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銀聯新政6.1正式執行!

提及移動支付,人們最先想到的或是微信、支付寶掃碼,手機廠商基於NFC(近場通信)技術的各種Pay“出場”頻次並不高。這一維持了數年的格局近期有了變化,二維碼靜態掃碼4月起被限額500元,與之相反的是,銀聯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於6月1日起上調至1000元,多銀行也陸續在近日實施提額。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雖然閃付的安全係數更高,但前期二維碼掃碼已經培養了用戶較強的黏性,線下支付市場格局短期恐怕很難改寫。

多家銀行“閃付”提限額

千元以下“一揮即付”的支付體驗正在向越來越多的用戶發放。根據多家銀行前期公告梳理,工商銀行自5月30日起將銀聯信用卡“小額免密免籤”單筆交易限額由300元人民幣提升至1000元人民幣;中國銀行、郵儲銀行從5月31日起,分別將銀聯芯片信用卡、芯片借記卡的“小額免密免籤”單筆限額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則從6月1日起單筆限額上調至1000元,單日累計限額調升至3000元。在此之前,交通銀行、廣發銀行、中信銀行、招商銀行已實施免密免籤限額上調。

銀行“整齊劃一”的行動,是為響應銀聯的計劃。銀聯在4月中旬宣佈,自2018年6月1日起,將與各成員機構聯合對“小額免密免籤”功能進行優化,屆時銀聯芯片借記卡、信用卡的小額免密免簽單筆限額將由300元提升至1000元。基於安全用卡的考慮,銀行可根據自身的風控系統及風險承受能力,自行調整交易限額以及實施時間。

銀聯相關負責人表示,小額快速300元交易限額的制定時間是2014年,隨著近年來物價水平的上漲,如加油站、火車售票、大型超市和高速公路收費,支付金額經常超過300元;另一方面,市場上主流掃碼支付的免密交易限額都是1000元,而小額雙免的交易限額是300元,已不能滿足持卡人和市場商戶的需求。

與二維碼多次博弈

小額免密免籤簡稱小額雙免,是中國銀聯聯合各家銀行為持卡人提供的一種小額快速支付服務,當持卡人使用具有閃付功能的銀聯IC卡或支持銀聯閃付手機、手錶、手環設備時,只需將銀聯IC卡、手機、手錶、手環等設備靠近POS機等受理終端的非接感應區,即可完成支付。

對用戶而言,只要交易金額在限定額度內,無需輸入密碼也無需簽名,大大提高了收銀效率。對機構而言,移動支付則是一座金礦,誰都想把握住這個入口。也因如此,提供這種便捷體驗的並非只有一家。

從2014年開始,銀聯NFC便和二維碼掃碼支付有過“交手”。一位業內人士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曾介紹,彼時銀聯的NFC技術尚不成熟,傳統的線下刷卡支付手段在便捷性上遠遠落後於掃碼支付。2016年8月,掃碼支付迎來官方認可,而後更迅速佔據線下支付場景,成為重要的線下支付手段。不過,二維碼存在易複製、安全性弱等缺點,今年4月1日起,靜態二維碼掃碼支付日限額被降至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