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蓮英為何遭到世人唾罵這麼久?他做過哪些惡事?

LIAIHONG


李蓮英在近代中國也是迷一樣的人物,一提到李蓮英,人們就會把他與慈禧太后聯繫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沒有慈禧太后,就沒有李蓮英,沒有慈禧太后的恩寵,就肯定沒有我們現在所熟悉的李蓮英。

和其他許多太監的來源地一樣,李蓮英也是出生在直隸河間,生於1848年,根據其墓誌銘所記載,李蓮英是在9歲時候入宮。傳聞說他入宮是因為在賭場把自己的積蓄輸了精光,一怒之下,就揮刀自宮了,不過僅僅是傳聞。

李蓮英入宮後,恰逢負責給慈禧太后梳頭的太監沈二順生病,有人推薦李蓮英給慈禧太后梳頭,李蓮英知道慈禧太后的頭髮硬且剛,所以事先準備好了柔發劑,瞬間就把慈禧太后的頭髮變得柔順了。慈禧太后因為李蓮英擅長梳頭從而非常喜歡李蓮英,李蓮英也因此平步青雲,清朝有祖訓,太監的品級不得超過四品,而李蓮英的品級卻達到了二品,可見其被寵幸之程度。

要說李蓮英做了些什麼壞事,那是肯定的。李蓮英一生雖然榮華富貴,但是那都是沾了慈禧太后的光。李蓮英在獲得寵幸後,也的確做了很多錯事。第一種就是利用職務便利,收受賄賂,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叫做權力尋租行為,大臣們經常通過行賄李蓮英的方式以求的李能夠在慈禧太后跟前給大臣們說好話。舉個例子,甲午戰爭結束後,李鴻章入宮請罪,最後緊張的連自己的三眼花翎和朝服都丟在了西暖閣,回家之後才發現,後來慈禧太后差李蓮英把官帽送還給了李鴻章,李鴻章非常感激李蓮英,就奉送給力李蓮英2000兩白銀以為謝意。

李蓮英在個性上也是一個有缺陷的人,他經常貪圖小便宜,而且利用慈禧太后的威權肆意欺壓大臣。比如李蓮英曾經非常喜歡恭親王所戴的扳指,但是恭親王並沒有答應給他,後來李蓮英通過慈禧太后把扳指據為己有,恭親王得知後,非常生氣。

但是話說回來,李蓮英再厲害,不過是個奴才,僕隨主榮,主死僕亦辱。慈禧太后死後,李蓮英的影響力逐漸沒落,後來也離開了宮廷。


青年史學家


李蓮英,清朝的一位傳奇人物,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世人對於李蓮英的謾罵一半來自於他和慈禧的親密關係,一半來自於他的太監身份。

李蓮英從之前的大太監安德海的死中吸取了深刻教訓,低調不囂張跋扈、安守奴才本分、與各方人物為善,才能在陰謀詭譎的晚清官場縱橫數十年,最後安然隱退,離開皇宮。

李蓮英數十年來深受慈禧太后寵信,成為晚年慈禧生活中一刻也不能離開的“伴”。據晚清太監劉興橋等人回憶:“每天三頓飯,早晚起居,李蓮英和慈禧都互派太監或當面問候……在西苑、頤和園居住的時候,慈禧太后還經常來找李蓮英:‘連英啊!咱們遛彎去呀!’慈禧太后有時還把李蓮英召到她的寢宮,談些黃老長生之術,兩人常常談到深夜。”

慈禧一直把持朝政實際上有很多朝臣不滿,但他們不敢攻擊慈禧,只能將李蓮英當成了靶子。有人說李蓮英權傾朝野,收受賄賂,買官賣官;有人說他“干預朝政,廣植私黨”;有人說他反對維新,打擊站在光緒一邊的大臣。

1894中日甲午戰爭清朝大敗,割地賠款,全國輿論一片譁然。人們不敢直接批評慈禧,就把矛頭指向北洋大臣李鴻章和大太監李蓮英。陝西道監察御史恩溥、福建道監察御史安維峻、吏科給事中褚成博等大臣彈劾李鴻章貽誤軍機與李蓮英暗中來往,相互包庇;李蓮英左右慈禧決策對日和談等等。慈禧異常震怒,發佈上諭說天下事都要聽皇太后的,並將參與彈劾官員革職充軍。

大臣們對於李蓮英的抨擊都沒有結果,主要是因為攻擊都是僅憑道聽途說,拿不出真憑實據。同時安到李蓮英身上的罪名很多都是慈禧的錯,李蓮英是背黑鍋,大臣的彈劾純屬指桑罵槐能不激怒慈禧麼?


當狗容易做人難


李連英(多寫作李蓮英,但他墓誌上寫的是李連英,也許二者當時可以通用,也許是以訛傳訛)是慈禧太后非常信任的人,他負責溝通內廷與外朝,因此掌握更多信息,讓外朝官員頗為恐懼。太監名聲歷來不佳,明代又亡於太監專制,所以文官們自然會把對朝廷的不滿轉嫁為對李連英的不滿,從某種意義上說,李連英是朝臣們洩憤的出氣口,他可能沒做什麼惡事。

首先,許多人說李連英反對戊戌變法,光緒被囚禁後,他曾刻意刁難光緒。

此說不通,光緒一直稱李連英為諳達(意為夥伴和朋友),臨死前還多次問李諳達來了沒有。八國聯軍攻佔北京時,慈禧攜光緒逃跑,沿途備嘗艱辛,光緒無人照料,都是李連英在照顧他,光緒自己說,沒有李連英,他當時可能就死掉了。由此可見,李連英不可能也不敢刁難光緒。畢竟光緒年輕力壯,如果死在慈禧後面,將來主持朝政,對於曾虐待自己的人,豈不挫骨揚灰?

在內宮中,李連英以世故見長,人人都對他很信任,因為他堅持自己只是奴才,只服務,不說話,對所有主子都一視同仁。此外,李連英比較負責,不像其他太監主管那樣不敢負責。

對戊戌變法,李連英曾說自己不懂,根本不關注。

其次,許多人說李連英權傾朝野,干涉朝政。

此說亦不通,清朝家法甚嚴,太監無法干政,且慈禧對權力極端敏感,豈能坐視身邊人擅權?

李連英基本不和外臣直接接觸,這是他能得到慈禧信任的一個重要原因。慈禧曾派他去天津視察海軍,但他表現很低調,不肯站在前面,並說:我一個太監,就是來看熱鬧的,怎麼可以走在列位大臣前面。

在看演習時,李連英不發一語,不做任何評價,別人問他如何,他說看不懂,只覺得很壯觀,可見城府之深。

慈禧以女性治國,屬於非制度操作,必然要用盤外招,但使用盤外招,必然要在可控範圍內,她是絕對不允許別人挑戰她的權威的,恭親王這樣能幹、曾在政變中支持他的人,都被她屢屢打壓,李連英怎敢造次?

其三,許多人說李連英貪汙腐敗,買賣官職。

此事或有,畢竟清代後期已無人不腐,腐敗已經制度化,只要不太出格,大家也不會干預。李連英在內廷中的權力可一手遮天,收受賄賂完全可能,但從史料看,他基本不參與買賣官職等行為,且不收不義之財,在當時還算是一個比較謹慎之人。

不過,學者賈英華先生認為,李連英做的最大壞事可能是毒殺慈禧和光緒。

過去人們多認為光緒是慈禧毒死的,但從醫療檔看,光緒後期一直有病,死前病情明顯加重,慈禧雖然恨光緒,但並沒表現出要殺光緒的意思,還到處為光緒請名醫。因為慈禧一直沒意識到自己即將去世,對自己死在光緒後面有充分的信心。

學者喻大華先生曾懷疑,光緒可能是自然死亡,否則為何檔案如此完整,根本看不出破綻來?畢竟光緒頭髮的檢測是在幾十年後做的,期間很可能受到汙染,所以不必馬上定論。

按賈英華先生的解釋,則比較通順:慈禧確實沒想過殺光緒,因為她是突然病倒的,也是突然意識的自己可能去世,此時雖有殺心,但已無法實現。

那麼,誰會殺光緒?顯然是袁世凱,因為戊戌變法,光緒深恨袁,多次揚言將來一定要殺袁,而慈禧對袁也不信任,所以袁世凱有鋌而走險的可能。

那麼,當時誰能同時進慈禧的臥室和光緒的臥室呢?只有李連英。很可能是李連英與袁世凱私通,分別給慈禧和光緒下毒,否則二人不會死得這麼突然,時間趕得這麼巧。

事成之後,李連英被暗殺,頭被切走,此事外界長期不知,直到發掘李連英墓,才發現他沒有頭,知道他死於非命。從史籍看,李連英死前和江朝宗喝酒,而江朝宗是袁黨中人,很可能是袁世凱讓他做掉李連英,並提頭去見,以徹底封口。

此說目前還是推斷,沒有證據,但比較完密。。


老虎他爹


李蓮英所做的惡事似乎不多,至於貪財受賄什麼的在那時候,正常的很,反倒是你不貪還會惹來殺生之禍,我們從他後來能夠死在慈禧後面,而且活的還算長命,也大概可以知道他人怎麼樣,歷史上極壞的太監,往往不會長命的,比如趙高,魏忠賢,安德海,至於權傾朝野那更是瞎扯淡,慈禧什麼人?這麼可能會犯這種低級錯誤,



我看到的很多史料都是給李蓮英翻案的,可見李蓮英再壞,也不會壞到那裡去的,不然一個沒權沒勢,誰沒事給他捏造歷史

伴君如伴虎,尤其是慈禧這種喜怒無常的母老虎,更需要把握好方法,李蓮英的做人哲學值的我們學習,深得中庸之道

李蓮英這位晚清的大太監,其實,李蓮英也有厚道之處。他深知自己的輕重,處處將自己躲避在敵視的瞳孔裡。志得意滿時,受寵不驕。失魄落魂時,顏敗不餒。他活的低調,他李蓮英是合理地存在的。不錯。其叔父去世以後,李蓮英家被迫遷往北京。在北京李蓮英父母親做制皮工作,被稱為“皮硝李”。此時李家的生活狀況不是很好,故李蓮英入鄭親王端華府當太監。民間傳說,李蓮英來到北京,由於掌握了一套梳理新發型的技術,又託同鄉太監沈蘭玉介紹,進宮當了慈禧太后的梳頭太監,並由此受到慈禧寵愛。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李蓮英靠梳頭髮家。 實際上李蓮英不是特定給伺候慈禧太后梳頭的。

他靠疏的一手好頭,贏的慈禧的好感

《宮女回憶錄》裡寫到“這是個比較得寵的老太監,溫和、馴順、斯文、有禮貌,永遠從他的眼角皺紋裡透出和樂的笑意來,伺候人不溫不躁,恰到好處,讓被伺候的人感到很舒服。宮女們跟他都很親熱,誠心誠意喊他一聲劉大叔。他經常給宮女帶些針針線線的東西,這是宮女們所缺的,但他不是給一個人,誰用都行。宮女們見他面有時給請個安,問他句吉祥,他總是很謙和地還個禮,不管對誰。老太后知道他的人緣好,常說:“下去,讓她們給你沏口茶喝吧!”這可是天大的臉,能讓宮女賞茶,在宮裡這是極體面的事。劉太監連連地請跪安,說“奴才不敢承受,奴才不敢承受!”太后越給臉,他越謙虛小心,這是劉太監長期得寵的原因。

通過上面這段話,對李蓮英我們應該可以有個大概的瞭解,可以窺見全豹之一班了,至於歷史上一直說的什麼毒死慈禧光緒的事我不太相信的,樹倒猢猻散,我覺得精明老道的李蓮英應該是明白的,


我們是鈉梨子


李蓮英原名李英泰,祖籍是直隸河間府大城縣人,道光二十八年出生,兄弟五人,排行老二,其父以修鞋為業,家境貧困,李蓮英7歲入宮當了太監,由於李蓮英相貌俊俏,心靈嘴甜就留在慈善身邊。在晚清被晉升為總管太監,官至四品,在紫禁城中穩坐了近40年,佔據了晚清權監史上的重要地位。慈善死後,帶薪回家度晚年。他一生並沒有犯多大錯,主要是跟隨慈善太近,在慈善錯誤的事事上,起了點推波脅藺的作用,罵李蓮英實是罵慈禧。但慈禧是一國之母,哪隻有罵李蓮英了。


開心_73258937


我覺得李蓮英其實有點冤。清朝建立之初吸取明朝的經驗,太監不可以掌權,結黨營私必殺。李蓮英實際上就是個僕人。清朝有一項政策就是達到舉人這個階層就可以向皇帝上書,而李蓮英甚至不可以向皇帝上書,也就是說李蓮英的政治力量甚至不如一個舉人。和明朝的魏忠賢和秦朝的趙高比差了十萬八千里。李蓮英無非接受了一些慈禧的賞賜,加上一些王公大臣可能會賄賂一下叫他給慈禧吹吹風或者透露一下慈禧的一些政治態度。這一點哪個朝代大太監沒幹過。禍國殃民絕對談不上,可能也就是受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