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终于等到《今日影评·表演者言》的第二季开播。

这档专门说表演的节目,其实更像情绪管理的分享:如何观察生活,如何把自己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如何让自己的思绪在冷静和波动中平衡好……

周迅是节目的发起人,去年第一季口碑炸裂,这种深挖表演业务能力的节目,比把表演当秀场的综艺来得更纯粹。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周迅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灵气”,从她演小太平的时候,很多人被她的这股子机灵劲感染了。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看完《表演者演》后,我必须惊叹:周迅的灵气,是靠她对表演的敬畏打底的。

#演员的远见,不仅是信念,还要肯熬#

第二季《表演者言》是用核心诗句来引入。

第一期是“风物长宜放眼量”,讲的是人的眼光要放长远。

任何职业都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周迅说“心胸要大”,“不能固步自封”。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舒淇作为嘉宾也分享“做演员就是不断地在纠结之中找更纠结的地方”。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比如拍动作戏,动作要有力,但表情不能太用力。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每走一步,都要落地扎实,这样的量变才能引发质变,路才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有远见,更聚焦的是眼下的这一步如何走,前面的路走踏实了,自己才能有“看远”的潜能。

不少人都知道要有远见这个事情,但总是空想那个远,在行动力上却不肯看这个近。

周迅的灵气从小就有:她在电影院泡大,对光影世界耳濡目染,没有专门学过表演课程,剧组就是她最生动的课堂……

即便天赋好,她还是承认直到拍《橘子红了》,她才算真正悟出了表演的真谛。

周迅在节目里也多次提到李少红导演当年对她的严苛要求,才让她养成了一种专业素养。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演员不是一个吃老本的职业,哪怕你已经收获了奖项和口碑。

舒淇拍《刺客聂隐娘》的时候,她就常常被吊在空中,长时间感受当下的环境,借着对环境的敏感与吸收,加深对角色的融入。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周迅当年拍李米的时候,曹保平对她很严格,要求不能交行活。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行活其实就是吃老本,各行各业,每天都会产生很多“行活”。

行活,是一种不出错的态度,按照以往的经验,不求变数地执行,保证完成度,但不会有任何惊喜。

做行活的人,可能对自己不够狠,乐享其成,路可能就是走到哪儿算哪儿。

也不能说不好,但对创意行业而言,行活确实不容易出彩。

表演,如果每次呈现的都是行活,久而久之,自己也就套路化了,观众也会失去新鲜感。

任何工作做久了,如果不敢革新自己,上班真的就是一个过场,心跳的感觉都不会有。

有远见的人,会珍惜自己当下的每一次蜕变,哪怕很难受,也是为了长远的芬芳。

有远见的人,也会积极适应新环境和新周期,演员要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物和故事。回看演员的历史,他们塑造的角色都是一个一个的年轮。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察言观色,是所有服务行业的基本功#

的确。

演员需要大量地接触生活,人和事,这样才能激活自己的情绪,融合到另一个人物世界里。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这有点像纪录片的味道,给自己制造一个纪录片的环境。

时刻观察着人和事,镜头前,你要展现另一个未知的自己,而镜头外,你要时刻给自己补给生活的素材。

周迅演过好几次狐狸精。她的第一部电影《古墓荒斋》里,有一组眼神的表演,就是源于她观察一只狗的表情。再后来演《画皮》,小唯走路的姿势和常人不一样,她特意给角色增强“妖性”动作,这也是生活的沉淀。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舒淇说,她会常常观察人群,去猜这个人是做什么。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这真是好的职业习惯。

演员属于艺术类工种,而艺术属于创作,创作又属于服务业。

讲真,对于所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学会观察生活能激发职业本能。

工作的高级境界就是把技能变成本能,就说演员吧,很多时候观众眼尖了,觉得这人表演痕迹过重,演员在炫技了,表演仅仅是他的技能。

当表演变成本能的时候,你就觉得他就是这个人。

演员需要大量的生活积累,结合他以往的表演经验和技巧,他才能融入到各种角色里。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王菲在《岁月》里唱着:生活是一个复杂的剧本,不改变我们生命的单纯。

演员其实不停地感触生活的复杂,再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去融化每一个角色。

我们普通人也一样,我记得有一位读者分享过她每天搭地铁的历程:

她会去看周围的人穿什么牌子的衣服,用什么手机,背什么包,穿什么鞋,来猜这个人是做什么的。

她很享受观察路人的这种感觉,然后会把多年的这种生活素材放到自己工作里,去研究消费者的喜好度,去提升品牌的服务意识,毕竟每天扑捉了这么多路人的“on the way”状态。

服务行业里,察言观色其实就是多看人,看多了,自然就知道如何和不同的人沟通。

#找到自己的疯魔状态#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定要high到底。

这种high更多是一种折磨,但甘之如饴。

演员很多时候都要把自己逼到这种疯魔状态,因为要不断地碰撞出新的自己。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就像我朋友圈里的很多广告人,他们通宵拍片子的时候,都是一帧一帧死磕,把自己逼到崩溃的时候,诶,这时候可能有了新的灵光,整组人又high了。

周迅在拍《李米的猜想》的时候,就感受过这种痛并快乐。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那段经典的“李米大桥下面追着方文念信”场景,一共拍了三次,第一次周迅的情绪非常饱满,各方面都很到位,但拍摄技术出了问题,前面的情绪白费了。

这对演员来说是崩溃的,如何不断激活演员的最佳状态,而且一次比一次好,首先自己的那股劲得在,任何痛苦的前提都是靠信念撑着。这样演员的情绪爆发力都在,整个角色逻辑不会溃散,才能把角色磨好。

工作到一定的封魔状态,这时候就会忘我,个人的干扰项首先极大降低,你就能把自己投身到全新的自我中。

这一点,我们和演员是类似的。

#表演不要有太多设计感#

这是表演的最出彩,也最难的点。

演员都习惯做案头工作,上一季蒋雯丽那期节目的时候,她说拍《牵手》之前,自己写了人物小传,把角色的前世今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了出来,这样有利于自己更融入角色。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每个专业演员都会做大量这类工作,自己要梳理角色,理解角色。

但也要平衡好这个量,如果提前把准备量做得太足,每场戏的演法,甚至是多种演法都构思好,现场的表演压力确实会小很多。

可这会让演员缺失一种给自己的惊喜。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演员需要充沛的想象力,结合当下拍摄的环境,镜头下的心境,再融合前期的准备,尽量让每一次新的表演有全新的感觉,而不是那种设计感。

设计太多,还是容易露出表演痕迹。

合格的演员,会勤勤恳恳地把提前量打到最大,现场完全不会再调整灵感。

出色的演员,准备功夫不会懈怠,但现场还有极大的表演上升空间。

周迅带着大家分享业务能力,这更像是在说职场的敬畏之心

《表演者言》讲的是表演,也是说的敬畏之心。

所有工作都这样,有信仰,才会坚持走下去,磨炼是苦的,但心其实很痛快。

希望我们都能一直这么痛快地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