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群裡有十幾個孩子,今年剛參加完高考,問起他們暑假的打算,有的想學畫畫,有的打算和同學一起畢業旅行,有的高考剛完就一頭扎進了遊戲,有的走進了移動營業廳打短工,還有幾個男生聯繫好了學校,暑假的時候打算去山區支教。

作者|小言

和打工或者一門心思地玩遊戲相比,支教似乎是更令人欣慰,幾個男孩對此同樣感到滿意,因為這是在幫助別人,然而,被支教的孩子怎麼想,他們遭遇了什麼困境,這是一個問題。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支教是一個特別受大學生歡迎的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組織一幫志同道合的同學,前往陌生的山區農村,不僅可以體驗完全不同於城市的生活方式、風土人情,增長見識,同時,也可以幫到別人。

那麼,問題就來了,對於這些公益志願者來說,支教只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插曲,時間一到,無論是三個月也好,一年也好,或者如曾經感動中國的志願者徐本禹,整整在貴州貧困山區待了三年,

但教育資源欠缺的問題得到解決了嗎?沒有。

曾經有一篇帖子非常火,我想大家都看過,叫做《哥哥姐姐們,請你們不要再來支教了》,這篇帖子直言不諱地點出了在傳統的支教方式下,

支教存在的幾個問題: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1.短期上課,教學效果差

我打賭,對大部分家長來說,某個學科臨時換老師絕對是大忌,因為緊隨著換老師,就是新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情況不瞭解,教不好、孩子對老師的教學風格不適應、孩子學習效果變差等問題。

正常情況下,學校裡,某個學科老師帶班,一帶都是兩三年的,而支教呢,幾個月就要當地的孩子換一茬老師,每一茬老師都不得不重新認識一下這些孩子的學習情況,一切推倒,從零開始,上課的效果真的會好嗎?更不必說,有的支教短至一個月、半個月,甚至就去個幾天時間。

借用帖子裡的一句話:“名牌大學的高材生,怎麼就沒有這邊一個小小的職業院校的一個月300元僱傭的姐姐教書教得實在些呢?“

其實,問題不在是不是名牌,而是再名牌的老師、再深厚的學科實力、再強悍的教學能力,如果時間太短,學生和老師之間就無法深入瞭解,支教老師就很難對學生開展針對性教學,就無法讓他們在知識層面上得到質的提升,也很難在思想上帶給孩子思想的轉變。

畢竟,教育這件事,需要的就是時間和耐心。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2.刻意感動和參差不齊

搜索“支教”,排在前三位的相關推薦是:支教有意義嗎?支教回來好找工作嗎?支教需要什麼條件?

很顯然,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支教似乎並不是一件有難度的事,誰都可以,

因為我們的認知還停留在原地,那就是支教=教書,幫助當地的孩子學好知識,以後考一個好大學,這並沒有什麼難度。

但實際上,在一些貧困的農村和山區,輟學率非常高,很多孩子書成績很好,人也聰明,但就是初中讀完就出來打工了。有的是因為經濟原因,大部分卻是因為“不想讀了,想早點出去錢“,簡單來說,他們不明白為什麼要讀書,千篇一律的“讀書是為了考大學,以後賺大錢”這樣的說法,對這些孩子沒有多少吸引力。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而他們身邊的人,也大多是沒讀過什麼書,早早地就進城打工謀生的,生活的環境已經牢牢地限制了他們的眼界和認知。這也是為什麼部分支教老師大受好評的原因,城裡來的優秀教師和大學生給貧困的農村和山區帶來了新鮮的視野,也帶來了優秀的榜樣,他們形象生動地給孩子們展示了“讀書可以帶來什麼”,從而鼓舞孩子們敢有夢想,並堅持自己的夢想。

就像在《鄉村支教之思》這篇文章裡,來自武漢大學的羅同學所分享的:他是村裡唯一的大學生,家境不好,小的時候成績也不突出,一心以為現實就是初中畢業後出去打工……是他的第二任支教老師鼓勵他,克服物質上的困難,還為他尋找夢想導師和資助方,幫助他上理想的大學。

所以,支教的價值不可估量。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然而,現在的情況又大不一樣。隨著支教的熱潮興趣,興沖沖奔向貧困農村和鄉村的支教人員越來越多,目的五花八門,有的純粹是為了體驗生活,有的是想當老師,就在正式上崗前找個地方實習,磨練一下教學水平,有的是莽莽撞撞,什麼都不準備就憑一腔熱情……

目的雜七雜八,水平更是參差不齊,設身處地,如果我們的孩子遇到這樣的老師,你會高興嗎?

這樣的支教,恐怕缺了點水準,也缺了一份尊重。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來自網絡

高考後,孩子決定去支教……

貧困地區的教育問題,到目前為止,仍然集中在教育資源匱乏和教育設備的落後這兩個方面。而教育資源匱乏很難通過傳統的支教方式解決掉。畢竟人都想過好日子,也想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在這一點上,大城市的吸引力顯然比貧困地區的大。

一代神話黃岡中學的落寞,正是因為大批優秀教師流向大城市。所以,如果我們的支教方式仍然是人到貧困地區去,那麼支教就只能停留在“短期支教”上,教育資源分佈不均的問題也就無從解決。

而互聯網思維可以很好地解決的這個問題。如果我們通過互聯網技術搭建在線支教平臺,在平臺的一端聚集一批優質的教師和名校大學生,形成一個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庫,然後支教的志願者可以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實現遠程事實上課,可以選擇對學生開展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在線互動答疑,甚至可以錄製視頻課程、課後答疑等等,通過這樣的形式,就可以有效彌補短期支教的不足,緩解教育欠發達地區課程開不齊、缺少專業教師、教育理念落後等問題,讓學生們隨時隨地接受優質教育資源。

當然,更重要的是,和優秀的人在一起,孩子們也就有更大的動力變得優秀。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