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儒家和道家哪個能適應社會?

深受少女喜愛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毫無疑問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個思想流派,對中國古代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至今影響依然存在。



五四運動時期,關於中國發展和治國理念有三個流派,一個是以蔣介石和胡適為代表的西方自由主義,一個是以李大釗和毛澤東為代表的蘇聯社會主義,還有一派就是以新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的治國理念,最後事實證明,選擇了社會主義,這也是一條成功的道路。

可見,中國傳統思想文化治國理念也有很多人支持者。

歷史上的儒家治國主張核心思想是“禮”,是“仁政”。歷史上道家思想治國核心應該是“無為而治”。



在我看來,在這個信息化時代,人類思想文化交流聯繫日益緊密,各個不同文明文化在碰撞和融合,同時這個社會,這個世界也在高速變化之中。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某方面都有優點和缺點,比如儒家在“禮”,有利於社會穩定的方面,也有保守,也有壓抑人性的一面。比如道家的“無為而治”,一方面有利於遵循社會自然規律發展,又一方面不利於國家機器對社會的掌控。所以完全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治國和適合這個時代都是有問題的。

朱光潛說,做人要道家,做事要儒家。我們要有選擇的吸收儒家,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個人入世精神利於社會進步,個人的積極進取。道家的出世,無為而治思想有利於個人修養,社會的和諧。



所以我們應該批判吸收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包括現代西方的先進文明,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融合創新,根據我國現代社會的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道路(面對現實,自作主張),適合自己文化思想,治國理念。

個人觀點,關係討論,不喜勿噴!


我是一個小書蟲


先講一個故事,上世紀七十年代,到靠近遼寧內蒙附近的一個村子。村子裡有一位七十九歲的老人,在村子裡屬於知識豐富且德高望重受大家尊重的人物。

他的知識程度可以用以下他對我提出的兩個問題來判斷。一個問題是:你們上海是在日本嗎?第二個問題是你們那兒太陽也是從東北出來的嗎?

好了,我想這個故事不用再講下去了吧!

2500年以前的老子和孔子,他們對客觀環境的認識,是一種什麼程度,大家可以猜一猜。那時對世界的認知是天圓地方,地被四隻大象之類的動物馱著;大天是一口大鍋,扣在了四方的地上。

他們看的書,是用竹籤上刻字製成的。一本書,少說也以斤為單位吧?那時漢字沒有統一,可以用的字,就按先有四、五千個甲骨文字推算,應該不會超過一萬。

老子是一個“圖書館”管理員,看書的數量和機會比較多,不知道有沒有像鄙人擁有的三千本書那麼多?

老子最後留下了五千字的著作(假定就是他著的),孔子沒聽說自己寫了多少字的“著作”,現在讀到的“論語”聽說還是他眾多學生記敘他所說的呢…。

老子和孔子確實留下了許多思想,到現在還在影響整個民族的文化。但是在他們那種客觀環境裡形成的東西,真的有多大的現實意義?

正是由於他們的影響,咱們民族總有些人,願意把他們的思想高得越來越高深莫測,越來越神秘,越來越放諸四海而皆準…。非要搞得一“道”就靈,一“儒”就靈。好像不是這樣,就顯不出自己有知識,有水平,不高人一等似的。

其實這些抱著“古人”忽悠的人,抽掉了這些“道”啊、“儒”啊,就什麼都不是!你不信?看看魯迅筆下的孔乙己和吳敬梓筆下的范進就知道了,他們對社會的作用,還不如一個叫武訓的叫花子!


計冠光海老KK匹茲堡賓州


儒家叫你講理數,道家叫你講規律。

我們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都有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存在。這兩種思想無時無刻都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我認為,當今社會生活中,儒家思想不可以除掉!“禮,義,仁,智,信。”是儒家思想的精髓。這不但在每個家庭中時常需要應用,而且在社會生活上更加需要經常使用。這是社會上一個正常人的基本常識和生活本能。

無“禮",則無規矩。無“義",則無勇氣。無“仁”,則無愛心。無“智",則無變化。無“信”,則無誠意。

一個人再強大,再偉大,能造富一方,受人人敬仰,如果缺其一項,他也將難以得到其他人的尊敬,擁護和支持。就是一個普通人,如果缺其一項,也都顯得與人不善,做人有缺,行事無巧,辦事無信,有違人倫理數。

道家思想告訴我們,在現代社會活動中一定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道法自然,按照客觀社會規律辦事。

我們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遵守社會生活規律,按生活規律行事。否則,會被時代淘汰,難以生存!

我們普通人在經濟活動中,更要遵守經濟發展規律,按客觀規律參加經濟活動。否則,會被人利用或者被人(被己)破壞,造成經濟損失,導致經營失敗!

三言二語是說不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內涵的。只要我們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遵循社會規則,按客觀規律辦事,我們的生活將很美好!


一一喜茗堂:龍新久

2018年4月30日


喜茗堂


這個必須放到歷史長河裡去探討,儒家和道家,都曾經風光無限。



儒家和道家都誕生於春秋時期。道家開創者老子,繼承先祖黃帝的思想,提出“道法自然”的思想,強調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反對天命思想,崇尚建立“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主張“無為而治”的出世。儒家創始人孔子,崇尚西周的禮樂制度,致力於恢復周朝的禮,提出“禮仁”等思想,力主積極入世。由於歷史上有孔子問道老子的典故,從這一層面上看,春秋時期的道家思想應該略優於儒家思想(儘管當時還沒有那麼具體的思想劃分)。

戰國時期的諸侯國秦國,重用法家思想,實現強國目標。到了秦王嬴政當朝,奮六世之餘烈,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一統天下,建立秦朝),威振四海。此時最風光的思想非法家思想莫屬。之後出現的秦始皇“焚書坑儒”宣佈了儒家正式進入低谷期,從此,儒法之爭伴隨封建社會達兩千年之久。



秦朝命短,僅二世便滅亡。可見法家利於打天下,不適合保天下。西漢政權就是看到了法家治國的弊端,轉而採取道家(黃老學說)治國,“無為而治”讓西漢順利擺脫了國家建國初期的千瘡百孔,在韜光養晦中走上富強的道路。可以說,這段時間,就是道家思想作為相對獨立的主流社會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起決定作用的階段。

到了西漢武帝時期,國家強盛,道家的“無為”出世思想,已經無法適應國家繼續向前發展的需要。此時,大儒董仲舒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思想精華,創立了新儒家。漢武大帝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從此,儒家完成從低谷到輝煌的華麗轉身,正式登上社會主流思想的寶座。雖然在之後的歷史進程中,儒家思想的地位也有過起伏,但是始終處於一流前列。可以說,從漢武帝開始,儒家思想成為社會正統思想達兩千年之久,這就是儒家思想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它與時俱進的結果。而道家,從漢武帝時期開始,逐步退出主流社會,轉向道教發展。



可見,從歷史事實上看,儒家顯然比道家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富春葉語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現代社會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

從國內來說,現代社會是一個傳統與創新並存,道德與反道德並存,拜金主義與奉獻精神精神的一個多元化而混亂的社會。

從國際來說,現代社會是一個和平與戰爭並存,民主與專制並存,全球化與反全球化並存,霸權與多元制衡並存的一個複雜而又不斷創新的社會。

那麼很明顯的,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無法解決現代社會所湧現出來的這麼多的問題,既然都無法解決,那麼也不提誰更適合的問題了。

況且對於現代社會的治理,主要是集中在政治上,無論是儒家的“禮”還是道家的“無為而治”,很明白的講,都有太大的侷限性。

那麼什麼才能適應現代社會?

從國內來講,只有馬克思列寧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為什麼?因為中國走的路和主要發達國家即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就是不一樣的,以至於他們到現在都還在針對中國,其中不僅僅是資源的問題。

從國際來講,適應現代社會的只有超越階級意識形態的政治外交,這一點,道家比較適合,但是需要明白道家思想更偏向貴族思想,所以需要進行調整。

個人拙見,若有不同,能論也論,不喜勿噴。


解儒


我認為我們真正瞭解儒釋道的人,鳳毛麟角,只是現在我們的角度,以我們的認知去做片面的概括。別談實修,就是三家經典,有幾位朋友看過的?

以下一段內容節選自當代儒釋道大家劉忠義老師(道家西派峨眉紫霞派第二十九代傳承人)。

大多數的人聽說過“儒釋道三教一家”的說法,但是三家畢竟各有各的立點不同。

比方釋家講出世法,儒家講入世法。

道家講什麼呢? 道家講陰陽,講順逆,講二元對立。

核心思想是講“人是什麼?人在世間的生存方式及人應該怎麼樣看待這個世界。”這是道家主要闡述的。

這中間包括積極的人生態度和積極的面臨人生百年的態度。道家是一個積極的認知方式。

以上內容節選自劉忠義老師講座《以體悟道真諦》。

從實修的角度來說,儒釋道闡述的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名稱不一樣而已。在大師的世界裡,儒釋道三家的經典是可以相互註解的,是相通的。核心講的都是一個東西,只是立點不一樣。

至於那一家的思想更適合現代的社會?我個人認為不管是哪一家,精髓的東西你能夠觸及到,都很好。

如果僅僅停留在意識形態上的學習,頂多是個永遠不入門的,有很多知識的學者而已!


本草行者17612170246


儒家無論哪個時期都更適合社會。因為,儒家就是研究的“人道”,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民百姓。從柴米油鹽到理想情懷到相處之道,是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會的倫理規範、行為規範。儒家的思想從古至今沒有發生大的變化,也說明了其合理性、穩定性。

道家研究的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老子最初也是論述如何治國安民的,從莊子開始朝修身方向發展,到漢朝道教的出現和道術的發展,完全倒向個人修行體驗。都說道家和道教有區別,其實沒有根本的區別,只是形式和內容的差別,而且道教是道家思想的主要載體。一般人沒必要也不會去區別。修道真不是一般人能行的,需要足夠的理解和執行能力,屬於高大上的東西。也是追求更高層面的個人體驗和理想。雖然也能指導日常生活,畢竟沒有儒傢俱體。

更多人判斷儒家還是道家適合社會的依據往往不客觀,而是根據自己的狀況和需要。得意時會選擇儒家,並不排斥道家。失意時會選道家,可能會排斥儒家。道理自己體會一下。客觀上,儒家對於社會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目標理想表達得更具體明確。事實上無論儒家還是道家,並不代表落後腐朽的東西,也不代表超越時代的先進的東西。他是一種根本的、初級的、科學的哲學理論,是我們文化的根基。也具有侷限性需要我們不斷的補充發展,以滿足時代的要求。

在歷史的長河中繼承與發展永遠是人的兩條腿。


小夥伴168802618


儒家和道家哪個能適應社會?

有句俗語叫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按現在時髦的話說就是滿足大眾的就能適應社會。

人都願意聽順耳的話,你誇我善良,我就是不善良聽了也高興。你說我有罪,即使說對了我也非常生氣記恨。這就是墮落後的人性!對人性的界定就決定了哪家受歡迎,哪家受排斥。

一個是順著人的意思來,一個是順著天的意思來,順著人的意思來的,一大幫人跑他這學習,因為容易做到。順著天的意思來的,最後只能形單影隻的和老牛作伴不知所終,因為太難做到。順著誰,就決定了哪家能適應社會,哪家被社會厭棄。

墮落的社會不講對錯,只講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到頭來是:與順我者同亡!

其實,只有能聽得進真話的長久,能受得了正確的安定。


俯首豔陽天


適應中國古代社會的,是黃老學術。

什麼是黃老學術,就是道家為主,儒家為輔,按後世的說法,就是雜家。

《道德經》一書,《道經》是道家指南,訓御帝王,《德經》是儒家根源,訓御聖人(大儒)。

莊子稱之為“內聖外王”。

內心以仁愛為本,外在形象則裝神弄鬼,王的意思,今天的意思,就是神,帝的意思,就是大神。

古代人的管理學,脫不了神學的底子,要進行有效管理,就必須要講迷信,秦始皇可以說是古往今來的第一大神人,因為中國人把人類的君王是看作神的。

道家學說,是關於如何做帝國的“頭”的學問,在古代,由於生產力低下,人們對很多自然現象不理解,要進行有效統治,就必須通過祭祀、占卜的方式來進行,道者,走路🚶中走在前面的人,跑得最快的人,就是君王,在他身後的,就是道者,如果是馬🐴群,君王叫頭馬,如果是人群,君王就叫人王,道者就是緊跟君王的人。

儒家學說,是如何做好“軀幹”的學問,這有個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要聯繫頭,也要聯繫四肢,聯繫各個器官,使王國組合起來成為一個整體。

法家學說,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道家”,只不過它又有其特殊性,由於帝王要搶頭來做,他們退而求其次,選擇當了“頸部”,做了聯繫帝王與儒家之間的特殊道家學問。

具體到帝國的基層,卻離不開墨家學說,墨家思想就像帝國這個機體的四肢及器官,對帝國的運轉必不可少,所以有君輕民貴的理論。

所以中國社會以道家、法家、儒家、墨家為思想的主流,是有著深刻的整體化思維的。


河東來


儒道本源太極陰陽一家,樹大枝繁儒道分家。

智者求同存異,愚者無端掐架。

無道的仁義假仁假義;

無仁義之道是冰雪之道。

按客觀規律辦事,講究人情世故,是乾坤之道。在仁義禮智信的基礎上追循客觀規律才是為民之道。

違背客觀規律,大行逆天之道禍國殃民;違背百姓的意志,想當然的替天行道必然被社會所拋棄。

社會所歡迎的是;順應民意,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