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安信三板」寧德時代背後崛起的“準獨角獸”:背靠國家試點基地 兩年業績翻數十倍

市場概況速覽

三板做市:911.03↓0.27↓( 0.03%)

掛牌總數:11545家

新掛牌:1家

新轉為做市轉讓:0家

股票成交數:679只

做市轉讓:398只

總成交金額:2.94億元

做市轉讓:0.92億元

整體估值:20.94

做市估值:19.54

協議估值:21.69

競價點睛

今日1家公司變更為競價

做市點睛

今日0家公司變更為做市

做市預告

4月9日0家公司轉為做市轉讓

競價預告

4月9日0家公司轉為競價交易

當天成交情況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競價漲幅前五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做市漲幅前五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交易額前五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新聞動態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寧德時代背後崛起的“準獨角獸”:背靠國家試點基地 兩年業績翻數十倍

富士康過會之後,另一家超級獨角獸寧德時代也於今日“閃電”過會,從預披露更新到上會僅用24天,刷新富士康最快過會記錄。

據寧德時代招股書披露,公司2014年-2017年營收分別為8.67億、57.03億、148.79億、199.97億,複合增長率達到285%;淨利潤分別為0.54億元、9.31億元、30.22億元、39.72億元,複合增長率為419%;扣非淨利潤分別為0.13億、8.8億、29.57億、24.7億。

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動力電池銷量的前五名分別為寧德時代、松下電器、比亞迪、沃特瑪、LG化學,銷量分別為11.84GWh、10GWh、7.2GWh、5.5GWh和4.5GWh,寧德時代在2017年一舉超過鬆下電器(特斯拉電池供應商),成為了全球動力電池銷量第一的公司。

這家動力電池超級獨角獸上會背後,上市公司科達利(002850)、格林美(002340)、先導智能(300450)等寧德時代的供應商們無不受到資金的炒作,天華超淨(300390)更是因實控人裴振華間接持有寧德時代約6.8%的股份而收穫了5個漲停板。

而在新三板上,有這麼一家“低調奢華”的寧德時代供應商,依靠著深厚的專業技術背景與在鋰電池正極材料上十餘年的耕耘,近年來正藉著寧德時代與新能源汽車之風實現業績的高速增長。更巧合的是,這家企業還與天華超淨實控人裴振華同名,這家公司便是振華新材(870341)。

寧德時代背後的“準獨角獸”

近年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持續上升帶動了整個上下游產業鏈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對動力電池的需求量在不斷攀升。由於動力電池佔新能源整車製造成本約為30%-40%,迎著新能源汽車浪潮,動力電池企業迎來了巨大的增長前景,國內代表公司便有寧德時代、比亞迪(002594)等。

而在動力電池構成的成本中,鈷酸鋰、磷酸鋰和三元材料等正極材料所佔成本就超過了40%,其中,除了典型的上游原材料供應商華友鈷業(603799)、洛陽鉬業(603993)等直接受益外,正極材料生產企業也將分一杯羹。而犀牛君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近年來快速崛起、在寧德時代背後“橫空出世”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廠商——振華新材。

資料顯示,振華新材成立於2004年4月,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2014年-2017上半年,振華新材分別實現營收2.49億元、4.47億元、4.84億元和5.5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1370萬元、177萬元、486萬元和2591萬元。

2016年12月,振華新材掛牌新三板,在掛牌半年後的2017年6月,振華新材發佈了在新三板的首輪融資方案,該輪定增中,振華新材最終以20元/股的價格發行了2860萬股股份,共募集資金5.72億元,融資後,振華新材的估值達到29.12億元。

對於此次募資的用途,振華新材表示,此次募集資金擬用在鋰離子動力電池三元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義龍一期)、增加貴州振華註冊資本、支付義龍新材料剩餘出資、償還貴州振華對外借款上,分別投入的比例為30%、36%、18%以及16%。

目前,振華新材已具備年產1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能力,預計2018年初新產線投產後將具備年產3萬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能力,2019 年公司總產能將達5萬噸/年,生產規模將位居國內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在募投項目尚未投產的2017上半年,振華新材業績就已經出現了迅猛增長,上半年淨利潤已經超過上一年度全年的5倍。在公司產能進一步擴張後,未來業績潛力巨大。

寧德時代招股書顯示,振華新材旗下全資子公司貴州振華新材料有限公司為寧德時代2017年的第三大供應商,上半年寧德時代共向振華新材採購金額3.81億元,佔振華新材營收的68.77%,2017全年共向振華新材採購6.96億元。

目前,振華新材尚未發佈2017年年報,據廣證恆生預測,振華新材有望在2017年、2018年分別實現營收12.62億元、36.14億元,淨利潤預計將分別達到5444萬元、1.6億元。

背靠國家863成果轉化基地

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國振華電子集團共持有振華新材50.12%股份,為公司控股股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持有中國振華53.81%的股權,為振華新材實控人。

中國振華(083基地)繫上世紀六十年代三線建設時期國家在貴州建立的軍工電子基地,是55家首批國家試點大型企業集團之一,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博士後工作站和國家863成果轉化基地。

50年來,中國振華曾先後為東方紅一號”、“兩彈一星”、東風系列、北斗二號等絕大多數重點工程提供保障,填補了7項國內技術空白,創造了8項國家第一,並逐漸形成電子元器件、電子材料、整機及系統、現代服務業四大業務板塊。

背靠著國家863成果轉化基地,振華新材的研發團隊也大多擁有雄厚的技術背景。除了不少研發人員是中國振華出身,公司的研發工程師李路、梅銘等也均曾在東莞新能源科技(ATL)研發部任職。公司的總經理、副董事長向黔新還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級工程師,擁有多年的化工行業生產研發經驗。

在研發投入上,2014年-2017上半年,振華新材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414萬元、1418萬元、1574萬元、1234萬元,佔營收比例的5.67%、3.17%、3.25%、2.23%。以2016年為例,在新三板正極材料行業上,振華新材的研發投入僅次於杉杉能源。

研發成果方面,截至2017上半年,振華新材共擁有17項發明專利,同樣在新三板正極材料企業中排在第二位。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目前,振華新材在三元正極材料的技術上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公司生產中採用的鋰電池正極材料的溼法混料工藝、中間單體溼法混合及晶體共生技術、材料的遊離鋰控制技術均為國內首創;用於動力電池的球形或類球形一次單晶顆粒結構的三元材料屬國際首創,材料的能量密度、高電壓循環、高溫循環穩定性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2017年,振華新材啟動了建設年產能2萬噸的動力電池三元材料生產線項目,預計2018年正式投產後總產能將達3萬噸/年,2019年總產能將達5萬噸/年,生產規模將位居國內前列。

隨著公司規模的持續擴大,規模效應也逐漸顯現。2014年-2016年,振華新材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10.29%、13.12%、14.01%,呈現逐年上升趨勢。

此外,為降低鈷、鋰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振華新材還與青島紅星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等三家企業投資設立了貴州紅星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貴州紅星電子主要從事廢舊電動汽車底盤、鋰離子電池及廢料的回收、存儲、拆卸、拆解、再生利用,目前已有6000噸/年的廢舊鋰電池及材料的回收處理能力。

多家新三板企業與寧德時代關係密切

除了振華新材外,犀牛之星發現,新三板上還有超過20家企業與寧德時代有或有過貿易往來,隨著寧德時代的快速發展,寧德時代已穩居眾多新三板公司的前五大客戶之列。

如從事激光焊接系統的研發及生產的聯贏激光(833684),寧德時代主要向聯贏激光采購激光焊接設備及服務等。2017上半年,寧德時代及其旗下多家子公司對聯贏激光的採購金額就超過1.4億元。

恆義股份(872332)則稱,公司曾在2016年以43元/股的價格,出資2100萬元收購了寧德時代0.08%的股份,同時公司監事會主席朱旭宏也持有寧德時代0.07%的股份。而寧德時代最近的一輪定增的增資價格為130.44元/股,遠高於恆義股份的投資額。

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電解銅箔研發、生產的嘉元科技,2017上半年寧德時代對嘉元科技的採購金額為6684萬元,佔公司營收的26%,是公司的第一大客戶。公司2017上半年的第二大客戶為寧德新能源科技(ATL),ATL對公司採購金額為4689萬元。

此外,寶優際(833952)、凱金能源(836862)、納科諾爾(832522)2016年度的第一大客戶均為寧德時代,3家企業對寧德時代的銷售佔比分別為64%、63%、23%。

永成雙海(832181)則表示,公司為培育新能源零件產業,與寧德時代達成戰略合作,公司投資2000萬籌建了寧德新能源動力電池注塑件生產基地寧德永成雙海、新能源動力電池箱體項目生產基地崑山永成鼎鴻。永成雙海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及配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安信三板」宁德时代背后崛起的“准独角兽”:背靠国家试点基地 两年业绩翻数十倍

掛牌企業“IPO撤退”倒逼價值投資迴歸

2018年以來,新三板IPO排隊企業“撤退潮”愈演愈烈。隨著審核趨嚴,越來越多新三板企業主動按下IPO“暫停鍵”。業內人士表示,審核門檻提高,促使盲目扎堆IPO的掛牌企業趨於冷靜,有利於新三板市場迴歸價值投資。

“集郵”變成“集雷”

IPO審核從嚴態勢持續,越來越多擬IPO的新三板企業按下“暫停鍵”。受此影響,新三板“IPO集郵”的投資策略開始“失靈”。

“IPO集郵”作為一種投資策略一度在新三板市場很流行。“按照基本的財務指標篩一遍,提前瞄準擬IPO企業廣撒網,挑選十幾家甚至幾十家企業平均都投一點,整體算下來容易獲得不錯的賬面浮盈。不過,現在再採用這樣粗放手法投資可能要吃大虧。”華南一家股份制券商場外市場部投資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IPO審核從嚴帶來過會率走低,不少排隊IPO的掛牌企業開始打退堂鼓,不少由此“集郵黨”損失慘重。

上述投資經理介紹,2016年-2017年上半年期間,新三板“IPO集郵”投資最為活躍。當時,只要掛牌企業申請上市輔導,甚至搭上IPO概念,都可能引來市場瘋狂追捧,股價和估值因此扶搖直上。如今隨著眾多IPO概念股在嚴審核態勢下“退出”,不少投資者面對的是股價大幅回調的窘境。

2018年以來,新三板擬IPO企業出現“撤回潮”。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今年以來23家新三板企業在IPO排隊道路上止步。其中,20家為終止審查狀態,3家為中止審查,遠高於去年全年終止審查的13家。從新增上市輔導的掛牌企業數量看,2018年1月1日至4月2日,23家企業開啟上市輔導;而去年同期為73家,啟動上市輔導企業數量同比銳減54.8%。

“IPO撤退”潮湧,使得眾多“集郵黨”跨市場套利機會越來越渺茫。不少掛牌企業復牌後股價大跌,更是讓眾多投資者措手不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十多家新三板公司主動撤回上市申請後復牌,大部分企業復牌即遭遇暴跌。以華燦電訊為例,2018年1月3日復牌,當日股價跌幅達68.36%,收盤價從復牌前的25元/股跌至7.91元/股。這場暴跌波及500多名股東,其中不乏“集郵黨”的身影。公開資料顯示,華燦電訊自2015年10月開始上市輔導,股東人數在此期間迅速擴增,達到506人,是目前撤回IPO申請股東人數最多的企業。

“‘集郵’變成‘集雷’。”南山京石投資創始合夥人周運南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三板“IPO集郵”概念從2015年底開始興起,2016年下半年步入高潮,在此期間曾多次公開提醒投資者謹慎對待,認清其中蘊藏的不可預見風險。在新形勢下,要睜大雙眼,按照價值投資的要求精選個股。

“投資邏輯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僅按照IPO審核的財務標準,大約1000多家新三板企業符合要求。但IPO不僅僅是當前的財務數據,還要看企業的經營質量、合規性等因素。很多財務報表上看不到的細節可能成為決定IPO成敗的重要因素。

扎堆IPO“剎車”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223家新三板企業宣佈上市輔導,而2015年這一數據僅為37家。2017年上半年,IPO審核常態化迴歸再為新三板企業IPO熱潮添了一把火,全年363家新三板公司宣佈上市輔導。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熱潮下,出於炒作市值或懷揣僥倖心理而闖關IPO的現象開始冒頭。部分企業根本達不到IPO標準,甚至是虧損的掛牌企業也在申請上市輔導,以期達到吸引投資者、方便股東套現等。

2017年下半年以來,IPO審核標準持續收緊,新三板企業扎堆IPO態勢開始緊急“剎車”。而IPO被否三年內不準借殼的規定讓很多擬IPO企業更加慎重。

從兩年前的對IPO趨之若鶩,到如今的驟然降溫,新三板的投資生態悄然轉變。在市場人士看來,新三板企業扎堆IPO逐漸降溫,有利於投資生態迴歸理性,有利於企業提升規範運營和治理能力,併為新三板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對於新三板擬IPO企業出現的撤退潮,“從深層次看,主要還是在於這些企業並沒有做好IPO準備。”諸海濱認為,企業盲目扎堆選擇IPO,但在規範運營、股權架構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不利於企業長遠發展。周運南則認為,眾多新三板企業盲目樂觀,對上市困難準備不足,對政策變化估計不足等,也是新三板企業出現“IPO撤退潮”的重要原因。

“IPO過會率下降,財務門檻與規範性門檻都在提高,且對於存在未過會記錄的企業,在併購、借殼等方面存在限制,因此投行和擬IPO公司都更加謹慎。”申萬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投資新三板還是要更多關注企業質地,依據掛牌企業的體量、規範性等指標精挑細選。這些變化有利於新三板生態的淨化。

專注主業是關鍵

在新的形勢下,掛牌應該如何規劃未來的發展之路?分析人士認為,這將促使掛牌企業更加務實,專注主業,尋求在合適的資本市場發展。對於投資者而言,IPO通道收窄將倒逼價值投資迴歸。

諸海濱認為,儘管新三板市場當前面臨流動性不足,但依然有很多公司股價創下歷史新高。這些企業具備IPO潛質,但在新三板市場發展同樣取得碩果,抓緊關鍵時機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因此,對於新三板掛牌企業而言,應該將更多心思放在企業的經營成長上。

“新三板將有更多公司估值創新高。”諸海濱表示,從目前情況看,70-80家新三板優質企業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走出獨立行情。隨著優質企業群體規模擴大,新三板市場將不愁沒有資金來投資。這對市場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於新形勢下新三板企業資本市場發展路徑的選擇,周運南認為,企業應當認清當前的現狀和形勢,實事求是地做好自己的資本市場規劃。“依靠泡沫、投機賺錢將越來越難,新三板將成為價值投資市場。”新鼎資本董事長張馳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新三板不乏優質企業,熱點、概念都是暫時的,價值投資邏輯永恆存在,尋找高成長企業並賺取高成長溢價是新三板投資的核心邏輯。

周運南則表示,新三板擁有11000多家掛牌企業,是價值投資的大型標的池,價值投資機會眾多。具體而言,可以採取“一主兩輔”的投資策略,以價值投資為主線,瞄準業績穩定增長的新三板藍籌股及具備特色的“小而美”企業兩條輔線。

不過,業內人士同時指出,新三板價值投資迴歸仍需要制度改革的進一步輔助。申萬宏源新三板首席分析師劉靖認為,新三板市場仍缺乏流動性,價值通過公允價格表現不足,需要進一步的制度完善。

諸海濱新三板研究

專注新三板資訊

長按掃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