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4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若是有一種吃食,自然呈現的樣子如動物般活靈活現,您肯定疑惑:莫不是捏出來造出來的?今天,小津來給大家“科普”一款“時尚的傳統小吃,傳統的時尚小吃”——蛤蟆吐蜜!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這“蛤蟆吐蜜”乍一聽讓人有點摸不到頭腦,究竟是個什麼物件?但是當你看到實物再細細一琢磨,嘿!太哏兒了!看那些麵點張著“大嘴”,有餡料漏出來,您可別以為這是“露餡兒”了的殘次品,這可是造型!像不像是蛤蟆的舌頭耷拉在外面?一個個“白白胖胖”的,“頭上”還頂著一個“小紅帽”,整整齊齊的“蹲”在一起,別提多喜慶了!越看越覺得“蛤蟆吐蜜”這名兒真是起的惟妙惟肖!

Part

1

蛤蟆吐蜜

有一種味道幾百年飄香

幾年前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蛤蟆吐蜜,已經歷經了600多年的歷史 ,早先它並不是小吃類,而是更高級的“小貨兒”類。明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時,追隨燕王征戰的將士們為了軍糧便於攜帶,就把一種用麵粉烤制的餅抹上羊油脂。劉家人見到這種餅子後萌生出製作一種既便於攜帶又口感上佳的麵食的想法。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經過幾代人的不斷探索,劉家人在祖輩傳承的麵食技藝的基礎上探索出工序多達26道的“蛤蟆吐蜜”,並將之完整地傳承下來。現在的蛤蟆吐蜜已經由第四代傳承人劉芃成“扛旗掛帥”,“標準90後”為這份傳統小吃注入了時代的生命力,讓蛤蟆吐蜜在一眾小吃中愈發亮眼。

Part

2

蛤蟆吐蜜

無規矩不成“蛤蟆吐蜜”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從民國時期“麵食大比武”的冠軍祖父,到獲得國家二級廚師榮譽的父親,劉芃成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名廚世家”,家人的言傳身教成就了他一絲不苟的生活態度。一個個精緻的麵點從他的手中呈現,蛤蟆吐蜜也是得心應手。“我只是把別人玩的時間用來練習,這都是‘被逼’的,我要將這份使命完美的傳承下去。”從揉麵揪劑子,到灑麵粉包餡,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絕不拖泥帶水,一舉一動沉穩幹練,透露著獨屬於手藝人的專注幹練。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左手托住麵皮,把豆餡放入皮中,以右手拇指為頂點將左手虎口窩中的麵皮包起來,再把上面封口多餘的面揪下去,這樣就完成了一個蛤蟆吐蜜的雛形。把它放入固定的模具壓平,在面板上一敲,隨著“梆”的一聲脆響,整個麵糰掉落成型。這對於面有很大的要求,和的過軟或是過硬都達不到這樣的要求,否則不但會“露餡”,還會弄得手上、模具上都是面,場景應該可以想像。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之後到了最考驗人的一步,用拇指和中指將剛才的麵餅捏起,先滾上一層水,再利用這粘性滾上一層芝麻,最後放平,上下不能有被按壓的痕跡,否則會影響最後蓋上紅點的效果。聽起來容易,但是想想用兩根手指拿起這樣一個“分量不小”的小麵點,還不能有拿起過的痕跡,這得是練過無數次才能具備的“高級技能”啊!劉芃成自信一笑:“這一步我現在做得比我父親好,這對我來說是很值得驕傲的事!”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等到這些小糕點進入了烤箱,所需要的就只有等待了,隔著烤箱玻璃看,豆餡兒隨著熱氣膨脹,漏到外面,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吐蜜”。在烤箱外面看好像是餡兒把皮兒“頂”開了,但其實行內人都知道,要不是皮兒先裂開,餡兒是“衝”不出來的,這就是蛤蟆吐蜜的神奇所在。封口在上下不在側面,但是每個成品都是從側面“露餡兒”的,這裡面的講究就只有製作者才知道了!

Part

3

蛤蟆吐蜜

一份講究“非遺”的小貨兒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新鮮出爐的蛤蟆吐蜜還冒著嫋嫋的熱氣,吃它有個講究,那就是“嘴得張得比它還大”,一口下去,皮勁道爽口,餡兒甜蜜芬芳,整個口腔都溢滿了香甜的滋味。再看熱騰騰的餡料裡面還有豆皮在裡面,這一口口吃的都是貨真價實啊!一定要帶回去給家裡人嚐嚐。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這裡的打包也很有講究,把六塊點心整齊擺放在黃紙中央,一下一下把它折成一個小包袱,附上一層大紅色的“五福捧壽”,用紙繩系成一個小“拎手”,古香古色的氣息撲面而來,好像穿越成了古代的達官貴人!不對啊,仔細一看,這紅紙上怎麼就四隻蝙蝠缺一個啊,原來,您拿著這份就是第五“福”啦!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隨著社會變遷,天津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唯獨不變的是那一份文化氣質。這裡有像蛤蟆吐蜜這樣的寶貴財富,也有一批像劉芃成這樣的虔誠的手藝人。不為別的,就為一句“我在做我想做的事”。若您想體會一下天津的古韻,品嚐一下天津的老味,不妨就來這裡看看,肯定不會失望。

天津點心界的“吐槽君”,居然吐了個蜜一般甜的“槽”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鼓樓東街165號 (老城博物館對過)

電話:13820834062

關於蛤蟆吐蜜的那些誤區蛤蟆吐蜜的口兒是製作者動的手腳?

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個蛤蟆吐蜜銷往全國各地,天不亮,劉芃成和父親就要趕到店面製作,要是每個都分別“扯個口兒”,工作量就有增大了多少!況且每個成品都形態各異,絕對不是“複製粘貼”!更不用說包的時候特意把側面削薄了,那整個造型可是要毀了!

蛤蟆吐蜜就是豆餡燒餅?

蛤蟆吐蜜的麵皮是老肥發酵的,要至少五天經過多道工序才能使用,這是現代酵母所不能代替的。而且一直到完成沒有一滴油在裡面,這也是它和燒餅最大的區別。蛤蟆吐蜜的豆餡也不是超市中普通的餡料,都是定做的,用的是一等紅小豆二次製作的“活餡”,這“活面活餡”,怪不得做出來的蛤蟆吐蜜都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呢!

蛤蟆吐蜜吃不完放冰箱,一禮拜都不用愁了?

因為蛤蟆吐蜜都是選取的最好的原料,不放任何添加劑防腐劑,所以,最多隻能常溫保存三天,而且不能放在冰箱裡。若是想要吃上一口熱乎的,那就放在微波爐裡熱上半分鐘,跟剛出鍋的一樣。

編|龐荔馨

綜合整理於|網絡

轉載請註明來源“天津市旅遊局”(tianjin-tou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