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最好的親子教育方式是什麼?

青衿會


現在年輕人的教育觀念強很多了,時代不同,環境也不同,這樣我們用父輩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合適的,例如我們不少人會這樣類比:我們小時候由於生活壓力大孩子多,家長根本顧不上教育,只有出去打工賺錢,能讓我們上學吃飽飯就可以了,現在的還是就是嬌氣,全家圍著他轉還不好好學習。

所處的大環境完全不同因此不能這樣類比,那當代人怎麼教育的呢?大部分人也是跟風,在學習上幾乎每家都為孩子報各種班,無論學習好還是差,要問起家長怎麼想的?基本上是覺得不想虧了孩子。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我想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現在孩子的學習節奏太快了,課本上的知識完全滿足不了以後的升學要求,還有才藝方面也是需要有一定掌握的:二是教育機構太會販賣焦慮感了。

這樣導致家庭中很大的支出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家長揹負巨大的壓力,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學習差的和學習好的都報同一個班,效果肯定不會對每個孩子都適合。

學習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作為家庭教育所涉及的方面還有很多,孩子的脾氣、生活習慣、文明程度等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對已經上學的孩子來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聯度最弱的可能就是課本知識的干預,那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可是大家恰恰把最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在這了,孩子今天考四五十分家長直接睡不著覺,下個月月考90多分家長能樂好幾天,自己的情緒完全被分數綁架,最終僅以分數的高低評價孩子的綜合能力,進而導致孩子厭學,認為學習就是給父母學的。

我認為家長要做好的恰恰應該是除學校教學內容的之外的其他方面,從小就應該培養,例如:1.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當然包括作息習慣。2.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應當是從小讀繪本講故事就有。3.良好的脾性培養,這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禮貌並熱情熱愛生活孩子。

怎麼培養呢?我認為主要取決於家長的水準,家長本身是不是這樣的人呢?如果不是,那當有孩子之後並打算好好培養孩子的時候,那就應該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每個有孩子的家長都會驚歎,孩子模仿自己的能力超強啊。

當一個孩子有很好的生活習慣、閱讀能力、性格好,這樣的孩子學習一般不會差,因為他的紀律性、自控力、學習力很強。

再回頭說不少家長甚至放棄自己的圈子和工作去培養孩子,每天對孩子的吃穿住行提供的很好,並每天一直陪孩子做作業學習輔導孩子,其實說白了就是監視孩子。

我倒更建議家長有時間每天監視孩子學習,倒不如和椅子坐一起學習,是給自己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兩個好處:一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至於陪讀幾年發現沒法找工作了,有的家長就在陪讀幾年自己考了不少證,甚至考上研究生,更重要的是這樣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環境,當你在學習的時候孩子當然愛學習,我們應該承認當我們去一些人家裡的時候,瞬間就有書香門第的感覺,這種環境不是做出來的。



卓昱名


現在的孩子跟我們以前比那是不要太幸福啊!但是,10後的孩子有多少能做到為人付出和同人分享!

以前我們那代孩子特別多,做家長的不管年紀多大,只要能動都沒日沒夜的在外勞動只為能讓孩子們吃飽飯和有書讀。孩子們幾歲開始就要照顧弟弟妹妹,做飯洗衣。生存技能從小就開始積累。物資的匱乏和生活的不易雖是個矛盾體,但孔融讓梨式的禮讓卻普遍存在!也懂得,什麼事都是有付出才能有回報!!!

現在的10後生活條件好了,家裡大人幾乎都是圍著他/她轉,雖然不一定會有求必應,但是相信大部分都會答應的吧。孩子的任務除了讀書還是讀書,家長們認為好像科科考個滿分就距離成功人士不遠一樣,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完全忽視了去培養孩子的生存技能。好多現在讀到初中高中的孩子,連簡單的電飯鍋煲飯要放多少水都摸不著頭腦!至於說搞好衛生,那更加不用去做了。老人認為,我還能動,這些簡單的事情自己做就好,又累不著。還有花時間去搞好衛生倒不如花時間去做多幾道習題還來的有意義,長大再做沒關係。殊不知習慣一旦形成,一切付出都成為理所當然。

所以我個人認為,在保證孩子不受傷的前提下,除了學習以外還要在適當的年紀,教會他們生存的技能,抱有感恩之心,懂付出,肯分享。


siuyin


親子教育最好的方法,我覺得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自己的,因為每個父母的性格特點不一樣,每個孩子的性格特點也不一樣,每個父母的價值觀不一樣,那麼同樣的孩子也會有不同樣的價值觀,所以在教育這個方面,什麼是最好的親子關係教育方式——因型施教。九型人格里把人分成九種類型,每種類型的人,他們的動機不一樣,比方說學習的動機,一號他們的學習動機是因為他們覺得要做一個完美的人,所以學習要好,三號的人是目標型,所以他們學習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性,那麼,七號的孩子如果喜歡學習,他們多半會覺得學習會給他帶來快樂,所以你會發現,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會導致他們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以家,每個孩子性格不一樣。會導致他們對問題的看法不一樣所家長,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模式和孩子的性格模式,才能做到因習師教材能嗯,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教育的親子教育方法,那麼建議去千鳥APP聽九道親子教育的系列課程,有五大理論和九大類型孩子的因型施教的方法,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教育的方法,這才是最適合的親子教育的方法。


我叫都不是


說起親子教育,現在年輕人的教育觀念強很多了,時代不同,環境也不同,這樣我們用父輩的教育方式肯定是不合適的,例如我們不少人會這樣類比:我們小時候由於生活壓力大孩子多,家長根本顧不上教育,只有出去打工賺錢,能讓我們上學吃飽飯就可以了,現在的還是就是嬌氣,全家圍著他轉還不好好學習。

所處的大環境完全不同因此不能這樣類比,那當代人怎麼教育的呢?大部分人也是跟風,在學習上幾乎每家都為孩子報各種班,無論學習好還是差,要問起家長怎麼想的?基本上是覺得不想虧了孩子。

為什麼會這麼想呢?我想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現在孩子的學習節奏太快了,課本上的知識完全滿足不了以後的升學要求,還有才藝方面也是需要有一定掌握的:二是教育機構太會販賣焦慮感了。

這樣導致家庭中很大的支出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家長揹負巨大的壓力,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學習差的和學習好的都報同一個班,效果肯定不會對每個孩子都適合。

學習只是教育的一個方面,作為家庭教育所涉及的方面還有很多,孩子的脾氣、生活習慣、文明程度等都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關係。

對已經上學的孩子來說,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關聯度最弱的可能就是課本知識的干預,那是學校老師的事情,可是大家恰恰把最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在這了,孩子今天考四五十分家長直接睡不著覺,下個月月考90多分家長能樂好幾天,自己的情緒完全被分數綁架,最終僅以分數的高低評價孩子的綜合能力,進而導致孩子厭學,認為學習就是給父母學的。

我認為家長要做好的恰恰應該是除學校教學內容的之外的其他方面,從小就應該培養,例如:1.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當然包括作息習慣。2.良好的閱讀習慣,這應當是從小讀繪本講故事就有。3.良好的脾性培養,這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文明禮貌並熱情熱愛生活孩子。

怎麼培養呢?我認為主要取決於家長的水準,家長本身是不是這樣的人呢?如果不是,那當有孩子之後並打算好好培養孩子的時候,那就應該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所謂的言傳身教,每個有孩子的家長都會驚歎,孩子模仿自己的能力超強啊。

當一個孩子有很好的生活習慣、閱讀能力、性格好,這樣的孩子學習一般不會差,因為他的紀律性、自控力、學習力很強。

再回頭說不少家長甚至放棄自己的圈子和工作去培養孩子,每天對孩子的吃穿住行提供的很好,並每天一直陪孩子做作業學習輔導孩子,其實說白了就是監視孩子。

我倒更建議家長有時間每天監視孩子學習,倒不如和椅子坐一起學習,是給自己學習提升自己的知識,兩個好處:一是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不至於陪讀幾年發現沒法找工作了,有的家長就在陪讀幾年自己考了不少證,甚至考上研究生,更重要的是這樣能給孩子提供一個學習的環境,當你在學習的時候孩子當然愛學習,我們應該承認當我們去一些人家裡的時候,瞬間就有書香門第的感覺,這種環境不是做出來的。


萬能的橙爸


親子教育對於有的人來說很難,而有的人容易,容易的人他們不僅把孩子教育的很好,而且關係也很好,那怎樣做好親子教育呢,我覺得要做好如下幾點:

1.和孩子建立起朋友關係,很多父母覺得自己是長輩,平時和孩子說話頤指氣使,老是用命令的口吻,這樣孩子叛逆心會很重,不願意聽你的,平時和孩子關係像朋友一樣,孩子會更願意聽你的。

2.多談心,現在社會節奏快,壓力大,父母工作也比較忙,所以很多父母沒有抽出時間來和孩子交談,而談心是親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點,他可以讓父母明白孩子在想什麼,怎麼想的,為什麼會這麼想這麼做,瞭解清楚後會讓我們對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3.多鼓勵讚美孩子,其實我們會發現小孩子在這個社會最期待的就是父母的讚美,很多小朋友在學校得到了表揚也要回家向父母炫耀,他們其實是想獲得父母的肯定,還有平時孩子事情不管做沒做好,我們都要給予鼓勵,鼓勵會讓他們更加執著,更加願意嘗試,根據研究表明經常給予孩子讚美鼓勵會讓孩子更加的自信大方,性格開朗,人際關係更好。

親子教育如果做到了以上幾點,你和孩子的關係一定不錯,孩子肯定也很優秀。





90後莞漂


言傳身教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一、所謂言傳,就是用富有感情的語言進行說服和引導的方式。這是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強調“身教重於言教”這是非常重要的。可是身教卻不能代替言教。這是為什麼呢?主要有三個原因:

1、教,只能讓孩子知道應該怎樣做,卻無法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

2、其實很多教育的方式,用教這個方法,是完全無法完成的,必須還要配合說服,才能到達最終的結果。

3、說教可以提出更為準確的目標和具體的要求,讓孩子更加的明白,自己該怎樣去做才會更好。

家庭教育中的言傳,和學校老師講課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如果把學校老師的那一套搬回家中,那肯定是會失敗的。家庭教育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要明確、具體,恰到好處。

二、所謂身教,就是父母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對孩子進行直接影響的一種教育方式。身教在家庭教育中是很重要而且經常用到的一種方式。不管父母在家庭中的很多行為,是無意的或者有意的,這些行為都對孩子起著一定的教育作用。孩子小,由於社會經驗不足,社會接觸面狹窄,所以作為父母跟他最親近的人,自然而然就成了他們模仿的對象。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全面發展取決於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怎樣的人,取決於兒童從父母的榜樣中怎樣認識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社會環境。”由此可見,父母的實際行動的重要作用。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必須要求父母一定要嚴格注意自身修養。我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修身,《四書.大學》中曾說:“古古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可見“先修其身”的重要性。如果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就很難教育出品德高尚的子女來。其次要求父母們的行為要檢點,父母的一切行為都可能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如果不能在孩子面前約束自己,就等於無意中教會孩子學壞。另外在子女面前一定要言而有信、說話算話。切不可因為孩子小,就隨意欺騙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用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最後,教育的本質其實是就是讓我們學會如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何與這個世界相處。





小惡魔的媽媽0705


1. 優良品行是立身之本。在日常生活中,我和愛人要求孩子學會做人,誠實守信,關愛他人,講文明禮貌,富有責任感,培養堅強意志。

2. 孩子都有惰性,如何幫孩子搞好學習?我採用的是激勵法。我跟孩子說:中國有兩所最好的大學,一個是清華,一個是北大;你想不想上這兩所大學?孩子不假思索地說:“想”,我又對他說,“世界有一所最好的大學,是美國的哈佛大學,你又想不想上呢?”他還是回答說想!我告訴他,要想讀美國的哈佛大學必須把英語學好,結果他對英語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3. 孩子的功課任務很重,為了保證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我和妻子允許他下午放學可以自由活動一下,於是他就去騎單車,在我們小區繞來繞去,很是快活!我們規定他功課必須在晚上9:00前完成,最遲不能超過10:00,以便有充足的精神來應對第二天的任務

4. 談到個性,這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也是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因為許多孩子的個性都在無形中被社會功利所抹殺,不能做這樣,只能做這樣,結果是孩子的個性在大人的訓責聲中消退。我覺得對於這一點,最關鍵的是找出孩子的興趣愛好,因材施教,這需要家、校雙方面去努力。在這方面,我也不是做得很好。有待進一步去完善。

5. 家庭安全問題那是一刻也馬虎不得。我多次告誡孩子:一個人在家不能開門,馬路上注意安全,不吃垃圾食品,不玩火,不去河裡游泳! 孩子對電腦很感興趣,也喜歡玩遊戲,我沒有強制他不能上網,而是在雙休日或節假日限定時間讓他玩,到了時間就必須停止。現在,只要我一宣佈不能上網了,他立馬就不玩了。而且學習更有勁頭了。

6. 在愛護花草,保護環境方面,藝霖也做得不錯. 他不會亂折一朵花,不破壞公物,不隨地吐痰,大小便,會主動關上自來水的龍頭,還會幫我們打掃房間衛生呢!

   教他一些小事的處理方法,比如同學之間有了矛盾如何解決?獨自一人看到小偷怎麼辦? 再有就是告訴他一定要團結同學,尊敬老師,愛護小朋友,關懷老人等等等等。


熙敏baby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2種教育方法分享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也應如此,家長們需要明白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需要的是理解和溝通,而不是強制性的指責。比起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孩子們更需要大人成為陪伴他們成長的好朋友。那麼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讓育兒小編來介紹一下吧。

▼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

  2、教導孩子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即使在孩子很小的年齡,這種做法都能讓孩子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鼓勵孩子多運動

  陪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等,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緩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激發孩子內在的藝術天分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札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糾正孩子,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得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10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教導孩子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里程碑。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當他遇到阻礙時,例如:被玩伴嘲笑或是無法拼好一塊拼圖時,你可有幾個步驟來幫助他:

  (1)確認他的問題。

  (2)讓他描述他的解決方式。

  (3)找出解決問題的步驟。

  (4)決定讓他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或提供一些幫助。

  (5)確定他能獲得需要的協助。

  12、給他表演的舞臺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華途教育潘老師


就一句話,讓孩子親自生活。

現在的父親很失敗,想要一個最好的孩子卻正在做一個最壞的父親。

一邊期待一個好孩子,一個成龍的孩子,一邊用自己血淋淋的心態去毀滅自己最好的孩子,一個天才;

一邊期待孩子獨立、自由,有拼搏奮鬥精神,一邊去毀滅他所有的成長路徑;

不可以、不同意、不允許,不準這樣、不準那樣,你必須聽我的;聽話、乖、照做。

如今社會,哪個父親不是在搏鬥當中,與生活搏鬥!與事業搏鬥!與人生在搏鬥!與命運在搏鬥?這個社會競爭太激烈了,一個孩子要是不懂得搏鬥命運,搏鬥自己的事業和理想,孩子怎麼在社會立足?養一個乖孩子有什麼用?

讓孩子親自生活,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讓孩子成為一個人而不是一隻寵物。



廣東張志輝


教育家洛克說過:親子教育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把孩子應該做和避免的事情的榜樣放在他們面前。並且告訴他們為什麼是醜惡的或漂亮的,這種吸引或阻止他們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說教力量都要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