬元和母親的1萬元。“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孫水林、孫東林兄弟20年信守承諾,被人們譽為“信義兄弟”。

孫東林說,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運籌帷幄,打贏了抗日戰爭,解放了全中國。這次來到延安參加中國好人榜發佈活動,去梁家河參觀學習,對我來說就是一場洗禮。讓我更加堅定要一輩子做好人,做好事。他告訴記者,這是他第一次來延安,沒有看到黃土高坡、塵土飛揚,到處綠意盎然;城市裡高樓大廈林立,交通四通八達,一座生機勃勃的現代化城市正在崛起。

記者 葉樹峰

張麗莉:興奮 期盼 圓夢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用“興奮、期盼、圓夢”這六個字表達了她對延安的感受。

2012年,本可以躲過失控客車的她,為了救學生,用血肉詮釋了一名師者的擔當,事故後她的雙腿粉碎性骨折被高位截肢。如今,她坐著輪椅來到延安,尋訪心中的革命聖地。“想來一場紅色之旅,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張麗莉說。

“我在飛機降落的過程當中,看到這片厚重的黃土地,腦海裡想到了安塞腰鼓、陝北民歌,還有那些耳熟能詳的革命事蹟。”張麗莉說,到了延安之後,才感受到延安不僅有革命歷史和民俗文化的積澱與傳承,這裡的植被也很好,這些都可以反映出延安是一個富有活力、欣欣向榮的城市。

張麗莉看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從書中她瞭解到,那時候沒有綠水青山,生產、生活環境差,但是總書記在梁家河卻有收穫。他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上,關心燒火做飯、上廁所的問題,只要老百姓的事,他都當大事去做。所以這次來延安她特別想近距離了解梁家河的魅力所在。

“看到總書記當年生活過的地方之後,我在朋友圈裡面發了幾張照片。最主要的一個關鍵詞,就是奮鬥。”張麗莉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張麗莉表示,延安最不缺少向善的力量,延安人擁有一種真正的大愛。如果沒有當初延安的付出,就沒有祖國今日的強大與自豪。好人不僅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還要保持這顆心不變。“以後有機會我一定要再來延安,進一步感受延安的魅力。”張麗莉說道。

記者 葉四青

官東:要像更多好人學習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我是一名軍人,又是一名黨員,延安是我一直嚮往的地方,這次來延安,讓我感觸頗多。”談起此次延安之行,官東開心地說。

2015年6月1日21時30分,隸屬於重慶東方輪船公司的東方之星輪,在從南京駛往重慶途中突遇罕見強對流天氣,在長江中游湖北監利水域沉沒。事件發生後,海軍工程大學潛水員,宣城市寧國籍士官官東冒著生命危險參與救出兩名倖存者,在關鍵時刻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危險留給自己,無私讓出自己的裝備,並憑著自己精湛的潛水技能安全浮出水面,受到李克強總理特別讚揚,海軍工程大學授予官東一等功。

來延安之前,通過學習,官東對延安的革命歷史和樸實民風有了初步瞭解。來延安後,他親身感受到了延安人的熱情,城市的快速發展。梁家河之行更讓他感受到了習總書記插隊時的艱苦奮鬥精神,瞭解到了習總書記當年是如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如何與勞動人民培養了深厚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延安之行讓他結識了許多“中國好人”,近距離地瞭解了每個人,看到自己的不足,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他說:“我要多向他們學習,讓好人精神在腦子裡深深紮根。今後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繼續發揚好人精神,帶動更多的人加入‘中國好人’行列,讓好人精神在中國大地上蔚然成風。”

記者 鄭鵬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這是我第一次來延安,平時家裡忙根本沒時間出來旅遊。”當記者問起高利兵第幾次來延安時,這位來自榆林的“中國好人”笑著對記者說。

高利兵是榆林市神木縣高家堡鎮高家堡村人,多年來,他共資助過40多個貧困孩子,金額達5萬多元。作為神華神東礦業服務公司哈拉溝水暖服務部的一名普通員工,高利兵每月僅有2000多元工資,他將自己的大部分工資寄給家裡後,留給自己的已經所剩無幾,有時候一個月生活費還不到500塊錢。若是在網上看到有貧困孩子需要幫助的消息,他還會瞞著家人跟朋友借錢捐助。當有人問他這樣做值不值得時,高利兵回答說,“我小時候受過窮,所以現在哪怕捐助給貧困孩子三五十塊錢,自己也想幫。我想通過自己的堅持,能夠讓更多的人來幫助那些貧困孩子。”

談起來延安的感受,高利兵說,他常常聽身邊的人說最近幾年延安發展得很快。來到延安後看到,延安的城市建設和環境都很好,城區公園、廣場隨處可見,尤其是新區的建設讓人眼前一亮,也讓他開了眼界。“延安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把新區建設得這麼漂亮,真是讓人讚歎。以後有機會了我還要多來延安看看,希望延安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

記者 葉樹峰

袁梅芬:忐忑 激動 自豪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來到聖地延安,學習延安精神,讓我更加堅定信念把這一美德傳承發揚下去。”江蘇省江陰市華士鎮步步高服裝店店主袁梅芬說。

袁梅芬和丈夫先後在1983年和1984年抱養兩個棄嬰,1989年又贍養了當時69歲的孤寡老人趙松林,5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組成了一個家,用超越血緣的愛,續寫了人間真情。在袁梅芬夫婦近30年的悉心照顧下,2015年,95歲高齡的趙松林老人安然離世。袁梅芬創業致富後不忘回報社會,多次給貧困學生捐款,給敬老院老人送營養品,給下崗姐妹創造再就業機會。“我從不避諱談一雙兒女是領養來的事實,我經常教導他們要幫助社會上的孤寡老人和孩子,讓他們感受到溫暖,把正能量傳承發揚下去,為社會作出貢獻。”在袁梅芬的眼裡,她只是做了一些生活中非常平淡的事情,根本算不了什麼大事。

“我第一次來延安,來之前想象這裡都是黃土和荒山,一定很落後,來了之後我看到老區人民把延安建設得這麼好,這麼美。”袁梅芬說,她是懷著激動和忐忑的心情踏上延安這片黃土地的。激動的是可以來聖地延安看一看,學一學延安精神,忐忑的是自己年齡大沒文化,突然來到這麼遠的地方不適應。

袁梅芬說,“作為一名孝老愛親道德模範,黨和國家給予了我很高的榮譽,我要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擔負起傳承孝老愛親的責任。”

記者 劉小豔 實習生 延媛

許諾:用好人精神服務百姓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我是江西人,我是帶著井岡山精神來學習延安精神的,在延安,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明確了在今後的工作中怎樣才能更好地為百姓服務。”談起此次延安之行,許諾滿臉都是興奮。

許諾曾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北京市消防總隊戰士,參加了2015年“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救援,2016年退役。2017年3月16日晚,南昌市老福山立交橋發生3車相撞事故,車輛受到猛烈撞擊燃起熊熊大火。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恰巧駕車路過的許諾快速衝向著火汽車,他一邊把卡在副駕駛室車門上的傷者往外拖,一邊拼命呼救。最終,在另外兩位見義勇為的群眾應維雨、楊國華的幫助下,三人合力救出了3名被卡在車上的乘客。

許諾說,他是一名90後,這次能到延安參加5月中國好人榜發佈儀式感到非常高興,與這些“中國好人”在一起,讓他學到了很多東西,發現了自身許多不足。他曾是一名軍人,現在是一名社區工作人員,身份的轉變意味著職責的轉換,他有一個願景,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希望能給身邊的人帶來幫助,做一個對家庭有用、對工作有用、對社會有用、對國家有用的人。此次到延安來,他了解了延安精神、梁家河精神,結合江西的井岡山精神,他知道了如何繼續做好人,在社區這一最基層的組織如何更好地用“好人精神”服務老百姓。

記者 鄭鵬

關注延安日報 分享延安故事

聯繫電話:0911-8216288

法律顧問:陝西益能達律師事務所 王棟

覺得不錯請您點個

“中国好人”回延安|让心灵更纯净 让精神再升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