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 具有濃郁壯族風情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崇左金山花炮節

崇左市的左州金山花炮節是廣西第三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濃郁的壯族民俗風情。

左州金山,古稱左陽,又名金山寺。據說該寺建於明成祖永樂年間,由於建前在山上發現一個金爐,故名金山。建寺後有尼姑常住奉經,連日香火不斷,至明成化十四年(1448年)將農曆二月十九定為紀念日。每年這天,寺廟擠滿了前來燒香的群眾。

人們或雙手合十誠心祈福,或奉香禮拜,或求籤占卜,都希望沐浴到節日的福音。全城舞獅舞龍、唱戲慶祝,並舉行熱鬧精彩的搶花炮活動。

具有濃郁壯族風情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崇左金山花炮節

群眾到金山寺燒香祈福

據傳農曆二月十九是觀音的誕辰日,所以金山花炮節又叫觀音誕。上午在金山寺做完祈福儀式,人們會舉行隆重的觀音出巡活動。身著盛裝的金山姐妹們小心翼翼地將神像抬出,請觀音菩薩出寺送福。整個左州鎮張燈結綵,人們早早地守候在自家門口,擺上紅雞蛋、水果、餈粑等敬神供品,等待遊行隊伍的路過,到處洋溢著歡樂喜慶的節日氣氛。

走在隊伍前列的是舞龍舞獅隊。八仙護衛著觀音神像,頭炮、二炮、三炮、腰鼓隊、秧歌隊等緊隨其後,數百人的隊伍敲鑼打鼓穿街而行,熱鬧非凡。遊行隊伍多以女子為主,腰鼓隊、秧歌隊身著鮮豔的各色彩衣,用繽紛的色彩點燃節日的激情。

按照傳統的風俗,“八仙”由小孩裝扮而成,騎馬出巡。扮演者穿戴著八仙的戲服帽飾,臉上抹濃妝,人、馬都繫著喜慶的紅綢緞帶。還有長相清秀的小女孩頭戴花冠,手提蓮花燈行走在遊行隊伍裡。出城入城,嗩吶聲聲,奏出濃郁的地方風情。

具有濃郁壯族風情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崇左金山花炮節

觀音巡遊

隊伍在左州鎮的大街小巷裡一邊遊行一邊表演,經過時,家家戶戶都會放鞭炮接福,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隨後出巡隊伍回到金山比賽場地繞場 3圈,給每一位在場群眾送福。廣場的文藝表演和山歌比賽結束後,節日的重頭戲——“搶花炮”才正式拉開帷幕。

金山花炮是由藤條編織而成的圓環,繞上紅布,取喜慶的意頭。每個花炮都有特殊的寓意:送子頭炮,搶得者來年添子添孫;送財二炮,來年財運滾滾;送平安三炮,全家平安順利。

賽前,花炮被安置在裝滿火藥的送炮器上,點燃後爆炸產生的衝擊力把花炮衝上天空,然後在風力作用下,花炮落向某個地方,所有參賽隊員便開始奮勇爭奪。與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金山搶花炮要求隊員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將花炮攻入對方花籃的次數多少來判定勝負。服裝方面,所有隊員均上身赤裸,下身穿著及膝短褲,不同的隊伍褲子的花紋顏色不同。

隨著一聲炮響,花炮凌空直衝,全場歡聲雷動,搶炮的小夥們有如離弦之箭向花炮飛奔而去。雙方你爭我搶,展開激烈的“肉搏戰”。他們或組成人牆掩護隊友進攻,或疊羅漢般混戰在一起,時而魚躍攔截,時而前後夾擊,千方百計將花炮送入對方花籃內。

由於具有強烈的對抗性、娛樂性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搶花炮活動一直深受人們喜愛。現場被觀賽的群眾圍得水洩不通,人們或站或坐,目光隨著花炮的傳遞轉動,不時爆發出陣陣歡呼。花炮雖小,帶來的卻是一場智慧、力量與技巧的精彩較量!

一旦花炮分清得主,頓時嗩吶聲、歡呼聲、鑼鼓聲、鞭炮聲響成一片,整個現場變成歡樂的海洋,人們一同分享勝利後的喜悅。

具有濃郁壯族風情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崇左金山花炮節

搶花炮

比賽結束,熱情好客的金山人,每家每戶都會大擺筵席款待四方親朋好友。

如今的搶花炮,吸引了越來越多各地遊客關注的目光。金山花炮節,已經成為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巨大動力,促進了當地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