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新榮名片」助馬堡,杏花裡的五百年守候

「新榮名片」助馬堡,杏花裡的五百年守候

輕輕地走進,走進助馬堡,走進這個被歲月斑駁滄桑了的村莊。打開歲月的窗子,曾經的馬市貿易與戰火風雲堵塞了我目光的通道。

  無奈,只得將眼底的光線拉近,近些,更近些,讓滿溝的杏花春意與古堡的悠然,在鏡頭裡、在心底定格。

古堡一日,放眼五百年的脈脈人文。

   把歡笑盪漾在助馬堡的杏花裡,盪漾在五百年間那些歷史的烙印中,久久不願離去。

在助馬堡分守的長城段外側、馬頭山“馬尾”處的雙邊牆,傳說是秦始皇修長城時試圖把馬頭山圈在長城以內,因長城內草地不好,“馬”不願入邊日修夜塌而未成功。

  事實上,次邊修建於明初洪武年間,略早於大邊。修雙邊牆是因土質差不得已而為,從十三邊沿馬頭山東麓在北齊長城的基礎上修築了現存的長城。但“馬”未入邊,始終是一個心結,祈望今後的戰事有“馬”相助,“馬”到成功,“助馬”二字大概與此有關吧。

  明隆慶五年,朝廷在大同鎮設置官辦馬市三處:新平、得勝、守口。隆慶六年,大同鎮開闢的許多新馬市中有了助馬堡。大同長城一躍成為“中三邊”馬市最多的地方。“金得勝,銀助馬”,這些馬市的繁華程度舉世聞名,大量的稅收源源不斷地從這裡進入國庫。自從助馬堡防務正式被歸進明大同鎮72城堡中,駐紮在長城沿線的龐大軍事力量,始終致力於保證該地區貿易的順利進行與國家經濟的發展。

  清朝年間,大同長城沿線的許多前朝官堡改為民堡不再駐軍,助馬堡雖仍是軍事要地,但其重要性漸弱,雍正三年,助馬堡駐紮軍人525名。到了光緒12年,只剩下18名,而他們的主要職責是郵政傳遞。

  民國二十八年春,大同、豐鎮、左雲的日偽軍隊集中600餘兵力,對“大豐左”抗日根據地進行圍剿,夜襲國民黨抗日政府駐地助馬堡,見院就進,見人就殺,見東西就搶。同年,日偽“生金子”部再次血洗助馬堡,32名無辜群眾被殺害,侵略軍將助馬堡大部包磚拆去修了炮樓。

歷經了馬市的繁華,戰爭的硝煙,邊陲終於恢復寧靜。站在被歲月殘蝕了五百年的城堡下回望,這裡領盡了王朝的風騷,風光無限。日偽的炮樓早已不復存在,只剩下老鄉家院子裡依稀可見的城磚,延續著代代傳承的紀念與痛楚。

  而今的四月天,杏花依舊是昨日的燦爛。眼前是晉北地區還沒有耕作的曠野,去年的高粱大豆玉米茬子還在地裡安靜地蹲坐著,也在等待著什麼?

再回望一眼助馬堡,回望一眼那守候著五百年古堡的杏花林。此刻的它們與曠野一樣的安詳靜穆,大概從未知道過時間為何物。

  生命的泉水盪滌著心靈,古堡的花香瀰漫著曾經。經歷,讓流年多了太多的生動。這一程山水,唯美了整個古堡,唯美了杏花林,唯美了你我的內心。

撰稿/攝影 李中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