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小米和雷軍股權設計的方法

小米和雷軍股權設計的方法

作者:趙駿昆,專注公司法股權,智有明股權創始人

出處:智有明股權

創業者來諮詢我,詢問他們分配的股權比例是否合理。讓合夥人合的好、合的久,是每個創始人企業家的心願。但是,股權比例是否合理,不能簡單的用“YES”or“No”回覆。股權結構設計,內在表達了合夥人的胸懷、格局和分工,是全體合夥人對股權架構進行的內心深處的對話、思考和理解。

雖然小米的成功不能複製,小米的股權結構設計不能複製,但是我們可以學習小米的股權設計背後的思維邏輯。合理的股權結構設計,思維邏輯都是相通的。我們將股權設計總結為4大要點4大細節,分別是“合、分、進、退”四大要點,以及“分股、分權、分工、分利”四個細節。而股權比例是否合理,只是解決了“分股”這一細節問題。

隨著小米宣佈公開上市,雷軍為大家公佈了很多初創時的股權設計細節。這些細節,與我們做合夥股權設計的思路相吻合。我們以小米股權設計為例,作小結歸納,以饗讀者。

一、合什麼

創業初期,創業者唯一的資產就是百分之百的夢想。創業的過程就是拿夢想去跟資金分享、跟優秀的人才分享,跟廣闊的市場分享,跟最好的資源分享。創始人創業的過程,就是與他人分享夢想的過程。

2010年4月成立小米時,雷軍和他的合夥人的願景是:做一款讓他們自己喜歡、覺得夠酷的智能手機。後來,他們明確了小米的定位、公司願景和公司使命。他們把小米定位為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l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把“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確定為他們的願景;把“將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確定為他們的使命。

願景可能隨著企業的發展而變化。但是合夥人在一起,一定是分享願景、分享夢想。分享夢想、認同願景,統一價值觀、統一語言,大家共同遵守一個共同的邏輯,使得小米人日益精進,大獲成功。

你在創業時,有對你的合夥人強調自己追逐的願景和夢想嗎?

二、分什麼

(1)分股

分股,就是股權比例的分配 。大家知道,小米在創立時實行全員持股。這裡,我們探討7位創始人的股權分配。我們所講的,是初創期的四十多位員工的股權授予。雷軍認為,高科技企業人才最重要,他提出了三種方法:

第一、可以選擇和跨國公司一樣的報酬;

第二、可以選擇2/3報酬,然後拿一部分股票;

第三、可以選擇1/3報酬,然後拿更多的股票。

小米發放的所謂2/3報酬,也足以讓人過了舒適的生活。想必讀者也猜到了,絕大多數人的選擇了第二種方式:有不錯的報酬以及適當承擔風險。數據顯示,有10%的人選擇了第一種和第三種工資形式,有80%的人選擇了第二種。據說後來選擇第一種和第二種的人事後還反悔,想多持些股票,但被雷軍拒絕了。因為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做出了選擇。

雷軍選擇了人性化做法,讓加入的人自己做選擇。願意承受高風險拿低工資,還是願意承受低風險拿工資,甚至不承受風險拿固定工資。讓加入的人從內心出發做選擇,事後無悔。從這個細節,雷軍可以看出哪些人是真正願意與創始人一起共擔風險的。錢在哪,心在哪。所有享有股權的員工,都需要自掏腰包成為公司的原始股東。據說,事後選擇第一種和第二種的人,有些後悔了,想多買些股票,雷軍沒有同意,因為已經給過機會了。

(2)、分權

分權,就是誰掌握公司的控制權。在企業中一定要有一個做最終決策的人。一般的有限公司,創始人一般都會要求在有限公司持股51%以上,來完成對公司的股權控制。而小米採取了AB股,即“同股不同權”的設計。

根據小米在港交所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小米和京東一樣,實行同股不同權,將股票分為A類股和B類股。A類股股票,一票有10個投票權;B類股股票,一票有1個投票權。對於保留事項,按一股一票計算。

雷軍和林斌持有A類股。雷軍持股比例為31.4%,如計入總股本ESOP員工持股計劃的期權池,則雷軍的持股比例為28%。通過雙重股權架構,雷軍的表決權比例超過54%,為小米集團控股股東。

除了AB股之外,創始人還可以採用投票權委託、一致行動人協議、持股平臺等辦法掌握控制權,但這僅是法律意義上的控制權。真正的控制權,應該來自於創始人的人格魅力、對企業的貢獻、引領和付出。否則,創始人即使取得法律意義上的控制權,也會因失去人心,合夥人離散,導致控制權的喪失。

(3)、分利

這次小米敲定港股IPO,工號1000以內員工獲財務自由。工號前1000位的至少是千萬身家,工號前100位的,將躍升為億萬富翁。有權威機構預測,小米的IPO有望成為“本年度世界最大的科技公司上市”。 據說小米內部已經開始以950億美元的估值回購員工手中的期權,哪怕手中只有幾千期權就已經價值超百萬了。“人無股權不富”這句話再次被驗證。

(4)、分工

專業人做專業事,一件事只能有一個人負責。

雷軍說他在創業時花費了80%的時間來找人,找到7個各擋一面的事業合夥人,加上雷軍自己,共8個。這些事業合夥人各管一塊,充分授權,各自全權負責自己負責的一塊業務或職能,其他人不能干預。

三、進入

在進入環節,我想強調的是,誰可以做合夥人,進入你的股東名冊。對雷軍而言,他深刻理解投項目關鍵是投團隊。所以花了80%時間找到合夥人。

四、退出

現在很多創始人的股份鎖定四年,工作每滿1年兌現25%股權。

雷軍對合夥人的要求是,合夥人的股份鎖定四年,不滿四年離開沒有股份,視為僱員,僱員就應該給予僱員的報酬。如果幹了一年不合適,可以給予一定補償。但不是談怎麼買回他的股份。

對於創業者,可以設定這種形式的限制性股權,也就是先給予股權,同時設定一定條件和要求。不達到條件和要求,股權將被收回。條件和要求一般會與全職的服務期限掛鉤,也可以和業績掛鉤。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股權設計,不是簡單的股權比例劃分。應該根據“合、分、進、退”四大要點,以及“分股、分權、分工、分利”四個細節,去考慮公司的股權架構設計。


分享到:


相關文章: