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微信,你怎麼把公眾號付費閱讀給忘了

微信要做付費閱讀這事,還有人記得嗎?

自從去年公眾號iOS讚賞消失後,原本馬化騰說“會盡快上線”的付費閱讀功能再次被打入冷宮。不過最近,騰訊旗下的另一款讀書APP又讓人看到了微信付費閱讀的苗頭。

現在隨便打開一篇公眾號文章右上角的菜單(前提是安裝了微信讀書APP),都可以看到“在微信讀書打開”的選項。用微信讀書打開後,在文章頂部有這個公眾號文集的標誌,添加到書架後就能在微信讀書上閱讀公眾號的所有文章。

此外,在微信讀書APP上可以直接搜索某個公眾號文集,系統也會自動推薦一些熱門公眾號。

社交元素也是微信讀書的一大看點,不同於微信的是,微信讀書設置了閱讀時間排名、好友推薦、發現等心思,還有和朋友圈很像的“想法”,形成了一個閉環的閱讀社區。

一方面,公眾號的加入豐富了微信讀書的內容;另一方面,對公眾號來說微信讀書可能會帶來更多的曝光,給用戶更好的閱讀場景和體驗。

雖然微信出了“在聊天中置頂文章”功能,但在微信上閱讀公眾號還是會存在各種困擾,無法形成深度閱讀的場景,以至於越來越多人的公眾號列表都是一片紅點。不同的是,在微信讀書上,用戶可以選擇把自己喜歡的公眾號加入書架,相當於把公眾號進行標籤化整理,提高閱讀效率。

還有一點,公眾號的付費閱讀功能會不會通過微信讀書來實現呢?這也不是沒有可能。

據《微信2017用戶研究和商機洞察》報告顯示,微信有57%的用戶願意為內容付費。微信讀書已經培養了用戶付費訂閱的習慣,把公眾號加入微信讀書書架的這部分用戶,也有可能願意為公眾號付費。

內容付費爆款頻出,誰能笑到最後?

如果說去年是內容付費元年,那今年可以說是個轉折點:

•內容付費課程刷屏營銷成趨勢;

•新興的內容付費平臺數量相對減少,傳統媒體也紛紛入局;

面對越來越擁擠的內容付費市場,依然有人湧進來。除了比較早進入內容付費領域的“十點讀書”“羅輯思維”“吳曉波頻道”,“咪蒙”、“新世相”也相繼加入了戰鬥大軍。

近日,電商大戶“一條”也在其公眾號正式上線知識付費產品“一條課堂”。

不過,有人進場也有人退出。

去年的2月14日,科技博主keso在36氪上開了個收費專欄“keso的互聯網洞察”,今年他在專欄結束後發表感慨,“產業觀察和評論並不是一種適合單獨收費的東西,消費者更喜歡為課程掏錢。

那到底什麼樣的內容才適合付費呢?據“36氪”的知識新經濟報告顯示,知識付費內容中相對火熱的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職業技能類:職場需要的技能,比如時間管理、文案寫作、如何製作ppt等。

投資理財類:泛商業思維類最多,除此之外是房產投資和生活理財。

生活興趣類:最受歡迎的是與音頻相關的品類,如音樂、詩歌等,除此之外是健身類和歷史類。

•專業知識類:最為重要的專業知識,比如醫學、教育學和心理學等。

其他類:邊緣性知識,例如名人的生活體驗、熱門事件相關、新鮮的職業體驗等。

所以說,咪蒙入局內容付費從職場課開始也不無道理。越垂直的內容,內容付費的門檻越低,不過一旦內容變得氾濫,門檻自然也會跟著高起來。

內容付費洗牌不斷,雖然現在的局勢仍然是魚龍混雜,但對比去年的狂熱,這個領域變得更加冷靜了。這可能對大家來說是件好事,可以迴歸去踏實地打磨內容付費產品。

但對微信來說,付費閱讀功能要來,會太晚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