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關於江蘇高考作文引發的一場思辨

江蘇卷語文高考作文題:解讀語言傳遞

花自語,鳥有語,生活處處有語言。生命也可以用語言來解讀,雕塑、基因……都可以用語言來傳遞。語言豐富生活,語言詮釋生命,語言傳承文明。請根據所給材料作文,自己擬題,問題不限,詩歌除外,不少於800字。

關於江蘇高考作文引發的一場思辨

名師點評:

名師介紹:王夫成(江蘇省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語文教研組長)

今年的作文試題仍是材料作文形式。角度自選,題目自擬,詩歌除外文體不限。

材料的核心概念是“語言”。現實生活中的“語言”千差萬別,繽紛斑斕。“語言”既是包羅萬象的生活元素,又是不可或缺的生活技能,具有豐富厚重的意蘊。以“語言”為關鍵詞,能夠引發考生思辨,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廣闊的寫作空間。

圍繞“語言”這個核心概念,材料的三行文字從三個層面引導考生展開聯想,打開思路。首先從日常生活的視角出發,通過“花解語,鳥自鳴”的生動畫面,觸發考生想象,“處處”強調“語言”的普適性和廣泛性。接著,從語言的基本功用出發,闡述語言與世界之間的關係,所舉例子從有形與無形、有聲與無聲、藝術與科技等維度,展示人類文明所構建的語言體系。最後,引導考生思考並把握作文的立意方向和表達重點,從生活、生命、文明等角度,指出“語言”的意義和價值。

從材料的關鍵詞看,由2015年的“智慧”到2016年的“個性與創新”到2017年的“車”到今年的“語言”,江蘇作文命題循著平正厚重的路子走,考題貼近考生日常生活,容易上手,選擇空間廣。“語言”主體有大自然語言、人類的語言,有生活語言、藝術語言、科技語言;“語言”意義和價值可寫豐富生活、演繹生命、傳承文明……考生寫作自由度大,可根據個人的感悟思考及寫作特長,或記敘或議論或抒情,自由選擇,施展才華。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選擇何種“語言”對象,行文要注意兩點:一是選擇角度宜小巧,便於集中筆墨、深入開掘,避免立空乏粗淺;二是行文中一定要緊扣“語言”來寫。比如,選擇寫花鳥如何豐富這個世界或日常生活,要扣合其“語”和“鳴”來寫;寫音樂和雕塑如何創造獨具魅力的藝術世界,也要扣緊其獨特的藝術語言來寫,這樣才符合作文的命意。總之,不“選”失之空泛,不扣失之“跑偏”,審題不難把握,立意見出高下。

關於江蘇高考作文引發的一場思辨

點評:(肖學軍)

審題難度不大,作文命題更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實際,立足考生的視界,使其有話說,倡導“我手寫我心”,是一道既有人文意蘊,又有現實意義,更顯思維辯證和靈活變化的好題。而角度的多元又給考生展現自我的機會,利於考生水平的發揮。

審題立意:

試題由三句話組成,第一句從自然界的花鳥的角度談語言。第二句從語言的分類的角度把語言分成兩大類:有聲的、無聲的。第三句從語言的作用的角度說語言

對關鍵詞的理解:

材料中的關鍵詞是“語言”,對“無聲”語言的理解是難點。

材料內容豐富,立意角度較多。考生從下面這些角度立意行文都在題意範圍。比如:

立意一:

可以抓材料第一句,“花解語,鳥自鳴”,可以是寫實。

比如非洲菊它象徵有毅力、不怕艱難,喜歡追求豐富的人生。單瓣品種代表溫馨,重瓣品種代表熱情可嘉。上海地區喜歡在結婚慶典時用扶郎花紮成花束佈置新房。用其諧意,取新婚夫婦互敬互愛、妻子支持丈夫成就事業之意。茉莉花象徵優美。西歐的花語是和藹可親。菲律賓人把它作忠於祖國、忠於愛情的象徵,並推舉為國花。來了貴賓,常將茉莉花編成花環掛在客人項間,以示歡迎和尊敬。

動物也有著自己的語言。它們不光有聲音語言,還有許多無聲的語言,例如美妙的舞姿、絢麗的色彩和芬芳的氣味,研究這些千奇百怪的語言對人類有特殊的意義。善於運用色彩語言的動物不光是鳥類,爬行類、魚類、兩棲類,甚至連蜻蜓、蝴蝶和墨魚也都充分利用色彩。

立意二:也可以抓第二句“不同的語言打開不同的世界”。寫甲骨、縑帛、金、石、玉、磚、瓦、陶、璽印、封泥、錢幣等。它們無聲的語言也都附著了大量文字信息,因而成為華夏民族找到的最適合的書寫材料。它使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絕。

立意三:抓第三句,談語言豐富生活,或演繹生命或傳承文化。文體上偏向敘事散文,重感悟與人生體驗。

關於江蘇高考作文引發的一場思辨

這裡特意在網上挑選了一篇南師文科第一名寫的美文,供大家賞析!

言愈精,情愈近

語言是人類交流的最重要方式,但是每個人都在說著同樣的話,氾濫的語言漸漸沖淡了內心最真摯的情感。古人有云,“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通過語言之外的途徑傳遞出來的情緒,可能有著更能洞穿人心的力量。

常言道,人生如戲。戲劇在舞臺上表演出來的,就是我們生活狀態的一個縮影。在戲劇的組成部分裡臺詞固然重要,但演員的感染力支撐起了它的靈魂。舉手投足之間,每一個細節都是揭開角色精神世界的線索。梅蘭芳大師是著名的旦角演員,他對於女性人物的塑造堪稱入木三分。可是他的成功絕不是唱腔所能單獨決定的。在常年的訓練中,他的肢體動作形成了一套女性化的體系;他的一顰一笑更是生動傳神,尤其是目光中流露出的千嬌百媚,緊緊地攝住了觀眾的心。人物形象往往是作者埋藏在作品語言下的一道謎題,表演出來正是解密的過程。語言被人所理解需要一個編譯轉化的過程,只有動作才是最直接的交流手段。當我們被花言巧語矇蔽了雙眼的時候,看看一個人的所作所為,這就是他真實內心的本能映射。

我已經試圖讓大家相信語言不是唯一手段,但我必須陳述的事實是,表現力也不是語言外的唯一形式。在我看來,留白是一種與語言本身互為補充的高妙手段。留白的作用在於給予讀者把自己的理解加到作者的本意中的機會,增強參與感和代入感。我很喜歡雷蒙德·卡佛的作品。作為極簡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小說裡永遠只有最普通的情境和最平常的對話,簡約得像是一種複述。他似乎不打算利用語言去引誘讀者進入他設計好的圈套中,而是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和自己的讀者一起觀察浮生百態。每個人不同的觀點結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他作品非常多樣化的主旨。舉個更簡單的例子,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一直是傳統文化裡被津津樂道的話題。它好似一幅水墨畫,只需稍稍幾筆就勾勒出了景色風骨。至於幾個形容詞,作者只定性,不定量,藤有幾分枯,樹有幾分老全憑看官心境。所謂相由心生,語言不可達的魅力就在於此了。

我不認為語言的作用是可有可無的,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如果可以更加藝術、更加豐富,那麼隔閡更容易被消除,心與心的距離也將被越拉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