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家裡比較困難,放假用自己的獎學金跟朋友旅遊,是對是錯?

野立


首先這個問題沒有對或者錯,不要內疚也不要自責覺得花錢出去玩了,對不起父母什麼的,有時候有些問題不能簡單的歸結到錢。

這筆錢是憑藉自己的能力獲得的,靠自己的努力得到的,你有能力去支配它。無論是選擇儲存當做生活費為家裡緩解經濟壓力,還是和朋友一起出去消費掉。這都和父母無關,這是你自己的,你有權利支配它。

其次,出去旅遊並不代表我墮落或者我浪費錢,你出去旅遊會開闊你的眼界,見識到不一樣的風俗習慣,你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是你的一份財富。但是你在旅遊的時候,一定不能過度的鋪張浪費,非得住海景房,非鮑魚海參不吃,一定要用最少的錢,領略最美的風景。旅遊是為了緩解壓力,有一個好的心情,領悟到不同的風景和心境。

最後我想說,其實大多數的父母也是希望子女多出去走走,見見不一樣的人,看看別處的風景。可能有的時候真的是經濟上達不到,就像很多農村或者父母只是普通工人的,我並沒有歧視農民、工人,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民的孩子,我特別理解這種想法的孩子,但是我照樣也去過一些地方,其實只要理性消費,不鋪張浪費,合理的開支,父母還是會支持的,更何況用獎學金去旅遊呢! 所以不要自責,也不要內疚,凡事把握住度就好!






魯陵閱己談影視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到了曾經的自己。上大學那會兒,真的是超級節約,捨不得多花一分錢。我記得在食堂吃飯,能吃二塊五的菜,就絕不去四塊五的窗口,吃飯的時候經常一個人吃,因為跟別人一起吃飯,他們都是想吃什麼就點什麼,然後叫我一起吃,可是來自心底的自尊、自卑、執著,會對他們說不。

高中畢業出去旅遊一次,主要是因為拿著高考證可以免門票,哈哈。

上大學,一直默默告訴自己要加倍認真學習,拿到獎學金,這樣才能對得起父母。在我現在看來,我覺得那時候觀念就不對,也許真的是貧窮造就了那樣一種思想。為什麼學習一定就要對得起父母,學習不是為自己嗎?好狹隘的思想。

後來,我拿了獎學金,到現在都記得,學校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助學金,雜七雜八加起來一萬左右。我想給自己換個手機,因為一直用的手機都是高中畢業,我去做兼職掙錢買的二手手機,經常出問題;我想給家裡買個空調,重慶的夏天,沒有空調是有多難受;我想出去旅遊,但是覺得這筆錢應該用在“正道”上,比如,學費,比如生活費……各種來自心裡的暗示,我都不應該把錢花在“享受”上。

後來實習了,我終於出去旅遊了,也是第一次正兒八經的旅遊。去的鳳凰古鎮,到現在印象都很深。那裡的天很藍,風景很美,節奏很慢,很多小資情調的店鋪,還有清澈見底的溪水。很感慨,大好年華,大千世界,真的好美,想想以前,為什麼要給自己的思想安上枷鎖,多麼辜負生命啊。滲透在骨子裡的節約,使得我沒有體驗泛舟水上的快樂,沒有加入到當地的篝火晚會中,現在想來,真的遺憾。

工作幾年了,思想有很大轉變。所以我在這裡,要告訴正在上學的孩子們,在大好年華,不要背上太多思想負擔。憑著自己勞動和努力掙錢,就應該去心安理得地花銷,享受來自生活的回饋。不用覺得愧疚,因為行走在天地間,沒有做違法的事,心就應該似明鏡一樣。如果說你在考慮父母的因素,不用覺得對不起父母,你的努力是對他們最好的安慰和報答。

旅遊,會逐步改變一個人的心態和胸懷。要逐步學會嘗試和改變,才能走得更遠。


玩轉西藏


作為一個孩子的母親,很想對你說,快點出去玩吧,過你想過的生活!父母都是喜歡看到孩子開心、快樂成長的!

前幾年,剛添了二寶,只好辭職在家看孩子,光靠老公一個人的工資維繫家用,實在有點入不敷出,很少帶他們去旅行。老大上了小學後,經常會說起同學出去旅行的事,後來一次同學生日會上,也發現那些經常出去旅行的孩子,見識明顯比自己女兒更廣闊一些,應變能力也更強一些。

於是,開始嘗試帶她們去周邊一些城市去旅行,去看沒看過的風景,去見沒見過的人種,去聽沒聽過的聲音。一兩次之後,就覺得孩子整個人都變得自信了,與朋友聊天時也有話說了,特別是去了一趟三峽,她能在那些景色出現時,與唐詩中的三峽相結合,更能瞭解詩歌的意敬!

其實,當整個世界展開在他們面前,對於建立孩子的世界觀來說, 有很大的益處。

真的,我相信,出遊一次,會讓你改變很多看法!反哺父母有很多方式,也為自己活一次!


皖遊記


先說老麥的答案:你沒有錯。即便是在你所敘述的情況下,你仍然是對的。因為貧窮沒有限制你的行動力,正因為貧窮,所以一定要想盡辦法多走出去看看。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的接觸到這個社會,瞭解到你從書本上永遠不可能得到的一些經驗與眼界,走的越多,眼界就會越開闊,而這些在未來帶給你的回報,將遠遠大於你現在所花費的這點獎學金。

老麥和你一樣,從農村走出來,那時候真的很窮,我記得小時候最大的願望就是下雨天時候我能夠擁有一雙雨靴,可以不用懼怕雨水溼了鞋,可是直到我讀了高中,我的這個願望都沒能實現,只要是雨天,不管是春夏秋冬,鞋子永遠是溼的,而且就這麼溼著在學校上完一天的課,鞋子被腳上的溫度烤乾了,放學時候又會再溼一次。


那時候,沒有手機沒有網絡,甚至整個村都找不出一臺電視機,不像是現在對外界的信息瞭解的這麼快,這麼全面。所以,在那時幼小的心靈中,就感覺,或者自己整個一輩子就這樣了,和父輩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天,一天又一天。

直到後來代表學校出來比賽,於是有機會到了縣城,才感覺,原來在不遠的地方,還有另一種生活,從那時候起自己給自己打氣,將來一定要走出那片土地,過和父輩們不一樣的生活。


很多年以後,我在離家不遠的城市裡成家,生娃,雖然對家鄉的情感一直割捨不掉,但我依然感謝第一次離開家的那次經歷,讓我有了不一樣的人生。



老麥說說


如果你已經去了,我想那就盡情享受旅途給你帶來的快樂;如果你還沒有去的話,我建議你還是不要去的好。其實我也說不上什麼理由,就拿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吧。

我也生於農村,長於農村,父母也都老實巴交的農民,家裡的田地很少,基本上就繳公餘糧和一家大半年的要吃的米,至於油鹽醬醋,很就得到瑤山裡當挑夫,賺幾個活絡錢,日子過得緊巴巴的,我的學費、生活費基本上靠貸款,當然我並不知道,父母只要求我好好讀書,至於錢從哪來,從不告訴我,是後來我才知道的。

90年代中期,我進入了中專,愛上了旅遊和攝影,儘管是班裡吃得最差的一個,但300塊錢的月生活費,在班裡也不算少了。有一個學期末,我告訴爸爸,說暑假不回家了,要在南寧找個工做,賺佔零花錢,爸爸沒說什麼,往我的存摺裡打了800塊錢,怕我在南寧餓著。

暑假一結束,我就想著找一份工,但幾天都沒有找到。沒找到工作,但到南寧百貨大樓看中了鳳凰205相機,我鬼使神差地用爸爸給的800塊錢賣下了它。

後來才知道,你800塊錢就是去信用社貸款來的,當時我也沒什麼太內疚,但現在已經40出頭了,爸爸也不在人世了,想起這件事,我總是內疚不已。


把生活當旅行


你該不該去我不做明確的回答,這種事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有兩件事記憶挺深刻的,第一件事是大學的時候,本來我拿的的一等獎學金的,後來輔導員找到我給我談了很久,言下之意就是要我把獎學金讓給一個同班同學,理由是該同學家裡孩子多,家庭很困難,我也沒多說就直接爽快的讓了,結果那哥們拿了錢之後請了假帶女朋友出去旅遊去了,可憐的我還是單身狗一條,當時為了照顧同學的尊嚴,我也沒說是我讓給他的,後面我就再也不讓了,主要還是他獎學金的用途讓我很不爽吧。

第二件事是我工作了以後,當時有個同事家裡五個孩子,她排行老四,上面三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不用看就知道典型的重男輕女的家庭,有一回她爸得了重病,公司號召我們捐款,同事們也都理解,紛紛一百二百的捐了,可是事情沒過多久,我們就看到該女同事,在朋友圈曬各種出去玩兒的照片,一部戰狼2看了三遍,對這種人,我們都說後悔給她捐錢了。

再來說你的問題,你的獎學金是合理合法的途徑來的,怎麼花是你的自由,但是農村有句話說的很有道理,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我是不建議你出去旅遊的,畢竟家裡窮,花錢的地方很多,就像第一個故事裡的男的,說實話,我對他有女朋友這件事很反感,並不是我嫉妒他什麼的,也不是說窮就沒有談戀愛的權利,只是覺得很彆扭,明明家庭環境不好,為何要徒增一項多餘的開銷呢,明明家庭條件不好,為何不努力的學歷,拿到最高的獎學金呢?為何要分心去談戀愛呢?做人應當有自知之明,自己什麼樣的家庭自己知道,經濟基礎決定消費行為,我是真心覺得如果家庭很窮的話,就不要想什麼旅遊大吃大喝的高消費行為,應當集中精力集中資源努力先脫貧,再談享受,不只您覺得怎麼樣?


狂亂的貴公子314


孩子啊,你想出去看看世界沒有錯,放下這個心結吧。有一句話說的好: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借旅遊的機會出去看看,開拓一下視野,對你只有好處。為什麼我理解你的內心想法呢,下面我和你聊聊。

我父母也是農民,當年我讀書時也是特別捨不得多花一分錢,每次父母給我學費和飯費後,我都會內心有一種愧疚,總是感覺這錢不應該拿。可是不拿又不行,因為我必須要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其實你也一樣,眼前靠父母的保障,但是你大學畢業後就可以反過來孝順父母,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啊。

我從高中畢業後,就離開父母,這一走只有一個念想,就是我能有出頭之日的那一天,當我在外面站住腳時,我一定會把父母接出去。後果我的願望實現了,當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後,又成了家,便把父母接到城裡來,盡心孝順父母十幾年。後來父母上歲數了,葉落歸根的思鄉之情漸重,沒辦法只好讓父母回到鄉下去了。好在,那裡有兄有弟能照顧他們。

小夥子,雖然我們從未謀面,但是我相信你能感受到我的真誠,上面所說的話,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別為眼前的一些小事內疚和不安,這不是你的錯,何況你也沒有錯。當然,你可以把獎學金做一個計劃,一部分給父母買點禮物,告知父母這是兒子用獎學金給你們買的,希望你們能開心。另一部分用做旅遊所用,只要合理花費就可以了。

如果你還有內疚的話,再給你一點建議,就是考慮勤工儉學,這樣既可以自食其立,又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而你也會從中獲得鍛鍊,這樣不是很好嗎?總之,希望你更多理性看待問題,從而少一些感性的傷懷。


寒石冷月


本著不吐不快啊,就隨便聊兩句吧。農村出來的丫頭,打小媽媽的教育名言就是家裡窮,你們姐弟兩要爭氣,不要學別人。剛開始覺得嗯身體力行的肩負家庭的重任,省吃儉用,課外書借別人的看,別人上補習班,我去不了。天天吃飯都是騎自行車回家吃,班裡同學多半在班主任家吃飯一頓飯1.5元,不能多花一分錢,那時候班上沒人穿補丁褲,我穿了,班裡有個女孩子說佩服我,我當時不明白啥意思,多年後才知道。可是當身邊的同齡孩子不需要為那些不該他們承擔的責任而活著的時候,自己確實是羨慕的。高中那一年一回家我媽就說別唸了,你看村裡的女孩子都出來打工了。說多了我也懶得回家了,那就努力讀書,學校有勤工儉學去,獎學金一定要拿拿。高三班裡大部分同學有手機了,我才開始有QQ號,還是同學幫忙申請的。就感覺好落伍哦,不管做什麼都要想著家裡條件不允許,這個我不能做,但凡做一點與我身份不符合的奢侈,都有罪惡感。也許就是自卑吧,也處不好人際關係,同學互相買禮物,我看著,互相吃零食看著也會有自己的那一份,但是總想著不能老是吃別人的,也會去買點零食給大家。但是還是有罪惡感亂花錢了。那一段時間很矛盾,到底該不該長大學,最後考的還不錯,家裡親戚也說服我媽同意我上大學。去了才發現自己不是一般的土啊,女孩子都愛美,到現在我還不會化妝,因為不習慣。總想著要改變自己,不能老是這個想法,人窮不可怕,這思想不能窮。

上大學貸款的,生活費自己掙,慢慢自己也改變了不少,就會去彌補年少那些缺失的東西,比如買東西好像都是以前買不起的,現在有能力了一定要買一次,學琴也是,那時候非常想學鋼琴,出來之後有機會了。那種壓抑好久的渴望終於得到滿足是很開心的。父母的思想沒辦法改變,做法也不是對錯可以說的,只是那時候條件確實是不好。

如今自己為人母親,我不想讓他也不會讓他在他不該揹負的年齡去承擔所謂的家庭條件思想負擔,都要你去承擔,爸媽幹什麼呢,錢不是大風颳來的,一方面讓他了解掙錢的辛苦,而不是一味的去洗腦和他的說家裡窮,這買不起那買不起,只要你足夠優秀足夠努力終會買得起你想要的。但是揮土如金不是個好習慣切記。他的童年我希望是無憂無慮的開心的成長。

學習不是人生的全部,你也可以去領略人生百態,風土人情,走出去看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如果我條件允許我會經濟上支持一些不會全部,條件達不到,那孩子若你喜歡就請苦一點能繼續前行那就行,不行就緩緩人生也要學會等待。

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要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用老思想去禁錮他,更不要把自己過的不好歸結給孩子,要讓孩子去完成你的路,孩子有孩子的路。有人總說贍養老人是義務,但是扶養孩子何嘗不是義務呢。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請耐心聽他說完,論情況滿足,實在滿足不了也不要立馬拒絕孩子,答應他在未來某一天一定會完成,答應一點要做到,不然不要答應。不要搪塞孩子,他們很聰明,會看到會記住,在不久的將來他們會學以致用的。


哈爾和蘇菲的移動城堡


對於旅遊,經常是有時間的時候沒有錢,等有錢了也就沒了時間。所以趁大學有空,可以坐著綠皮火車去各個城市打打卡,但是也不要忘了顧家。

我有個學生萌萌家境十分優越,特別喜歡旅遊,為此課餘時間經常去做兼職。每年去旅遊卻都是以做志願者身份去,坐最便宜的綠皮火車硬座,住青年旅舍,我覺得她的故事可以借鑑。

我覺得題主可以把獎學金分開,比如拿出一部分去旅遊,拿出一部分補貼家用,剩下一點留給自己買一些學習用品或者書籍,合理規劃就不會內疚了。

我是很喜歡旅遊的,因為旅行真的會讓人心情好,視野也更開闊,而且出去放鬆一下身心,會讓自己在接下來的時間更加活力滿滿。

萌萌特別愛旅行,但是也很要強,她家境優越,電影的富養女孩兒,但是這個小姑娘平時學習之餘都會去做兼職,給自己假期旅行賺錢。每個假期,這個小姑娘都會出去各個城市打卡,她會坐著最便宜的綠皮火車慢慢感受沿途的風景,也會住最便宜的青年旅舍跟其他熱愛的旅行的人一起體會這個城市的人文氣息。

旅行,讓這個小姑娘越來越有味道,因為看到的多,所以視野越來越寬,心胸越來越開闊。而且這個小姑娘都是用自己的努力湊足旅行經費。為了旅行,她學習更努力更上進以拿到獎學金,她做兼職更努力以拿到更多工資。

對於家庭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當然他們也渴望旅行,但是因為經費原因經常無法出行,如果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為自己賺到旅行經費,那也沒有什麼不可。

題主的內疚來源於自己對於家庭的負擔,自己的學費和生活費都來源於家庭,所以花錢的時候會捨不得。

我覺得題主應該是個很孝順的孩子,但是我覺得你規劃好再去旅行就好了,比如把你的獎學金分開,一部分拿來補貼家用,一部分留著當學費,一部分拿來旅行,如果旅行費用不多,可以去做幾天兼職賺一些,也可以在旅行途中坐車和住宿方面更加節省。

所以,趁著自己有時間出去看看,趕緊去吧,只要不因為旅行給家裡添負擔,父母肯定也百分百支持你的旅行計劃。辛苦一年,憑藉自己的努力拿到獎學金,也正好犒賞一下自己吧,希望你旅行途中認真看認真感悟,等你回來,成為更好的自己。


考研東住佛小仙女


從你的提問和描述,我感同身受,因為,上學的時候,我也面臨跟你同樣的選擇,當時是大三暑假,我去上學的城市水上樂園打工2個月,掙了3000多元,那是2002年,一個月的工資是1500元,那時候,工資還算不錯的 ,2個月3000多元,當時在想,是把這個錢作為學費呢,還是去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呢。


因為,大四時,家 裡確實掏不起學費了。那時候,手機剛剛興起,一部手機1000多元,相當於一個月的工資,考慮到第二年年初就開始找工作,需要手 機,我猶豫再三後,還是狠下心花了1600多元,買了一部中興手機。

9月份開學後,因為家裡拿不出高昂的學費和生活費,就向親戚借了2000元,答應畢業一年後還清,打下欠條。之後,學校擔保,向銀行貸款5000元,加上借的2000元,作為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

畢業後,每個月給學校還助學貸款,一年後,也把親戚的錢還完了,2年後,把學校做擔保,向銀行助學貸款的5000還完了。

我至今都沒有後悔當時花掉了一半自己暑期打工的這份錢,因為,那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手機,也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最貴重的物品。

這部手機,為我後來找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遺憾的是,2004年過年回去的時候,一次放牛點火,不小心把山燒著了,這不陪伴了我兩年手機也被燒燬了(手機放在衣兜裡,衣服放在樹下面,導致衣服著火,把手機燒燬)。

因此,我覺得,自己掙的錢,包括在上大學時期,即便家裡困難,如果你想用自己掙的錢去做一次有意義的事,值得做的事,在能力範疇內,我覺得,就應該要去做,當然了,借錢去旅遊買東西就算了。只要是自己勞動所得,你可以隨意支付,現在上大學有助學貸款你、獎學金,完全可以畢業後慢慢的還。


所以,拿著你的助學金,去旅遊一次吧,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旅行,作為自己人生第一次遠行的珍貴經歷,會給你帶來很多真會記憶,而且,你回在旅行中,收穫很多,包括你的視野、你的心情、你的經歷,都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甚至你的心情,也會因為一次遠行,變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