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怎樣看待農村老教師退休了還沒有晉升高級教師?

庸人聊職場


怎樣看待農村老教師退休了還沒有晉升高級教師?


其實問題的癥結不在是否晉級,而在於職稱和工資緊緊掛鉤且差距過大的現實。同樣的學歷,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經歷,同樣的教齡,一切都同樣,因為工作的學校不同,名額不同,指標不同,或機遇不同,相差一個“高級”,待遇每月相差1000元左右,教師本來待遇不高,相差的更是一個大數,大數,大數,直接關係退休後的餘生質量,困頓,多病,壓力,教師平均壽命59.3!



職稱指標設置問題,太少,太少,太少,決定了必須有絕大多數教師無緣高級,這多大多數並不是成績不行,往往是成績更好,只是人老實些,不會鑽營。這絕大多數的老師無緣高級,其實有些人並不是在乎是否高級,而是在乎“同工不同酬”的現實,而是在乎看到投機倒把之輩卻在享受高於自己每月1000元的現實,這種現實直到一個人到死,離開這個世界,時間跨度大,一旦高級,永遠收益,好處通吃,退了也享受“高級”,不患寡,患不公,害怕的、擔心的、在乎的是這種不公平!



並且這種職稱,不僅掛鉤工資,而且和有關待遇的幾乎每一件事都掛鉤。工資相差1000元,津貼也差,提資的幅度也差,每次提資都是多提,每次加津貼都是多加。甚至就是取暖費都差,高級、中級、初級的補貼程度都不一樣,老師們笑說:“初級的老師不怕冷。”很多事,我們距離平等的路越走越遠。一旦高級,好處通吃。更加劇了這種怨言程度。


最後,農村教師退休了還沒晉級高級,這件事並不是說這個老師成績不行,而是反思當下的教師待遇尤其是農村教師待遇尤其是農村退休教師的待遇問題,而是應當反思我們的職稱設置問題:一是指標問題;二是和工資掛鉤問題。

建議:一是或者職稱工資脫鉤,工資公平普漲,而不是為少數職稱得益者大幅度提升。二是或者將職稱工資差變小。三是或者職稱去指標設置,夠條件就晉,不用評,自然晉升方式,去人為的腐敗。去掉人為,自然清明,怨言頓消。


走過萬水千山2018


我的高級職稱自治區通過了1但地區以中級職稱工資兌現不到五年為由,就去掉了我的高級職稱,當年剛好我也退休了,和我一起平高級職稱同事,他們職稱工資也兌現了,比我多拿上,千元。而且我之前是在鄉級中學工作,就連中級指標也少,只能按資排隊等,我當時一個同學通過關係調到縣級中學,幾年後人家就評上高級,工資比我多一干多,。後來我縣城,才知道城市中學指標比鄉下多,相對好評些,。我在縣城學校工作,一直是教數學課,並任班主任工作,真是乾的多,就走工資少。


劉老師231126280


我是一名老師,退休還沒有晉升高級教師,不僅在農村,在城裡學校一樣存在,當然農村這種情況肯定比城裡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可一概而論。

一、機會少。晉級職稱需要很多“硬件”,毫無疑問,農村獲得這種“硬件”的機會很少,這個問題就是一個層次一個樣,你是省直學校、市直學校、區直學校獲得的機會是不一樣的,這可以說是城裡學校的隱性福利,也是很難改變的。

二、名額少。高級名額在城裡和農村都很少,很多學校都是十幾年沒有晉級名額了,任憑你再有本身,也沒有機會,這種現象長期大量存在。

三、政策原因。很多政策變化很快,比如對班主任經歷的要求,原來你沒有班主任經歷,現在補都沒法補,只能在政策面前等待。

三、自身原因。退休還沒有晉高級,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有多少,是你們學校多數的情況還是少數情況?我覺著,不管如何,個人因素還是很重要的。如果只說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這似乎解釋不過去,因為你的教齡在哪裡,如果真能積極努力工作,不會沒有成績,如果有了成績,在機會面前也就能夠把握住了。職稱的初衷就是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而不是讓老師混日子,等著晉職稱。

機會還是偏愛有準備的人的,雖然晉級不易,老師還得積極準備,不能被動等待。同時,如何保障退休教師的待遇,也是需要解決的,比如能不能給獲得30年教師榮譽證書的教師和高級教師同等待遇?


贏在高三


不要說高級教師啦,就連個中級也不給予工作三十多年鄉村老教師晉升,我們的職稱評定是多麼殘酷的呀!王老師就是一個例子,他是81年師範畢業分配到農村中學任教的,工作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師德高尚、為人師表且專業知識強,深受領導、家長和學生的信賴,幾乎年年都是初三畢業班班主任代數學課,為了學生中考取得優異的成績夜以繼日地工作著,就在95年春天全力以赴地帶著64名學生向中考衝刺之際,因過勞病倒在教學崗位上,經查是低位直腸癌立即手術,雖然保住了性命但疾病纏身生活十分艱難,最讓痛心的是失去最佳晉升中級的時機。之後少有康復就拖著病上班,但不敢輕易趟職評這淌渾水,因為患得是癌症呀,少有不慎有生命之憂。可我們職稱制度根本不管這些,也不管你曾經為教育做過貢獻,每次增工資時他心如刀絞,為什麼呢?因為他的工資與同時入職的老師相差一兩千呀,並且越拉越大。人活著就要生活,他再也顧不得身體冒險捲進職評的旋渦,結果是可悲的失敗、住院、多次手術,到頭束傷痕累累、灰頭土臉帶著可憐的工資而退休,多麼悽慘呀!晉升不了高級還有中級工資還可以比起王老師強得多。我想評審高級過程更加兇險,中國教育走不出職稱這個怪圈是很難發展的。


進堂5


很多老教師已經退休了結果還沒晉升高級教師,不管是在城市還是農村都存在這種情況。其實原因有多個方面,具體情況得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

首先,在農村,要獲得高級職稱的這種機會少。因為晉級職稱需要很多的硬件指標,如學歷,英文、論文等,而且不同的學校獲得的機會是不一樣的。這種機會在城市中的學校多些。

其次,高級職稱很少,不管城市還是農村,而且很多學校都是十幾年都沒有晉級名額,也就是說你能力再強,但是沒有名額也是白搭。

其次,政策方面的原因,現在很多政策變化快,比如必須有帶班經歷。若之前沒有帶班經歷,可能在政策面前都沒法補,只能等待,所以時間也就耗了。

當然還跟自身情況有關,職稱評定本來就是為了調用老師積極性的,並不是說只要你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就可以了,你必須在崗位上做出相應的成績,而且評定必須符合相關指標,才有機會。

不然即使機會來了也把握不住。

所以,職稱評定是青睞於有準備之人,老師得積極準備,不能被動消極等待,雖然晉級不易,雖然名額有限,但是機會還是會偏向有準備的人的。

當然,國家政策也最好與時俱進,比如:如何保障退休教師的待遇?能不能給那些在教育崗位上做了幾十年的,並獲得教師榮譽證書的取得和高級教師同等的待遇?

因此,農村老教師確實辛苦了,也很不容易,但是正如上面所說的,退休還沒評上高級和多個方面有關係。


教育新時論


農村老教師的職稱問題,爭取了一輩子,糾結了一輩子,很多人一輩子也沒如願。真的是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

先來讓大家看看,還有多少老教師一級職稱都沒評上,心理或許平衡點。










上面圖片都是在【文軒閣】評論區裡截圖的。可見好多老教師目前一級職稱都沒評上,更不要說高級了。

1、農村老教師總是趕上職稱最緊張的時期,因為很多人參加工作之後才有的職稱。所有的老師都往一個門洞裡鑽,排隊人數多,要評上一級(原小高和中一)很難,當年筆者評中一那一年,18個老師競爭一個指標,白熱化程度可以想見。

而小學老師在職稱上更難一些。因為指標緊,也由於初中擔負著中考的硬任務,所以上面在一級指標分配時自然而然的向中學傾斜,小學老師評上一級大多比中學同齡的要晚五年左右。這一晚不要緊,評高級又吃虧,畢竟所有的成績和證書要看評上一級之後的。



2、高級職稱對於小學放開太遲了,造成“擁堵”。90年代,初中老師也幾乎沒有評高級的,新世紀後才逐步對初中放開。小學老師能評副高也是近幾年的事,原來小學老師想評高級條件非常苛刻,必須是本科學歷並且必須有破格條件。2014年,中小學職稱並軌以後,小學老師才和中學老師一樣的都可以評高級。

3、高級職稱指標限制過緊,導致大量教師評上無望。十年前,每個鄉鎮大致兩個指標,十年後,符合條件的人數越來越多,小學老師的進入,符合條件人數增加了一倍還不止,但指標一個都沒增加。大量的符合條件人員和少的可憐的指標之間的反差,註定大批老師評上高級無望。

4、目前的評聘評分機制對年老教師很不利。老教師年輕時不搞講課比賽,不搞各種輔導,更沒有課題,等年齡老了,這些都冒出來了。而講課什麼的是個年輕活,年老教師參與極少能拿獎。評分標準上對於教齡設置上限,更是讓老教師失去了唯一的優勢。



基於上述原因,老教師要評高級真的很難。”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不由得記起這首詩。


老教師們,在指標如此緊張的情況下,估計要評上高級很難了,倒不如注意身體,保持平常心,看開點。有句話“得的多不如得的久”,你說是吧!

我是頭條【文軒閣】,專注教育,關心教師,致力公平,歡迎關注!


文軒閣


說實話,過去國家對農村教師是有所虧欠的,特別是早期的中師畢業生。他們是當時農村中學成績優異者,為農村教育的發展做出巨大貢南。職稱一方面跟經濟收入有關,另一方面也是對教師工作的肯定。農村教師到退休都評不上高級教師,確實有些傷感的。

1、過去職稱評審的制度限制了農村教師評職稱。在2000年前,中小學根本就不能評高級職稱,最高只能評上中級職稱,也就是中教一級和小學高級。注意當時的小學高級就是中級職稱,是小學教師的職稱的天花板,所以無人能評高級職稱。


2、高級職稱的評審條件讓很多老師放棄參評。在中小學允許申報高級職稱時,高級職稱的評審條件太高,許多老師只好放棄。在過去申報高級職稱需要本科文憑、要有英語、計算機考試合格證,還要發表論文等等。對一個農村教師來說,如果不是早有準備,學歷這一關就過不了,至於英語、計算機,那也是攔路虎,不努力奮鬥好幾年也拿不下來,而自己年紀又大了,哪還有那激情呀,乾脆放棄。

3、職稱評審中的不公也阻止了農村教師評高級職稱。高級職稱關係到教師的工資待遇,關係教師榮譽,所以大家都很重視。但職數指標是有限的,於是那些個校領導憑藉自己的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佔有了指標,哪還有一線老師的份。所以有的老師到退休了還沒輪到自巳。

綜上所述,建議增加農村高級教師職數,向一線老教師傾斜,評審條件更加靈活些,別寒了農村教師的心。

以上是我的觀點,你們有什麼想法請留言評論轉發。


良心老師


農村老教師退休了還沒晉升為高級教師,對此,筆者主要有以下幾點理解。

在現在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到退休年齡了,但其職稱最終也沒有成為高級教師,這種現象確實存在,尤其是在農村學校中的教師群體中更為普遍。


農村教師到了退休也沒能成為高級教師,原因是多方面的,給予農村的高級職稱數量非常之低,如果有高級職稱,一般也是校長的,還能有一線教師的事兒?此外高級教師評聘的程序及資格要求比較嚴,很多農村教師就連基本的資格都不夠,就算有職稱也聘不上。

以筆者看來,最好能夠將職稱向農村教師傾斜,以此來增強農村教師的職業魅力,讓更多的年輕教師學習到農村去耕耘。同時,若能夠改變職稱的評聘程序,參照公務員的職務職級並行制度,讓農村教師即使達不到條件,但工作年限到了也可以享受相應待遇,這肯定也能讓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有所提高!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體制內問題答疑。

東愛雨小公


對這個問題,我想以我們鄉鎮的實情加以說明。

"三味"所在鄉鎮,中小學教師人數基本維持在300左右。每年退休的老師數量,一般在10名左右,近幾年,隨著老齡化嚴重,退休教師數逐漸增加。

近30年裡,退休的教師總人數基本與現有教師數相當(近300人),而帶著"高級"職稱退去的,僅僅為1人。



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情況呢?

一、2000年以前,中小學基本不存在晉升"高級教師"的情況,中學"一級"封頂,小學"小高"封頂。

二、本世紀初,"高級"職稱逐步在中小學教師中放開,但由於評審條件苛刻,如:職稱外語、職稱計算機、發表論文、科研課題等,基本將廣大農村中小學教師拒於門外,可望而不可即。實際上,農村中小學教師極少有人考慮過"高級"職稱的申報。

據初步統計,在今天我們鄉鎮近300名中小學教師中,已獲得"高級教師"職稱的,也不過5、6後而已。而且他們全是近3年來才取得的。



三、放開"高級"評審的初期,指標有限,且評審過程欠透明,一般只有領導才能評上。就拿我們鄉鎮那位已退休6年的唯一的一名"高級教師"來講,退休前,他是我鄉鎮最高教育行政領導(原學區輔導員)。

四、10年前,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和信息化設備十分落後。一所農村學校基本沒有電腦、打印製、互聯網等設施,老師能看上有"閉路"的電視,就相當不錯了。

可想而知,老師要想具備晉升"高級"的條件有多困難。



五、如今教師各項條件好了,甚至符合條件了,可是崗位設置改革後,職稱指標十分有限,還沒等輪到自己,可退休年齡已到。

以上就是"三味"對農村教師退休了也沒有晉升高級職稱問題的分析。歡迎點評。


三味聊教育


我認為,主要有幾方面原因:

1、教師職稱系列呈金字塔形,是按崗位設置、有指標比例限制的,職稱越高人數越少,並不是所有教師都能評上高級教師。

2、教師晉職稱有很多條件,如學歷、教齡、班主任年限、教改論文、教學成績、榮譽稱號等,並不是只按年齡、教齡晉升的。

3、在教師職稱崗位設定上,原來小學是沒有高級(副高)崗位的,只是近幾年才作了調整,但比數也很小,農村學校就更少了。農村教師由於受多種因素和條件限制,大部分到退休也晉不上高級職稱,成為多年來的常態。


4、自2018年開始,特別是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以來,國家針對農村教師晉職稱難、工資待遇低的問題,出臺並正在實施一系列傾斜政策,農村教師退休前,大部分有望能晉上高級職稱。如山東等地目前正在摸底統計30年以上教齡晉高級的情況,就給農村老教師們帶來了福音。相信這一天的到來已不會太遠,請以平常心態、樂觀等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