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美國人明知糧食出口賣不了幾個錢,為什麼還要大力發展農業並且低價出口?

龍之夢215


事實並非如此,我們中國人農民佔絕大多數,才勉強在主糧問題上自給自足。而美國是佔3%的人口是農民,卻養活了全美國,並且還有大量農產品出售,應該這樣講,中國農民是賺不到什麼錢的,收入並不高,但是美國農民的收入卻還是不錯的。這次中美貿易摩擦,美國農民還有自己的大豆協會組織呢,社會地位並不比鋼鐵、輪胎業生產製造工人差。

首先,美國人種糧食肯定是賺錢的,說他們不賺錢,為世界糧食市場做活雷峰是不對的。他們與中國農民不同,他們已是現代化農業了,就是土地是高度集中,農業器具現代化,往往只要十幾個人就可以管理一個大莊園了,所以美國的農業人口很少,但是產量很高,雖然農產品到世界上賣得很便宜,但是人家因為效率比中國農民高出一大截,還是賺了不少錢的噢。

再者,可能種糧食與發展高科技產品相比,是沒賺多少錢,但是美國政府還是鼓勵農民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原因很簡單,美國擁有了大量的糧食作物後,既可以自給自足,不依賴國際市場,還可以控制國際市場上的糧價波動。如果控制了國際市場糧價,再加上美國還是石油出口的大國,那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基本上都由美國人說了算,那美元的國際地位更加牢固,本來是石油/美元,現在是美元再與糧食掛鉤。誰能捍動美國國際金融霸主的地位?

最後,美國農業科技高度發達,生產出來的農產品產量高,價格好,東西也不錯。近年來,美國將大量大豆產品銷往咱中國,我國的東北大豆根本沒辦法與其抗衡。一方面,美國進口的大豆便宜,在價格上形勢壓倒性優勢,另一方面美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出油率在21-23%之間,而中國生產的大豆的出油率只有在19%左右,所以美國很希望能夠向中國傾銷其大量的農產品,通過農產品來保持美中貿易逆差的縮小,因為美國人對中國出口高科技產品和技術有顧慮,而只有大量出口農產品,讓中國產生依賴,甚至大量依賴進口,美中的貿易逆差可以通過農產品進行彌補。


不執著財經


題主的問題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 首先我們要明白,糧食安全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性。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上的需求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包括水、食物、睡眠等。如果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人類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精神需求等更無從談起。所以,保證糧食安全是追求更高層次發展的基石。



其次,目前全球糧食危機十分嚴峻。 我查閱了聯合國在今年3月發佈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報告顯示,受衝突和氣候災害影響,2017年全球有51個國家的1.24億人面臨嚴重糧食危機,較此前一年增加1100萬人。



隨著世界人口不斷增長而地球上的總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糧食將越來越成為稀缺資源。



第三,我們需要了解美國的農業情況。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大農作物生產和產品出口國。玉米產量居世界第一,佔世界總產量的42.6%,出口量佔世界64.5%。大豆產量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32.0%;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39.4%。大米產量世界第十二位,佔世界總產量的1.5%;出口量佔世界總出口量的9.7%。


從自然資源的角度來說,美國具有得天獨厚的糧食生產條件,美國國土面積的55%都是廣袤的平原,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20%以上,接近30億畝。而且土壤肥沃,以草原黑土、慄鈣土和暗棕鈣土為主,適宜農作物生長。另外,絕大多數的耕地都是成片成片的大面積分佈,這就為機械化大規模作業提供了便利。



從社會資源的角度來說,美國的農業與東亞小農經濟不同,屬於現代化、機械化、專業化的農場式耕作。美國的農場主用科技手段代替勞動力進行大面積的播種和收割,成本低產量大,在價格上具有調控優勢。出口價格低並不會虧本。



綜上,美國可以以很低的價格將糧食出口給世界上任何一個糧食自給率低的國家。而當一個國家過度依賴別國的糧食才能生存時,那麼受到糧食出口國的制約也是早晚的事。

以上供參考。


林海


無論是哪一個國家,都想大力發展農業,原因很簡單,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人類要生存就離不開糧食。只是很多國家基於國土面積狹小、氣候、地形等多方面的原因沒辦法發展農業,才選擇進口,委內瑞拉國內基本沒有農業,糧食全依賴進口,國家政局現在隨時都會出現問題。

1、美國人民可以享受低物價

要知道,美國人口接近3億,發展農業更是必不可少。而且,美國農業完全自給自足,美國人可以從中受益,絕大部分的普通民眾可以用低廉的價格購買食物,減少生存壓力,從而提供美國人的幸福感,這樣也可以保證國家穩定,至少民眾不會因為活不下去而暴亂。

2、依靠規模經濟盈利

美國的農產品價格確實低,要說不賺錢當然不可能。美國是完全的自由市場經濟,如果不賺錢,美國的農民還願意去做嗎?顯然不符合邏輯。除了內銷外,美國的農產品還遠銷國外,美國人少地多,非常適合發展規模化種植農業,加上機械化的配合,農產品價格低廉,出口到國際市場非常有競爭力,農業訂單持續不斷。

就如題主所說,農產品價格確實便宜,但也能賺錢,跟超市薄利多銷的模式差不多,賣得多賺得多,在世界糧食缺口緊張的背景下,美國農民很難不賺錢。發展農業還可以帶動美國一部分人就業,美國政府何樂而不為。

3、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另外,不能單看美國農業帶來的經濟創收,還要看到農業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由於美國農業具有高度機械與科技化的特點,對於農機、冷凍、裝銷、生物科技、環境工程等其他附加產業的發展也是極為有利的,這無異於二次帶動經濟發展。

發展農業,也有助於美國控制和影響其他國家,維持美國的霸權地位,美國的糧食產量佔到世界的16.5%,一些農業薄弱的國家都要依賴美國廉價的農產品,如果不從美國進口,選擇從其他國家進口,民眾的生活成本將會增加,還有可能滿足不了糧食需求。

對於農業生產條件優越的美國而言,發展農業帶來的好處不僅僅是經濟效益,更多是確保國家的穩定和提高國際影響力,正因如此美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對農業進行高額的補貼。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美國糧食價格的確比較低廉,但說賣不了幾個錢卻與事實不符。實際上,美國農業是其主要的產業,也是該國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之一。美國農業部長Sonny Perdue在2017年底稱,2017財年美國農產品出口1,405億美元,比上年增加近109億美元,增幅為8.4%。的確,1405億美元的總出口額比起其他出口品來講仍然是較小的數字,但考慮到美國全國總人口中,只有1-2%的人從事種植業,其創造的人均價值並不低。

美國能有這麼強大的農業,是與其天然資源分不開。雖然國土總面積與中國差不多,但美國的可耕地卻比中國大很多,達到了1.97億公頃,遠遠超過了中國的1.28億公頃。此外,美國農業的集中化程度很高,很多大農場擁有上萬公頃的土地,可以實現集中化農業作業,包括大規模的機器耕種,甚至通過衛星定位來確定播種、施肥的頻率以進一步節約人工。這樣就極大程度地克服了美國農業勞動力不足的情況。

這樣的結果是美國農業生產成本極低,學者比較了2014年中美兩國糧食成本,發現當年中國小麥種植總成本為每畝965.13元,是美國的3.03倍;中國玉米種植總成本為每畝1063.89元,比美國高出了53%;中國大豆種植的總成本為667.34元,比美國高了39%。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農業的單位人工價格遠遠高於中國農民,但談到糧食生產成本中後,平均每噸的糧食所佔據的人工成本,美國也大幅低於中國。

當然,美國農業高度工業化的發展也有其弊端,那就是由於產量巨大,農產品價格非常容易受到市場控制,甚至在很多年份,美國農業種植是虧損的。大農場需要同時發展食品製造來彌補種植端的虧損,而很多中小農場主則不得不從事兼職工作來彌補糧價第年份的虧損。儘管如此,由於農業組織強大的政治遊說能力,美國政府仍然高度重視農業,並投入巨資補貼農業生產和鼓勵農業出口。所以說,雖然美國糧食價格低廉,但美國仍然在大力發展糧食種植業。


科學時評


之前剛剛回答一個網友的提問:美國的農業補貼政策有哪些不好?

其實,與我國相比,美國的農業補貼是非常高的。

在我國農業補貼主要是農民喜歡的價格支持補貼,即每年國家規定一個收購價格,然後農民按照這個價格賣糧。這個政策的好處是農民看的見摸得著,另外最關鍵的是通過槓桿效應,以最小的花費實現最大的效益。比如國家託市收購,國家只需要收購三四千萬噸,就能刺激整個市場價格處於託市價附近運行。當然,壞處就是全國一個價,影響了市場對價格的形成作用。

而美國補貼則更加強調市場作用,它的補貼也分直補和間接補貼,但沒有類似我國的價格支持補貼措施。其中直補類似我國的糧補,但在整個補貼體系中佔比不大,其對農業最大的補貼來自包括收入保險在內的間接補貼。

收入保險,顧名思義就是保障種植者收益的保險,它補貼的對象是收入90萬美元以下的種植戶,對於年收入90萬美元以上以上的大農場不再享受這個補貼——這和我國規模越大補貼越高不同,注重示範性不同,它的補貼重點在於扶持中小種植戶。

最關鍵的是,它的補貼額度很高,補貼額度為基期(5年一調整)生產量的76.5%,也就是說,即使絕收,也能拿到正常年景50%以上的收益。

而在保費補貼方面,補貼比例與所保產出比重呈反比關係。具體而言,導致產出低於50%的巨災保險保費由聯邦政府100%補貼,此後隨著農民選擇的產出保險範圍提高,聯邦政府的補貼比例也逐漸下降。

正是這種普惠制的高額補貼使得美國農民的農產品種植市場收入穩定,甚至在受災或是全球糧價大跌的年份裡收入會更好一些,而在美國,農民絕不是低收入群體,美國農場要比大部分工薪階層富有。

當然,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還在於種植的規模化,導致其補貼效率高,而我國屬於分散的小家庭式生產,一家幾畝地,就是按照最高的美國補貼標準,也給不了農戶多少補貼,相反美國農場,一畝50美元,一千畝就是5萬美元。

至於題主問題的,美國這種高額補貼是否值得,看看當下的中美貿易戰就知道是否值得了,另外,最關鍵的是,美國通過補貼實現了食品供應的豐富和工人的就業。

用美國人的話來講:美國的農業如此發達,食品供給如此豐富,每年農產品出口貢獻如何如何,而補貼的代價多大呢?不過是每個美國公民,每天每頓飯多支付5美分!


每日糧油


糧食出口賣不了幾個錢,這是偽命題。

直白的道理是:規模經濟與效率經濟讓美國的農產品價格具有市場與出口競爭力。

美國農業部長SonnyPerdue稱,2017財年美國農產品出口1405億美元, 比上年增加近109億美元,創下歷史第三高點。 2017財年美國農產品貿易順差達到213億美元。

認真一點,年出口1405億美元!這能叫美國糧食出口賣不了幾個錢麼!

農業出口有錢賺,怎麼就不出口!

然後再說說為什麼要大力發展農業並且低價出口。

首先一個是,農業是所有產業的基礎。為什麼要把農業列為第一產業?因為農業是人類生存的根本。我們可以沒有互聯網,沒有智能手機,可以不看電視,但能夠不吃飯麼!

這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核心產業,即使農業不賺錢,也要保證農業生產,保證在任何時候國家的糧食能夠自給自足,從而不會受到國際威脅。只有自己能夠生產的才是真正的保障。就像我們國家有18億畝耕地紅線一樣,農業是必須發展的最基礎的產業。

其次是要促進就業。

美國住在農村地區的人僅佔約2%,從事農業生產的人不到1%。但這1%,也是300多萬人的就業。你以為300萬人口就業很容易啊!全球市值最高的蘋果,就業人口也才11萬,也就是美國農業吸納了至少30家蘋果這樣規模的公司就業人口。

第三,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極高,美國農業主要是以現代農場模式發展,基本上是全機械化生產。發達的農業,可以帶動上游的農業機械、農業化工、農業服務等一系列工業生產,對經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最後,美國是世界耕地面積最大的國家,耕地面積是166.9萬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18.22%。這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優勢。有優勢資源不去開發,那不是傻了麼。難道美國看起來很傻?


波士財經


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很高,早已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現代化,生產效率高,同時也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

但是美國GDP的支撐來源於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細說的話主要來源於金融、房地產、高科技以及軍工,農業貢獻的GDP僅僅佔到了全年GDP的百分之1.3左右,是不是相當的驚訝。

美國一直是農業大國,主要糧食作物是玉米和大豆,美國廣袤的平原和5大湖,給美國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先天條件,再加上先進的農業機械設備,美國每年的糧食不僅僅保證了全國人口的自給自足,還能大量的出口。



以我們國家為例,美國每年出口到中國最多的就是農產品、能源和波音飛機,其它的任何高科技,美國不賣給我們,不是我們不願意買,是美國知識產權,不能賣給我們,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每年都出口給我們農產品了,並且價格較低,一般美國出口到中國的農產品價格都低,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年,我們國內自己的糧食一直漲不上去的原因。


美國的農民,都是規模化生產,10幾個人就能管理幾百畝上千畝的農場,經濟規模化的好處就是成本低,效率高,另外他們有國家補貼,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農產品這麼便宜的原因。

雖然農業每年的GDP佔比不高,但是大力發展農業,不僅僅是美國,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個國家真正的富裕,取決於這個國家農民的富裕程度!


椰子熟了


東南亞新視角,緬甸新思維,歡迎關注 緬甸中文網

無論世界怎麼變,人類還是要吃飯的,不吃飯就會死人。所以糧食是控制一個地區或者國家最簡單的方法。美國一直號稱世界霸主,對於全球局勢、金融風險管控、地緣政治哪樣都是行家,他會想不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

舉個例子,人類生產的糧食完完全全夠全球所有人吃,並且還有剩餘。但有些地方就還是有饑荒,比如非洲、亞洲一些偏遠地區,這時候糧食哪去了?誰手中有了糧食、資金,誰就能對這個國家有話語權。恰恰說來這些地區很多又是“不穩定地區”,亂世人命如草,能有口飯吃是最大的奢求。

看看美國在這些地區興風作浪,我們東南亞國家多少年的積蓄,都被幾個美國金融大鱷給捲走,我們吃糠喝稀這麼多年拜誰所賜,但因為美國有實力,現在美國依然很受東南亞國家歡迎,掏空了我們的積蓄,現在又拿這些錢來救濟我們,這個怎麼說?

再說這個問題,糧食出口是賣不了幾個錢,但是量大了之後,你就知道到底值不值錢。美國大規模種植,機械化,成本低。只要賣出去都是盈餘的。

看看世界那些頂級糧商,他們是怎樣無中生有賺錢。

首先,幫助欠發達國家發展醫療衛生事業,鼓勵全世界援助亞洲、非洲(他們自己甚至都不用出太多資金,事情就辦了,反過頭還要感謝他們),隨之而來嬰幼兒夭折率降低,地區內人口暴漲,人一多糧食就不夠,大部分國家都要向他國買糧,糧食根本不愁賣不出去,接下來就是控制你國家的時候。

美國既有手段產糧,又有手段控制住全球產量,更能把糧食賣出去,天下好事都被他佔全了。退一萬步講,美國就算只產糧不賣糧,對美國而言也是十分安全的,美國飲食結構偏向肉食和牛奶,可以把多餘糧食做成飼料,養牛產奶也是自產自銷。

美國產糧完全是為自己掌控全球服務,算不得什麼。但是中國不一樣,中國的糧食產量一年比一年的飛躍,解決了全球人口最多國家的吃飯問題,這是何等了不得的事,一直都是中國的驕傲、世界的奇蹟,而且中國對外還有糧食援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美國只是賣糧 但中國是把產糧的方法交給了別人,袁隆平雜交水稻的貢獻,對東南亞很多國家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發展糧食產業無論何時都不會錯。


緬甸中文君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王天天:

糧食出口在美國可不是小事,是美國人的最重大國策之一



糧食出口賣不了幾個錢??

美國的大豆等糧油作物生產是十分成熟的,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智能化,這讓美國極好的控制了成本以及生產效率,轉基因等等生物技術的領先更助力了美國糧食產能的上升,加上世界最大的耕地面積,使美國成為糧食生產以及出口大國,加上美元在大宗農產品上面的定價權,美國利用糧食出口悄無聲息了掠奪了世界上相當鉅額的財富,賣不了幾個錢是不成立的,賣了很多錢,賺了很多很多錢。

2017年美國糧食出口就達到了1500億美元,近一萬億人民幣的數額,已經相當巨大了。



農業永遠是國家的根本

無論哪個國家,農業是國力的根本,人可以不做任何事情,但不能不吃糧食。

不止是美國,所有有條件的國家都會大力發展農業,這樣一來無論發生什麼樣的情況,國民都有飯吃,這樣一來國家會穩定,抗風險的能力也會更強。

美國深諳這個道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大力補助農業,發展農業經濟

糧食產量上來了,又促進了就業,國民無論如何都餓不著,對外輸出糧食賺取豐厚利潤,利用美元優勢掠奪財富,如果以後取得了定價權,使國內價格遠遠低於國際價格,用糧食霸權制約各個國家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首席投資官


另外,就算是有些品種不具備明顯優勢,美國政府也會針對性的給一些出口補貼政策,這樣一方面保護本國產業,另外還可以優先搶佔國際市場。

其次再來說下關於美國大力發展農業的原因,農業的重要性在每個國家都是共通的,“民以食為天”,我國也一直強調要牢牢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美國也是如此。另外在美國,農場主其實可以算作是一個非常引人羨慕的職業,不僅擁有一定的資本實力,而且在進行選舉時也是一個很大的選票來源,所以除了農業本身的重要意義之外,每屆政府在進行換屆選舉時,為了獲取農場主的選票和資金支持,都會承諾一些有利於農業的發展的支持政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